Board logo

标题: 看易中天是如何瞎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肿桃导师    时间: 2007-1-4 21:40     标题: 看易中天是如何瞎掰的

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说是她给她的父亲伏完写的这封信东窗事发了,然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的尚书令华歆两个人到宫殿里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这个宫门关起来,然后自己躲到墙壁大概有夹墙,躲在夹墙里面,华歆带着人马一家伙冲进去把门砸了,把墙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从夹墙里面拖出来。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从皇帝跟前走过,留着眼泪跟皇帝说,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吗?皇帝说我还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后皇帝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然后郗虑坐在那儿,什么话都不说。这个事情是《曹瞒传》记载的,《曹瞒传》是一部对曹操不友好的传记,然后被《后汉书》当作史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被《三国演义》大加渲染,以证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贼,是个汉贼,这样欺负皇后。那么这件事情吕思勉先生说:“一望而知其是附会之谈”,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吕思勉先生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以为写进了《后汉书》就是可靠的,《后汉书》里面靠不住的事情多了去,你以为《后汉书》是什么四大之列就怎么着了。

吕先生说,一个成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别人的议论的,要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把毁誉置之度外的,他要做大事情他哪里有工夫去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唧唧喳喳?爱说说去,我行我素,不会因为是皇后说的他就怎么的。而且这个道理上是完全讲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么,皇后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哪里是随便就可以说非就废,说杀就杀的?就算要废要杀那也是皇帝的权力,不是丞相的权力,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当然有人说,这就正好证明曹操是个贼,汉献帝窝囊得不得了。是,没错,曹操是大权独揽,皇帝也确实是十分窝囊,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面子上还是要维护的,曹操这个时候哪怕是假仁假义,他也得装模作样,不可以这样公开和皇帝撕破脸皮。

  所以吕先生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背后有真相,就是实际上是背后有一个,用他的话说就是有一个天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皇帝、皇后可能都卷入了,就是冲着曹操来的,要怎么怎么样对付曹操,那么败露了以后曹操的办法就是拿皇后出气,把皇后整掉。这个阴谋因为太大了,它不能公开,这个真相绝对不能公开,必须捂着,所以随便胡乱找了个岔子,说皇后写了这么一封信。我怀疑这封信皇后就没写,是曹操编的,捏造出来的,陷害皇后的,遮掩真相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能说穿,所以皇帝也不能救皇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不明不白地把这个伏皇后杀了。为什么要捏造这封信呢?因为伏完已经死了,皇后的父亲已经死了,死无对证,皇后又是一个弱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弱女子就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某些臭男人的替罪羊。大概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

上面的话是易中天说的。其中引用了吕思勉的观点。但吕思勉原话是什么呢?

譬如魏武帝的杀伏皇后,就是一个例子。这件事情,在建安十九年,据《三国志》说,是伏皇后曾写信给他的父亲伏完,说汉献帝因董承被杀,怨恨魏武帝,话说得很丑恶,这时候,这封信发觉了,所以魏武帝把伏皇后杀掉。这句话很有可疑。凡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的,根本上没法子使个个人都说好,所以做大事业的人,总是把毁誉置诸度外的。魏武帝难道是怕人家毁谤的人?要是有一封信说他的坏话,就要发怒而杀人,那他生平,不知道要杀掉多少人才够。所以当时的伏皇后,必是另有什么政治上的阴谋的。断不会因一封信骂魏武帝而被杀。至于说汉献帝因董承被杀而怨恨魏武帝,则董承并不是公忠可靠的人。我在第九节里,业经说过了。《三国志注》引《曹瞒传》说:魏武帝派华歆带兵进宫去收捕伏皇后。皇后关了门,躲在墙壁里。华歆打坏了门,把墙壁也毁掉,将皇后牵了出来。这时候献帝正和御史大夫郗虑同坐。皇后走过他的面前,握着他的手道:“你不能救活我了么?”献帝说:“我的性命,亦不知道在什么时候。” 又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样的事么?” 这些话,一望而知其是附会之谈,做《后汉书》的人,却把它采入《伏皇后本纪》里。 于是后来的人,以为他见在正史上,一定是可靠的,编纂历史的人,也都采取他,就成为众所共信的事了。《曹瞒传》又说:伏完和他的宗族,死的有好几百个人。其实伏完是死在建安十四年的,离这时候已有五年了。即此一端,亦见的《曹瞒传》的不足信。所以我说伏皇后的被杀,是一定另有政治上的阴谋的,不过其真相不传于后罢了。假定伏皇后的被杀,是别有阴谋,则魏武帝一身,既然关系大局的安危,自不得不为大局之故而将他扑灭。这正和带兵的不能因军中有一群人反对他而即去职,或自杀,置军队的安危于不顾一样。老实说:立君本来是为民的。如其本来的君主,因种种原因不能保护国家和人民,而另有一个能够如此,则废掉他而自立;原不算错,而且是合理的,因为这正是合于大多数人的幸福的呀!然而魏武帝当日,还始终不肯废汉自立,这又可见得他的濡染于封建时代的道德很深,他对于汉朝,已经是过当的了。

吕思勉的观点本来就偏颇,易中天引述的时候还不老实,连学者起码的严谨都没有。
作者: 老姜    时间: 2007-1-7 10:28

这怎么能叫瞎掰呢,易中天教授引用吕思勉的观点有什么问题呢,吕思勉的观点你可以不同意,易中天的观点你也可以不同意,但这样褒贬人就不对了。
看完你的摘录,你是不是觉得易中天断章取义了?是不是你认为易中天引用“一望而知是附会之言”这句所证明的是曹操派人抓伏皇后这件事,而吕思勉原文中这句话是指皇上、皇后和郗虑间不可能说那样的话呢?我认为,二人的观点本质上没有出入,是一致的,易中天并没有拿吕思勉的某一句话来证明他自己的新观点,遣词造句上是有不同,可你总不能让易中天拿着吕思勉的文章念吧。
退一步讲,即使易中天教授讲错了,你可以指出来,没问题,可你怎么能逮住这么一小段话就把人家的研究甚至人家做学问的态度都给否定了呢,那他说的那么多好的对的内容你难道就没听么,没有从中受益么?

[ 本帖最后由 老姜 于 2007-1-7 10:35 编辑 ]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7 15:02

同意二楼。
没有感到易中天的转述相对吕思勉的观点有什么“不老实“的地方,无非就是没有照着一句一句地念嘛。
其实,即使照着原文一句一句地念,按楼主的找茬思维,仍然可以说它是“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等等。

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楼主确实有找茬之嫌。
作者: lilis    时间: 2007-1-7 16:09

易中天引用了吕思勉又没说全盘引用,只不过楼主想找易中天茬罢了
作者: 肿桃导师    时间: 2007-1-7 21:52

学术最重要的是严谨,伏皇后被杀是哪本书记载的?三国志和曹瞒传都记载了,只不过三国志没有记载细节。可是易中天只说这件事是曹瞒传记载的。吕思勉是分别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三国志的记载,认为可疑,并说明了理由;一个是曹瞒传记载的细节,认为是附会之谈,他举了一个旁证,就是伏完之死,曹瞒传的记载是错误的。可是易中天把这些都混在一起,造成了整个事情的论述思路不清。他通篇论述的是曹操杀伏皇后的真实原因不是那封信,那封信只是一个借口,这并没有证明三国志的记载是假的,也与曹瞒传的细节描写无关。

吕思勉的观点固然偏颇,至少是一家之言,而易中天拾人牙慧之余,还想要拿出点自己的东西:“而且这个道理上是完全讲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么,皇后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哪里是随便就可以说非就废,说杀就杀的?就算要废要杀那也是皇帝的权力,不是丞相的权力,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当然有人说,这就正好证明曹操是个贼,汉献帝窝囊得不得了。是,没错,曹操是大权独揽,皇帝也确实是十分窝囊,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面子上还是要维护的,曹操这个时候哪怕是假仁假义,他也得装模作样,不可以这样公开和皇帝撕破脸皮。”这要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7 22:25

易中天的这一集,本人正好看过。
说学术需要严谨当然是可以的,但易中天这里只是“百家讲堂”,只要意思上不曲解,事情讲清楚即可。要求他每次引述别人的观点,都象引述《三国志》等史料那样逐字逐句,无此必要吧。
易中天并未说曹操杀伏皇后是假的,他所说的认为记载不可信,恰恰说的就是阿瞒传里写的那些杀伏后的细节。
至于曹操杀伏皇后本身,易中天是肯定有此事的,不过杀伏后的原因,则认为公开的史料背后另有原因,这里取的是吕思勉的观点。
此外,楼主说吕思勉的观点偏颇,不说明任何理由,这本身就是找茬的不好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1-7 22:26 编辑 ]
作者: 肿桃导师    时间: 2007-1-8 08:31

问题就是他没有说清楚。吕思勉的话出自那本书那一页,你可以不注明,你的史料出自那个版本的三国志多少页,也可以不说明,也可以不逐字逐句引用,但是总要说清楚什么是陈寿的记载,什么是曹瞒传的记载,吕思勉的话是针对哪件事来讲的。所有这些都被他混在一起,怎么叫把事情讲清楚了?

况且他自己做的所谓分析:“而且这个道理上是完全讲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么,皇后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哪里是随便就可以说非就废,说杀就杀的?就算要废要杀那也是皇帝的权力,不是丞相的权力,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当然有人说,这就正好证明曹操是个贼,汉献帝窝囊得不得了。是,没错,曹操是大权独揽,皇帝也确实是十分窝囊,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面子上还是要维护的,曹操这个时候哪怕是假仁假义,他也得装模作样,不可以这样公开和皇帝撕破脸皮。”这个分析说明什么东西呢?再跟他最后的结论对比一下,难道不是瞎掰?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8 22:03

一、什么是陈寿的记载,什么是曹瞒传的记载,那里面并没有混淆。你说他混淆了,有什么具体所指?还有,你说吕思勉的观点也不正确,莫非就阁下你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二、你举的易中天的那些话,正是用来论证曹瞒传中记载的细节有问题的。根据那些理由,曹操是不能那样随便处置伏后的,搞得连皇帝都说“我都不知道哪天死呢”。按易中天的推论,曹操杀伏后,应该是明正其罪,而且杀伏后的手续也应该是正常的,不会是如曹瞒传编得那么邪乎。
三、易中天结论明确说了,曹操杀了伏后,杀伏后的原因并非公开史料所记载的那样。
作者: 肿桃导师    时间: 2007-1-10 17:55

1、“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说是她给她的父亲伏完写的这封信东窗事发了,然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的尚书令华歆两个人到宫殿里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这个宫门关起来,然后自己躲到墙壁大概有夹墙,躲在夹墙里面,华歆带着人马一家伙冲进去把门砸了,把墙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从夹墙里面拖出来。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从皇帝跟前走过,留着眼泪跟皇帝说,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吗?皇帝说我还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后皇帝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然后郗虑坐在那儿,什么话都不说。这个事情是《曹瞒传》记载的,《曹瞒传》是一部对曹操不友好的传记,然后被《后汉书》当作史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被《三国演义》大加渲染,以证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贼,是个汉贼,这样欺负皇后。”请问,易中天什么地方区分了三国志和曹瞒传的记载?

吕思勉的观点之所以有偏颇,因为他“一望就知道是偏颇之词”,这个人一贯如此,凡事不合他心意的史料,他就说是假的,或者当没看见。他显然看过《后汉书》,你去看一下《后汉书》相关段落,就知道吕思勉的观点是否偏颇了。

2、杀伏皇后的手续正不正常,跟细节没有关系。废黜伏皇后有汉献帝的正式诏书(你总不至于相信这个诏书是汉献帝心甘情愿下的吧?),难道能说是汉献帝杀伏皇后,跟曹操没有关系?是汉献帝大义灭亲?

3、既然易中天承认是曹操杀了伏皇后,并且是以那封信为罪名,那么那一套“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的说辞有什么意义吗?

而且你看一下后汉书的相关段落,就知道吕思勉有多偏颇,易中天有多浅薄了。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12 00:40

1,原来你指这个。这段话“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讲述的是史实,后面是曹瞒传。
影视里面,这里面确实衔接的有些突然,没有先说一下《曹瞒传》,而是讲完了内容后再补充说一句“刚才讲的是《曹瞒传》。但你要说他混淆,还是属于找茬了。说人家“混淆”,应该是指易中天靠混淆以后,推理出错误的结论。如果你仅仅表达易中天没有先指出《曹瞒传》这层意思,个人认为,应该说易中天在文字上还需要再提炼一下,而不要说人家是“混淆”《三国志》和《曹瞒传》为好。
关于吕思勉,吕思勉讲的是个人观点,你可以不同意。但是,如果认为人家“偏颇”,还是需要论证一下的。至少,可以用你的个人观点指出他的错误。不能因为人家说“一望就知道是假的”,就认为人家错了。如果那个确实是假的呢?何必管吕思勉是“一望”就知道的,还是研究了很久才知道的呢?
2,杀伏皇后当然与曹操有关,问题是,杀的过程不可能象《曹瞒传》写的那样。易中天为了说明为什么不可能象曹瞒传所写的那样,把皇帝搞得一点没尊严没地位没面子,后面讲了那么一大段的话,合着阁下没有理解他的意思?那就确实易中天的文字还需要提炼。人家易中天可并没有说汉献帝杀皇后是“大义灭亲“。
3,“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
易中天这段话,要说明两件事。
第一,就是在批判曹瞒传。根据曹瞒传的描述,难道人们不会以为是曹操当时可以随意杀掉伏后吗?
第二,这段话为下文作准备。下文说其实杀伏后这件事,背后有阴谋,不是仅仅因为那段信这么简单。(那封信只不过转述皇帝的话嘛,没犯死罪啊……)
其实,易中天的意见,伏后是个牺牲品,她的被杀是因为要掩盖一件不可为人知的阴谋。这里随便猜一个,譬如是皇帝本人参与或主持过针对曹操的阴谋行为,被曹操破解,曹操为了保全皇帝,故意将罪过推给伏后,将伏后杀掉了事。这种情况下,汉帝当然也是不能捅破了这层秘密了。

[ 本帖最后由 shinbade 于 2007-1-12 00:49 编辑 ]
作者: 肿桃导师    时间: 2007-1-12 22:40

1、这是文字问题吗?无非是马虎,糊弄观众。一般观众也不大察觉,能糊弄就糊弄。吕思勉应该看过《后汉书》,所以他才说伏完是建安14年死的,三国志可没有记载伏完的死期,所以他也应了解伏皇后之死的更多史料,可是他却对这些史料装没看见。如果对自己不喜欢的记载就来个“一望而知是附会之词”还不算偏颇吗?而易中天估计是没有认真阅读史料,拾人牙慧。

2、杀伏皇后为什么不可以象《曹瞒传》那样?这些活动发生在宫中,又不会现场直播。废伏皇后是汉献帝下的诏书,诏书中只是废黜她,并打入冷宫,可是伏皇后很快就在冷宫中死去,难道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汉献帝杀了?既然曹操可以避汉献帝下废后诏书,派人去抓伏皇后又有什么奇怪?汉献帝无可奈何,不能救伏皇后,难道不是事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曹操又给汉献帝留了什么面子?

3、曹瞒传不过是说曹操要抓伏皇后,汉献帝干瞪眼,无可奈何,这难道不是真的?曹瞒传什么地方说曹操可以随意杀伏皇后?废黜皇后当然需要皇帝诏书,但诏书肯定不是汉献帝的本意,曹瞒传的记载与此并无矛盾。有关史料的记载很清楚,废伏皇后是以汉献帝名义的,不是以曹操的名义,但实际是曹操做的,易中天在哪里自作聪明,瞎掰一通,以为自己辩明了历史的真实,其实是连起码的逻辑都没搞清楚。

再说,伏皇后的信中根本不只是骂了曹操这么简单,史料上也有记载(陈寿则隐去了这一点),说什么有不为人知的阴谋,吕思勉可笑,拾人牙慧的易中天就更可笑了。
作者: shinbade    时间: 2007-1-13 04:43

1,易中天哪里糊弄观众了?观众在哪一点上被糊弄了呢?你讲讲看。
“一望而知附会之词”,不过是你个人不同意罢了,怎么能说人家偏颇呢?要是这样逻辑下去说,你这个帖子根本就是人身攻击。易中天引用别人观点就是“拾人牙慧”的话,那以后大家都不要引用别人观点好了。
2,杀伏皇后不可能象《曹瞒传》所述,原因易中天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没人说伏皇后的死亡是自然死亡,她就是被杀的。阁下这通话从何而来?易中天讲了那么多理由,阁下看来只顾攻击易中天了,完全没有理会人家的内容,否则,也不会把易中天已经否认的东西,再在这里讲一遍。
3,曹操抓伏皇后,汉献帝干瞪眼,这类拙类的描述,怎么可能是真的?皇帝都管不着,无可奈何了,怎么还不是曹操可以随意杀伏皇后呢?你扯曹瞒传里“诏书”什么的干什么?易中天谈到这个诏书了吗?他说这个诏书是假的了?我看阁下纯粹是被什么不正常的情绪所控制,也很有点“自作聪明,瞎掰一通“吧?
伏皇后的信的背后有没有阴谋,这个也是人家的猜测。你有什么根据认为背后一定没有阴谋?
从你个帖子暴露出,阁下根本不是来讨论易中天的错误的,纯粹就是来骂人的,人家引用观点,你骂人拾人牙慧;人家提出观点,你说人家瞎掰。总之,想骂人,总有辞的吧。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7-1-13 09:38

说句题外话,霍光废除昌邑并非因为昌邑无道而是因为昌邑要逐步回收霍光的权力,李二发动玄武门政变背后的真相也绝不是两唐书和起居注上的记载。
所以说真实的历史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来的,还要用脑子去进行合理推测。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07-1-13 14:46

霍光废除昌邑除了昌邑要逐步(逐步?昌邑明显做得太快了嘛)回收霍光的权力之外,似乎还有别的原因哦。后来立的孝宣皇帝和霍光可是有血缘关系的——光是卫青的外甥,是卫太子的表弟,孝宣是卫太子的孙子,是光的表孙(有这个称呼吗?),光的女儿做孝宣的皇后,皇后是皇帝的表姑。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7-1-14 09:27

逐步可能是用词不当。
在当时群臣都意属广陵王的时候霍光立昌邑,原因是广陵的年纪霍光控制不了。广陵是武帝的儿子、昌邑是武帝的孙子、孝宣是武帝的曾孙。从王吉、龚遂两人给昌邑的建议和最终只有这二人成为昌邑从官中的幸存者可以推测出这次废立的真正原因。
昌邑在即位27天内干了1127件荒唐事,仔细一算平均1小时做荒唐事0。7件,历史记载的这个理由显然有点假。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1-14 09:36 编辑 ]
作者: 哥舒夜扛刀    时间: 2007-1-14 18:15

史书不可信的地方也很多啊,宋史上把史弥远列为忠臣就是扯淡的典型。
作者: 闲汉    时间: 2007-1-15 13:10

这就是易中天的高明之处了,故意留出破绽,引发争议,争议越大人越火。一堆人为他争个头破血流,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让争议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 霜夜诡狼    时间: 2007-1-19 22:04

现在动不动就有所谓的“名人说史”
BS中.........................
作者: fantasydog    时间: 2007-1-19 22:18

硬是没看出来易中天那段话和他的结论有什么逻辑上的问题。
因为皇后不能随便杀&&曹操杀了皇后-》所以曹操不是随便杀皇后的-》所以这里面可能有些没有抖出来的事。
这也有问题?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1-22 09:55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07-1-13 14:46 发表
霍光废除昌邑除了昌邑要逐步(逐步?昌邑明显做得太快了嘛)回收霍光的权力之外,似乎还有别的原因哦。后来立的孝宣皇帝和霍光可是有血缘关系的——光是卫青的外甥,是卫太子的表弟,孝宣是卫太子的孙子,是光的 ...

霍光跟衛青是沒有關係的,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青的姐姐,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 所以霍光跟衛青沒有關係, 跟漢宣帝也沒關係
作者: rxqa    时间: 2007-2-25 23:29

暂不做评论 我觉得他老人家说得挺好的
作者: 疯猫    时间: 2007-2-25 23:44

最主要是央视没请楼主去主讲,如果楼主去讲,就严谨了.
作者: 思念思想    时间: 2007-2-26 00:25

我很佩服某些人就这个问题打了如此长篇大论的精神,我知道有人的闲工夫的确很多.
不喜欢听就看点别的,何必强迫别人也和你一样?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7-2-26 02:41



QUOTE:
原帖由 霜夜诡狼 于 2007-1-19 15:04 发表
现在动不动就有所谓的“名人说史”
BS中.........................

那你也说一说史给我们看看,不要别人一出名就开贬。
作者: snkcap88    时间: 2007-3-4 12:03

易中天就是弄个大杂绘...历史,文化,民间印象都说一遍...
作者: wzz1968    时间: 2007-3-7 09:00

易的百家将坛和电视书场在学术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前者看似严谨,其实跟后者一样.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