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国学复兴 [打印本页]

作者: 羽辉凡    时间: 2006-12-20 09:20     标题: 国学复兴

最近的网络有一个论题是特别有意思的,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图腾信仰“龙”的讨论。不管是最初的支持改变“龙”图腾的,

还是从历史上去深究“龙”的或者是自誉为“龙”传人的。凡此种种,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在思量。这未尝不是一种大国崛起在人心

里的反映之一。上世纪,六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联想到北大的季老及其他一批人提到的世界的现代化即是中国化(传统中国)。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自己没想明白。以后中华文化中的精髓还将进一步被挖掘,有谓“去其糟粕,

留起精华”。如果我们自己都没弄明白,作为龙的传人难免会去其“糟粕”的实际是精华,留其“精华”,到手的却是糟粕。这是我辈该慎重的问题。

附: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联想:以食五谷杂粮蔬菜为主、讲究色香味尤其突出味道的中国菜;茶、豆腐、筷子;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方块汉字、书法、国画艺术;中医中药、经络针灸;古典诗词、李白杜甫大诗人、苏轼陆游名词家;旗袍、唐装;故宫、长城、四合院、江南园林等古典建筑;家族观念、乡土情谊;三纲五常、忠孝仁义;孔子、孟子、老子等思想大师;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端午中秋、春节元宵佳节;祭祖拜佛、养生炼丹;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神话传说、民间娱乐——剪纸、舞龙、贴春联……这些无不是传统文化现象。也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分类: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兵家文化、民俗文化等。但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有内在联系吗?如何把它们逻辑地串起来?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抛砖引玉
看看坛内众多朋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看法。或多,或少,都行

前几天新买了一本钱穆国学著作,也算入门级的著作。 对,还有一个近代大师 梁公,大家怎么看待的?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12-20 10:58

所谓复兴,首先需要的是实力之上的自信,有些虚无的“他信”还是先澄清放下为好。

QUOTE:
上世纪,六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1988年1月,一批诺贝尔奖得者,在法国巴黎参加“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讨论会。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发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对这段话的报导,是由以色列记者帕特里特写的,发表在1988年1月24日的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上面。
1997年,李慎之先生首先在《读书》上撰《诺贝尔与孔子》一文表示,“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随后,马为民先生以与会记者的身份,在《读书》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证明巴黎会议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并进一步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于说二十世纪的‘诺贝尔们’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综合以上信息,基本可以判断是在流传过程中,将阿尔文博士个人宣布的学术见解,误为讨论会的集体宣言。
作者: 羽辉凡    时间: 2006-12-20 14:01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12-20 10:58 发表
所谓复兴,首先需要的是实力之上的自信,有些虚无的“他信”还是先澄清放下为好。

1988年1月,一批诺贝尔奖得者,在法国巴黎参加“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讨论会。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 ...

受教了,网络时代的信息来源的真实性真的不好鉴别,不管是否真实,国学的正在复兴中,简单的如人民大学的国学院
作者: 知足先生    时间: 2006-12-20 20:41

国学复兴应该是好事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6-12-20 21:28

文化和传统虽然有很多关联或相似之处,但文化和传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简单地说,传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文化则是这种生活方式所衍生出来具有深刻含义的东西。
作者: 燕波钓叟    时间: 2006-12-20 21:30

此观点不值一哂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6-12-20 21:3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6-12-22 11:54

全盘西化的老调弹毕,便又有人为国学张目,国学究竟是什么?现在想想还是多提问题,少下结论为好。
作者: 青兕    时间: 2006-12-23 11:23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2-20 21:34 发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诗还有一种解释:只是在近黄昏的时候夕阳才最美
类似句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本帖最后由 青兕 于 2006-12-23 11:25 编辑 ]
作者: 力量    时间: 2006-12-23 14:21

"国学复兴"
    意何其好,梦何其远.
    现在只要谈中国文化就把孔子抬出来.是荣,是耻?
    我觉得"孔子文化"对中国文化史是一种光荣.对中国现在的国人依然躺在孔子身上不能起来则是一种耻辱.
    孔子就那么智慧?孔子思想就那么千秋万代?不是.都是因为后人的无能.

[ 本帖最后由 力量 于 2006-12-23 14:53 编辑 ]
作者: navis    时间: 2006-12-23 14:56

因为要没落了,所以谈复兴。复兴首先要讲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要针对为什么国学没落的症结。所以找出没落的症结才是第一步要做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