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狄仁杰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啊 [打印本页]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12-19 15:40     标题: 狄仁杰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啊

狄仁杰在今天与包拯的评价很相似,刚正不阿而且断案如神

可是他是武则天的重臣,按照封建社会传统的,他帮武则天干活应该属于不忠于唐,史书上怎么不黑他几句呢?
作者: kenan    时间: 2006-12-19 16:16

黑,怎么黑?放点木马?
狄公可是一位93岁还在朝为官的牛人
先且不论狄公忠于哪个朝,光凭断案就能千古流传。而且还是在比包公、宋慈更早的李唐、武周,这一点更弥足珍贵。
作者: wrcxy    时间: 2006-12-19 16:19

武则天有句话赞他“桃李满天下”,呵呵……
作者: 行空天马    时间: 2006-12-19 16:24

狄公在最后恢复李唐神器也是出过不小的力的
狄公的为人本身就是比较圆滑的,在那个时代如果他真的刚正不阿的话也不会有善终的了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6-12-19 16:39

说包拯断案如神,其实有记载的就是在做天长县令时断过一个耕牛案比较有名,主要还是刚正不阿多一些。

狄仁杰虽然不是奴颜阿谀之辈,但说刚正不阿,事迹不多吧?人挺聪明,也挺走运,能从周兴、来俊臣之流把守的大牢里脱身。主要还是人格魅力,门生故吏多,“桃李满天下”。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12-19 16:40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6-12-19 18:01

没有狄仁杰和张柬之的护佑之功,李唐神器未必重现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6-12-20 00:26

张柬之下场就太惨了,皇室无情啊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6-12-20 17:58

狄仁杰如果没有那个什么狄仁杰断案传奇(80年代的那部连续剧,不是现在播放的),估计在国内的影响力根本没有那么大。文艺作品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力太大了。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12-20 18:17

狄仁杰这人效忠武则天于气节之上也许差一下,但那真的是以天下为己仁,兢兢业业,有大功于国家的,因此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君臣关系堪称古今楷模

且后来在中宗复辟的问题上也多有贡献(比如那有名的问对,在立嗣上向武则天言明究竟是子亲还是侄亲,而且举荐了著名的拥护复辟的张柬之),后世评价自然是高了
狄仁杰办案的故事貌似大都是外国一个推理作家写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12-23 16:19 编辑 ]
作者: 中书舍人    时间: 2006-12-21 00:58

八十年代的播了也没什么影响,知道的不看电视剧也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BT了看过一遍,觉得也就了了,个人认为高罗佩的原著比电视剧好看。

个人感觉近年拍摄的两部《神探狄仁杰》倒是不错,看得出影响要大过八十年代的那部,呵呵……
作者: KYOKO    时间: 2006-12-21 01:11

参见易中天拙作:品人录
作者: 我要上网    时间: 2006-12-21 07:23

还是文艺形象对民间的影响大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6-12-21 09:21



QUOTE:
原帖由 中书舍人 于 2006-12-21 00:58 发表
八十年代的播了也没什么影响,知道的不看电视剧也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BT了看过一遍,觉得也就了了,个人认为高罗佩的原著比电视剧好看。

个人感觉近年拍摄的两部《神探狄仁杰》倒是不错,看得出影响要 ...

不知道其他地区的情况,周围的人很多都是当时看80年代的狄仁杰才知道此公的。高氏原著到现在余还没看见过。

明代的杨继盛论刚直忠贞比海瑞强多了,结果呢,民间有几个人知道啊!
作者: 中书舍人    时间: 2006-12-21 12:25

江兄:我是湖南长沙人。

高的原著网上有E书看。

当当网上有纸书卖。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12-21 18:12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2-21 09:21 发表


不知道其他地区的情况,周围的人很多都是当时看80年代的狄仁杰才知道此公的。高氏原著到现在余还没看见过。

明代的论刚直忠贞比海瑞强多了,结果呢,民间有几个人知道啊!

杨继盛之所以留名在于反抗者为魏阉,且以身殉,而海瑞应当更高一筹,他刚直在直言进谏,而且手段多样,收效很大,远比杨继盛贡献要大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6-12-21 21:43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12-21 18:12 发表

杨继盛之所以留名在于反抗者为魏阉,且以身殉,而海瑞应当更高一筹,他刚直在直言进谏,而且手段多样,收效很大,远比杨继盛贡献要大

明末的大臣虽然对皇帝嬉笑怒骂,但如海瑞能编排皇帝年号,真是绝
作者: caggf    时间: 2006-12-21 22:52

老狄是武则天酷压制度下的一个绝对特例,单凭这个就已够大书特书了。
再加上其人本身又是出将入相型的文武全才,能得到相当的肯定也不足为奇。
作者: 中书舍人    时间: 2006-12-21 23:01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6-12-21 18:12 发表

杨继盛之所以留名在于反抗者为魏阉,且以身殉,而海瑞应当更高一筹,他刚直在直言进谏,而且手段多样,收效很大,远比杨继盛贡献要大

杨继盛劾的貌似是严嵩吧……
作者: 中书舍人    时间: 2006-12-21 23:07

翻《明史》确认了一下,确实杨继盛是嘉靖朝人,与严嵩作对的,跟魏阉没关系。
作者: asky    时间: 2006-12-22 02:42

杨继盛和魏公公不是一个时代得。
作者: congwanshui    时间: 2006-12-22 09:06

一部狄公案捧红的,他是武则天的心腹,确实也有本事,他扶植李唐也是为了武则天着想,当然自己儿子作皇帝比自己侄子作皇帝好!!!!
作者: klause    时间: 2006-12-22 12:25



QUOTE:
原帖由 kenan 于 2006-12-19 16:16 发表
黑,怎么黑?放点木马?
狄公可是一位93岁还在朝为官的牛人
先且不论狄公忠于哪个朝,光凭断案就能千古流传。而且还是在比包公、宋慈更早的李唐、武周,这一点更弥足珍贵。

他活了93岁??我记得是70岁左右阿`
作者: 梓庭君    时间: 2006-12-22 12:36

关键在后世宣传。海瑞那么出名少不了姚文元。
作者: dex风    时间: 2006-12-23 09:12

主要是神探啊!为人正直,人品很好
作者: 东方无翼    时间: 2006-12-23 09:27

我觉得狄仁杰应该感谢包公才对。老包断案的几部片子受众很多,但是几年来从老拍到小,拍了无数部,观众都审美疲劳了。
可是古典悬疑探案这种成功的形式又不能丢,只能换个年代换套人物来演了。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12-23 16:06



QUOTE:
原帖由 中书舍人 于 2006-12-21 23:01 发表




杨继盛劾的貌似是严嵩吧……

是吗?呵呵,貌似真的记错了~其实杨继盛当真与左光斗比较像,真正在历史上出彩的贡献并不多,因为死难所以留名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6-12-23 16:16



QUOTE:
原帖由 klause 于 2006-12-22 12:25 发表


他活了93岁??我记得是70岁左右阿`

没错~唐贞观四年(630年)到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寿70
作者: 大地飞鹰飞    时间: 2006-12-25 13:31

类似冯道这样的长乐老,就是圆滑,善于见风使舵,不得罪人;这样的人在中国才吃香,你真要按儒学去做,是没有好下场的!

武则天一下台,肯定要变天;谁来做恢复李唐都是顺水推舟。这个世界上逆风难飞扬
作者: 中书舍人    时间: 2006-12-26 17:25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狄仁杰传》: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很明确了。

当然这个“七十一”是虚岁,周岁应该是七十。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8-3-29 14:17

关公、狄公、包公等,都是被大大美化了的人物
作者: zhoujunallen    时间: 2008-3-29 14:33

記得有一部小説叫狄公案的,可能就是如今狄仁傑文學形象地來源。包拯不是號稱真禦史麽?出名應該還是因爲能直諫吧。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3-29 16:29

则天皇帝的评价本来就不低,她的首辅宰相当然评价不会差到哪里去

狄公案的影响比包公案、施公案差远了吧,至少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黄天霸、窦尔墩比李元芳名气大
作者: zhoujunallen    时间: 2008-3-29 17:22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3-29 16:29 发表
则天皇帝的评价本来就不低,她的首辅宰相当然评价不会差到哪里去

狄公案的影响比包公案、施公案差远了吧,至少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黄天霸、窦尔墩比李元芳名气大

狄公案還米看過。。。只是在一個書目裏面看到過。。。
作者: XM8    时间: 2008-3-29 17:30

现在的电视剧和高罗佩的狄公案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3-29 18:11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8-3-29 17:30 发表
现在的电视剧和高罗佩的狄公案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今的影视剧也和三侠五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3-29 18:15

关于狄仁杰破案的故事,据在下所知有三种:
1、影响最大的是荷兰人高罗佩写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大概20个左右小故事,译者的文笔也很好,在网上可以下载到,该故事并已经被拍成电视剧;
2、另外就是传统的公案小说狄公案,很一般,但最后关于狄仁杰与武三思的斗争有些意思,也被上述电视剧吸收;
3、最后,在现在很有影响的是钱雁秋编剧并导演的武朝谜案神探狄仁杰系列,应该说,这是目前很不错的电视剧,成功塑造了一位大智大勇的狄仁杰。
另,摆渡: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余人,无一人再上诉鸣冤,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 本帖最后由 gaobao 于 2008-3-29 18:21 编辑 ]
作者: XM8    时间: 2008-3-29 19:05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3-29 18:11 发表

如今的影视剧也和三侠五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你具体想说什么呢?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30 14:11

我感觉更像是电视炒作出来的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3-30 14:41     标题: 回复 #38 文以载道 的帖子

神探狄仁杰系列确实大大地抬高了狄仁杰的声望和魅力。
不过,狄个人本身就富于传奇色彩,再加上以往小说的描绘,使其具备炒作的价值和基础。
作者: hzxs678566    时间: 2008-3-31 13:32

狄仁杰吃着武周的,但天天喊李唐,包括武则天本人都经常一个一口太宗啊,先帝的,很多官员只是把武则天当作李唐家族的大家长,在特殊时期代管天下而已。武则天上台还不是靠高宗皇后的招牌,一旦拿掉,她自己都知道很危险的。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3-31 14:18



QUOTE:
原帖由 gaobao 于 2008-3-30 14:41 发表
神探狄仁杰系列确实大大地抬高了狄仁杰的声望和魅力。
不过,狄个人本身就富于传奇色彩,再加上以往小说的描绘,使其具备炒作的价值和基础。

呵呵,这倒是小弟见闻少了
作者: 圣西罗的看客    时间: 2008-3-31 15:53

个人觉得狄仁杰应该称得上是人杰了!中兴大唐的很多人都是他的门生,或者是他举荐的,所以他对中兴大唐肯定是有功能。
再说他担任大理寺丞,一年搞了1.7万件案子,竟然没有人投诉,奇迹啊!
作者: alsd    时间: 2008-4-6 19:58

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因为国人骨头贱,外国人认为是好的,国人当然是认为最好的了。
作者: 青石    时间: 2008-4-6 21:33

狄仁杰“一语兴唐”

《五字鉴》中说:“若非狄仁杰,唐室绝后裔。”

在古代评价也很高啊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6 21:57



QUOTE:
原帖由 alsd 于 2008-4-6 19:58 发表
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因为国人骨头贱,外国人认为是好的,国人当然是认为最好的了。

不知道您这话何所指?

如果是说小说的话,那么高罗佩的小说的确比《狄公案》好看,影响大。这没办法,谁让人家水平高呢。

如果是说历史的话,那么《旧唐书·狄仁杰传》赞语曰:“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新唐书·狄仁杰传》曰:“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名言。

又何需外国人之评赞?
作者: tomcat888    时间: 2008-4-7 11:55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6-12-21 09:21 发表


不知道其他地区的情况,周围的人很多都是当时看80年代的狄仁杰才知道此公的。高氏原著到现在余还没看见过。

明代的杨继盛论刚直忠贞比海瑞强多了,结果呢,民间有几个人知道啊!

我也是看了80年代的狄仁杰才知道此公的。现在新拍得这两部可以说是垃圾,太装神弄鬼了。比大宋提刑官差远了。
作者: lyl_solos    时间: 2008-4-7 19:14

为狄仁杰著书立传的荷兰人高罗佩是个著名的汉学家。想不到啊!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4-7 19:20



QUOTE:
原帖由 lyl_solos 于 2008-4-7 19:14 发表
为狄仁杰著书立传的荷兰人高罗佩是个著名的汉学家。想不到啊!

是,《中国古代房内考》是他的名著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7 19:25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4-7 19:20 发表

是,《中国古代房内考》是他的名著

是《秘戏图考》吧。

上学的时偶曾经在书店把这书翻了一遍又一遍。
作者: 青石    时间: 2008-4-7 19:34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7 19:25 发表


是《秘戏图考》吧。

上学的时偶曾经在书店把这书翻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两本不同的书 都是高罗佩的名作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08-4-7 22:44

有很多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很不错的,堪比国内的史学大家,狄梁公因高氏而出名,不算太奇怪。
当然,现在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与历史上的狄仁杰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不过却是意外地普及了一点点历史知识:很多人在看过该剧以后发现,原来古代的丞相不见得就是“当朝一品”啊。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08-4-7 23:13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7 19:25 发表


是《秘戏图考》吧。

上学的时偶曾经在书店把这书翻了一遍又一遍。

我这本是李零翻译的,三十三式,最后一式难度颇大男女相背的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4-9 18:06     标题: 回复 #15 绝世天骄 的帖子

杨继盛是反对严嵩因而被迫害而死,跟魏阉扯不上什么关系吧,那时候魏忠贤恐怕还没出生呢
作者: 东南海    时间: 2012-10-31 11:55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2-19 16:39 发表
说包拯断案如神,其实有记载的就是在做天长县令时断过一个耕牛案比较有名,主要还是刚正不阿多一些。

狄仁杰虽然不是奴颜阿谀之辈,但说刚正不阿,事迹不多吧?人挺聪明,也挺走运,能从周兴、来俊臣之流把守 ...

则天时,南海郡献集翠裘.珍丽异常.张昌宗侍侧,则天 因以赐之.遂命披裘,供奉双陆.宰相狄仁杰,时入奏事.则 天令升坐,因命仁杰与昌宗双陆.狄拜恩就局.则天曰 : "卿 二人赌何物 "狄对曰 : "争三筹,赌昌宗所衣毛裘 . "则天 谓曰 : "卿以何物为对 . "狄曰,指所衣紫絁袍曰 : "臣以此 敌 . "则天笑曰,卿未知.此裘价逾千金.卿之所指,为不等 矣 . "狄起曰 : "臣此袍,乃大臣朝见奏对之衣;昌宗所衣, 乃嬖幸宠遇之服.对臣此袍,臣犹怏怏 . "则天业已处分,遂 依其说.而昌宗心赧神沮,气势索寞,累局连北.狄对御,就 脱其裘,拜恩而出. 至光范门, 遂付家奴衣之,促马而去.
作者: 东南海    时间: 2012-10-31 12:04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3-29 16:29 发表
则天皇帝的评价本来就不低,她的首辅宰相当然评价不会差到哪里去

狄公案的影响比包公案、施公案差远了吧,至少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黄天霸、窦尔墩比李元芳名气大

元芳笑了

元芳,你怎么看
作者: zeloti    时间: 2012-10-31 13:49

目测元芳再次躺枪

狄仁杰主要是会做人,心里把复辟李唐放首位,而且手段公开透明,没搞阴谋,有理有节,连武则天都不得不信服
作者: 崔浩    时间: 2012-11-1 11:32

看样子这次元芳真的要笑了。

狄人杰和刚直不阿本身就没什么关系,连魏征的刚直不阿都是表演的何况是他。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