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孙悟空师父菩提祖师决非所谓如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花的蔷薇    时间: 2006-12-8 08:25     标题: 孙悟空师父菩提祖师决非所谓如来

网上看过不少猜测菩提祖师身份的帖子,流行说法是菩提就是如来,也有引申成准提的,<佛本是道>也沿用了后者.而且无论如来说还是准提说,都似乎头头是道,言之凿凿.

谬矣!

菩提准提,二者皆为佛教人物,以下资料系网上搜集:


菩提祖师在西游记里名为须菩提祖师,  

  须菩提尊者  


  (一)须菩提一名的由来  

  须菩提汉译善吉,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云,此是吉相,故名。又译善业,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又译空生,以其生时,家宅皆空,故名。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他的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佛的弟子。  

    (二)解空第一   


佛在祇园精舍,准备说金刚般若时,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问佛:善男子和善女人发菩提心,应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其心?佛答说:安住菩提心,即是布施时,要行无相布施。度生的时候,要行无我度生。如此安住,才能降伏心中妄念。我法二执,不能缠绕;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不能束缚。离一切执,才能见到空理,离一切相,才能见到人生。须菩提闻佛说法,证悟空理,在佛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什么是空?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缘,就是空的同义词。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菩萨于一切诸法不起执著,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才能完成六波罗密的修学,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庄严佛士,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传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过去,佛回到人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六根可以看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诸法空性,就看不到佛陀的法身。佛的法身是无我、无人、无作、无所不作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在迎接的人群中,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性,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三)乞富不乞贫  

  根据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须菩提离开精舍后,总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不管路程多远,他都要赶到富贵人家去,否则宁愿饿著肚皮也不行乞。日子久了,一些比丘批评他看不起穷人,贪嘴好吃。须菩提向这些人解释说: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我就不会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门上行乞?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那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已经十分内疚,怎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迦叶著重苦行,依然我行我素,佛陀也不勉强他。  

  (四)无诤三昧  

  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讽热嘲,说他整天痴痴呆呆,一点也不活动,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的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可以依此消除业障,加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与真理相违。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回答说:您老人家对我的称赞,真不敢当。我决不承认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若我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我执还未断除,终日还沉溺在有证有得的法执之中。其实舍利弗、目犍连才是真正的离欲阿罗汉。  

...............................


等等


然后是准提:



准提实名准提菩萨,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  

  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  

  《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论胜利、夫妇相互敬爱、使他人生起敬爱、增进人际关系、求得子嗣、延长寿命、治疗疾病、灭除罪业、祈求降雨、脱离拘禁以及远离恶鬼、恶贼之难等等,种种的祈愿,无不满足。  

  修学准提咒并没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分者,都可以修学诵持的,依此也可看出准提菩萨的慈悲。  

  十八臂准提菩萨  

  准提菩萨的图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不过,一般佛徒所供奉的图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其实他还有其它的形像,如八臂的准提菩萨或四臂准提菩萨等,这里我们针对一般常见的十八臂准提菩萨形像来作个介绍。  

  《佛说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中记载著十八臂准提菩萨的画像法:取不截白毡清净者。择去人发。画师受八戒斋。不用胶和色。用新梡成彩色而用画之。  

  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钏宝庄严。一一手上著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  

  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此间无,西国有)。第六手把钺斧。第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手把宝鬘。  

  左第二手把如意实幢。第三手把莲花。第四手把澡灌。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夹。  

  菩萨下作水池。地中安莲花。难陀拔难陀二龙王共扶莲花茎。于莲花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圆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愍眼看行者在下坐。手执香炉。面向上看菩萨。于菩萨上画二净居天。像法如是。  

  在《白宝口抄》卷第六十中的准提法,记戴著准提佛母形像的象征意义,以下分别解说其意义:  

  1、身体黄白色:黄色代表地大,代表胎藏界;白色代表水大,代表金刚界。准提菩萨的身体黄白色是表征其理智不二、定慧一体的缘故,有诸佛能出生万德之义。  

  2、种种庄严其身:准提菩萨以种种庄严其身,腰著白衣。衣上有花纹,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缓带系腰,以朝霞络身,身有白轻罗网之纹。此种种庄严,象征以种种尘沙法为庄严,那也是象征凡夫以菩提为烦恼,而菩萨则以烦恼为菩提。  

  3、身像周围光明火焰:菩萨的身像光朋火焰,象征肯乳以智慧光明来破除妄心黑闇。  

  4、以白螺为钏(手钟):印度以白螺为宝的缘故,所以以白螺宝为手钏,而因为螺贝有彰显说法的意义。准提菩萨又为释迦牟尼佛的化现,专表说法。白色是表白净大悲,白螺的音声更是殊胜,所以以白螺来表示广弘佛法。  

  5、具有三目:准提菩萨的脸上有三个眼睛,表示理、智、事三义,或说表佛部、金刚部、莲华部三部。又表具足佛眼、法服、慧眼;又表不纵不横,三谛一如平等的涵义。  


  6、左右上二手作说法相:左右二手上作说法印,是表此尊于六观音中,主要以度化人道为主,他能破除三障,示现三眼之智,来说法利生。(或有其他经典造像此手作准提根本印  )





总结:  菩提不是准提,准提也不是如来.有据可察,铁证如山.

[ 本帖最后由 无花的蔷薇 于 2006-12-8 08:42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