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的第一次破产(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潜 时间: 2006-10-14 18:02 标题: 刘备的第一次破产(原创)
刘备的第一次破产
虽然讨伐董卓未获得成功,且各路诸侯的力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曹、孙、刘三人卓而不群的英雄形象还是为最终的“天下惟有德人居之”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刘备在十八路诸侯中优异的表现如金庸小说中的一个武林晚辈在高手云集的武林大会上石破天惊一下挣够了印象分,从此名扬江湖,但是当朝各位名宦宿将在讨伐董卓的拙劣表现和自己同宗同源的天子如同玩偶一样的在董卓手中的傀儡命运对刘备却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朽厦将倾,非一良木可支”何况刘备本来也就是准备在大汉朝公司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和名誉来谋各一官半职的,大汉朝眼看要时运不济了,公司对自己的辛苦与努力是否能兑现,就算是兑现了,社会是否会买单和认帐?一个个问号直问刘备心虚,不能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因素了。"I won’t get a promotion ,I want to be a boss”刘备自言自语道。作者:龙潜四海 msn:longqian1999@homail.com
做老板最重要的是什么?世面上那么多通俗管理学读物告诉我们这样那样的战略规划、企业文化营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但是这些都是小本生意发展到事业的告诉才研究的命题。至于在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那么一点本钱。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最重要的本钱就是兵和地,刘备地仅平原一县,兵不过千余,那怎么办呢,刘备的办法就是“借”。说到刘备的“借”字策略,与现代财务管理分析工具还有契合之处。
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资本回报率:净利润、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系数。
净资产回报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系数
其中财务杠杆系数又能分解为应付款帐龄,负债资产比率。这些专业的术语很可能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说的通俗点:
你在一段时间内能赚到的钱取决于三个因素,你每次买卖能挣多少钱,你这段时间能用你手上的本钱做多少次买卖?你的这些资产中又有多少是以比较低的成本甚至无成本的从别人手上借来的,即你能用多少本钱借到更多的钱?综合来说,刘备在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项指标上的表现不算突出,倒是东吴、和曹操在这两个指标上有过人之处,但是刘备的确很善于调高自己的财务杠杆系数,即“借”,还间或将这种“借”的艺术发挥的更炉火纯青,获得了很多“入股”和“赠予”。但是参照现在无论是正式渠道和民间借贷的贷前调查。刘备除了有点缘于血脉和军功的“商誉”之外,资信能力平平,怎么也不像是能借到“钱”的样子 ,借钱的主都是自己苦心经营,积累财富下来的各地著名私营企业家,不似国有银行般慷慨的行使注资功能。
刘备知道自己在信贷系统中评分不高,既然如此,无法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资信实力,那么还余有空间的就是提升个人形象和“商誉”和优化贷款的理由。别人分析你的经济实力和资信状况,以经济收益和风险为依规决定是否向你借钱是个逻辑问题,但是是否该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是去帮助别人还是袖手旁观则是个立场问题:经过多年苦读,从欠发达地区走进大学的贫寒学子向国家申请助学贷款,国家能因为他们经济能力薄弱而予以拒绝吗?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个正义感非常强的民族,武侠小说的流行正是读者心中那种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美好愿望的映射,即使是最斤斤计较的人对这种发自心底的正义诉求也不得不作出一些体会和默许的姿态。
刘备正坐在平原县内,因为遭黄巾攻击的孔融派部将太史慈来向刘备求救了。救助的是当今社会名流,打击的是被正统视为“叛逆”的黄巾军,刘备自然不肯放弃这次提升个人形象和“商誉”的“秀”的机会,便带领关、张二将,击退敌人,解了北海之围。正当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大设筵宴庆贺的时候。徐州的糜竺来见刘备,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
虽然刘备很中意于“位卑未敢忘忧国”、“匡扶汉室”“扶助贤达”这样一场场表演秀。但是一听到对手是实力强劲的曹操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与陶谦是老朋友的孔融有点不乐意了。 “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
刘备眼见自己“贤德仗义”的品牌受到了质疑,不得不迎难而上。“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来。”并表示无论能否借到兵马,都一定要亲往徐州参战。刘备“离北海来见公孙瓒,具说欲救徐州之事。”公孙瓒说:“曹操和你无冤无仇,何苦替别人出力呢?”面对公孙瓒的诘问。玄德抬出了“备已许人,不敢失信。”这个贷款借口——兄弟你不借就是让刘备我难做人啊。
公孙瓒执拗不过,给刘备打了个折扣,刘备指望的三五千人马只借到了两千。刘备即汇合本部人马,开赴徐州,并且身先士卒,和张飞一起杀破曹军的包围,进入徐州城了。“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即一让徐州,刘备反复推辞,出来乍到,即鸠占鹊巢,多少显得有点那个,何况自己根基未稳。在陶、刘客气的相持不下的时候。糜竺出来圆场。糜竺进曰:“今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日,再当相让可也。”
正在刘备与曹操相持的时候,吕布帮了刘的忙,从曹操的背后偷袭,破兖州,进据濮阳。曹操卖了个人情给刘备,同意了停战的请求。谦见曹兵已退。谦大喜,大摆饮宴,并请玄德于上座,要再让徐州。“拱手对众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冑,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刘备还是百般推辞,认为自己无端据有徐州,就砸了自己的那块“义”的招牌。但是在这次“让”和“受”的固执相持下,徐州文官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糜竺曰:“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领此,不可辞也!” 陈登曰:“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
糜竺的话说的婉约一点,汉朝倾颓,纲纪废弛,一味固守“义”的招牌有点显现的不合适宜了,何况徐州是块富庶的宝地,也算是值得刘备淡化自己品牌的纯度;而显的更实际和精光的陈登就说的更直接了,前任领导陶谦身体不佳,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新任领导不要推辞了——在陶和刘的选择中,徐州文官集团已经倒向了用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和平和安宁的刘备,尽管这和平与安宁来的有点侥幸。但是的确因为刘备和其军事力量的存在,使曹操不能很快吃掉徐州,否则如果曹操没有军事对抗的话,即使后方被偷袭,完全可以取下徐州,来个拆东墙补西墙,从保全自己在本地利益的角度来说,刘备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确使当地文官集团的天平发生了向刘备的倾斜。
也许是见时机尚未成熟,即使陶谦推让再三,刘备只是不受。最后接受了陶谦的折中方案——驻军小沛,以保徐州。
刘备在小沛暂住了半年,却说陶谦在徐州,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病情日益加重。“请糜竺、陈登议事。竺曰:‘曹兵之去,止为吕布袭兖州故也。今因岁荒罢兵,来春又必至矣。府君两番欲让位与刘玄德,时府君尚强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文官集团代表糜竺清晰的看到了徐州面临的军事威胁,也时刻惦念着心中能给他们带来和平与安全的刘备。 陶谦派人来小沛,请刘备回徐州,三让徐州。刘备见陶实在身体不佳,经过半年的经营,自己对当地文官集团也笼络的差不多。终于有点动心了,但是刘备还是要把事情做的漂亮点:“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传之?’谦曰:“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州事!” “其才皆不堪任”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在门户之内,“立长立贤”只争尚且激烈,作为外人的刘备自然要借陶谦之口将别人非议的嘴堵死罢了。但是刘备还是有点不放心,“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其实就是借陶谦之口争取先前还未归附他的一些辅臣、幕僚和其他可以团结的力量。毕竟陶经营徐州很久,虽然军事上一般,但是在当地还是很有声望的。
陶谦在病榻上向刘备推荐了孙干、并嘱咐糜竺用心辅佐刘备;终“以手指心而死”,刘备还是象征性的反复推辞数次,在徐州军民的拥戴下最终答应“许权领徐州事”就是答应暂时主持工作。
刘备表面如此谦恭,但是接手工作后随即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将自己掌握的军队开进徐州城来,保卫巩固自己的政治成果。“出榜安民”,出榜说的是什么呢,无非是陶谦先前两番欲让位与刘备,我反复谦让,陶谦已经去世,我秉承陶谦遗愿暂时管理徐州,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要为此有所惊扰,即宣传刘备本人在当地管理的合法性。再大设祭奠,葬陶谦于黄河之原。“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随即向中央政府核准自己从陶谦手中继承徐州军政长官的合法性。
曹操听到刘备自领徐州牧后,虽然对刘备白捡了个ceo十分恼怒,但是在荀彧入谏和思虑吕布的威胁后还是决定暂未对刘备用兵。那么暂时稳定和安全下来的刘备是否真的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新宠,吸引了当地豪强地主和民间奇才猛士这些闲散游资呢?
刘备的稳定只是一种表象!试将曹操创业之初群贤汇集的情况与刘备做了徐州公司的CEO的情况做个比较:“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钜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敦,字符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敦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在曹操尚未割据地盘的时候就能得到族亲、当地豪强和各方力量的支持。而刘备占据徐州后,文中却未提到何方贤达前来投奔,说明当地豪强与民间对刘备的资本实力和“刘备”这个落魄贵族个人品牌的评价平平,对刘备是否能在徐州做稳CEO心中都打着个问号呢。
曹操稳扎稳打,期间虽有反复,终于击破了吕布,在陈宫的建议下,吕布前往投奔刘备。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准备前去迎接。但是其属下糜竺提出了异议:“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刘备真的是为了报答当时吕布袭兖州解徐州之围的人情吗?
徐州紧临曹操占据的兖州,刘备时刻得提防着来自曹操的军事威胁,而自己的这点力量,将只不过关张;文不过糜、孙,和曹操抗衡起来,刘备自己都心虚。刘备正是想借用吕布这个“当今英勇之士”做自己对抗曹操的一面盾牌。
在刘备在吕布面前一再谦让和张飞当面呵斥吕布并且与吕布索战的红白脸配合下。吕布率部驻扎小沛,完全扮演了刘备先前作为徐州军事拱卫者的角色。刘备在自身实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不得不暂时与“狼”共舞。
在刘备经营徐州,小心翼翼在豪强林立的环境中谋求生存的时候,曹操将汉献帝迎到了许都,已经确立了“胁天子以令诸侯”的经营方针。刘备和吕布在徐州的联盟使得曹操如骨梗在喉,不得不除之而后快。荀彧建议:“刘备暂时主持徐州的工作还没有得到中央的批准,您可以向皇上奏请诏命,任命刘备正式职务。在密书一封,教刘备铲除吕布,如果刘备遵命,那么他就丧失了羽翼。即使不能成功,那么吕布也回反戈一击。这就是二虎竞食之计。”
曹操听取了荀彧的建议,给刘备送去了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和征东将军、宜城亭侯的爵位以及密书一封。
刘备识破了曹操的计策,不肯给曹操当枪使;开诚布公的向吕布出示书信,并解释自己无加害之意,暂时维持了与吕布的同盟。曹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把背离联盟,独占徐州的诱惑抛给了吕布!
曹操派人至袁术处,将编造的刘备上书请攻伐袁术占据的南郡消息告诉袁术,再假天子诏书,明命刘备攻伐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刘备接到了天子的诏书,刘备已识破了这又是曹操的计策,但刘备还是领命准备出征,表面上的理由是“王命不可违也。”其实这是刘备摆脱经营困境,实现发展扩张的为数不多的出路。玩过三国群英传的朋友都有体会,你只占据着两三座小城,无论如何开发城市、发展经济,通过部下社会关系找到的路野遗贤总摆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肯加盟入仕。只有赢了几场血仗,攻下数座大郡之后,把敌人的士卒编入你的队列;把先前叫嚣的敌将纳为你的部下;将自己的旗帜插上敌人的城池,才能实现自己地盘的扩张和实力的增强。这时候,先前请不来的人架子就小了很多,乐巅巅的接过你抛来的帽子。
刘备需要一场军事胜利来获得更多的土地、财产、士兵和民心!何况还有天子的诏书,给了他一个最好的接口。刘备和关羽整顿两万军马出征袁术,(相比刘备当时为救徐州从公孙瓒借来的二千人马,其从陶谦获得的“增予”使其资产规模至少扩大了10倍啊!)但是他对吕布和曹操还保持着一点警惕,留下张飞守城池,并嘱咐陈登辅佐,特别是约束张飞酗酒。作者:龙潜四海 msn:longqian1999@homail.com
刘备遭遇袁术的部将纪灵,并获得小胜。正当刘备在前线与纪灵对峙之时,张飞却因酒后鞭笞曹豹,引得曹豹怀恨在心,联合吕布,里应外合,吕布攻陷了徐州。
正如曹操所料,吕布没有能抵制这个诱惑,抓住了这个机遇。袁术又忽悠了一下吕布,“许以粮五万斛、马五百匹、金银一万两、彩缎一千匹,使夹攻刘备。”刘备获悉,使得吕布部将高顺扑了个空。袁术借故没有兑现这张空头支票。在陈宫得劝说下,吕布迎回玄德驻扎小沛,使其为羽翼。客转为主,主转为客,刘备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刘备失去徐州其实是一种必然,以刘备彼时的实力,是无法接下徐州公司这个大盘子的。即使在陶谦授意下获得了当地部分文官的支持,也仅仅能保持日常的运转。对于徐州城内的“陈登”们来说,没有多少忠诚可言,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他们信奉的是强权,在年富力强的刘备与年过花甲的陶谦之间,他们选择的是刘备,但是如果有比刘备更兵强马壮的吕布和曹操,他们也必将抛弃刘备。虽然陈登当面允诺了刘备协助张飞,但是在敌人偷袭的时候,他却无丝毫作为。作者:龙潜四海 msn:longqian1999@homail.com
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和凝聚的人心是无法同时承担的起既对外主动出击,同时也能守成的双重使命的。即使吕布不偷袭徐州,重新夺回兖州基地的曹操趁虚掩杀过来,清醒的张飞也不是曹操的对手。在此章毛宗岗点评到:“曹操能在失去兖州夺回兖州,但是刘备不能,并非刘备的才能不如曹操,而是刘备的实力单薄!”
婚姻中讲究个“门当户对”,其实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个人拥有的财富、权势、机遇不也是和他的能力、心智、人缘有着某种默契吗?如果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但是你的嘴巴又不够大,很可能一口也没吃到,却被砸掉两颗门牙。就是在今天,多少人又在意外的而来的财富和幸运之前迷失了本性和心智,上演了多少个人和家庭的悲剧,缘何道理,古今一也!
作者:
再世孟德 时间: 2006-10-14 18:37
强 又一篇水煮三国
作者:
五城十二楼 时间: 2006-10-14 19:51
大耳在徐州真的是输了个干净。
奇怪怎么连陈登都没拉拢来呢?
作者:
honghua23 时间: 2006-10-15 01:39
汗...现在这样的文章越来越多了..
作者:
鲁瞪眼 时间: 2006-10-15 08:42
陶谦之所以得不到徐州文官士绅的支持,在于和黄巾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令有财产者和清流派不放心。从他派出护送曹操家眷的部将居然是张闿,就知此公和黄巾余部是什么名堂了。
陈登之不肯追随刘备,因为玄德公出身寒门,无名无望,实在不被真正的名流看好啊。
东汉末年是豪族的天下,袁曹孙都是有遗产本钱的,玄德是起家本钱最弱的,故成事最晚。
事实上,一直到荆州时期,没有一个名流名士肯跟刘备混。伊籍等在刘表手下混得不好的,才梦想换老板,与玄德来往。
元直、孔明、士元,在当时皆非第一流名士,说得难听点,也只有刘备肯“败为军师、托以股肱”。
好在人的能力并非和名望成正比,只要肯努力,都有机会成功,刘备寒士集团在先、邓艾奇袭于后,普通人也能成大事啊。
作者:
老庄 时间: 2006-10-15 08:56
hehe,说得真好,不错,期待后续
作者:
魔龙王 时间: 2006-10-15 11:29
不错不错。。。另一个角度的文章!!
作者:
bestkang 时间: 2006-10-16 10:43
呵呵,没办法啊,没看见刘备军中没一个同姓家族亲戚!
关键底子太差了!
不过还是佩服我们大耳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6-10-16 11:12 编辑 ]
作者:
柑蕉桔梨萝柚 时间: 2006-10-16 11:08
刘备还是个人很有耐性的人
作者:
雷横 时间: 2008-3-6 11:14
刘备还是太仁德了,如果他能狠一点心,也不至于在孔明出山之前,还没有落脚之处.
作者:
董超 时间: 2008-3-7 11:14
大小就胸怀异志的人
谈不上什么仁慈
估计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作者:
董超 时间: 2008-3-7 11:16
原帖由 五城十二楼 于 2006-10-14 19:51 发表
大耳在徐州真的是输了个干净。
奇怪怎么连陈登都没拉拢来呢?
陈登是拉拢了的,辅佐张飞守徐州。
吕布夺徐州一并把陈登夺过去了。
作者:
真不幽默 时间: 2008-3-7 18:46
那时候的门庭观念,追求名士的作风,是后来两晋一塌糊涂的重要原因.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