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仿明王世贞也读六一、东坡《朋党论》
[打印本页]
作者:
whws
时间:
2006-9-24 13:35
标题:
仿明王世贞也读六一、东坡《朋党论》
翻旧翻到的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予尝惑之。六一、东坡云: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党之说。予复哀之。王世贞论曰:其为朋党者,不纯乎君子与不纯乎小人者也。呜呼!天下有至纯至圣之人乎?天下有至奸至恶之人乎?朋党之不免,可知矣。
君子,志存高远者也。其志弥高,其行且险,其瞻既远,其道且长。远行险阻,一人之力可乎?俗曰,众志成城。故君子欲行其志,必得志同道合者共致之,逢险弥坚,历远益久。而君子被朋党之讥,亦因之起也。
或云:言论载清流,物议辨忠奸,是故君子不党,以彰其行。此言大谬。言论者,恶狗也,可供趋驰,不足久恃,饲之则任使令,不饲则饥,饥则噬人。安有君子图自保而饲言论者?故言论多害君子而利小人。物议者,流水也,多变无行,无所固持,逢困不能坚其志,遇远不能固其心,急功近利,易奋寡谋,其不知长远,不识根本,以何辨忠奸?如是,言论物议皆不足恃,君子必党以固本。小人亦必党以养力。党其不免矣。
然君子小人所以致党者,不一而足。论之有四,曰同志,曰同道,曰同利,曰同怨。志同道合,天下一党者,欧阳文忠公所谓“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者,同心协力,天下大治,是为上善之党。
惜乎天下鲜有人心咸一者。或有君子同志不同道,所欲一而谋相参差者,分而各自为党,相互争竞。此不若上善之党善,然其虽不相合和,而有所共致。其相争竞,发乎礼,止乎义,轻私利,重大体,或有怨怼,不及私处。行止责备,皆可昭彰。此下善之党,唐李德裕,宋司马光,应如是。
再次之,曰同利结党。小人结党,为利所趋,利之所在,党之所向,所行所止,皆无恒久。然其固结,长气力,广耳目,利益相衔,荣损相俱,攻其一而余者皆怨,攻讦保守,进退划一,不可小觑。天下此党最众,或诱以利益,亦可为谋。明严嵩,清和砷,盖如此。
下下之党,曰同怨结党,为祸最甚。盖小人衔怨于人,心尤忿之,非倾害报复数倍之烈而不能解。所怨相同者,结而为党,阴狠狡诈无所不行,不计所费,不虑所致,惟倾力陷害打击为家国之务,适彼必反,触彼必倾,以不能揭彼皮寝彼骨为身心之恨。呜呼,触小人之恨,而遭罗织陷构,一至于死者,天下君子不知几多矣。国倾事败,君窘民颓,其被祸于小人怨党者,不知几多矣。汉党锢、明东林之祸,皆此辈所出。
夫党争固烈,多由君子起其衅,而小人亡其国。盖君子有所必争,竖纛立旗,以正其言。小人见利而附,投机取巧,致君子之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君子不避祸,小人日趋利,君子日寡,小人日众。遂使同志之党渐趋同利。积怨累隙,攻讦愈甚,遂使同利之党,渐趋同怨。国事由是渐致沦丧不可救。牛李之尾,元佑之末,大体如此。此党争所必由之势也。
憾矣。君子群而不党,予未尝见。而党争之祸,予未见其所能避。天下之哀,皆如是乎?古人之叹,后人复叹之,今予复叹后人之叹,悲夫。
作者:
whws
时间:
2006-9-24 13:38
标题:
类似的感慨
牛家春满李家秋,袁盎相国晁错头
高拱坟前余孝在,江陵身后满门休
苔痕陋室蓝关马,暮雨六如御史囚
不是武陵鲈味美,富春江外使人愁
读明末史,不禁思之唐末牛李之争、乃至元佑党争,及至汉末党锢、明末三首辅的继相倾轧,直至其后东林党之变。以意气致隙,而由人入政。政争之极,而由政出人,终致党争。牛、李、王、马皆称君子,徐、高、张也是一时国士,奈何如此?甘露之变、蔡京当朝及至党锢、东林,皆挟君子之怨而致小人趁虚,徒叹奈何。
“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其妄言哉?言及钗黛之争,虽不言党,亦堪譬之。吾思其牛李庶士之别哉?或其非也。恐当为太后、正宫外戚之争。思之慨然。
附:东坡迁惠州,爱妾王朝云薨,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筑六如亭祭之,有联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御史台,又称乌台。东坡曾因乌台诗案下狱,作绝命诗。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6-9-24 16:30
不错哈,文俺不懂,看着不错,等小右来问他好了~
那个七律俺喜欢,有当年你那李鸿章之遗风啊~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6-9-24 22:20
何必呢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