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正的三国事实 [打印本页]
作者:
4kgrubby 时间: 2006-9-21 17:21 标题: 真正的三国事实
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
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从文艺的角度描写了这条主线。但是,三国的历史要比这丰富得多。因为,为实现新的统一而出现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只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魏、蜀、吴等各派政治力量为实现统一的目的,又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奋发图强,锐意革新。政治上,用人唯才,用法严明,贤能得用,政治清明;经济上,轻徭薄赋,大兴屯田,南方和边区经济得到开发。同时,在这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斗争都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类人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而形成了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当时各方面的斗争是互相联系的,而人才问题又居于核心地位。为实现统一,三国的君主都很重视人才,彼此之间的人才争夺是相当激烈的。
曹魏地广人众,有人口440余万,军队30余万,重要谋臣20余人,主要战将30余人。孙吴次之,人口230余万,军队20余万,有重要谋臣10余人,主要战将20余人;刘蜀的力量最弱,人口90余万,军队10余万,有主要谋臣七八人,重要战将十余人。
曹、刘、孙在人才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功,无疑是促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同时期的其他竞争对手如袁绍、袁术、刘表、公孙赞、吕布等则由于在人才政策方面不如他们,甚或出现重大的用人失误,因而很快就被历史淘汰。
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经济军事实力最强,曹操本人也是第一流的领导人才,但是,曹操一生戎马生涯30余年,却没能实现统一,主要原因在于:东汉末年,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流亡,经济衰落,而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乱影响,加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因而南方的经济超过了北方,支撑着孙吴、刘蜀与北方的曹操对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鼎立局面之后,经济、军事又出现了新的格局,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加上其它方面的优势,北方的总体力量又超过了南方,因而,最后又由北方的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三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唯独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为什么?我以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三国历史的特殊魅力。三国的历史,从时间上看,只有半个多世纪,比较集中;从政治格局来看,是三足鼎立,三者之间互相牵制,很富有戏剧色彩;从人物方面看,又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且三国的君主都可称明主,手下网罗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从事功方面看,三国都是打着正统或维护正统的旗号,谋求剪除异已,实现新的统一。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了这样一大批智勇之士,演出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西晋统一等一幕幕惊心动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也是罗贯中要选取三国这一历史时段来创作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别的历史时段,如楚汉战争、隋末唐初的战乱、元末明初的战乱、明末清初的战乱等相对而言,都没有三国这样在多面具有典型性。
二是与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加剧和理学家们尊刘抑曹密切相关。三国历史故事,西晋时已出现空城计等传说,南朝《世说新语》中,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就有20多个。据记载,貂蝉的故事,北宋时已出现。而且北宋"说三分",已形成"尊刘抑曹"的倾向。由于南宋是一个偏安政权,人们强烈呼唤正统秩序。朱熹编纂《通鉴纲目》时,尊崇类似南宋的刘蜀为正统,加上两宋理学家们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升华和强化,这些反过来又必然会影响民间文学的价值认定。宋元时一代又一代的市井说书人,在民族矛盾的影响下,浸透了忧国忧民的心情,他们对历史故事加工后,"史"的成分在淡化,"艺术"的成分在增加,从而宣讲的主旨逐渐在英雄传奇中,大力渲染正统观和忠孝仁义。最早的三国话本元代《全相三国志评话》,虽只"粗具规模",但其主题思想倾向已同罗氏《三国演义》接近。这种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加工,无疑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是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互相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犹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如前所述,在宋元时尊刘抑曹的正统观一经确立以及儒家思想强化后,说书人已经可以撇开历史的真实,完全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和伦理标准来塑造三国人物了。刘备逐渐成为仁的化身,诸葛亮成为忠和智的代表,关羽成为义的化身,曹操则被丑化为残忍和谲诈的奸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来塑造三国人物的。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想了解三国历史本来面目的人也是先读《三国演义》而后去翻《三国志》的。这一现象表明,他们是把《三国演义》当历史看的,只是在怀疑、好奇之后,才去读《三国志》,探寻三国历史的真面目。同时,我们还有理由认为,《三国演义》有"三国"的历史之根,而三国历史又有"演义"加以渲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动,使彼此都逐渐超出了它本来的能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历史魅力和艺术魅力。
四是封建政权的支持和宣扬。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以关羽为例。关羽由人向神的转化,始于两宋之交,当时宋王朝岌岌可危,希望有像关羽这样"大义大勇"的神来保护它。北宋末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关羽成为拯救民生劫难之神。明清两代对关羽的推崇达到极点。明政府封关羽为"武庙"的主神,与"文庙"的孔子相对应。清顺治时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屡加晋封。同时关羽显灵保卫明、清王朝的神话不断出现,而且见于诏书之中。在封建王朝的提倡下,关羽"庙祀遍天下"。显然,政府的支持作用,更巩固和强化了人们对三国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
作者:
再世孟德 时间: 2006-9-28 22:47 标题: 回复 #1 4kgrubby 的帖子
楼主说的 曹魏地广人众,有人口440余万,军队30余万 是什么时期 啊 光镇压诸葛诞就牵扯了魏国40万兵力啊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6-9-30 00:44
看了楼主的帖子,只有一个感想:
3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人才!
作者:
jt003172 时间: 2006-9-30 18:22
有一点疑问,作者认为当时的南方经济总量已超过北方,只是后来又被北方赶超。
一般历史学家都认为南方的经济超过北方起始于南北朝,“黄巾起义”和“永嘉丧乱”只是加速了北方汉人南迁的步伐,而南方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也只是在南宋的时候才固定下来的。
[ 本帖最后由 jt003172 于 2006-9-30 18:30 编辑 ]
作者:
万人刀 时间: 2006-10-1 22:52
汗,那是朱大谓唬能记者的一段话,没想到流毒无穷.
作者:
武陵君 时间: 2006-10-2 19:23
当时南方发达的地方很少吧。多是不毛之地或是某某蛮地之类的。
作者:
真心爱三国 时间: 2006-10-2 19:31
不过 以少胜多还是有的呀
作者:
枫子 时间: 2006-10-9 19:33
有一点小小分岐意见:
1.当时江南的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赶上黄河流域的经济.孙权时,只能是江南发展的初步,孙权对江南的发展是有贡献的.(陆逊向孙权建议:"腹心不平,难以图远"当时的山越人,居住在山里,不肯迁平原居住.)
2.曹魏的强大与其屯田和征兵制度有关.屯田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征兵制保证了兵源.
3.经济基础固然与战争胜负有关,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曹操善用兵,多谋善断,以及曹操下面聚集了大批人才,而操本人又是高明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者:
斩杀大将 时间: 2006-10-15 18:34
楼上正解,不过江南的发展貌似是从东晋末期开始的
作者:
不好读书 时间: 2006-10-15 23:38
经济衰落,而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乱影响,加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因而南方的经济超过了北方,支撑着孙吴、刘蜀与北方的曹操对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鼎立局面之后,经济、军事又出现了新的格局,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加上其它方面的优势,北方的总体力量又超过了南方,因而,最后又由北方的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科幻小说看多了吧 在那个年代那个生产水平下经济中心转移的那么快?
作者:
农夫三泉 时间: 2006-10-16 00:49 标题: 免贵姓刘
原帖由 再世孟德 于 2006-9-28 22:47 发表
楼主说的 曹魏地广人众,有人口440余万,军队30余万 是什么时期 啊 光镇压诸葛诞就牵扯了魏国40万兵力啊
那是三国演义写的,魏国总军队大约就40W的样子
作者:
农夫三泉 时间: 2006-10-16 00:51
原帖由 4kgrubby 于 2006-9-21 17:21 发表
三国的历史从中平元年(184年)算起到晋灭吴(280年)共96年,从建安元年(196年)算起到晋灭吴共84年,从魏文帝代汉(220年)到晋灭吴共60年。
在这段历史中,总的态势是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 ...
什么时候能放出来?我的师兄
作者:
lqnj2001 时间: 2006-11-24 12:53
主要是刘备这边有人才段档.在老一辈死后就没看出几个像样的人才(好像就收个姜维还是人才引进).
作者:
KYOKO 时间: 2006-11-24 12:55
21世纪最不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作者:
无敌张辽 时间: 2006-11-24 13:15
不错,魏国的军队历史上也就是40万左右,大家可以想一下二战时后的小日本,征兵率13.8%,结果国内什么样子?连军工企业里面都很少有男的在干活,一般地方就连那帮残疾(男的),都被剩余的小日本的那批妇女(慰安妇的最原始来源)看作宝贝,你争我抢得。魏国也就是440万的人口,你说它能有多少兵马啊?
作者:
Liongareth 时间: 2006-11-24 16:21
“四是封建政权的支持和宣扬。明清两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除加强君主专制外,企图用儒家思想塑造超人的神的力量来维护统治。以关羽为例。关羽由人向神的转化,始于两宋之交,当时宋王朝岌岌可危,希望有像关羽这样"大义大勇"的神来保护它。北宋末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关羽成为拯救民生劫难之神。明清两代对关羽的推崇达到极点。明政府封关羽为"武庙"的主神,与"文庙"的孔子相对应。清顺治时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屡加晋封。同时关羽显灵保卫明、清王朝的神话不断出现,而且见于诏书之中。在封建王朝的提倡下,关羽"庙祀遍天下"。”——
这就是我讨厌关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对程朱理学深恶痛绝。
作者:
昔时人已没 时间: 2006-11-25 10:55
三国是南方还没完全开化,孙权所作的贡献只能称为拓荒,离所谓的经济中心还差的远。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11-25 11:41
您知道什么叫程朱理学吗?
您是否知道,理学在以后的几百年出现异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本来面目?
呵呵,骂的是理学,其实理学也很冤枉。
作者:
Hipadsl 时间: 2006-11-27 01:00
三国在六十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了
真是很难想象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11-27 01:52
魏后期的诸葛延之乱就牵涉了20万以上的魏军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