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小说一篇《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名13
时间:
2006-9-8 09:51
标题:
小小说一篇《境界》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在一幅作品前驻留了三四秒,回头对张老说了句“妙啊。”张老说,“若是我,此处必添一嶙峋怪石,稳稳托住左上角的空白,鸟瞰全篇。虽有气势,却不及这个茅庐,"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的一番境界啊。“
为了这句夸赞,张天放决定此生以画为事业,而且他也是真的这么做了。没有画桌,他找来一块门板,搭在两个矮桌之间,没有钱买宣纸,他就先用毛边纸练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他结婚,生孩子,调进了画院。
和妻子的认识,也是因为画,他去附近的山里写生,背着干粮水壶,挎着黄帆布背包,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他陶醉在美景之中,忽然有人说”画得真好看,那个画中的女子是我么?“他回头,看见一个清秀的姑娘,他的画里不自觉地勾勒出同一个人。“你喜欢就送给你吧。”然后他们聊开了,聊他的理想,她的理想,以及理想中的共通,后来这个女子就成了他的夫人。
婚后不久有了儿子,儿子挺用功,妻子总那么贤惠,他坚持着自己的画,妻和子总是以欣赏和鼓励的目光看着他画。他觉得很美满。
儿子升高中那会儿,离市一中的分数线差两分,有人给他们夫妇出主意,给校长送礼吧,可是面对差一分两万的市价,他犯了愁。躺在床上闲聊的时候,妻子说,”要是你的画能换钱就好了。“话里面没有不满,只是充满了无奈,说者无意,听在他心里,却像刀子割一样难受,这个家为他的画付出了太多。因为昂贵的宣纸和颜料,妻子从来不买化妆品,孩子没吃过一串羊肉串。
第二天,他临摹了一张傅抱石先生的画,没有落款,去了校长家。校长是个行家,只一眼,就赞道,”傅老的画啊,虽说没落款,却也是极品。”他想解释清楚,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儿子就这样,顺利地进了市一中。
四十岁的时候,他当了研究部主任。应酬开始多起来,没几天就是一个研讨会。烟雾缭绕的会议厅里,别人在上面讲,他就在下面打瞌睡,他在上面讲,别人就在下面打瞌睡。有几次,烟头差点烫到手指。家里,孩子问他,“爸,你最近不怎么画了?”他说忙,心里却不得不承认,没有了灵感。
四十八岁的时候,他当了画院副院长了,登门的人就多了。自己生日,有人送茅台,孩子生日,别人还送茅台。有个画廊的老板来了,神秘兮兮的打开一幅绸缎包好的画。“小店的镇店之宝,傅抱石的手迹,请笑纳。”他一看,假的,不过还是收了,那是他送校长的伪作,传出去不好。
以前,别人看他的画说“有些某某大家的意思了,前途无量啊。”现在,他看别人的画说“有些某某名家的意思了。前途无量啊。”
五十的他熬上了院长,彩印厂的刘厂长去他们家,一眼就看中了墙上那副只皴了一遍色,尚未完成的作品。“我真是太喜欢那副作品了,五万虽然低了点,但我也是穷人,还望院长看我那么喜欢,能够割爱。”张天放不言语,取下画交给他。见得多了,他也懒得解释,这幅还没画好。
现在常常有人说别人的作品:“有些张天放二十年前的意思了。接着努力,前途无量。”他苦笑,自己现在的作品还不如二十年前。
后来他退休了,退休的他,有钱有时间,和老伴重游二十年前,他们相识的地方。老两口坐在当年那块石头前回忆,妻子说“我是因为那副画认识的你,多美的画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那么自然而然的出现在画中。”他的心头一怔,似有了顿悟。
中国名人大辞典收藏了他的作品,请他为自己写一个介绍,他写道“我做了二十年的门外汉,现在才重新做回了学童。”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9-8 10:38
又见无名前辈精彩短文。其实文中张天放的返朴归真不正像无名前辈的别后重回吗?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9-8 11:08
欣赏了,很现实滴说……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6-9-8 14:01
无名好久不见了,进来看看,小说还是有味道,喜欢:)
作者:
捣乱分子
时间:
2006-9-8 14:49
很有深意啊,喜欢
PS:欢迎无名回归
作者:
皇城跟
时间:
2006-9-8 20:30
这文不错,一生的追求,在一转念间,俗世误人呀。
热烈欢迎无名前辈归来。
作者:
白手违命
时间:
2006-10-31 11:31
与自然合一,则天性显现,无我纯真,抱朴还素。世俗皆权名,使机心早觉,渐失其性。
宜含光同尘,无我亦无我物,弃虚名,还其本真,方可证其天性。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