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打印本页]
作者:
力量 时间: 2006-8-8 18:30 标题: 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现在无论是电视还是报刊都有一种很怪的现象,就是喜欢引用译音.比如说,"复制"不说"复制",非得说"克隆".非得把"歌迷,影迷"说成是"粉丝".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也不例外,非得把"国王"说成是"埃米",把"聚会"说成是"沙龙".
这使我很是纳闷,中国有丰富的文字和与语言.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哪个外来语不能用中国文字或中国语言表述的.这些说道者不用本国人能看懂的文字,不说本国人能听懂的语言,非得用这些外来音去唬弄别人是什么意思?是想显示自己的学识,还是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在私人场合把这些外来音当笑语,或者说一个外来语确实难以找到本国文字或语言来表述而去引用一下译音也无可厚非.在正式的场合,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面对亿万观众,非得让人家听得一团雾水,它真正的意思何在???
我想起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法国人要使用法语.我们中国人到底是自己贱,还是中国的文字或语言不如别人而登不了大雅之堂,非得拿这些外来玩意当作宝来卖弄?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6-8-8 18:34
你说的那些例子不是故弄玄虚,只是成了习惯。报道法国的事情说沙龙确实比聚会好些,但中国人聚会也叫沙龙未免假了点。我国人不重视母语倒是真的。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8-8 19:11
lz举的几个例子,其实词义都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克隆”是一种特定的生物技术,在英文里copy和clone也有区别。如果要找一个和“复制”同义的音译词,那应该是“拷贝”,但“拷贝”也不等同于“复制”,“拷贝”还可以作名词用(电影拷贝)。“粉丝”这个音译词的滥用衲子也挺反感,但是它也不能简单用“影迷”、“歌迷“代替,比如最近易中天先生就有很多“粉丝”,要是用“追捧者”代替的话就没有那点“大众化”的俗味儿了。“埃米儿”和“国王”是不同的概念,这个用一个旧新闻说明就好了:中新网北京2002年2月15日消息:麦纳麦消息:巴林国埃米尔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4日宣布,酋长国巴林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国家元首埃米儿改称为国王。“沙龙”可以算是“聚会”的下义词,几个朋友搓饭K歌也能叫聚会,而“沙龙”必须有学术文艺氛围。
以译音对应汉字构成进入汉语词汇的外来词在汉语中早就广泛存在,如“菩萨”、“金刚”、“胡同”等等。
像“芭蕾”、“沙发”、“迷你”、“台风”也是已经成为常用词汇的音译外来语。
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是很正常的,就好像英语里面也有kongfu。“台风”这个词尤其有意思,最早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广东地区,遇到台风,问当地人是什么气候现象,当地人用方言说是“大风”,老外就根据这个方言读音造出了typhoon,后来这个词又回译过来,就变成了“台风”,还是保留了汉语方言音,但却已经成了二把刀的音译词。
作者:
伶州鸠 时间: 2006-8-9 18:31
不能用本土语言准确表达的外来词海了去了,就楼主说的几个,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比如讲“聚会”,谁知道你说的是“party”还是"klatch",又或是“conference”还是“meeting”呢?
作者:
小马爱犬屋 时间: 2006-8-9 19:35
那沙发呢?坦克呢?巴士呢?
不都是外来语?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6-8-9 21:32
象KING翻译做国王,emperor 翻译做皇帝都是指大概意义上相同最贴近的.其实类似头衔还有沙皇\埃米儿\哈里发\.如果用意义很麻烦,"沙皇"非要翻译做"俄文称恺撒,代指最高统治者"么?那"哈里发"直接意译过来是"继承者"或者"先知的继承者"的意思,"埃米儿"是阿拉伯部落酋长的音译,但是不能简单等同"酋长""这个词.非要直接翻译会导致行文的麻烦和不必要的意义误导.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8-9 23:19
处了上面很多朋友说的理由外,一些看似中国文字或中国语言竟然是外来词,楼主可能不太了解。譬如:本质、现象、解决、共和、攻略等多数现代词,竟都源于日语,这难道不去用吗?
还有,有些外来词或译音使用起来简单明了,远比中国文字表达的强,譬如“艾滋病”,用中国文字表达你知道是什么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PU——中央处理器,SARS——非典型肺炎......哪个方便些,不用说了吧。
[ 本帖最后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8-13 18:23 编辑 ]
作者:
力量 时间: 2006-8-9 23:26
其实大家都没懂我的原意.本人不是说不能用外来语.只是说在大众场合,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面对亿万观众时能用国语表述的就尽量用国语表述.这样就更容易使人理解和接受.在语言表述上尽量别去翻怪.比如.300立方米/秒.国人习惯性的读法都是:每秒300立方米.而中央电视台有的新闻播音员偏要读成:300立方米每秒.那以后的2/3是否非要读成2份是从3份里分出来才能显示新鲜呢?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8-9 23:29
"立方米/秒"本来就是读“立方米每秒”呀,这是最规范的读法,从学物理化学开始老师都这么读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8-10 08:56
力量兄的物理老师教得有问题吧……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密度的国际统一单位为kg/m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A/B的单位一般都读作A每B,并作为一个完整的量词置于数词之后,这个就是规范的读法。
分数有分数的读法规范,没有必要和单位的读法混淆。
作者:
无知无畏 时间: 2006-8-10 09:09
其实很多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叫什么似乎无所谓吧,只要大家都明白就好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6-8-10 09:14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8-9 23:29 发表
"立方米/秒"本来就是读“立方米每秒”呀,这是最规范的读法,从学物理化学开始老师都这么读
确实,汗死
作者:
首席屠宰官 时间: 2006-8-10 09:22
立方米/秒按照科学读法确实是读作立方米每秒
但是新闻上如果照顾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改一下说法,说每秒钟流多少立方米也不错
作者:
victory0301 时间: 2006-8-10 12:01
这确实国人的特点,跟洋人交道打多了,这样说可能也比较流行吧!
从另个方面讲,就是不重视汉语的结果!
作者:
夏侯雅伯 时间: 2006-8-10 18:41
充分吸收外来词才是各民族语言长盛不衰的根本之道,汉语如是、英语亦如是,高丽棒子想摆脱汉语影响,没门
作者:
夏侯雅伯 时间: 2006-8-10 18:46
记得中学语文说过播音稿的几个要点,其中一条是听起来不会产生歧义,楼主引用的例子不够典型,至少我就不是楼主所说的国人习惯性的读法
作者:
林冲 时间: 2006-8-10 18:54
其实汉语还算是接受外来语较少的语言。
作者:
patriot0712 时间: 2006-8-10 20:14
语言就是在变化嘛。webster不是也在收录汉语拼音的新单词?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