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二次到访,在路边酒馆听到的诗,用的是什么典故 [打印本页]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6-8-7 19:54     标题: [求助]刘备三顾茅庐时,第二次到访,在路边酒馆听到的诗,用的是什么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第二次访诸葛时,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
君不见:
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
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
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
又不见:
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
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
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小弟读书不精,觉得这首诗中用的典故有点让我发糊涂。
作者: billyclone    时间: 2006-8-8 00:32

第一段诗说的应该是姜尚,第二段说的是郦食其
作者: 龙剑圣魂    时间: 2006-8-8 10:08

楼上正解~
作者: 薇雨杨枫    时间: 2006-8-8 10:17



QUOTE:
原帖由 billyclone 于 2006-8-8 00:32 发表
第一段诗说的应该是姜尚,第二段说的是郦食其

多谢~我也想知道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6-8-8 17:20

第一个指的是姜尚,是有点道理,可是“东海老叟辞荆榛”如何解释,姜子牙应该不住在“东海”吧,荆棒是什么?
第二个是郦食其 我确实没想到,“高阳酒徒”我没想起是住,一时间想到了刘邦,当然不可能是他,东下齐城七十二,是凭他游说的吧,可惜他游说后,韩信不是打了,所以我一开始想的是韩信,或乐毅,可他们两个都没有高阳酒徒的称号,所以我一时间才犯糊涂呀。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8-9 13:00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史记·齐太公本纪》

前一个说的是太公望姜子牙,后一个说的是是郦食其。具体内容在史记里面都有。

姜子牙篇提到了他钓鱼遇文王,武王会诸侯,白鱼入舟,还有牧野之战。
郦食其篇基本就是一个史记内容的诗歌缩略版。从他自称高阳酒徒,见刘邦不拜说起,到说下七十二城。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观点和现在人不同,韩信后来的行为是被认为属于背信弃义的。
作者: yanglei_1111    时间: 2006-10-8 12:33

第一个写的是 吕望 也就是姜尚.第二个写的是,乐毅率领燕军连下齐国72城
作者: 我不爱黄蓉    时间: 2006-10-8 12:56



QUOTE:
原帖由 yanglei_1111 于 2006-10-8 12:33 发表
第一个写的是 吕望 也就是姜尚.第二个写的是,乐毅率领燕军连下齐国72城

楼上的怎么看帖?不都说了是郦食其了?还在这乐毅?芒砀何解?难道不是刘邦?

[ 本帖最后由 我不爱黄蓉 于 2006-10-8 12:57 编辑 ]
作者: acceehi    时间: 2006-10-8 14:45



QUOTE:
原帖由 yanglei_1111 于 2006-10-8 12:33 发表
第一个写的是 吕望 也就是姜尚.第二个写的是,乐毅率领燕军连下齐国72城

郦生是靠一张嘴说下的齐国七十二城,这和诗中所说的内容一致。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