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作品随笔】且听森林的风吟 [打印本页]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6-30 01:32     标题: 【作品随笔】且听森林的风吟

既然是闲扯,不妨就先从村上春树的面貌说起。这位先生的长相和我在单位的一个同事十分相似。不论是略向下弯的嘴角、稍宽的鼻头、短而尖细的眉梢,尤其是向上看的一对眼神。要是把这两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即使说是双胞胎也会有很多人相信。虽说长得这样象,我这位同事可一点对文学的喜爱也没有。他经常在单位值夜班的时候彻夜看书,除了作为进取而读的一些专业性书籍,其他大多是一些人物传记和历史类的东西。自从在几年前他因为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处分到我这单位,他就突然转变了人生态度似的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了。此外的事物似乎全然不关心,直到已经30岁了还没有交过一个女朋友。不过倒是因此卖力地学习了几年后考上了研究生,不久就会辞去工作读研了。其实所谓“严重的错误”,不过是以前在生产单位做技术人员的时候,为了一点不大不小的钱而把所谓技术机密泄露给了一家私人小企业。和他一同犯事的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事发后就干脆去了那家私企,据说现在过得很不错。我不知道他是否和那个女孩有什么特殊关系,问了他许多次都不说。因为他看了如此多的书,和他聊起历史类的话题时他总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和他平日沉默冷淡的形象大相径庭。我很喜欢二战史但自己又不愿刻意去读,而他在这方面对我来说简直是个专家,许多生僻的掌故也都信手拈来。就这样我们相处得很好。因为要写关于村上春树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他。
    “嗳,你看这个人像不像你?”我把从超市买回的疑似是盗版的村上春树的精品集拿到单位,举起封面上作家的照片这样问他。
    他把书拿过去仔细看了一会说:“形似神不似。”
    “你看他孤傲的眼神多像你。”我说。
    “他也许是孤傲,可我却是自卑。”
    “……孤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自卑。”为了使好朋友和喜欢的作家之间扯上关系,我不甘心地说道。
    他捧着书粗略翻了几页,又默默地还给了我。
    看来他对文学实在是没有兴趣,我也只好独自看这本书了。
    书里面除了一些受欧美小说影响颇深的意识流和印象派作品,开头的两篇:《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在其中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很有代表性。说实话,看这两篇小说的感觉很平淡,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甚至连其中的性爱描写也索然无味。作者对写小说的目的似乎是起码给自己一些启示,可启示性的篇幅似乎根本没有。这样说虽然有标榜见多识广之嫌,但事实就是如此。想到自己写小说的目的,努力想达到一种看起来很可笑的效果。无非是想透过人物的言行思想来表现与主人公同时代相似类型的人的共性,进而引起最大多数人的共鸣。总而言之,是想偷巧卖乖,哗众取宠。现在想来,果真那些文学大师在创作之时也是如此想法么?斯汤达真的会预见社会青年去模仿于连的装束?雨果真的想到作品会净化人的心灵?即使这些问题真有答案,我还是更愿意像村上作品的名字那样,静静地躺在森林里听着风吟好了。
    大多时候,思想的深度不等同于接近真理。如同寻找一个宝物,假使方向和地点错误,洞挖得再深也只是徒劳罢了。《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有着相似的性格和语言,作者平淡地叙述完一些事情然后就此作罢。主人公们思索、困惑、痛苦、快乐,一如我们自己的生活。毫无疑问,作者认为生活中有相当一些人的经历和思想与小说有共同之处,并想通过主人公的活动给这些人们一些启示:不必彷徨,且听风吟。如果这种启示还有另外的深意,也不外乎是万事顺其自然罢了。《且听风吟》里提到的哈特费尔德这样说道:把谁都知道的事情写成小说,究竟有何意味可言?而村上这篇小说就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意味深长甚至不可言说。《挪威的森林》中几个女子都遭遇了痛苦其中一些是不可思议的巨大的痛苦。我们中一些人也有相似的经历。但在我们自己都无法左右自己思想的时候,又怎么能理解别人的痛苦?即使是自己深爱的人也是如此。如果能不管那么多只顾过好自己的生活,那无疑是一种幸运的幸福了。
    有时候我的确感觉到,生活大多时候就是闲扯。就像现在,一整个凉爽的雷雨的上午已经大晴并又重新转入炎热的下午,我坐在开着冷气的舒适的办公桌前,啜着淡淡的清茶〔虽说喝茶和这篇东西的意旨不太相符,我们更需要的是啤酒和咖啡〕,静静地写着这些不着边际的文字。

[ 本帖最后由 村夫 于 2006-7-1 02:09 编辑 ]
作者: 村夫    时间: 2006-6-30 02:27

柳老大这篇參赛否?

村上的东西看过好几本,除了入门的《挪威》还讲了些愛情外,其他的都全是存在主义的基调,《海边的卡夫卡》似乎是最好作品,強烈推荐!

PS:洒家还覺得他有点像迪高(DECO)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6-30 03:23

参赛,是应皇兄的邀,正好有感想就凑合了。
村上的旧作似乎比新作耐看,可能我也和《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一样,喜欢比较久的作品。不过《海边》的序言里有一句“倘若您也能以这样的眼睛观看世界,作为作者将感到无比欣喜。”真是写文章人共同的心声呢。:&
作者: 游史野比    时间: 2006-6-30 18:50

人生总是想念太多~相遇不多~不敢载多~
不如随着不着边际的茶香~走入这片森林~
听听衫君的风铃~敲敲自己的心钟~
铛铛~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生啊~
呵呵~闹一下~
跑走~~
作者: 桃之夭夭    时间: 2006-6-30 22:07

《海边的卡夫卡》,和文艺的节度一样也喜欢。
那个叫田中的老者,和猫对语,似乎是为了某种宿命的目的一路远行。简单的、平静的、别致的,或许这样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
作者: 皇城跟    时间: 2006-7-1 11:13

谢谢柳兄赐文~~
柳兄这文和村上的这二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你同事与村上的相似不是仅仅在相貌上~~率性而为~~且听风吟~~
书的好正在于柳兄所说~写世人所知的故事~而世人写不出这故事中村上的思想~~
用简洁的方法~~阐释自己的思想~~
且听风吟若说是写故事不如说是村上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记得他在书中关于人的认识和未知对象的理解~~二者之间隔着深渊~~多长的尺子也测不出深度~~
他所做的就是把思想变成记录~~让读者来测量~~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6-7-4 09:12

略有点觉得,村上的书或语言有点做作的嫌疑。
当然也许他本性如此。
作者: 秦楚荒夕    时间: 2006-7-4 11:53

很早就听说村上春树了,本来想看挪威的森林的,可惜一直没机会,只是听了很多遍NORWEGIAN WOOD

读楼主的这篇文章,感觉很像当初读柯灵的 长相思 ,具体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序言的第一句话,他说,这是一本怀旧的书。这些年我一直在想怀旧到底可以用什么标签来贴示,现在才明白,那只是一种感觉,怀着这种感觉,或许什么事都做不成,但它却能诠释一些东西。
不好意思,跑题了,其实我想说,我觉得无论是楼主同事的“严重的错误”还是 村上春树一字一字写那些作品,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过去,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作者: 冰火蝴蝶    时间: 2006-7-4 17:19

关于村上的书只在很多年前上大一的时候看过了,只看过那个挪威的森林,也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村上的文字本来如此,觉得他通篇都在并不很确切的表达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里那个男孩子始终都在很谦卑隐忍的爱恋着那个叫直子的女生,好象是叫直子吧,太多年前看的记不清楚了,他一直把自己压抑在一种并不很明显的情欲里面苦苦挣扎,或者崩溃或者窒息,而直子也态度模糊,最终却用生命去诠释自己的感情

比较神经啊

其实我以为,书中这种程度的爱恋,还不必用生死的过程去解释,两个人都太苛刻自己了

另一本没看过,不能乱说,不过柳同学写的挺有意思,对比挪威一书,我也可以多少想象些另一本的内容,不过还是感觉村上的书,从不彻底的表达一种感情,总是在一半的时候嘎然而止,憋着二分之一,剩下的,让读书的人,自己琢磨去吧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6-7-4 17:36

在村上论坛发了一些评论,贴过来和楼主讨论吧:

(如果只看过挪威的森林,那么最好不要轻率地反驳,我可是看过几乎所有出版过的村上作品的哦 我比较同意《海边的卡夫卡》是目前最佳的说法,但《天黑以后》其实也是很好的,并且它可以作为通向上升道路的踏板。)


说挪威是村上的代表作,我无论如何不敢苟同。它只是畅销书罢了。写得固然好,可是它那么受欢迎可不一定是因为它写得好。这个社会流行的东西几时是高雅纯正的?固然我也喜欢挪威的森林,然而我更喜欢村上更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毕竟村上不是小资的代言人,也决不仅仅是抒写生命感悟(比如那谈滥了的生与死)和逝水年华的作家。他是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宇宙意识的文人,可是fans们常常忽视这一点。

又,村上曾经说过,当听闻挪威的森林畅销时,他感到很惶恐悲哀(语见《村上朝日堂》,具体哪本记不清了)。其实很多人只是冲着一种符号来追逐《挪威》的,比如小资情结,比如青春年华的粗浅感受,比如爱情(有人甚至把它当作黄书看),甚至有人完全是追逐潮流。以至有不少人说村上自从《挪威的森林》起一直在走下坡路。村上本人没有对此做出什么直接评价,但从他散文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他的无奈。

挪威之前,村上写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是一部无论揭露社会还是描写人性都比《挪威》更深刻广阔的书。之后他从《舞!舞!舞!》起,开始直面“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恶。一开始是超脱的,如《舞》中的“我”,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仍然和现实社会基本绝缘。而五反田、咪咪这些人因为不适合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各个以悲剧告终。由美吉是联系现实的窗口,但作者仍然害怕她会被那黑暗的世界攫走。至于喜喜我理解成自己被黑暗淹没,而以精神形态引导“我”探寻人生的超现实形象。这个时候作者笔下 的人物基本都是和现实社会隔离开的。但从《奇鸟》开始,人物转变了,主人公开始抗击黑暗,抗击命运,不仅思考,而且行动(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不惜冒险。不是想想就算行动的)。同时恶势力也从幕后走到台前,由背景变成角色,由配角变成主角。《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是这种作品的典型代表。琼尼沃克等恶形象由幕后一跃至台前,而且作者对恶不再轻描淡写,而是着以重墨,看得读者汗流浃背(比如奇鸟中的剥皮和卡夫卡中的虐猫)。田村卡夫卡君在反抗命运诅咒的过程中失败了,但恶的势力却藉由他的梦境而清除。星野和卡夫卡成了觉醒而重新对社会人生估价的新的力量。而《天黑以后》的主人公并没有选择直接的抗争,而是以关爱他人的方式,走向了社会的改良和人性的升华之路。村上曾说自己写作是为了灵魂的自由,杀一个琼尼沃克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人与人彼此相爱,才能获得自由。所以我认为《天黑以后》是村上思想走向成熟的表现,迄今为止他的思想的巅峰。
而(写作时间记不大清楚了)因东京大地震而写成的《神的孩子全跳舞》可以看做这种思想的社会表现,人们从痛苦、沉沦,直到觉悟,上升。《青蛙君救东京》无疑是给日本社会鄙视小人物意识的当头一棒,小人物也有生存的意义,也能干大事。《蜂蜜饼》中的男主人公在屡受伤害之后最终选择了爱,这可谓是村上作品中根本的社会观念,就是人与人相爱,相亲,而不是僵硬冷漠、置若罔闻。

这样看来,村上的代表作怎么可能是挪威的森林呢?他的巅峰还在后面,他走这条路发展,得诺贝尔奖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感到文学绝不能脱离现实,空谈人生和哲学的作品即使偶有佳作,也终难扛大鼎。文学里应该有能引领人上升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引起共鸣。《挪威的森林》的价值并不在于什么生死观,而是在于作者把社会上小人物们的人生翻亮出来,直面他们的痛苦和彷徨,也是日本社会的痛苦和彷徨。而生死不过是年轻人们在走上人生道路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村上绝不是一个小资作家,他被当做小资的符号是社会的悲哀。不是“出了英雄而不知道尊敬”,而是“把英雄的背影当做英雄本身”。

我真的希望当后人想起他的时候,不会说“这是个曾经的畅销书作家”,而会说:“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指引我们前进的智者!”
作者: 冰火蝴蝶    时间: 2006-7-5 16:32

楼上的批评有道理,的确只看过其中一本的话,不便轻率做什么评论

昨夜翻看电子书,意外发现村上的书原来一直在自己的电脑里,就是没多关注去看罢了,有时间好好看看

不过说及最初印象,昨天说的话,还是不变的,如斯感觉如是讲出罢了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7-5 17:22

实际上我也就只读过这一本书,我所说的”代表性“,当然也只局限于这一部”精品集“中的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和勿随流水老师对村上的认识显然不在一个层次---甚至连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与勿随流水老师的评论相比,我的小文根本不能叫做评论。我当然也知道勿随流水老师的评论不是针对我们这些粗浅的认识的。所以蝴蝶姐姐,我们也不必感到不安啦。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6-7-5 17:43

咳咳,你们这么讽刺我是什么意思啊

我自然没有针对楼主的文章了

如果各位觉得我在这里很碍眼,我撤帖消失就是了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7-5 19:20

哪里有讽刺?实际上我从您的文章获益非浅,正准备去找那些没看过的去看呢。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6-7-5 20:35



QUOTE:
原帖由 柳褴衫 于 2006-7-5 19:20 发表
哪里有讽刺?实际上我从您的文章获益非浅,正准备去找那些没看过的去看呢。

啊,闻之甚慰甚慰,不过不知道我这假语村言有什么能让你获益匪浅的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看法在哪里都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作者: 绯甄茗    时间: 2006-7-6 00:10

只读完过他的挪威的森林,其它的文章都有看不懂的感觉,莫非这就是代沟?所谓欲言又止是一个特点.
不过挪威的森林看得还是蛮喜欢的
作者: 柳褴衫    时间: 2006-7-6 00:22



QUOTE:
原帖由 勿随流水 于 2006-7-5 20:35 发表


啊,闻之甚慰甚慰,不过不知道我这假语村言有什么能让你获益匪浅的 事实证明我的这个看法在哪里都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是啊,对作家和作品研究的程度越深,产生的分歧就会越大,如果不能宽纳他人的观点,互相攻击也就在所难免了。
作者: 勿随流水    时间: 2006-7-6 18:15

对于楼上的观点我无可非议。我比较看不过眼的是很多小资看了一本挪威就瞎说八道,糟蹋村上春树,甚至说他写淫秽书籍
作者: 冰火蝴蝶    时间: 2006-7-7 15:41

说实话与淫秽书籍的距离还遥远的很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