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大树将军于2005-09-28, 16:21:29发表
从历史纪录来看,送一个皇子归国夺位比直接派兵攻打要容易得多,因为皇子们通常都有一定的号召力,连宋襄公这样的烂人都可以送齐孝公回国夺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错,不过对宋襄公的评价则不太合适,也许他的贵族气质太浓了些,浓得跟不上时代变迁,但不可否认他在齐桓晋文之间那段短暂时期的贡献,否则后人也不会把他拉到五霸的行列中。
宜兴这个地方人文荟萃,文人很多,武人很少,周处算一个,陈庆之也是一个,从战绩上看,无疑陈庆之要大很多(按梁书的记述),可为什么宜兴人不去吹捧陈庆之呢?难道产生过朱子这样大思想家的宜兴竟然没有人去看一看《梁书》吗?不止于此,后世的文人骚客也鲜有提到陈庆之的,为什么?因为凡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明白陈庆之的水分太大,已经达到让人觉得羞耻的地步。所以宜兴人不会刻意宣传,让他静静的留在史书中。
“文人很多,武人很少”这本身就说明了时人的价值取向,史书的剪裁一定程度上就有这种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