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一个偶然到来的繁荣社会- -(转载)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一个偶然到来的繁荣社会- -(转载)
菊园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74
编号
46034
注册
2005-8-19
#1
发表于 2005-9-6 16: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ianyaclub.com/publicforum/Cont...5/1/26477.shtml
一个偶然到来的繁荣社会- -
一个偶然到来的繁荣社会 ——文景之治及其终结 (导语)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昌盛时期,也是唯一有可能让中国走向另一条发展道路的叉路口。 (小标题)中国历史上经济最自由的时期是这样到来的个别的偶然的商品交易在哪个民族的历史上都不罕见,但是只有在一个相对成体系的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的社会商品交易活动(交易双方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才具有经济学的意义。交易双方对自己在事前的行为有所筹划、对自己事后的报偿都有所预期,当这种“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易行为”成为社会较为普遍的社会活动之后,才能为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到来奠定好基础。反过来说,如果上面所说的“以获利为目的的交易行为”不能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活动,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社会在步向“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道路上必然会走向衰败呢?我认为,是这样的。尊重并承认社会普通成员私人权益的理论没有了容身之地,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幸的先兆,预示着这个社会将要走向漫漫长夜。但是来自于民间的、商品所有者的要求商品交易行为被肯定的诉求,是持续不断的。只要一有条件,这些诉求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曾经有过一位伟人对此有过阐述,只不过在他眼里,那种诉求是“自发的腐朽的资本主义残余势力”。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决定中国到底向何处去的关键时期。那时生活在中原的几千万人的第一愿望是能过上和平的生活。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和平是到来了,但是人民却被“格式化”了,亿万臣民都成为了王权主宰下的生灵。自秦始皇开始摄政直到他驾崩的37 年执政期间,这位特别勤勉的“千古一帝”把从其先辈秦穆公开始的社会改革——商鞅变法以来的成果,统统归总到一起,编成《秦律》,后人也有人称之为称《秦法》。这部《秦律》有200万字,其编写之周密,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像的。什么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官员享受什么待遇、住多大的房子、出门时驾驶的车子可以役用几匹马等等,无所不包。司马迁说:“秦法密如凝脂。”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大家知道荆柯刺秦王的故事,荆柯手持匕首追着秦王在宫殿里来回跑,殿上的武士只能高声叫喊,却不敢上来帮一把。原来读到这段描述的人们对司马迁的这些文字还表示过怀疑,后来在1968年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墓葬中出土的书简里找到了答案:执戟的那些卫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走上台阶,否则“夷族”。陈胜吴广戍边路上被濠雨阻隔在大泽乡,秦法规定不能按时开拔到戍边地的一律“处斩”。王法如山,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秦始皇就是依靠这严酷的法律统一天下的,当时全国上下,从王侯郡望到亿万黔首,“法制”观念绝对优于现在21世纪的中国人。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首先调查了咸阳老人们的民意,得知老人们对法律过严最为不满,刘邦当时许下大愿说,我要是当政,就“尽废秦法”,为后来打天下取得了民心。刘邦也果然没有食言,他当上了皇帝以后,把秦法彻底废除。国家没有了严酷的法律,人民确确实实感到社会环境变得宽松了不少。再加上秦末连年的战争和后来又持续了两年时间的楚汉之争,人口仅仅剩下了1000万上下,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解决了,而面对连年战争后萧条社会状况,统治者的剥削也无从下手,调整政策势在必行。萧何死后,“无为而治”的代表人物曹参任汉相国,当年他以盖公的“黄老术”治齐,九年的时间里,齐国大治,曹参在汉继续沿用在齐国的政策,三年之后,“天下俱称其美”。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在刘邦时代还仅仅是一个萌芽而已,继之而起的惠帝、吕后时代,“清静无为”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的总体思想,而文景二帝更是将这一理论推到极致。于是西汉社会出现了一个和平稳定的阶段,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昌盛时期——文景之治,这段时期是决定中国历史将向何处去的又一个转折点。 (小标题)《盐铁论》——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经济宪法我建议有条件的同人尤其是年轻人抽时间读一读《盐铁论》。那部著作所说的事情不像是两千年前的一次历史事件,倒像是改革初期杜润生同志召开的一次关于三农问题调研会的会议记录,除了语言是文言文之外,当时所说的问题我们现在仍然遇得到。《盐铁论》是世界上讨论国家政权与市场体系之间关系的早期最丰富的文献。我还认为,《盐铁论》是中国社会两千年以来各朝各代奉行不变的“经济宪法”。繁荣一时的文景之治不期而至,让当时的中国人的确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由于机构相对精干,汉朝初年的社会管理费用又很低,因而税赋相对充裕。每年都有节余积存下来。到汉文帝时,更进一步实行了减税的政策,把原来的“十五抽一”整整砍去一半,定为“三十抽一”,这个“三十抽一”就成了以后各朝的标尺。各朝虽然收税名目很多,但是“正税”始终把这个“三十抽一”当成招牌。汉文帝的另一个特点是节俭得出奇。历史上比他更节俭的君主只有王莽一人。在汉文帝的榜样带动下,官吏也相对清廉。因此,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两朝的文景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时期。这一点可能会有人有不同意见,此处不便议论。我还认为,文景两朝的中国,其社会形态最接近现在人们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我不认为生产工具的先进与与落后、生产规模的大小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我认为,一个社会的主宰者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市场行为的开放心态是判断那个社会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最合适的试金石。文景两朝和比这两朝更早的时期汉代皇帝按照刘邦和吕后定下的国策实行的是“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所谓“黄老”是指先秦时代道家所推崇的“黄帝”与“老庄”,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代表。朝廷对社会管理的基本方针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政策。其实政府的“无为”对于百姓和百姓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即市场体系来说,是最好的作为。因此这一时期社会市场经济的活动相当活跃,发展程度也是空前的,连后来的唐宋明清也望尘莫及。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那个时代的民间商户甚至有合法铸币的权利,只要符合一定的成色和重量,无论谁铸造的钱币都可以拿到市面上去流通。这项政策止步于汉武帝时代,后来朝廷对铸币的管理越来越严厉,到汉朝末年,有不少人因私铸钱币丢了性命。文景时期的人门在诚信方面也要比以后的中国人好得多,这也是整体经济实力占上风的一个标志。因此,强大的综合实力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样一个时代——在同是现代中国人祖先的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对抗中,前者握有较大的优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历史上少有的武力比拼舞台上,中国被证明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那个被中国汉朝军队完全打败的部落——匈奴人,流窜到东欧和中亚以后,成了那片比中国当时的疆域更为广阔的土地上的征服者,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17世纪俄罗斯帝国的崛起。(顺便说一句,那个东西方“少有的武力比拼舞台” 的另一次出现,是在19世纪,但是这一次,力量对比就完全倒过来了。)文景之治与后来有出现的两三个“盛世”,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原因虽然都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缺陷造成的,但是文景之治与后面所有的盛世都不同的一点是:文景之治是唯一有可能让中国走向另一条发展道路的叉路口,因为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先例”把中国引向市场政府专权,而后来就不然了,有了《盐铁论》中的桑弘羊主义,惯于“师古”的中国的后人们就把政府专权于市场的作法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了。以后的贞观之治、康乾之治虽然也热闹一时,但是它们就没有文景之治那种变数了,也就是说,后来的那些自信的士大夫们会“自觉地”、有根有据地把暂时地呈现出繁荣景象的中国引导到必然走向衰败的道路上去,而不再受到类似汉代那些民间知识分子的抵制和批评了。 (小标题)中国永远地失去了进一步自主发展的机会其实,《盐铁论》出笼的前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从巅峰上滑落下来了。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长期的对外战争把耗尽了原来相对“自由市场”的社会经济形态时的财富积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开始了可以称之为“饮鸩止渴”的宏观经济政策。用《盐铁论》里那些贤良和文学的话来说,就是朝廷越来越“与民争利”了。本来实行得挺有成效的“自由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朝廷国库空虚,不去寻找“黩武”和腐败这两个主要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杀鸡取卵政策,直接打经济活动的主体——商户和农民的脑筋。具体说,就是把冶铁业、晒盐业、酿酒业、运输业、仓储业等等获利稳定的经营权收归国有。朝廷自己不但充当主持人、裁判官,而且赤膊上阵,自己直接经营企业了。现在的人们都会知道,由政府自己经商,由于不按市场规则进行核算,不光是经济上不能永续运营,孳生腐败也是必然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在当时环境下,还没有发明出那些种可以克服自身弱点的文化——现代政法文化、维护市场秩序的相关理论、处理好政府的官营企业的经济收入和财政收入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应对策理论等等,于是就应了现代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一统就死。社会生活开始变得不和谐了,朝廷与人民的关系变得一代比一代更紧张了。可以说,造成中国这段繁荣社会终结的,主要的不是最高层统治者的过错,而是那些握有直接管辖权力的层层官场的既得利益者们,他们的行为没有像秦朝时期那么严厉的律法约束,为了自身和部门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还大言不惭地大唱高调,说什么他们这么做是国家边防的需要等等。《盐铁论》把当时争论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代表“生产力”一方的贤良和文学们说理有据,铿锵有声,代表朝廷一方的桑弘羊理屈词穷,但是记录是记录,实行归实行,热热闹闹的讨论会完了以后该国营的还是国营(国家垄断经营或国家专营),想加税时就加税,汉朝以及其后两千多年期间(直到清末)的中国政府再也没有重新实行汉初的自由经济政策,像《盐铁论》所展示出来的那种关于国家政权与民生力量之间的相对平等地位上的对话和争论就再也不能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了。结果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治与乱”的反复交替的周期律。这是中国文化出了毛病,医治这个毛病的灵丹妙药在中国文化内部是找不到了,只能等待着来自外部力量的冲击,最终迫使它走出这个怪圈。中国走上这一步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替古人筹划良策,也不可能太多地设想如果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则中国可能会发生什么。我在研读关于希腊城邦政治的书和文章的时候,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处理国家政权和民生之间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的做法与古代希腊人的做法是两个极端,希腊人把财富几乎全都保留在民间,我们中国人则把财富能搜刮上来的都搜刮上来。古希腊的城邦制国家后来因为外患的原因而消亡了——光荣地牺牲了,中国专制型的国家体制则因为体内的沉疴难以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颟顸度日,但却一直病歪歪地存留到20世纪初期,——它一直耻辱地生存着,由谁来当统治者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分别应验了它们各自的生存哲学:“不自由,毋宁死”和“好死不如赖活着”。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黄钟毁弃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4
编号
47513
注册
2005-9-1
#2
发表于 2005-9-7 02: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的是,中国古代千年延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并无很大的漏洞。当代发达社会的政府功能结构,和我国古代——以至于世界古代多数疆域辽阔、时代久远的大帝国——出奇的相似。基本上这里“文化差异”体现不出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是人类社会自己的规律:人性的规律在起主导作用。
所以根本就不用怀疑我们现在的落后是不是由于我们的老祖宗完全就是错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更多的是归结于地缘因素。中国传统文明的确有其不足之处,但逐渐和其他文明交会融合、取长补短之后,中国文明的再次崛起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铁木真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2
编号
47927
注册
2005-9-5
#3
发表于 2005-9-7 15: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正解,关键是现在不是过去,因为过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崛起只是瞬间的事情.如今你想崛起想腾飞,只怕很多外来的各种因素不容许和压制你崛起腾飞.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菊园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贼校尉
好贴
2
功绩
11
帖子
74
编号
46034
注册
2005-8-19
#4
发表于 2005-9-8 10: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干吗?还想成为那个集英雄与屠夫于一身的成吉思汗吗/
中国不需要事事向外国学习,只要好好总结自己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
民谚说:“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人的至理名言,魏源、严复等人都将《道德经是》视为救世之书
欢迎访问本人博克
蝶之道http://juyuan.tianyablog.com/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铁木真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2
编号
47927
注册
2005-9-5
#5
发表于 2005-9-8 11: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菊园
于2005-09-08, 10:18:55发表
楼上干吗?还想成为那个集英雄与屠夫于一身的成吉思汗吗/
中国不需要事事向外国学习,只要好好总结自己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
民谚说:“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人的至理名言,魏源、严复等人都将《道德经是》视为救世之书
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不过非常的不现实.
以前的强国崛起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现在光自己努力还不够,你以为某些超级强国会让你也变成强国吗?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03: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86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