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各城市历史沿革简述,附现在行政区划, 挖坑中,请勿往坑中灌水(已完成京津冀晋)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我爱好地理,尤其是历史地理,可在网上搜索了半天,也没有搜索到一个全的,于是我就自己发一个吧

有人说地图册上有,呵呵,全国地图册上只有主要大城市的,并且寥寥数语,你不觉得那太简单了吗?

全国也才600多个城市,不多

下面按省区,一个一个来(挖坑咯)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北    京    市

简称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382万(2000年)。

总 计
16市辖区  2县
市辖区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门头沟区      房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县  
密云县(密云镇)   延庆县(延庆镇)


历史沿革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天   津   市

简称津。面积1.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001万(2000年)。

总 计
15个市辖区  3个县
市辖区
 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河北区       红桥区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东丽区       西青区       北辰区
 津南区       武清区(杨村镇)   宝坻区(城关镇)
县  
静海县(静海镇)   宁河县(芦台镇)   蓟 县(城关镇)



天津市的历史沿革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7世纪以来,天津地区经济、社会有了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31年,天津有商号17000多家,以现代机修工业为主的工业及手工业4000多家,外贸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5%。1935年,天津有华资银行10家,分行、支行93家,外资银行16家。新中国成立时,天津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179万,后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1973年后形成目前的辖区范围和区县建制。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石家庄市

 长安区       桥东区       桥西区       新华区
 裕华区       井陉矿区
 辛集市       藁城市       晋州市       新乐市
 鹿泉市
 平山县(平山镇)   井陉县(微水镇)   栾城县(栾城镇)   正定县(正定镇)
 行唐县(龙州镇)   灵寿县(灵寿镇)   高邑县(高邑镇)   赵 县(赵州镇)
 赞皇县(赞皇镇)   深泽县(深泽镇)   无极县(无极镇)   元氏县(槐阳镇)


历史

   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国和比利时投资兴建的芦汉(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历史的事变如万花筒,让世人应接不暇。由于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而由此带来了一个区域在世纪之初的重大变故,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正太路起点南移,是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诱因,真正起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伴随铁路线的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这一决策的实施,导致了石家庄交通地位的变化,也成为新城市崛起的先导因素。光绪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使石家庄村东一举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在当时公路交通十分落后的背景),铁路交通在物资集散、商品流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庄铁路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使石家庄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开始形成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但是,由于石家庄村及周围工商业人口还不足一万,所以,获鹿县决定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使这个新市镇的人口达33077人。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个字,称为“石门市”。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指令第12713号,批准“将直隶省石家庄、休门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从当时民国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乱,与小城镇、市镇有许多类似之处,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种标准概念,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划。所以,这时的“石门市”,与“获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实行市自治制的城镇一样,不过是一种小城镇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国开始将“市”作为一种行政建制。南京民国政府颁发了《普通市组织法大纲》和《特别市组织法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和特别市的条件。审批程序,开创了中国市级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隶省实施“市自治制”的11个所谓的“市”,显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条件,所以一律取消。虽然石门设市未成,但并未阻挡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到1930年,石门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000多人。1933年7月,石门总工商户约230余家(包括银行,钱庄、工商企业)。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电信、邮政事业也不断发展。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商业,石门的社会管理机关也不断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门地方法院,石门地方检察院、石门特种公安局;税务方面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等。与此同时,驻石门的军队、宪兵及各类行政机关、军政、商税各界官员、随员不断扩充,人口不断增长,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从当时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地位来看,石家庄已经取代了获鹿城作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的地位,并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为这一地区内交通、邮政、通讯中心。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他们十分看重石门的交通地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门培植成他们长期侵占华北的军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的军事地位。另一方面在这里扶植傀儡政权,1938年1月15日扶植设立了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枢,正大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
     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活动在正定、获鹿等周围各县,不断地对石门日伪政权进行打击,所以,石门市只是一个侵略者控制下的军事重镇,在行政,区域管理、经济辐射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还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属性。1947年l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同年12月26 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辐射、文化影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石家庄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唐 山 市

 路北区       路南区       古冶区       开平区
 丰润区       丰南区(胥各庄镇)
 遵化市       迁安市
 迁西县(兴城镇)   滦南县(倴城镇)   玉田县(玉田镇)   唐海县(唐海镇)
 乐亭县(乐亭镇)   滦 县(滦州镇)


历史

唐山,因市区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历史悠久,早在 4 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这里在唐朝时原为一片村落,从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主要为农业、采石业和制陶业。随着清代晚期“洋务运动”的兴起,清光绪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设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办矿挖煤。 1878 年唐山建乔屯镇, 1889 年改名唐山镇,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秦皇岛市

 海港区       山海关区      北戴河区
 昌黎县(昌黎镇)   卢龙县(卢龙镇)   抚宁县(抚宁镇)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



  历史沿革

  秦皇岛是因秦始皇东巡驻于此,并派人从这里渡海求仙而得名。原为一个孤岛,到清乾隆年间成为陆连岛。
  
  秦皇岛最早发现有人类居住的记录是在50--100万年前,在滦河东岸秦皇岛市卢龙县武山北侧有喀斯特溶洞遗址,素称狼洞,宽四丈,方两丈,因石矿采石,洞内遗物已袒露出来。1976年曾整理出人头颅骨化石、马鹿头骨和无名兽骨化石、六颗牙齿化石等。1982年,经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鉴定,为50--100万年的动物化石,此外,还有灰烬遗迹。因此,认为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被称为"武山猿人遗址"。
  
  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乡小毛山村西南金丝河畔的500米高地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石斧、石锄、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石球等多件及大量的纹理粗糙的黑陶片。经初步认定,此为5000年前兰古人类定居的地方,有比较齐全的生产、生活用具,是红山文化的遗存。
  
  还有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高建庄乡黑汀村北、石河两岸的高地处的将军台新石器遗址,与小毛山为同一时期的古人类定居的地方,这里紧傍石河,便于鱼耕。
  
  在秦皇岛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是三千年前商代的一个方国----孤竹国,位于今卢龙县青龙河畔。《史记索引》载:"高汤三月丙寅(前1027)封孤竹"史志多有记载,"孤竹"本名"觚竹","觚"即商周时期用青铜制的酒器,"竹"即当年刻字记事用的竹简或木简。1973年,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铜器上,有铭文"觚竹"的字样。这就表明孤竹文化的发达和孤竹地域的广阔。
  
  孤竹国国王的二子,就是古代的大贤人---伯夷、叔齐,忠于商而耻为周臣,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更有"夷齐让贤"之佳话,后人皆仰之。孔子说:"古之贤人也。"孟子说:"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韩非说:"圣人清若尧舜,行若伯夷。"屈原也歌曰:"行比伯夷,置以为像也。"历代帝王更是对伯夷、叔齐倍加歌颂。孤竹国还为后人留下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至今,秦皇岛还有孤竹国、孤竹城、阚各庄殷商遗址、书院山(夷齐读书处)、首阳山等古迹名胜。
    
  明、清时期,秦皇岛地区行政区划较为稳定。明代属永平府,境内建制卢县、抚宁县、昌黎县、永平卫、山海卫。县下实行里甲制,里亦称社、屯,当地民编为社,迁来者编为屯。清代,沿用明制,属直隶省永平府,辖卢龙、抚宁、昌黎县。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增设临榆县。
  
  民国时期,随着政权更迭,区划变动比较频繁。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政治、军事斗争需要,秦皇岛地区曾建立"迁卢抚昌联合县办事处"、"临抚凌青绥联合办事处"等。1945年以后形成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两个区域。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是月,在秦皇岛建立秦榆市,秦榆市辖山海关办事处、一区(现海港区铁道南)、二区、三区(现海港区铁道北东区、西区)、海滨区、上庄坨区。1949年3月上级决定将山海关改为市,划归辽西省;同时,秦榆市改称秦皇岛市,为河北省省辖市。1984年4月,国务院确定秦皇岛市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邯 郸 市

 丛台区       复兴区       邯山区       峰峰矿区
 武安市
 邯郸县(南堡乡东小屯村)         永年县(临洺关镇)  曲周县(曲周镇)
 馆陶县(馆陶镇)   魏 县(魏城镇)   成安县(成安镇)   大名县(大名镇)
 涉 县(涉城镇)   鸡泽县(鸡泽镇)   邱 县(新马头镇)  广平县(广平镇)
 肥乡县(肥乡镇)   临漳县(临漳镇)   磁 县(磁州镇)


历史

邯郸是赵国故都,成语典故之乡,文化灿烂,文物荟萃。
早在7500多年前,邯郸的先民就在武安、磁山一带建立起较为稳定的部落。邯郸城兴起于殷商后期,是商王朝的"离宫别馆"和京畿内地,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邯郸属赵、魏地。春秋时,是卫、晋的主要城邑。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经8代国君,历158年。邯郸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国都,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秦为邯郸郡郡治。西汉时,为所封赵国的都城,经济繁荣,与洛阳、临淄、宛(今南阳)、成都并称"五都"。东汉时属冀州魏郡。唐代为河北道相、魏、氵名 三州地。元代为中书省治下。明清时为直隶省广平府辖区。辛亥革命时属冀南道,后归河北省管辖。其境内的邺城,曾是曹魏至北齐时期的"六朝故都",大名也是隋唐以后的北方重镇。194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邯郸地属冀南区和太行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邯郸市。1946年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1949年建邯郸专区,辖邯郸市和14个县。1958年邢台专区并入,1961年又分开。1970年邯郸专区改为邯郸地区。1983年邯郸市划为省辖市,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5年武安县划归邯郸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邯郸市为全国较大的市。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邢 台 市

 桥东区       桥西区
 南宫市       沙河市
 邢台县(邢台市桥东区)          柏乡县(柏乡镇)   任 县(任城镇)
 清河县(葛仙庄镇)  宁晋县(凤凰镇)   威 县(洺州镇)   隆尧县(隆尧镇)
 临城县(临城镇)   广宗县(广宗镇)   临西县(临西镇)   内丘县(内丘镇)
 平乡县(丰州镇)   巨鹿县(巨鹿镇)   新河县(新河镇)   南和县(和阳镇)


历史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北、西三面与邢台县毗连,南与沙河县为邻。面积132.8平方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20公里。
  邢台市在春秋时期曾为古邢国之都邑(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期,赵成侯据邢,在此高筑檀台(《史记·赵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以此为古邢国地并筑有檀台,遂将龙冈县改称邢台县,治在今市。1945年曾设为邢台市,即以县名为市名。1949年建国前夕降为镇。1953年再次设市,仍沿用原名至今。
  今市境,在春秋时期先是邢国辖域,并为其都邑(《太平寰宇记》载:“古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邢即迁都于今邢台县西境之浆水村附近,称夷仪城);邢灭属卫,后又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国地。秦代在此置信都县,属邯郸郡(见《秦集史》);秦末,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并更名襄国。西汉时改置为襄国县,属冀州赵国。今市境虽为襄国县辖地,但并非县治(当时县治在今邢台县百泉村)。东汉时,仍为襄国县辖地,先属冀州赵国,后改隶冀州赵郡。三国、魏时继为襄国县辖域,属冀州广平郡。东晋、十六国时,于前赵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王(即后赵),建都于今市内,并扩建为大城,称为建平城(因改年号为建平,还俗称“卧牛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襄国县治迁至今市内,初属司州广平郡,后改隶北广平郡;北齐时又属广平郡;北周时更隶襄国郡,并为郡治(即今市内)。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襄国县更名龙冈县,属襄国郡(开皇三年改隶洺州,十六年属邢州,大业三年废邢州复为襄国郡),今市境即为龙冈县辖地,并为郡、县治所。唐及五代,仍为龙冈县辖地,属邢州(唐代曾一度改隶钜鹿郡),并为州、县治。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龙冈县改名邢台县,属河北西路信德府;入金后,改隶河北西路邢州,今市境仍为府、州、县治所。元代,邢台县属顺德路(先为府),明、清属顺德府,今市境一直为路、府、县治。民国时期仍为邢台县治,初属直隶省冀南道(后改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公元 1937年)初属河北省十五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今市境(即当时邢台县城)为日寇侵占。1939年以后,为我太行区辖境。 1941年创立晋冀鲁豫边区,辖太行区,市境即为太行区之六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2月将邢台县城设为邢台市,属太行区一专区。1946年5月,改为太行区直辖。1948年1月,又降为县级市,属太行区一专区,同年9月再次改为太行区直辖。1949年3月又降为县级市,不久即撤销,改为邢台县辖镇;同年8月,随邢台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并为区、县驻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邢台专区和邢台县驻地。1953年12月再次设市,为河北省直辖,继为邢台专区和邢台县驻地。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改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邢台市并入邢台县为镇。1960年5月3日随邢台县又改为邯郸市辖。1961年7月9日析邢台县复设邢台市,改隶邢台专区(同年复设)。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邢台市。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升为省辖市。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南宫、沙河2个县级市,桥西、桥东二区和内邱、临城、柏乡、宁晋、隆尧、平乡、任县、南和、广宗、威县、临西、巨鹿、邢台县、新河、清河15个县。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保 定 市

 新市区       南市区       北市区
 涿州市       定州市       安国市       高碑店市
 满城县(满城镇)   清苑县(清苑镇)   涞水县(涞水镇)   阜平县(阜平镇)
 徐水县(安肃镇)   定兴县(定兴镇)   唐 县(仁厚镇)   高阳县(高阳镇)
 容城县(容城镇)   涞源县(涞源镇)   望都县(望都镇)   安新县(安新镇)
 易 县(易州镇)   曲阳县(恒州镇)   蠡 县(蠡吴镇)   顺平县(蒲阳镇)
 博野县(博陵镇)   雄 县(雄州镇)


历史

    北魏太和元年(477)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北宋建隆元年(960),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为保州。淳化三年(992),州、县治所迁至今保定城区。靖康二年(1127),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金太祖天会七年(1129),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金贞元年(1213),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为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重建保州城,太宗十一年(1239)改顺天军为顺天路,保州为路治。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辖区与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历代政区变化多在此基础上调整。明洪武元年(1368)九月,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别名保阳郡。永乐元年(1403)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正德十年(1515),明王朝设保定巡抚署。崇祯十一年(1638)设保定总督,同时置保定总监军。清康熙八年(1669),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民国建立后,沿清代直隶省建制,留保定府,撤清苑县。1913年直隶省会迁天津,废布政使、按察使各署,撤保定府,恢复清苑县,设范阳道(治清苑),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1916年9月,置直隶督军署,1918年改川粤湘赣经略使署,1920年易直鲁豫巡阅使署。1935年6月6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1936年保定设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保定,为河北省日伪军政首脑机关驻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保定,1947年10月迁回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5月,省会迁天津。1966年5月,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2月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张家口市

 桥西区       桥东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宣化县(张家口市宣化区)         康保县(康保镇)   张北县(张北镇)
 阳原县(西城镇)   赤城县(赤城镇)   沽源县(平定堡镇)  怀安县(柴沟堡镇)
 怀来县(沙城镇)   崇礼县(西湾子镇)  尚义县(南壕堑镇)  蔚  县(蔚州镇)
 涿鹿县(涿鹿镇)   万全县(孔家庄镇)


历史


张家口市是一座塞外古城,具有悠久历史,历为北方各民族杂居之地。 春秋时北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代国。秦时南部改属代郡、 上谷郡。汉时分属乌桓、匈奴、鲜卑。隋时东为涿郡,西属雁门郡。唐时 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少属河东道蔚州。北宋时为武州、蔚州、奉圣州、 归化州、儒州、妫州地。南宋时皆属辽。元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德府,西北 部置兴和路(治今张北)。明为延庆州、保安州、云州、蔚州及万全都指挥 使司十二卫、所地。清时北属口北三厅(多伦诺尔厅、独石口厅、张家口 厅),南属宣化府(治今宣化)。民国二年(1913年)属直隶省察哈尔特别区口 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民国二十八年(19 39年)初设立张家口特别市。

  1952年12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察北两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为河北省直辖,并为专 区治所。1958年5月张家口市改属张家口专区。1959年5月撤销张家口专区, 所辖各县划归张家口市。1961年5月复置张家口专区,张家口市及所属各县 隶属之。1967年12月,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辖张家口市,县属不变。1983年11月,张家口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1993年7月1日,张家口地、 市合并,称张家口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承 德 市

 双桥区       双滦区       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县(下板城镇)  兴隆县(兴隆镇)   隆化县(隆化镇)   平泉县(平泉镇)
 滦平县(滦平镇)
 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镇)
 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


历史

    商代称“土方”,西周是燕王封地。春秋战国和秦统一中国后均属渔阳郡和右北平郡管辖。东汉先属乌桓,后为鲜卑族管辖。魏晋时为乌桓、鲜卑各族杂居地。隋唐时代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混居地。辽为中京道大定府泽州和北安州属地。金代为北京路兴州地。元朝统一后改属中书省上都路兴州。明朝初属京师北平府,后改属大宁都司兴州卫,再后又改属诺音卫。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在此营建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承德逐步成为清政府的夏宫和陪都。雍正元年(1723)设置热河厅,十一年(1733)改置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复设热河厅,四十三年(1778)改设承德府。嘉庆十五年(1810)置热河都统署,其治所均在承德。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成立热河特别区。1928年改置热河省,省会设在承德。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全境,为伪满洲国管辖。1945年8月日军投降,热河属冀察热辽解放区。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承德,仍为热河省省会。1955年12月热河省撤销,承德市归河北省,为省辖市。1958年11月改为地辖市归承德专署领导,1960年3月承德地、市合并,为省辖市。1961年5月地、市再次分设。1993年6月地、市再次合并,为省辖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沧 州 市

 运河区       新华区
 泊头市       任丘市       黄骅市       河间市
 沧  县(沧州市新华区)          青 县(清州镇)   献 县(乐寿镇)
 东光县(东光镇)   海兴县(苏基镇)   盐山县(盐山镇)   肃宁县(肃宁镇)
 南皮县(南皮镇)   吴桥县(桑园镇)
 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


历史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称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廊 坊 市

 安次区       广阳区
 霸州市       三河市
 固安县(固安镇)   永清县(永清镇)   香河县(淑阳镇)   大城县(平舒镇)
 文安县(文安镇)
 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镇)


历史

    廊坊城市历史。十八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军首领西摩尔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八国联军沿京山铁路北侵,义和团奋起迎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衡 水 市

 桃城区
 冀州市       深州市
 饶阳县(饶阳镇)   枣强县(枣强镇)   故城县(郑口镇)   阜城县(阜城镇)
 安平县(安平镇)   武邑县(武邑镇)   景 县(景州镇)   武强县(武强镇)



历史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 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 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太 原 市

 杏花岭区      小店区       迎泽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古交市
 阳曲县(黄寨镇)   清徐县(清源镇)   娄烦县(娄烦镇)


历史

  太原历史悠久,自古为军政要地。战国赵孝,北齐陪都,唐代北都均设在太原。历史上有晋阳、并州、太原郡、太原府之称,1927年(民国十六年)设市。晋阳之名始于春秋,遗址在今南郊晋源镇北的古城营。1949年4月24日太原市解放,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驻太原市。 

  早在1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太原境内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春秋时期,晋阳城问世,战国时为赵国的早期国都。此后,十六国时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和五代十国时期刘祟建立的北汉都曾以晋阳为都。秦庄襄王在公元前246年置太原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置晋阳县,是为太原、晋阳一地二称之始。汉代并州刺史部治此,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南北朝时,东魏、北齐之“别都”,史称“霸府”。隋代,太原是黄河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王朝发祥晋阳,屡次扩建太原城,相继封其为“ 北都”、“北京”。是时,太原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合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等多发迹于太原,加之唐朝也发祥于太原,所以太原又有“龙城”之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夷晋阳城为废墟。982年并州移治唐明镇(即今西羊市、大关帝庙附近。嘉佑四年并州改为太原府。明清两代的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较大。辛亥革命后,太原的各类行业、冶炼业、机器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始从封建性城埠步入早期工业城市。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太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史载有“控山带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盛誉,郭沫若先生也有“远望太原气势雄”的诗句。到清代,太原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商业、手工业城市。民国时期,太原即为省辖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大 同 市

 城 区       矿 区       南郊区       新荣区
 大同县(西坪镇)   天镇县(玉泉镇)   灵丘县(武灵镇)   阳高县(龙泉镇)
 左云县(云兴镇)   广灵县(壶泉镇)   浑源县(永安镇)


历史

  大同市曾为三代京都,两朝重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丰富的煤炭宝藏,名载典籍,驰名中外。从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大破林胡、偻烦后在此置郡,到新中国建立前的2250年中,大同境域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统治者相互吞并厮杀的战场,也是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的地方。

  398年(东晋隆安二年)北魏拓跋 自盛乐迁都平城,建宗庙,立社稷,城内有宫殿苑园、楼台亭榭、寺庙观庵上百处。当时都城魏都由皇城、京城、郭城组成。外置京畿、京甸,地方千里,人口上百万。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云冈石窟、悬空寺等重要文化遗址就是当时大同繁荣的见证。1044年(辽重熙二三年)升云州为大同府,并建西京,称陪都。1062年(辽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安放辽诸帝石像铜像。1122年(辽保大二年)金兵攻占大同后,仍为西京陪都。南宋钦、徽二帝被金俘虏后,曾押往大同。金代曾大兴土木,修复云冈十寺、华严寺,重建大普恩寺(今善化寺)。

  大同是中国北方军事重镇。其地“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拒雁门、宁武之险”,“山环采掠,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内外长城把整个大同紧紧包围起来。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历史上的参合径、勾注径、飞狐道直通内蒙古、晋南、华北各地。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自古为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是兵家必争之地。女真亡辽,蒙古灭金,皆先下大同。历代有许多名将在这里守疆戌边,29位皇帝来这里征讨巡边。北魏在此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宁。辽金西京陪都有重兵镇宁,“非亲王不得主之”,边官多在此居住。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首,设13卫所,标力13万,战马5万 ,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北方锁钥。

  二千多年来长城内外出现过上千次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争,使大同境内各族人民深受其害。一批批少数民族在大同境内定居,他们友好共处,相互影响,彼皮融合。由于长期战争的锻炼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尚武精神的影响,大同人民勤劳勇敢,历代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16州给契丹,云州判官吴峦与大同人民一道关闭城门,坚守半年之久。明“土木之变”,明军10万人被蒙古瓦刺军杀伤大半,英宗被俘。大同人民在总兵郭登指挥下,坚守城池,并主动出南昌,在栲栳山以800骑破敌数千骑,起到屏障京师的作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大同人民举行义和团起义,组成四个团,上千人,开展扶清灭洋斗争。辛亥革命爆发后,大同同盟会成员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30日午夜举行起义,攻下总兵府,成立军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同成为大同会场的主战场。大同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斗争。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

  1949年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辖,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雁北十三县及大同市又划归山西管辖,为省直辖地级市。1984年辖城区、矿区、新荣区和南郊区4个区,下设28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21个乡。

  1989年1月,成立朔州市,辖有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山阴县。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方案》,雁同合并后,新调整的行政区划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归大同市管辖;怀仁县、右玉县、应县以及原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归朔州市管辖。

  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所辖左云、大同、阳高、天镇、浑源、广区,下辖18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1995年,大同市辖区7个县,下辖33个镇、121个乡、37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4085.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79.88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阳 泉 市

城 区       矿 区       郊 区
平定县(冠山镇)   盂 县(秀水镇)


历史

  阳泉,古称“漾泉”。阳泉市境内枣烟等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约10万年前)是迄今发现的阳泉历史的发端。境域最早见诸史籍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关于春秋时期建于盂城盆地的仇犹国的记述。从西汉起,境内曾先后设置过上艾县(后改称石艾县、广阳县、平定县)、原仇县(后改称盂县)、苇泽县,还设置过受州、承天军、平定军、平定州、盂州和平定直隶州。

  明朝末年,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阳泉,平定县贫苦农民数千人加入起义军。清顺冶年间,盂县北乡农民数千人在其领袖李化龙的带领下,围困盂县城,给清兵以重创,李化龙壮烈牺牲。此后10余年间,农民军余部辗转隐蔽,继续反清。1860年(清咸丰十年),盂县后川一带农民在80高龄的贫苦农民刘绍发的带领下进行了抗税斗争,迫使统治者作出了有关减役、减税的让步,并立起了“整饬弊政碑“。199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境内出现义和团运动,平定义和团焚毁韦泊教堂,驱走洋教士,开展了扶清灭清的斗争。清末,阳泉人民兴起反侵略争矿权的斗争,自1905——1908年,境内绅民与渠本翘等一道反抗英国祖国公司掠夺矿山的斗争得到了全省各界人民和山西留日同乡会的支持,取得了胜利,开创了全国收回矿权斗争的新篇章。辛亥革命胜利后,山西政权落下阎锡山之手,阳泉人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中。1913年(民国二年),盂县东乡万余名村民在张龚保、杨培玉、梁振全等率领下起义,两次围攻县城,斗争持续1年之久。1922年(民国十二年)12月,境内铁路工人建立了正太铁路总工会阳泉分工会。1926年,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在阳泉建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阳泉党组织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仍坚持斗争,并于1931年轻月配合山西省特委发动和领导了“平定兵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抗日战争爆发后,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晋东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斗争。阳泉地区中共党组织配合八路军一二师、一二九师,广泛宣传动员民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敌后旅游南昌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取得了七亘大捷和百团大战的胜利(市区西南侧的狮脑山曾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境内解放区的人民在恢复
和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进行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积极生产手榴弹壳、地雷、炮弹壳、炮弹叶等军用产品并踊跃参战支前。1947年正太战役中,仅平定(路南)县就有41500名民兵支前。翌年6月,平定县在组织2000名民兵支援晋中战役中,于9月调集11761名民工、民兵支援太原战役,11月又送走1800余名优秀青年入伍参军。1947年5月,阳泉全境解放。阳泉市的前身是平定县的阳泉镇。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平定解放后,阳泉镇从平定县境划出设为市。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阳泉市已建成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晋 城 市

 城 区
 高平市
 泽州县(南村镇)   陵川县(崇文镇)   阳城县(凤城镇)   沁水县(龙港镇)


历史

  太行明珠的晋城,建市时间很短,仅有十七年时间。人们误以为晋城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其实不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一座王城。韩、赵、魏三候分晋之后;可怜的晋君,就被安置在太行山西麓的这座城市里居住下来。到了唐代贞观年间,后人以三国分晋后封晋君于此,故将隶属于泽州的丹川更名为晋城,此为晋城所由始也。晋城秦汉称高都县,隋朝称丹川,唐贞观元年始称晋城县,清改名凤台县,民国元年复称晋城县,解放后一直沿用。1983年8月10日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年4月升为地级市,晋东南地区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现辖城区、高平、泽州、阳城、沁水和陵川六县(市、区)。  

  晋城市地势险要,山河襟带,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东汉时的天井关之战,五代十国时后周与北汉的巴公原之战,宋代赵匡胤平息李筠叛乱的泽州之战,南宋时太行忠义社抗击金军的南阳大捷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晋城市境内。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进行的大小战斗无以计数,较大的战役有高平阻击战、町店战斗等。解放战争初期著名的"上党战役"的最后一仗--桃川战斗,也发生在境内的沁水县。

  晋城地区开发较早,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据1986年在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塔水河文化遗址和1972年在沁水县下川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下川文化遗址证明,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女娲氏、神农氏及 、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古书{墨子}中有"舜耕于历山"、"渔于泽"之说。今沁水境内有舜王坪,阳城境内有 泽河,高平境内据传有古 炎帝陵。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4000年前),泽州先民又定居于黄河的两条支注丹河和沁河流域,创造了以郊区高都、沁水县八里坪等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西周和春秋时期,以夏、商、周部落为主的华夏族,生活在中原地区,古泽州地区的居民属北方民族的一支。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原属韩上党郡,后因韩地野王(在今河南沁阳)被秦占领,切断了韩与上党的通道,韩上党守冯亭举上党十七城入赵,于是引发了前262--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的秦赵长平之战。秦汉时期,晋城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汉昭帝时,河东、上党等郡已成为向京师长安输送谷物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从春秋战国开始就使用皮囊鼓风炼铁,到了汉代晋城一带已能造出"阳阿古剑"等"劲弩"、" 剑"。但生产还很不普遍。仅武帝时,为加强对盐铁和手工业的管理,曾在全国97个地方设置铁官、盐官和工官,泽州即中的一处。唐宋逮至明清,晋城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尤其是煤铁生产逐渐兴盛起来。{中国矿产志}称:山西的煤铁开采,"以平定州盂县及潞州至泽州阳城县最著其开采氛始于2500年前,逮唐弥盛"。五代十国后期,即954年(五代周显德元年),后周主柴荣与北汉主刘崇在今晋城境内进行了一场大战,即巴公原之战。数年之后,即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又发生了宋太祖赵匡胤驾亲征平定李筠之乱的泽州之战。这些战争在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对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今晋城城区、郊区有一批以工匠姓氏为名的村庄,据说就与当时给后周打制兵器有关。唐代,在山西产官铁的11个州、县中,泽州只有阳城1县。至北宋时,泽州已成为全国的主要产铁地区之一,官办"大广冶"即设于泽州。在技术上普遍采用了坩锅装矿石,以无烟煤作燃料与还原剂,在土制方炉中冶炼的方法。煤炭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当时河东(今山西)境内的居民全部用煤炭作燃料,都城开封及其附近城乡的上百万户人家也都用煤炭作燃料,而这些煤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邻近的泽州供应的。明洪武初年在全国开铁矿13处,泽州为其中之一。明清时期,泽州(府)除冶炼生铁的"方炉"、炒铁熟铁(低炭钢)的"炒炉"之外,铸造铁器的"货炉",锻打铁器的"烘炉"、"条炉",以及打制铁钉的"钉炉"等也大量发展起来。到清道光年间,凤台(即晋城县)一县有生铁炉1000多座,熟铁炉100多座。高平县最盛时有各种铁业炉1076个,从业人员约3.9万人。总人口只有13.6万人的陵川县,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数也超过5000人。随着煤铁生产的发展,外运外销量也大大增加。清雍正版{泽州府志}中就有"其输市中州者,惟煤与铁日不绝于途"的记载。除煤、铁之外,钢针、铁锅、铁钉、犁铧、犁镜以及名牌产品"泰山义"剪刀等也纷纷销往各地。各地到泽州和泽州到各地贩买贩卖手工业产品的人日益增多,不少商贩"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以至有"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之说。一个外国人在一份调查报告中也说:"在欧洲的进口货侵入(中国)之前,是有几亿的人从凤台县取得铁的供应的","大阳(今晋城市郊区大阳镇)的针,供应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见{山西冶铁史})

  抗日战争时期,晋城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晋豫区党委、太岳区党委、太岳行署、太岳军区以及晋豫一地委、三地委、一专署、三专署、一分区、三分区,太岳二地委、四地委、二专署、四专署,二分区、四分区,太行八地委、八专署、八分区等党政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于阳城、沁水、晋城及陵川等县。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李先念等曾多莅临晋城、高平、阳城等县考察和指导工作。晋城各县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军政机关在这里兴办的部分工厂和生产合作社成为境内由手工业作坊转变为工厂化生产的开端,有不少工厂就是在那些"战时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新中国建立前,晋城地区的工业企业有250个,工业总产值1339万元。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晋城全境解放。


P.S.  我的建宁节度使治地~~~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朔 州 市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岱岳镇)   右玉县(新城镇)   应 县(金城镇)   怀仁县(云中镇)


历史

  朔州境内峙峪、边旭、鹅毛口等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朔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以前,境域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版图。秦时置雁门郡,治善无(今右玉县)。唐、五代、辽宋、金、元皆称鄯阳县,隋为马邑郡冶,唐为朔州治,宋为朔宁府治,金、元皆为朔州治,明为朔州,辖马邑一县,清为朔州,属朔平府。民国时期为朔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晋绥边区。1946年6月解放后归察哈尔省,归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划归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山阴三县,设立朔州市。1993年行政区划调整,又划入怀仁、应县、右玉三县。至于1995年,朔州市辖朔城区、平鲁区和山阴县、怀仁县、右玉县、应县2区4县,下辖20个镇、8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名垂青史。女诗人班婕妤,是目前所知史籍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女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东阁大学士王家屏,素以廉洁、直谏著称 ,与名相张居正齐名。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均为朔州人氏。五代时李存勖灭后梁 建后唐,成为一代帝王。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就牺牲在这块热土上。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晋 中 市

 榆次区
 介休市
 昔阳县(乐平镇)   灵石县(翠峰镇)   祁 县(昭余镇)   左权县(辽阳镇)
 寿阳县(朝阳镇)   太谷县(明星镇)   和顺县(义兴镇)   平遥县(古陶镇)
 榆社县(箕城镇)


历史

  现代的晋中并非古晋之中,晋国的最早政治中心,史家一般认为在晋南翼城。当时晋国的辖区越当今山西西南一隅之地。晋献公时(公元前676年至前651年在位),国境的西和南以黄河为界,东不到上党,北不到霍州,所以《史记· 晋世家》有“唐(古晋地叫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的记载。周成王时,封其弟叔虞为唐王。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因晋水横过其境,改唐为晋,自称晋侯。当时霍州以北,临汾以东属赤翟 、白翟 ,所以今天的晋中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晋文公(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后,军事势力逐渐向北发展,到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前,晋地已扩展到娄烦、忻州、代县和云中(大同)一带,晋阳城(太原)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建立。山西的政治中心逐渐北移,晋阳也就成了山西的首府。据考古发现,远在距今100万年前,晋中地区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榆社县的墩圪塔、上西山和下西山留有区境人类活动的最早遗迹。考古工作者在和顺县土岭乡当城村的背窑湾洞穴、昔阳县阎庄乡河上村虎窑岩洞穴以及榆次市西长凝的贾鱼沟发现的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为考察先民早期的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晋中的地域概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秦汉以后,基本上形成近代晋中一词的地理范围。晋中地区属县设置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历经验00余年。但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是从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9月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开始的。今日晋中东北与阳泉市接壤,西南与吕梁毗邻,西北与太原相连,南与长治、临汾为界。总面积16404平方公里,地形东高西低,有山地、丘陵和盆地,太行山横贯南北,是晋中的东屏障。西濒汾水,由北向南,是晋中西部的一带水界。小川河溪网罗全区,有潇河、象峪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和静州河,西入汾河归黄河;还有松溪河、清漳河和浊漳河穿越太行山归海河。晋中山川相间,美不胜收。

  晋中地区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历史较早,最著名的有明末清初侯应龙在灵石县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以绵山抱腹岩为据点,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一度南下攻克灵石、霍州、赵城、洪洞,直逼平阳府,威震三晋。清末,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晋中处于阎锡山政权的统治之下。1915年(民国四年),和顺县爆发了杨石凡、齐观音保、药成保领导的抗苛捐杂税、反垄断食盐的斗争。1925年,张惟琛、赵品三、郝金和组成全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组织——中共铭贤学校小组。之后,榆次、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和晋华纱厂也相继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1926年6月,中共榆次地方招待委员会成立。同年轻月,榆次晋华纱厂千余名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工会,举行长达40天的罢工,迫使阎锡山当局接受了罢工工人的条件,这是山西工运史上规模较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治斗争,得到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蔡和森的高度评价。1927年1月,祁县益晋织布厂工人发动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和组织工会,坚持斗争一个月,取得胜利。这一时期,祁县、介休一带的农民运动也搞得红红火火,许多农村建立农民协会,进行有组织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各县党组织均划遭不同程度破坏,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但斗争一直没有停止。1932年冬,益晋织布厂工人举行第二次罢工。次年月日0月,祁县贾令镇等价村农民取得抗缴水费斗争胜利。1935年后,晋中党组织的工作中心转向山区和农村,平遥县北营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榆社县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榆社县临时委员会。1936年初,东征红军进入灵石、介休、平遥一带活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灵石县支部,并成立了双池镇苏维埃政府。同时,寿阳县也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9月,求国同盟会成立后,向晋中各县派遣特满腔热情员,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掀起抗日救邙高潮。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以山西省为战略支点,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中地区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秋界分为3块,分属这3大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地区3块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晋中人民在晋中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积极发行旧政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同时组织各种救亡团体和地方武装,支援前线,配合八路军作战,取得了著名的广阳战斗、反“六路围攻/、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使晋中成为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直属单位、《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等一大批党政军首脑机关进驻辽县(今左权)。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曾驻于晋中,指挥八路军抗击日军,晋中成为八路军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也成了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1942年5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辽县麻田十字岭作战中壮烈殉国。日军投降后,榆社、左权、和顺、昔阳4县获得解放,寿阳及平川各县仍处在阎锡山统治之下。1947年正太战役后,寿阳县亦获得解放。次年,华北野战军发动晋中战役,彻底摧垮了阎锡山在晋中的统治。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运 城 市

 盐湖区
 河津市       永济市
 闻喜县(桐城镇)   新绛县(龙兴镇)   平陆县(圣人涧镇)  垣曲县(新城镇)
 绛 县(古绛镇)   稷山县(稷峰镇)   芮城县(古魏镇)   夏 县(瑶峰镇)
 万荣县(解店镇)   临猗县(猗氏镇)



历史

  运城地区居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芮城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运城地区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全区现存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多达数百处,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60多处。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代不乏人。春秋霸主重耳(晋文公)、战国时代与孟子齐名的荀况、三国蜀将关羽、东晋文学家郭璞、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晚唐大文豪柳宗元、宋代名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清末“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等名垂青史的文武俊杰,都孕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运城地区地处晋、陕、豫3省的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楚汉战争中,汉军以韩信、曹参等人奔袭安邑,是河东战场上一次大战。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当时河东地区已被绿林起义军占领。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背叛绿林军,指挥邓禹率军两万攻打河东的绿林军,绿林军迎战数日,结果兵败。南北朝时期,542年(五代后梁大同八年)和546年(大同十二年)东魏和西魏为争夺河东之地,在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10公里处)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史称"玉壁大战/,结果东魏兵败而还。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当山东曹州、濮县的农民起义军途经垣曲、闻喜、新绛时,诸县农民也加入了起义军,与元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退入中条山,再渡河入河南陕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对明朝的统治。同年10月,起义军渡河,在稷山、闻喜、绛县等地,与宁武总兵孙显祖部大战于稷王山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该区展开了义和团运动,当时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和垣曲、闻喜、新绛等地的广大农民纷纷参加了义和团,掀起了"反洋教、杀洋人、灭赃官"的农民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河东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开展起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士秀、王用宾、景梅九、李鸣凤等民主革命人士积极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在运城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对维护山西的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后,嘉康杰、安英俊、尉子嘉等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进步知识分子、教师、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活动。

  运城地区又是中共党组织创建较早的地区之一,1926年运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正式建立,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入侵。5月历0日,稷山县的陈捷弟、尹志平领导的县大队300余人,在县城歼灭日军100多人,击毙日军小队长,缴获武器弹药100多件,马100多匹。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内应外合,巧夺稷山》的报道,大大鼓舞了人心。从此,该区抗日武装力量日趋壮大,开辟了中条山游击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垣曲、平陆、夏县、闻喜、稷麓、安邑、康杰、万泉等价个抗日民主县政权,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个旅向中条山解放区进攻,全区军民奋起还击,将胡军全部歼灭在闻喜县东峪沟一带。10月,国民党军阎锡山部73师又向闻喜北垣一带进攻,全区军民随即给予痛击,俘获200余人,打死打伤100余人,缴获部分弹药。1947年5--12月,人民解放军对运城守敌3.6万余人先后发起3次攻击,取得了最后胜利。12月28日,运城地区全境解放。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解县、芮城、虞乡、永济、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1954年,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东南专区,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晋南专区的运城、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夏县、闻喜、平陆、垣曲、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至1995年,运城地区辖运城市、永济市、河泽市和夏县等3市10县,下辖75个镇、130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忻 州 市

 忻府区
 原平市
 代 县(上馆镇)   神池县(龙泉镇)   五寨县(砚城镇)   五台县(台城镇)
 偏关县(新关镇)   宁武县(凤凰镇)   静乐县(鹅城镇)   繁峙县(繁城镇)
 河曲县(文笔镇)   保德县(东关镇)   定襄县(晋昌镇)   岢岚县(岚漪镇)


历史

  忻州有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境内有早期人类活动。西周、春秋时期,今境先属唐地,后属晋地。战国时,韩、赵、魏三分晋地,属赵地,为太原所辖。秦汉时,大部分属太原郡,今宁武一带属雁门郡,保德县一带属西河郡。三国时,西北部为羌胡属地,期于属魏国,隶并州雁门郡。唐、宋时,分属代州、忻州、岚州、宪州。金代分属忻州、代州、坚州、宪州、宁化军、岢岚军。元代分属于冀宁路的代州、忻州、崞州、保德州、管州、岚州及大同路的无州。明清时分属于太原府的代州、忻州、崞州、保德州、岢岚州及宁武府。民国初期境内14个县均直属山西省。

  辛亥革命后,忻州地区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仍为阎锡山军阀所统治。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日军侵战山西境内北同蒲铁路交通沿线,忻州地区人民遭受了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八路军挺进忻州地区,在五台山和管涔山分别创建晋察冀和晋绥抗日根据地,抗击侵华日军。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忻口战役和收复晋西北7县城等战役就发生在区境内。1940年,在日军加紧侵略中国的同时,阎锡山发动了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晋西事变”,晋绥、晋察冀根据地发生重大困难。中共中央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44年,八路军收复了境内广大失地。解放战争初期,忻州地区人民配合解放军取得“晋北战役”胜利,境内大部分成为解放区。1946——1948年,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军参战,地方干部随军南下、北上、西进,支援、开辟新解放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13615名忻州地区籍干部战士为国捐躯。

  1979年原忻州专员公署改为忻县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忻县撤县设市,原忻现县地区行政公署改称忻州地区行政公署。

  2001年1月18日忻州举行撤地设市揭牌仪式。这是忻州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忻州地区古代历史名人有西汉班婕妤,宋代杨业,金代元好问,元代白朴、萨都刺,清代徐继畲;近现代历史名人有高君宇、续范亭、徐向前、薄一波。忻州地区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聂荣臻、贺龙、肖克、余秋果等在此生活战斗多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也曾留下足迹。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临 汾 市

 尧都区
 侯马市       霍州市
 汾西县(永安镇)   吉 县(吉昌镇)   安泽县(府城镇)   大宁县(昕水镇)
 浮山县(天坛镇)   古 县(岳阳镇)   隰 县(龙泉镇)   襄汾县(城关镇)
 翼城县(唐兴镇)   永和县(芝河镇)   乡宁县(昌宁镇)   曲沃县(乐昌镇)
 洪洞县(大槐树镇)  蒲 县(蒲城镇)


历史

  临汾地区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举世闻名的丁村遗址及其"丁村人"牙齿化石和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石器的发现,为研究古人类社会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相传氏族社会末期著名部落首领唐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在中华民族祖先走向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有重要历史地位。

  新中国建立前,临汾地区人民为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早在东汉末年,襄汾郭大参加张角领导的农民义军,率众起事于西河白波谷,北攻太原,南取河东,京师为之震动。524年(北魏正光五年),汾州(今隰县)吐京胡人600余人起义,反抗北魏统治。翌年,义军与绛蜀(今新绛)|晋北胡人联合一起,在今隰县至吉县一带征战数年。1217--1221年(金兴定年间),入侵元兵大肆劫掠河东,霍州贾邦南率子招兵抵抗,威慑元军。1633年(明崇祯六年),蒲县张喜春、丰二、丰三等人,聚饥民数千,揭竿而起,占东川,杀富济贫。是年,霍州饥民亦聚义东山。1644年(清顺治元年)10月,李自成义军失败后,翼城义军以哈哈教名义聚众,驻扎大河山兜垛寨,应者众。1649年月日2月,明遗将蒲县黑龙关把总卫敏、武弁刘向嗣、隰州水头王登宪等聚众500余,响应大同总兵姜 兵变,遂与曲沃农民首领郭中集联合举事,围城10昼认错。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赵城曹顺利用先天教组织群众,于农历四月初一举行起义,当日占县城,杀死县令,次日取洪洞、克霍州。1843年,乡宁知县英福作恶,人民气愤至极,将其抬送平阳府署,列款控告,知府遂将其革职。1877年(清光绪三年),乡宁光华李方元联结附近村民起义,反抗清廷苛捐杂税,举事月余。1900年6月,临汾500余村义和团3000人,集结县城东关小东门牛场将商店洋货于街焚毁。9月,乡宁刘家原义和团打教堂,烧洋货,惩治贪官污吏。霍州人民奋起响应,纷纷设坛练拳,开展反清灭洋斗争。汾西千余人练拳习武,响应义和团斗争。义和团在安泽招从民,传法术,练武运枪,从者上百。毁教堂,焚教书,杀死荷兰传教牧师。1911年(清宣统三年),曲沃农民钟仁义等在侯马南坞寺练兵习武,以哥老会名义发动群众,一时入会者数千。后联合赵乐善等,以泰山沟为根据地,改称晋南民军,响应辛亥革命,举起"驱除鞑虏,建立共和"旗帜,与革命军配合,作战数日。1912年(民国元年)夏,浮山陈采彰,利用哥老会,组织乡民起义,群众一呼百应,队伍迅速扩大到2000人。7月10日,在北王大庙举行誓师大会,遂一鼓作气,破浮山,杀知事,砸监狱,放出"囚犯",开仓济民,并组织临时政府,队伍日渐扩大,号称洪汉军。义军以尧庙山为根据地,打富济贫,除霸救民,浮山、安泽、洪洞、翼城地主恶霸无不胆战心惊。阎锡山闻知,调大军围剿,被义军打败。义军很快发展到3000人,有战马30匹,以及许多枪炮弹药。壮大后的洪汉军活动范围:东到潞安,西到临汾,南到曲沃,北到赵城,威震四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傅长恭等爱国青年走上街头演讲,反对卖国条约,宣传革命主张,在侯马、霍州等地撒下革命火种。1936年,红军东征,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来临汾,群众纷纷加入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杨尚昆等到临汾,领导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8年,临汾全境解放。

  1949年设临汾专区,驻临汾县。辖临汾、襄陵、曲沃、吉县、乡宁、汾城、安泽、大宁、永和、蒲县、汾西、隰县、赵城、洪洞、霍县、浮山、翼城等17县。1954年,撤销临汾专区,改设晋东南专区,辖30县、1镇。1970年,撤销晋东南专区,设立临汾地区,驻临汾县,辖16个县。1971年置临汾市,临汾县迁出,行署驻临汾市,所辖为2市面上6县。后临汾县撤销,并入临汾市。至1995年,临汾地区辖临汾市、侯马市、霍州市和隰县、汾西、永和、安泽、洪洞、古县、翼城、浮山、曲沃、襄汾、吉县、乡宁、大宁、蒲县等3市14县,下辖75个镇、130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碧落赋
(舞入白刃,魅人红尘)

嘉陵公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76
帖子 5432
编号 38624
注册 2005-5-8
来自 潇湘,月冷,玉,凋零
家族 梁山泊


吕 梁 市

 离石区
 孝义市       汾阳市
 文水县(凤城镇)   中阳县(宁兴镇)   兴 县(蔚汾镇)   临 县(临泉镇)
 方山县(圪洞镇)   柳林县(柳林镇)   岚 县(东村镇)   交口县(水头镇)
 交城县(天宁镇)   石楼县(灵泉镇)


历史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1996年,吕梁地区共辖市、10县、236个乡镇、463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24万人。中国共产党吕梁地区委员会、吕梁地区行政公署机关驻离石县。 

  根据大量的文物考查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吕梁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境内最早的建置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吕梁地区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在离石东川筑城练兵拒秦,吴城镇因此而得名。304年(西晋永安元年),匈奴人刘 据离石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史称刘汉政权。唐代文水人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执政23年。唐末大将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宋代名将狄青为汾阳籍人。南宋时,农民起义领袖封为汾阳王。宋代名将狄青为汾阳籍人。南宋时,农民起义领袖田虎曾活动于汾阳、离石、临县一带。明末清初,李自成部王刚、贺地草在交城山坚持反抗官军达数十年之久。清初总督、方山人于成龙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追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清端"。兴县人孙家淦在清廷官至吏部尚书,后人称"家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家淦为第一人也"。
  
  吕梁地区是革命老根据地。五四运动以来涌现出当地最早的共产党员贺昌、张叔平。吕梁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贺龙、关向应、王震、甘泗淇以及爱国将领续范亭和民主人士刘少白等曾长期在这里战斗。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毛泽东、周恩来率红军东渡黄河抗日,在吕梁战斗、停留过。1948年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热情歌颂了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刘胡兰烈士血洒云周西村,刘志丹英魂长留三交镇,为吕梁人民的革命史增添了灿烂的色彩。新中国建立后,孝义市舍己救人的马牡丹及交城县的"人民公仆"燕居谦等都是吕梁的英雄儿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1 01: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695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