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诗话之十五(1)
1、龙文鸳侣兄今年2月28日针对余《梨园诗话之十二、十三、十四》某些观点进行驳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的文章,并在唐诗宋词网诗韵论坛等诗词论坛贴出。3月1日在该论坛又重新发了一遍,在附贴中道:“不知道怎么回事,昨天发的,到了今天早上,就被谁给删掉了,所以再重新发布一下。如果那位斑竹觉得有什么想删的理由的话,请告诉我一下。如果是误删的话,呵呵一笑了……”。观后,认为其将矛头直指本人。余时任该坛斑竹,又龙兄文中提到“楚成”,余认为有必要作些说明。余读其文后,十分欣赏,将己之由竟日寻春版主固顶的《梨园诗话之一至十三》贴解固,将龙文兄该文挂上。并回贴道:“唐诗宋词网诗韵论坛删除贴的澄清,请龙文兄细察:不要胡乱猜测,呵呵小弟是大肚能装任何事。应当感谢龙兄参与讨论,此作被天地一孤鸿兄转移到《现代文学》论坛佳作欣赏,并被固顶。兄可去看看,就在诗韵论坛下面。此作另外已被小弟收藏。届时和小弟的梨园诗话十三四等一齐刊登在《九州诗词》上,以利于大家探讨学习。”龙文兄在中国诗人网红楼论坛看后回贴道:“呵呵,楚成兄长,可能是我心急,找不到时弄错了……《九州诗词》何时出版,我届时想订阅……”。一场误会至此方冰消云散。余复在红楼论坛该文下回贴道:“改革也好,不改也好,都是为了诗歌的健康发展。只是观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存异求同,这样有利于诗歌的繁荣。诗话兴而诗亡之观点不赞成。百家争鸣,才会有诗歌百花齐放的局面。”另惊鸿客也回贴道:“有些观点还是很不错的,例如:对诗话的见解,偶也赞同。呵呵,就是这篇文章也象诗话,偶不爱细看。”龙文兄反对写诗话,却不知自己该文又何尝不是呢?大美无言,大音无声。看来,我们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论作诗作文,还是作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想当然,凡事在没有得出正确的调查研究结论前,最好不要妄下论断。
2、2004年6月荆楚在线诗词古韵南宫灵鹫兄邀请余出任该坛版主,后在其倡导下改名为东湖诗词。后余向其大力推荐中国诗人网红楼论坛斑竹,也是我省黄冈诗人远亲兄加盟,其立即支持,求贤若渴之心若此。南宫兄倾心致力于:以荆楚网为平台,以东湖品牌为依托,以普及旧体诗词和提升诗词理念为宗旨,着力打造湖北地域旧体诗词驰名论坛,并逐步扩大影响至更大范围,实现从备受关注到备受尊重的有效提升。"并在《东湖社区·我·网事·诗》其九、其十五中阐明其观点:要普及和弘扬旧体诗词,且作为诗词版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包容性。才之"偏锋"者频频而出。如何规范和引导是其关键。以下这首七律就成于几场争论之时:
古来名利尽丘墟,韵共酣歌倾几壶。
诗里醉沉多放逸,词中禅定更清虚。
主贴尽是经纶后,评语应多谏诤余。
在线无非求雅兴,网逢知己论功夫!
其十五:关于旧体诗词,南宫以为在历经了唐宋而渐衰之后,当今网络大兴,旧体诗词正借此INTERNET媒体迅速崛起,复兴已初见成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仍或多或少地遭至传统媒体的抵触,也面临一些或深或浅的尴尬。无论如何,致力于旧体诗词的普及和复兴,东湖社区《诗词古韵》责无旁贷。南宫此律,是铭心志:
风雅何输李杜时,往来闲客落新诗。
有人知赏应如玉,无主收拾只似泥。
陌径可生三尺草,冬枝待长万条丝。
冯讙岂是无能者,磻水渔翁或有期!
南宫兄观点同与不谋而合,为繁荣家乡旧体诗论坛不遗余力。
3、关于诗词创作的见解,《红楼梦》里香菱向黛玉问诗的故事我认为非常有借鉴意义,现引用如下: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 ,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 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读后,余最为欣赏“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4、题昌江西塔夕照 林宇
秦汉霜风唐宋雨,巍巍古塔镇青山。
悠悠人世浮屠外,一片寒鸦夕照间。
————————石心木人:有一种很开阔的感觉,有点唐诗的味道。悠悠人世浮屠外,一片寒鸦夕照间。现在看来还是很好的句子,前人的高峰,或者说圈子,后人恐怕很难超越了;至于“镇”字,我觉得细品起来,与前 霜风、雨,以及中国风水于造塔的目的,有些隔阂,当然林兄之意,我不敢妄加猜测,吾非鱼 呀!:):)
石心木人点评
中秋感怀 林宇
独立高楼对夕阳,孤飞鸿雁断柔肠。
杨花落处携妻子,银菊开时返故乡。
红树村边双鬓雪,白鸥江上一林霜。
飘游但恨归来晚,犹唤乳名旧宅旁。
————————————————————
先生此诗,恐唯老者能感其间之沧桑脉络,血浓之乡意亲情。首联引题,中间两联渐入感情深境,尾联见彩,可谓佳作:)
中秋夜携妻儿泛舟东湖玩月有感 林宇
东湖日暮渺无边,远望磨山霞染天。
渐上兰舟浮水底,忽随细浪坠城前。
珠光玉影曾如梦,烛暗楼红若似仙。
最是中秋明月夜,一家湖上庆团圆。
东湖同友赏月
闲敲棋子落,坐看白云还,
花坠东湖里,鸟鸣幽谷间。
开轩迎远客,对镜理云鬟。
同赏他乡月,故园隔万山。
——————————————————————————
表达有别,最后的转折,让人记忆深切,前边的悠闲铺垫为后来的抒发感情,有决定;只如此表达,前人已惯用,而且,前三联中的大多是化语,未免生造之感:)
有如此佳境,首先羡慕不已;起联有总说或者第一印象的给人以提起,渲出缓缓的美感;中间两联记行感‘渐上、忽随’,不拖沓,至尾一家庆团圆,很生动真切;:)只是中间颈联写的仓促了,内容显少,不够丰盈,不足趁起全诗。我不敢妄加猜测,吾非鱼 呀!:):)
5、桥影流虹君乃仙桃人,去岁多相会于自由诗篇采菊东篱、诗酬之行、唐诗宋词诗韵等论坛,曾经评点过余多首诗词,现引二篇如下:
自题小照
不赶潮流不逐风,——潮流两字能否换一换,不雅。
推敲诗句兴酣浓。——写的很有情致,欣赏!
莫为学海无穷尽,
便驾轻舟下险峰。——哲理句。深刻。
题南山寺
南山寺里竞忘归,曲径通幽入翠微。——“微”字用得妙。
白鸟双双临水立,渔船对对傍云飞。——“飞”字用得传神,写出了渔船轻盈的样子
梦回沧海搏风浪,心逐孤鸿背夕晖。——写的很伤感,很感人。倒令人想起了“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遥望琼崖天尽处,一弯新月淡如眉。——写的好。
6、中国诗人网红楼 论坛斑竹 田牧起台海诗会,一时应者众。其点评前言值得大家一读:
台海之事,统独之争,牵国人心,引世界眼,故作此次诗会主题。现实大题材,当慷慨而起,激昂而吐,故限收律绝。为畅达思想情感,故不限韵。应者不少,因程序出乱,原稿丢失,只得麻烦诸位重发,还有部分为红楼旧作。截目七月十日,共收24名诗友的诗作37篇,现结集点评如下。个人陋见,定有不当,请多包涵。另附拙作5首,聊作阐释,与各位诗友交流,祈予批评,以助上进。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云:“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言可执。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譬诸镜花水月,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必水澄镜明,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故法所当先,而悟不容强也。”神韵可遇不可求,更不好评。因此,我只能从格律、结构和兴象三方面予以点评。
这是田兄对拙作的小评:
采桑子-端午感怀台海事
军旗猎猎翻霄汉,雷鼓谁敲,江水滔滔,粽叶清香两岸飘,
一弯海峡斜阳里,浊浪咆哮,一曲离骚,竟使龙舟万古摇。
---------------------------------------------
格律:严谨。
结构:一片内看,转得有手段。惜两阙意近。
兴象:可。
其他:说出了割不断的文化缘。
祭黄帝陵有感
黄陵古柏耸云间,汉武仙台莫等闲。
热血一腔何处洒,台澎未靖岂容还?
-----------------------------------------------
格律:严整。
结构:可。
兴象:可。
其它:未三字义不够明确,似有凑韵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