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梨园诗话之九、十、十一、十二, 转自白草屋主个人论坛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作者楚成

梨园诗话之九

1网络诗词论坛同诗词报刊相比,发表作品的门槛大大降低。在论坛上,任何作者只需注册、登录,就可以在该论坛上发表大作了。而诗词报刊却要对来稿进行筛选,不合格律押韵等作品均会被淘汰。与之比较,二者各有优劣。网络诗词论坛对普及诗词,让大众接受诗词非常有利,也是非常好的又一诗词阵地和平台。但因为作者众多,泥沙俱下,质量也参差不齐。偶有闪光之作也容易被立即刷新,从而被斑竹错过,遗珠之憾常有之,这也是网络诗词论坛给广大诗词作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难以克服的一大弊端。

2同一首诗词作品发表在不同的网络诗词论坛上的命运常常不尽相同。在某个论坛可能会被斑竹固顶,点精,被读者叹为佳作!而在另外某个论坛可能会被斑竹和读者狠拍砖头,甚至被剐得体无完夫。这种情况,不独吾本人常遇到,相信不少作者都有体会。这就涉及到对诗词作品鉴赏、品评的审美课题。由于每个论坛的宗旨和每个斑竹、读者的观点、学识、审美观、价值观等等的不同,从而造成对同一诗词作品的不同看法。所谓诗无达诂,自古宜然。在桃源深处文学网站原创诗词论坛就有号挥剑决浮云者,发出了“一诗三评,不知何从??”之浩叹!

3任何网络诗词论坛,应该在针对诗词作品的鉴赏、点评上具有某些共同点。那就是“抒人间正气,歌时代强音。”紧贴时代,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鼓励诗词作者锐意探索创新,勇于标新立异。

4余虽然论诗力倡“人格说”,主张学诗者应先学做人,但是对于诗词作品的艺术性而言,当然不可因人、宗旨、风格、流派等而异,要抱有唯物论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蔡元培当年主持北大,治学上力主“兼容并包”,不仅邀新派陈独秀到校主办《新青年》,也聘请旧派林琴南到中文系任课,使得北大成为学术的中心,成为千万学子向往的摇篮。作为诗词评论者和读者,理应具有蔡先生的胸怀。

5作为诗词作者,不仅要特别重视诗词的外在艺术形式,更应该充分关注如何体现诗词的艺术内容,如何使得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从而更好地表现诗词的“兴、怨、观、群”功能。

6诗词讲究语言的精炼和简洁,言简意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清人许印芳在《与李生论诗书跋》中说:“学者于一切陈腐之言,浮浅之思,芟除净尽,而后可入门径。”大话、陈言、俗套、平庸等不利于诗词发展的东西都应该删除。余论诗词,倡导用诗词表现崇高人格和真实感情、个性风采,总之,提倡“真诗词、大诗词”,即用自己的真实感情,用诗词的语言、笔触广泛地涉及,描写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生活无处不有诗意,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用一颗诗意的充满爱意的心灵去打量这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用诗词表现的手段。

7网络诗词论坛上,不能说没有好作品,只是相对稀少而已,然而好作品常常却被浩如烟海的非诗和假冒伪劣之诗淹没。是金子总会发光,时间自会去伪存真,去劣存精。以当今网络诗词之高产,再加上全国各级诗词组织主办的诗词刊物和民间诗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以及个人出版的诗集,一年下来保守估计不低于百万首,远远胜过全唐诗、全宋词之总和数倍。这之中,只要留下千分之一的精品,也就无愧于历史了。所以,余认为作诗词还是以质胜为上,不可以数量傲人,当然才气大者另当别论。

8司空表圣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天赋之论也!扬子云曰:“读千赋则能赋。”蘅塘退士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学力之究也!余曰:“人格高于诗格长。”此人格之说也!三者虽各有侧重,但却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余以为,凡治学,当以人格为先,然后才是天赋、才情、学力等,循序渐进,方可得诗词之真谛。

9网易古风雅韵论坛有修理地球者,倡导“二十一世纪诗词”之概念,余深表赞成。生活在二十一世间,就应该写二十一世纪的诗词。而如今网络诗词论坛上不少作者热衷于表现自己个人情感,无病呻吟,怀才不遇,平庸颓废,崇古摹古拟古,步韵次韵,唱和应酬之作泛滥。这些都是与时代精神不合,“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而这也正是我们二十一世纪诗词人所努力的方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梨园诗话之十



    宋人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言:“不知诗病,何由能诗?”唐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当代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上不少诗词作品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有鉴如此,《中华诗词》专门开辟了一个诗词病院的栏目,邀请熊东遨先生主讲诗词医案;另外,在搜狐古风雅韵论坛上,有南唐后主者开了一个专楼《他山庐-古风诗词苑病院部》,这对初学诗者都非常有益,从中可以体会到如何学、写、品诗的方法和步骤。这里,余就当今诗词作者身上存在的一些毛病,简单分析一下。



     1 根基浅薄。学问不精,格律不通,附庸风雅,所作之诗词,晦涩朦胧,不知所云,而不少论者却视为好诗,此一病也!清人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不能自知其病,必资诗友之助。妆必待明镜者,妍媸不能自见也。特患自满,不屑就正于人;病不求医,必成痼疾矣。”这就是常言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而求助于方家能手,这就需要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网络诗词论坛斑竹和诗评者加以良性引导了。


     2境界不高。思想贫瘠,人格卑下,空在论坛上大发牢骚,更有甚者,有的作者相互发贴口诛笔伐,有的论坛对持不同意见者动辄警告、削减威望、封杀ID,行专治集权于一身,吹嘘捧场之言流行论坛。古风论坛潇湘馆有社友张丹枫者道:“几年下来,觉得网络诗词最大的好处是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最坏的坏处就是容易拉帮结伙,勾心斗角,完全没有古代学人的那种精神素养。几年前,一直到现在,似乎这种情况根本没有改变过。”


       3玩世媚俗。诗词界“假、大、空”盛行。点评他人之作,多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或是附和他人,没有半点自己主张。写诗词目的不单正,沽名钓誉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修身养性者有之。以诗词媚取权势,颂扬领导,歌功颂德之作大量充斥诗词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不少诗词作者和某些诗词论坛、地方诗词团体志趣不高,人格平庸,不管人间风霜雨雪,炎凉冷暖,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只是津津乐道于小圈子的你唱我和,互相吹捧,拉关系,搞派别,缺乏新诗词、真诗词、大诗词的概念。


        4缺乏文采。行之无文,流之不远。诗词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然后才能讲到立意、境界等。如果用词造句粗鄙不堪,了无诗意,或是胡乱拼凑,以先锋前卫自诩,在读者看来,不是千人一面,就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5   浮躁肤浅。王朔的“痞气”盛行。不少诗词作品缺乏思想性,虽然有的艺术性不错,但却如无骨之柳花,无根之浮萍,虽是好看,终不禁风。作品缺少对社会、对人文的关怀和批判。对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生,不分青红皂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以“痞气”对待诗词创作,自以为是,容不得别人的半点批评。再有不少诗词作者为了交谊和学习,步韵唱和不断,简单追求作品数量,敷衍和潦草之作充满诗词界上下。



    6出手快捷。一篇诗词作品还没有推敲好,就匆忙往论坛张贴。说是为了交流学习,其实何尝不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作品的好坏还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而外因不过是推动内因发生变化而已。如今网络上学诗词者不少人却是本末倒置,颠倒顺序。前人写诗,尚且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话,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典故,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庄重,有“千金不能易一字”、“无一字无来历”的讲究,这些对于今天的网络诗词作者来言,记得的似乎不多了。


        7忽视修改。旧诗不厌百回改。宋人笔记记载黄庭坚曾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观之,自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字句与初造意不同,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对于网络诗词初学者而言,也应该学习黄庭坚,用心从前人的改稿中贺读者、斑竹等的点评里“识其用意所起”,并由此窥探而进入诗的门径。当然修改也因人而异,改诗也是千差万别。改诗难于作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别人的点评、修改意见不能所就一定胜过原作,但这却是我们提高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8诗评缺位。网络诗词这几年飞速发展,对中华诗词的“飞入寻常百姓家”起到了最好的普及作用。然而在《中华诗词》等全国众多诗词报刊上却看不到关于网络诗词的点滴报道、诗词和评论。中华诗词学会作为全国性的诗词组织,在这一方面严重缺位实在不应该,如何加强对网络诗词论坛的引导是该提到学会议事日程上来。古罗马文艺评论家贺拉斯在《诗学》中曾用“刀子”比喻文学创作,用“磨刀石”比喻文学批评。他认为没有“刀子”就不需要“磨刀石”,而有“刀子”就必须要有“磨刀石”。“磨刀石虽然切不动什么”,但却“能使钢刀锋利”。这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诗词创作和诗词批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纵观诗词界,不论网上网下媒体,陈良运先生曾说当代诗词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滥、俗、滑、浅比较普遍地存在”,“鲜见透彻骨髓的针砭”。从诗词界现状中我们要及时反醒,并让诗评及时到位。余以为,网络诗词论坛作为诗词界的生力军,评论不能长期缺位,他呼唤中华诗词学会加大力度对她的关注。比如可以在《中华诗词》刊物上开辟一个网络诗词选评的栏目,适当引导网络诗词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华诗词繁荣普及的重要力量。作为评论者,在诗词评论上也要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与人为善,不可感情用事,肆意吹捧抬举某个诗词作者,也不可随便贬低某个诗词作者,要言之有物,行之有文,不可空洞说教。

  


    总之,针对以上几点毛病,当然得想法如何治疗。对症下药,无病强身。说到底,就是诗词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磨练。毕竟,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路了。诗词作者要认真看待评论,并时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检查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弱项进行补习,不怕人家批评,要把批评引为自身前进的动力,看成自己诗途上上升的阶梯。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最后也坚持锻炼身体。作为诗词作者,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对诗人尤其重要,二者不可缺一。李贺27岁早死,这与身体差,缺乏运动不无关系。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有精力对待诗词作品中的漏洞进行修补,毛病进行治疗。身体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诗词的创作,以及波及到对社会人生等的看法的不同。所以,余主张,诗人在创作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身体的锻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梨园诗话之十一
1诗昆论坛诗词风华有首《西江月》词,被斑竹点精,赞者多多,而批评寥寥。余一日阅之,发觉有八处“平仄不对,该仄处却平,平处却仄”,便回贴道:“不和律处多也!”立即有燕南飞南飞燕者应道:“我怎么没看出哪里出律了呢?”余遂将八字一一列出,燕无言矣!该词作者却道:“不知道这个词谱是谁编的,如果是清朝人编的,宋朝人就惨了。”今词谱当然多为清人所编,学词者自然要以词谱为准。不以辞害意,偶有出律,未为不可。但此词仅50字,就有八处失律,而又被推为初学者学习之范本,须仔细推敲了。固推精还是慎重为妥,形式与内容还是统一协调的好。如果多处不协律,不如分行发在新诗论坛,何又妄求风雅,发在旧体诗论坛上呢?汪国珍就曾以词牌名写过不少诗,但大家都以新诗视之。该作者以一精品扬扬自得,不虚心接受意见,诚可悲也!

2生动的语言,崇高的境界,真实的情感,严谨的格律,优美的形式是构成诗词佳作的五大要素。如果把诗词比作美女,那语言就是其脸面,境界就是其思想,情感就是其眼波,格律就是其身材,形式就是其着装。诗词中的语言、格律、形式只能构成诗词的外在状态,而境界和情感才是诗词的灵魂所在。

3中华诗词论坛诗词原创上有拙堂所选《网诗掘英(七绝)》数卷,一时回贴者甚众,有一乙者道:“就冲这题进来看了2卷,粗挑平仄不谐有失粘对的几首贴如下,以见选诗者之粗糙,非有意揭诗作者之短处。《咏桃花》:“灼灼先发一树明,春风笑我最多情。此身只许春风老,未许人间轻薄名。”《爆竹》:“囊中久处未曾鸣,孤愤积来不可平。蓦的火发平地起,也向青天叫一声。”《记梦中景》:“十年重见又重分,送行怎不怆心魂!送过荷塘三十里,一步一朵一凋零。” 《洞庭湖》:“岳阳楼外雪半收,和风拂柳欲何求。枝头点点新颜色,染得春心荡漾不?” 《因9.11事,致网上泛言人道、同情美国者 》:“神州无处起沉疴,狐死兔悲意若何?我是民族主义者,请君莫唱国际歌!”该选诗者应道:“阁下只看到格律,忘了情趣意境,譬如看人就是以貌取人,以什么辈分什么教授什么地位看人一样。我敢说我选得上面的任何一手都胜叶老(叶嘉莹)的十倍。就事论事,没必要嘴巴夹沙,做人身攻击。”一乙又道:“七绝自有称之为七绝之规定,格律是其一大标准。既然题为《网诗掘英(七绝)》,则选诗时自然要以七绝之标准来选,何况是“掘英”?一乙粗挑平仄不谐有失粘对的几首,以见选诗者之粗糙,与人身攻击自是无涉。选诗者选诗粗糙,人指其过不受不算反而说是人身攻击,自是有目共睹。”一乙所言极是,余赞成之。拙堂妄言:“我敢说我选得上面的任何一手都胜叶老(叶嘉莹)的十倍。”真浅见也!贻笑大方矣!有友问余:“此网诗精品乎?”余曰:“此拙堂自认之网诗精品也!但能为此诗选者,诚为不易,不失为一家之言也!”学者可以借鉴,但不可学而习之也!雾失楼台所论极为公允:“我想,贴子本就是他一人的看法,应非代表什么机构做什么权威的评判。有不同意见,能题出不同看法,大家互相研讨,是好事,也不必因为没选谁选了谁而气不平。对我说来,能方便地看到一些别人的优秀作品,觉得很实用。”

4有东湖居士者以《西安旅游诗一组》在惟才是举论坛申请入拾叶诗社,其一《题西安古城门 》:“苍茫日照古城门,此地曾留汉将魂。几个老人闲弈子,一杯茶水近黄昏”,其二《登西安鼓楼》:“王气千年绕鼓楼,登临极目白云悠。纵横大道通南北,紫禁城中百姓游。”一得愚生、狂醉卿卿、坐看云起、藉舟阅后均积极推荐为社员,独有版主江南雨者认为“这个不能推为社员”,居士本为学而来,却被拒于千里之外,并言之凿凿道:“格律问题是老生长谈,先不说了。作品数量多多,可谓诗思敏捷,但多是顺口而来,有些更象老干体。有些思路时有灵动之处,但语言稚嫩,功底谈不到。我是实在憋不住才说出心理的真心想法,无意与楼主为难,也不想让什么人难堪。得罪之处实属万不得已。”如此道来,如同雾水,让人不明所以。格律问题?何不举一、二例子明示?何谓诗思敏捷?顺口而来吗?没有真情实感,作者之诗思如何顺口而来?既然顺口而来,怎又更向老干体?老干体格律可是非常严谨的啊!语言稚嫩,如何稚嫩却不言明,让人费解。如此版主,让人信服乎?难怪拾叶诗社人气萧条呵,原来有此等人掌控诗社,悲莫大矣!就诗论诗,得罪谁了?让谁难堪了?如此言论竟然出自“惟才是举”版主之口,乌乎哀哉?另一版主狂醉卿卿折中道:“既然有异议,那么先加为准社员。”故余劝此居士:“此社无容人之量,诲人不倦之意,不入也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网络之大,何处不可容身?”东湖居士亦无留意,遂申请退出拾叶诗社准社员资格。

5陈毅《梅岭三章》有“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是1935年陈毅率领新四军打游击战时被困于梅岭有感而作。而汪精卫在此前有《狱中杂感》云:“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瞻乌不尽林宗恨,赋鵩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因为两诗中都有“此头须向国门悬”,网上便有诗词作者认为陈毅抄袭了汪精卫的诗句,此论余不敢苟同。毛诗中亦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大家知道这是李贺的原句,但没有人会认为主席是抄袭唐人。而对陈毅却如此苛刻,让人费解。此时汪精卫也还未沦为汉奸,不失为一位有影响的政治人物。陈诗借鉴汪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何来抄袭之说?正如孔子所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们做任何学问都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网络诗词作者学习、创作诗词的方法之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梨园诗话之十二

1、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的总称。古体诗同近体诗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除押韵外,不受其他格律束缚,而且形式灵活多样。诗人们在创作时非常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广大,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少羁绊约束。从句数、字数来讲,古体诗不仅宽松,限制少,其长短也随诗人信笔驱使,行于其当行,止于其当止。诗之长短,句之增减,无定格可循,完全在于诗人的诗兴所至。古体诗从声韵言,不讲平仄,对仗,押韵可通押,也可数韵通用,还可以随意转韵,换韵。诗可以用对仗,也可不用。随物赋形,随笔赋彩,如水之行止,无规律可守,全在诗人意以驭之,气以运之,笔以挥之。古体诗颇类似今之新诗,易学难工,易写难精。在不仅关乎才力、学识、阅历,更在于诗人之性情使然也!观今之中华诗词传统刊物和网络诗词论坛,古体诗认为诗人们广泛喜好采用的诗体之一,其中不乏佼佼者,如《九州诗词》的顾问刘征先生,还有余所认识的华中科大的王文英教授,以及网上结识的中国诗人网古风红楼论坛的右文斑竹等等。

2、“犯孤平”一直以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格律诗之大忌。今日网络旧体诗坛上,不少论坛斑竹亦持此为不二定律。余对“孤平”向不留意,认为诗兴所至,安能斤斤计较于个别字出律乎?自己格律诗中常有犯之,每被资深网上斑竹指出,亦不以为瑕疵。对“犯孤平”乃诗病之一说,余主张废除此一说。余认为,我们不可过于泥古。关于“孤平”一说本身就值得商榷,推敲。“孤平”说的是格律诗中某一句里只有一个平声字,若这一句包括韵脚已有两个平声字,就应无“孤平”存在了。所以古人的论调不足以为戒律。格律诗之所以有“孤平”一说,余以为前人主要是从音韵上考虑落脚的,与其内容无关。如果一句诗中仄声过多,而平声字只有一个,那音节上读来就缺乏抑扬起伏错落之感了。古代诗歌可歌之,而今天只有诗了,歌却随历史的足音远去,词也是一样。“孤平”是后代诗论家的个人看法,格律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条格律是否合理,要具体到诗的那个时代去分析。诗律当随时而变。不合客观规律的诗律就应淘汰,前人的诗律理论不合时的,我们今天的网络诗词作者就不该全盘照收。如果我们不能逾雷池一步,那岂不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拘泥于前人而不敢突破,那岂不仰古人鼻息?如此怎能让今天的旧体诗更上一层楼呢?“犯孤平”对于今天的网络诗作者来说,没必要如前人那么一丝不苟,大可砸去枷锁,破茧而飞。

3、作为旧体诗词作者,写格律诗词时都明白句末最忌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再就是句中出现平仄声安排不合律或是句中出现不合律的字,当这些情况出现,也就是诗论家所谓的“诗病”,则必须在本句或对句采取手段进行补救。余认为,“拗救”归根结底只是格律诗的一种方法,并非有拗必救。如果补救不了,大可不必去救,不妨大胆突破。诗人要善于灵活处理,不以律害意,因律而迁就格律是不明智的选择。写诗时当以内容为上,形式次之。

4、不少网络旧体诗论坛上论诗者,点评诗词时常从字、句入手,对照格律,常曰“某字出律”、“某字仄声宜平声”,却不从内容着手,全局观照。好比论人,不重神韵、气质,只看衣冠。如此论诗,岂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首诗词作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思想内容境界,而非外在形式格律。

5、但愿骚人抒已见,不拘一格作新诗。古今不少诗人创作格律诗时,常常突破格律的范畴,自由抒写,不计平仄,粘对等清规,但句数和押韵却没有改变。这种诗体被诗论家称为“变体诗”或称“拗体诗”。对于这种“变体诗”,前人认为这非诗之主流。余认为,对于“变体诗”我们要鼓与呼!要鼓励诗人们多作变体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杜甫的《月夜》、崔颢的《黄鹤楼》、姜夔的《疏影》、《暗香》、《扬州慢》等都是此中代表作。如杜甫等诗人不仅精通格律,而且是其楷模,但他们并非格律的奴隶,当格律妨害诗的思想内容时,他们就勇敢地冲破籓篱,另起炉灶。在如今的网络旧体诗论坛,我们应欢迎各种变体诗词,实验诗,自度词等。没有这些变体的存在,中华诗词怎能有长足的发展呢?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典型的诗之变体。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中华诗词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无限的光辉前景。

6、诗之有格律,如人之有华服。诗之格律是使诗之形式更加完美,人之华服是使人之外表更加美丽。但诗之格律不能取代诗之内容,如人之华服不能代表人之思想一样。光有鲜美的华服,而无高雅的气质,腹内原来草莽的人,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欣赏,而诗亦然。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5 00: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63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