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11-19 12:15 发表
门多萨貌似没有到过中国吧。
他的《中华大帝国史》都是道听途说的。
不过也反应出来了当时欧洲对中国的一种美化幻想。就如同今天的网络美分党对美国的幻想,或者毛左对毛时代的幻想、果粉对民国时代的幻想 ...
门多萨没有来过中国,但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道听途说,他主要是编辑了当时来过中国的传教士的回忆录成此书。最主要的是葡萄牙人克路士和西班牙人达拉的记述。
门多萨的书中对中国的描写我倾向于认为有美化,但不过分,比如对南京的赞美,因为这个可以和张岱的《陶庵梦忆》做印证。还有一个原因是,门多萨在书里批评明朝的地方也是相当犀利,比如他曾说中国的刑罚“严酷和残忍”。
lz引用的,虽然出自门多萨这本书,但实际上最早是奥瓦列斯《埃塞俄比亚史》的附录,是一个被囚禁在马六甲的人写的,有多大的夸张就不知道了。但门多萨本身的描述还是较为写实。
算起来,曾得昭算是美化比较多的人了。估计,中国人当时压根就没把这些鬼佬当心腹,很多秘辛,走马观花是见不到的。利玛窦、汤若望如果有专门的写作,真实性就大大增加了。
但比起欧洲普通农民和市民的生活水平,我觉得宋元明三代的人民生活确实是很好很好啊。当时的欧洲城市污水横流,垃圾如山,疾病横行,房屋低矮,城市逼仄,农民生活困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扣出一块黑面包当晚餐的欧洲家庭情景。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0-11-19 12: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