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意识到一个关于长平之战秦军兵力的问题。。。感觉怎么讲似乎都说不通。。。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前后说过
1。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2。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这两段记载告诉我们,在长平赵军的参战总数为 45 万,从廉颇出兵到赵括被杀,一共才阵亡了五万人。
对比一下关于秦军伤亡的记载,同样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这样说的:
武安君言曰:“。。。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我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秦军兵力,网上有流传 20 万的,也有流传 100 万以上的。。。但我至今还没见到过什么可信的数字。所以只能假设未知。。。我能找到对于秦军兵力的部分记载,只有这句话,
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不过怎么说,把两段记载一对比的话,我们将会得出以下几种推论:
1。长平之战赵军兵力记载夸张
2。白起对秦军伤亡说的夸张
3。秦军和赵军实际阵亡数字相当,即秦军在长平只出动了十万人左右。
4。秦军总数和赵军总数相当,即秦军在长平阵亡 20 万人左右。
5。秦军总数远高于赵军,即秦军在长平阵亡远高于 20 万人。
先不讨论司马迁或司马迁笔下的白起是否有一个人在撒谎,我们暂时排除 1 & 2。。。下面我们来看看剩下的几种可能。
情况3,则说明了赵括是何其的废物,45 万人被白起的 10 万人腰斩包抄迂回合围,最终全歼。这个从白起分兵包抄/拦截的兵力来看,感觉白起总兵力并不是太多。。。一次就出一两万人的,至少感觉上比较小气。不过话说回来了,从秦昭襄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来讲,可见秦国对此战的重视程度应该是倾全国之力的。但如果说秦国总兵力才十万人的话,这就肯定说不过去了。
情况4/5,则说明了赵括在正规作战中是何其的骁勇,如果不是处女战就遇到白起,假以时日也许真能超越廉颇、李牧之流。还有,别忘了赵军这阵亡的五万人,包括了廉颇初期“军多失亡,军数败”时阵亡的。真正在赵括指挥下战死的人,应该比五万少的多。但就算赵括五万的话,白起方面则阵亡二十万,赵括对白起的伤亡比例仍然是 1:4。这就不得不让人叹服赵括的战场指挥能力(属于典型战术强,战略差的猛将),赵军平时和秦军作战,战场伤亡比例恐怕从来没有过这么低的吧?况且这次秦军主将还是白起!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记载其实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