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泼皮 于 2009-2-18 06:44 发表
西周初封的原则和房地产差不多:越近市中心的越贵,近畿的诸侯最尊贵,一般也是王族近亲。
实力发展的后果,往往与房地产规律成反比。论实力,则要面对地缘政治的现实:秦,楚的后方发展空间最大,潜力也最大;郑和晋的位置都不好,四战之地;齐的空间也有限,背靠大海。纵观左传所载春秋重大战役,90%牵涉的是晋楚,秦晋,齐晋争霸,可见晋国的繁忙,而且郑国多数是跳板,好像朝鲜半岛在中日,中美争霸中的可怜角色一样。
分封并不是越靠近王畿越尊贵,封太公于齐,封周公于鲁,封召公于燕,可齐、鲁、燕都是最偏远的地方,照这说法,难道太公、周公、召公都是最不尊贵的了?
分封于何地,主要是看的这地方的战略价值,齐鲁虽然偏远,可却是和东夷争夺的主要战略要地,因此不能不以太公、周公之尊坐镇之。同理,武王克商,封管叔、蔡叔于管、菜,原因很简单,也是以管蔡之尊贵而监视武庚而已。
至于各国发展空间,楚的发展空间,是灭了汉阳诸姬而得到的,而汉阳诸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监视、遏制楚国。初分封时,楚国未必有多少发展空间。
秦国也未必有发展空间,西方是西戎,地虽广矣,人却不多。东方却是晋国,终春秋一世,秦虽霸西戎,但却不能出崤函一步。困守西鄙。
其实说到发展空间,每个国家在春秋初年的发展机会都是均等的,只是郑卫等国不能把握而已。桓公六年,楚惧而不敢侵随,以小小的随国,楚尚感畏惧,何论其他?只是此后楚国修政,国力渐强,遂尽吞汉阳诸姬。倘若此时楚国国势有变,恐怕它的下场和郑卫差不多。哪里轮得到今天让楼主来谈论他的发展空间呢?
至于说春秋大战多和晋有关,那并不能说明晋的地理位置不好,而只能说明晋的强大。譬如今世,近百年来历次战争都和美国有关,是因为美国的地理位置不好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美国的强大。
关于所谓的“六王”,你看那徐,巴,蜀,楚,吴,越六国有哪一国是华夏吗?都是蛮夷而已。
既然是蛮夷,自然是“不与中国同号”了。所以六国称王,没有任何值得惊异之处。而且他们的称王,也不过是关起门来称王而已,在中原地区终究不过一子爵。此即《礼记》所谓“蛮夷之君,虽大曰子”是也。是以《春秋》曰楚子、吴子、越子。
六国中,楚曾随武王伐纣,也曾受周天子分封,算是有些特殊的蛮夷。而徐本来就是东夷,和周为世仇。巴、蜀自闭之国,和中原华夏基本没有交集。吴、越则为极其落后的部族,至春秋中期方才见于史籍,他们的发展,是因为晋楚争霸,两国各自扶持代理人,晋国选择了吴,而楚国扶持了越,因此派了技术专家去他们那里帮助发展,方才加速了文明进程而已。至于吴称姬姓,称始祖为太伯,这基本就是乱攀亲。
综上所述,六国称王不奇怪,不称王才奇怪呢。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2-18 11:5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