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贾似道与《红楼梦》, 作者:郑鸣谦
性别:女-离线 颖颖
(司徒家的颖颖)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95
帖子 11332
编号 90594
注册 2006-11-9
来自 系统复制中心


发表于 2008-8-3 01: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贾似道与《红楼梦》

1.宁荣二公与南宋帝统
《石头记》中有宁荣二府,宁荣二府的祖先是宁荣二公。红学界关于宁荣二公的研究文章如汗牛充栋,所猜测的笨谜谜底林林总总,但很少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最有说服力的成果是开封赵国栋先生的文章《〈红楼梦〉与〈宋史〉的关联》(见2003年08月27日《开封日报》),把宁荣二公同南宋帝统联系起来考虑,看法很有见地,结论也很有说服力。
赵国栋同志文章中说:荣国公和宁国公在《宋史》里皆有。被封为宁国公的乃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宋史·本记第十九》记载,徽宗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有宁国公就必有荣国公,《宋史·列传第三》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二子长大成人,年长者即赵德昭,年少者即赵德芳。德昭生五子,其中第四子名惟忠,惟忠又有子名从信,从信就被封为了荣国公。
宋太祖赵匡胤逝世后,传弟不传子,故北宋九帝,除宋太祖以外,全为宋太宗一系。到了南宋,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宋高宗是宋徽宗之子,但宋高宗有子早夭,近支旁系又全被金人掠走,所以只好到民间找了赵德芳的后代继了大位,是为宋孝宗。宋孝宗传于宋光宗,宋光宗传于宋宁宗。宁宗又无子,又到民间找了赵德昭的后代继位,是为宋理宗。所以南宋九帝,除了宋高宗外,全是赵匡胤的后代。换句话说,北宋基本上是"宁国公"一系,南宋基本上是" 荣国公"一系。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不无裨益。
《石头记》第五回里有一句话,叫"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对这句话,以前因为不知道宁国公指的是谁,所以理解得比较皮相,现在知道了这个"宁"指的是宋徽宗一系,对这句话我们才能有一个全新的理解。我们知道,宋徽宗是一个很糟糕的皇帝,好大喜功,任用奸佞,奢侈无度。又轻开边衅,与金国联合灭辽,结果,辽国被灭,北宋也亡了国。皇帝、宗室、财富全被掠往金国,好好的一座京城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这一切,宋徽宗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说"家事消亡首罪宁"。

2.石头与艮岳
《石头记》作者托名石头创作此书,又让书中主人公取名宝玉,与北宋宁国公一系因"石头亡国"有直接关系。赵国栋同志认为,艮岳位于北宋都城的东北隅,从政和七年(1117年)建起,直到宣和四年(1222年)建成,前后用了5年多。该园林集全国园林之大成,有人称它"凡天下之美,古今之盛在焉",堪称园林之大观。宋徽宗曾写了一篇《艮岳记》,对艮岳的蔚然大观作了详尽的描述。
艮岳中以石头最为著名。宋徽宗先爱灵璧石,又取太湖石,后又取衢州常山县南私村的石头。为了从东南运石头,不知损害了多少平民的利益。艮岳可说是导致北宋败亡的因素之一。《石头记》的大观园,和北宋的艮岳也有一定的联系。宋徽宗就有"大观"年号,他所建造的艮岳,对《石头记》作者"建造"大观园有一定的启发。元人郝经诗云:"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原来是石头。"《石头记》书名当是取意于此。

3.贾宝玉与贾似道
赵国栋先生文章中说:《红楼梦》中有一位贾妃,南宋也有一位贾妃。这位贾妃是宋理宗的妃子,其弟就是弄得南宋亡国的大奸臣贾似道。最妙的是,这位贾妃的父亲叫贾涉,而《红楼梦》中的贾妃,她的伯父叫贾赦。贾妃的弟弟贾似道,实际上是个"于国于家无望" 的纨绔子弟,成天在西湖上游玩,但就是这个贾似道,就因为其姊受宠,竟官运亨通,成了南宋末年大权在握的人物。理宗死后,度宗竟称其为"师臣",其他人都称其为"周公"。此时的贾似道,俨然凌驾于皇帝之上。
南宋将亡,贾似道因误国误民,被发配循州。押解他的县尉郑虎臣决心为民除害,在漳州木棉庵将贾似道杀死。《红楼梦》里的贾妃元春有一句判词,叫做"虎兕相逢大梦归"。过去,人多不解其意,现在,我们联系贾似道的史实,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并不是指的贾妃死,而是指的贾家后台的消亡,指的是贾家的彻底灭亡。"虎",指的就是郑虎臣的"虎","兕",指的是贾似道的"似"。这句话是说,贾似道碰到了郑虎臣就完了,贾氏家族也彻底完了。贾似道一死,贾家才是真正的"大梦归"了。

4.宁荣街与贾家弄
笔者虽然欣赏并同意赵国栋先生以上考证分析,但并不赞成赵国栋先生关于《石头记》一书同古都开封关系的论述。其实,赵国栋先生关于贾似道、贾涉、贾贵妃的论证,已经同自己的结论相矛盾。贾氏家族是南宋晚期人,一直生活在浙江,同北宋及其首都开封(汴京)毫无关系。循着贾似道的思路考证下去,必然考证到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
《杭州街巷》记载:"南宋理宗时,天台人贾涉为抗金奋斗了一生。他定居在杭州城北武林门外,就是现在贾家弄的位置。"另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贾家弄"东起湖墅北路南段,西至和睦路南段,长320米,宽4米。相传南宋宰相贾秋壑(贾似道)曾居于此,故名贾家弄。"今天的贾家弄口立有块石碑,写了弄堂的来历--"相传南宋宰相贾似道曾居于此,故名贾家弄。"
贾家弄东濒临大运河,西近西溪,巷内贾府园林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巷内原有一座慧华庵,内有水池,池上架有小桥,建筑古雅。1939年在此创办了私立思文小学,即今贾家弄小学前身。据《湖墅小志》卷四记载:"珠儿潭近贾家弄",潭址位于贾家弄南(即原拱墅区政府大院内),另据清光绪《湖墅小志》卷四载:"珠儿潭近贾家弄,贾家弄者相传以贾秋壑得名,其地多池沼林园之胜。咸丰初年间,余戚凌燕健大令誉官江苏江浦县归,买范姓屋居家于此,珠儿潭在其屋中,横直不过五六尺,珠儿从水底涌起,刻刻不绝,亦奇观也......即在珠儿坛边对坛盖数椽屋宇,奉大令及其兄咏栗主合而祀之,有额曰寒潭雁影"。民国浙江新闻《杭州通》版载:"寒潭雁影"即于此曾为旧时湖墅"八景"之一。
贾家弄因南宋权臣贾似道和姐姐贾贵妃童年时曾居住于此而得名,其名称由来已久。贾似道的姐姐叫贾凤女,史料记载其有殊色,被宋理宗赵昀选为贵妃,宠爱有加,宫人都称其为"假(贾)皇后"。以"假皇后"的出生地,加之贾似道在南宋理宗、度宗两朝之显赫,其故居在贾家弄之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可想而知。贾似道封爵魏国公,这里正是国公府,又正是贾贵妃的娘家。因此,《石头记》中的宁荣街是以贾家弄为原型,国公府是以贾府为原型,是顺理成章的推论。书中写"宁荣二府将大半条街都占了",应是贾家弄的实情。

5.大观园与后乐园
不过,《石头记》中的贾府有东西二府,大观园也是由荣国府后花园与宁国府绘芳园合并后建成的,那么贾似道也有东西两府和东西两园么?答案是肯定的。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贾似道在西湖葛岭的宅第,前揖孤山,后据葛岭,地道直通西湖边上。宋代淳佑二年(一二四二),理宗以集芳园赐贾似道,改名后乐园。集芳园在葛岭初阳台,楼阁林泉,幽畅咸极。其时君相淫佚荒怠,竟忘恢复之谋,论者皆以西湖为尤物破国,比之西施云。贾似道"日坐葛岭,取旧宫人及娼尼淫戏,无昼夜。惟故博徒得阑入,人无敢窥其第者"《宋稗类钞》记载:"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 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周密《齐东野语》"贾氏园池"条:景定三年正月,诏以魏国公贾似道有再造功,命有司建第宅家庙,贾固辞,遂以集芳园及缗钱百万赐之。园故思陵旧物,古木寿藤,多南渡以前所植者。积翠回抱,仰不见日,架廊叠磴,幽眇逶迤,极其营度之巧。犹以为未也,则隧地通道,抗以石梁。旁透湖滨,架百余楹。飞楼层台,凉亭燠馆,华邃精妙。前揖孤山,后据葛岭,两桥映带,一水横穿,各随地势以构筑焉。堂榭有名者曰蟠翠(古松)、雪香(古梅)、翠岩(奇石)、倚绣(杂花)、挹露(海棠)、玉蕊(琼花荼蘼)、清胜(假山),已上集芳旧物。高宗御扁"西湖一曲"、"奇勋"。理宗御书"秋壑"、"遂初容堂"。度宗御书"初阳精舍"、"熙然台"、"砌台"。山之椒曰"无边风月"、" 见天地心"。水之滨曰:"琳琅步"、"归舟"、"早船"。通名之曰后乐园。四世家庙,则居第之左焉。庙有记,一时名士拟作者数十,独取平舟杨公栋者刊之石。又以为未足,则于第之左数百步瞰湖作别墅,曰光漾阁、春雨观、养乐堂、嘉生堂。千头木奴,生意潇然,生物之府,通名之曰养乐园。其旁则廖群玉之香月邻在焉。又于西陵之外,树竹千挺,架楼临之,曰秋水观、第一春、梅坞、剡船亭,侧通谓之水竹院落焉。后复葺南山水乐洞,赐园有声在堂、介堂、爱此、留照、独喜、玉渊、漱石、宜晚,上下四方之宇诸亭,据胜专奇,殆无遗策矣。
其后,志之郡乘,从而为之辞曰:"园囿一也,有藏歌贮舞,流连光景者;有旷志怡神,蜉蝣尘外者;有澄想遐观,运量宇宙,而游特其寄焉者。嘻!使园囿常兴而无废,天下常治而无乱,非后天下之乐而乐者其谁能?"呜呼!当时为此语者,亦安知俯仰之间,遽有荒田野草之悲哉!昔陆务观作《南园记》于中原极盛之时,当时勉之以抑畏退休。今贾氏当国十有六年,谀之者,惟恐不极其至,况敢几微及此意乎?近世以诗吊之者甚众,吴人汤益一诗,颇为人所称云:"檀板歌残陌上花,过墙荆棘刺檐牙。指挥已失铁如意,赐予宁存玉辟邪。败屋春归无主燕,废池雨产在官蛙。木绵庵外尤愁绝,月黑夜深闻鬼车。"李彭老一绝云:"瑶房锦榭曲相通,能几番春事已空。惆怅旧时吹笛处,隔窗风雨剥青红。"元蒋正子《山房随笔》记载:似道败后,有题其养乐园曰:"老壑曾居葛岭西,游人谁敢问苏堤。势将覆餗不回首,事到出师方噬脐。废圃久无人作主,败垣惟有可留题。算来只有孤山耐,依旧梅花片月低。""养乐"者,以其奉母而乐也。其赐第正在苏堤葛岭孤山之近,游人常盛。自贾据此,有逰骑过其门,必为侦事者察报,每为所罗织,有官者被黜,有财者被祸。逮世变而后已,有人题葛岭二诗云:"当年谁敢此经过,相国门前卫士多。诸葛功名犹未满,周公事业竟如何。雕梁雨蠹藏狐鼠,花础云蒸长薜萝。万死莫酬亡国恨,空留遗迹在山阿。"又:"楼台突兀妓成围,正是襄阳失援时。王气暗随檀板歇,江声流入玉箫悲。姓名不在功臣传,家庙徒存御赐碑。误国误民还自误,满庭秋草露垂垂。"
宋理宗赐给贾似道的"集芳园",应该就是《石头记》中东府"绘芳园"的原型,史载"集芳园"在贾似道赐第"后乐园"的左侧,亦即东面,方位一丝不差。贾家的"四世家庙",也"居第之左焉",与《石头记》东府宗祠的方位完全吻合。

6.通灵宝玉与传国玺
好多红学家怀疑《石头记》中贾宝玉佩戴的那个通灵宝玉,是按照传国玺描写的,这也同贾似道父子姐弟有直接关系。《宋史·贾涉传》记载:初,翟朝宗得玉玺献诸朝,至是赵珙还,又得玉印,文与玺同而加大。《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条"详细记载了贾涉与这块玉玺的关系:贾涉为淮东制阃,尝遣都统司计议官赵珙往河北蒙古军前议事。久之,珙归,得其大将扑鹿花所献皇帝恭膺天命之宝玉玺一座,并元符三年宝样一册,及镇江府诸军副都统翟朝宗所献宝检一座,并缴进于朝。诏下礼部太常寺讨论受宝典礼。此嘉定十四年七月也。
贾涉为淮东制阃并获得玉玺的时候,恰是贾似道出生之时,这就难怪《石头记》作者要写贾宝玉"衔玉而生",并按照玉玺的形状文字刻画通灵宝玉的形象了。
《石头记》之贾宝玉有"富贵闲人"之绰号,亦同贾似道不无关系。贾似道尝作半闲亭以停云水道人,每治事毕,则入亭中打坐。有佞人上唐多令词大称其意,词曰:" 天上谪星班,群真时往还,驾青牛早度函关。幻出蓬莱新院宇,花外竹,竹边山,轩冕倘来间。人生闲最难,算真闲不到人寰,一半神仙先占取,留一半,与公闲。 "这正所谓"富贵闲人"的真实写照了。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有《过贾似道废宅》诗一首:
贾生亦何者?此地起楼台。
社稷无人物,湖山养祸胎。
前朝亡国恨,遗迹后人哀。
落日空江上,王宫亦草莱。
《石头记》中王夫人向黛玉介绍自己的儿子宝玉时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盖来源于此。
南宋灭亡后,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曾作散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一套:"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梁州]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南宋灭亡后的杭州景色,与南明灭亡后的杭州景色,一样会勾起遗老遗少的兴亡感叹。《石头记》之所以用贾赦、贾妃、贾宝玉、通灵玉、东西贾府、大观园与绘芳园为衬景,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前朝亡国恨,遗迹后人哀"的国殇家恨!

7.甄贾两府与洪贾两府
说到这里,您以为《石头记》真的是写贾似道么?这就大错而特错了!贾似道是历史上遗臭万年的误国奸臣,从南宋以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来没有人为其作翻案文章,难道《石头记》作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肯为贾似道鸣冤叫屈么?肯定不是,但其中必定另有原因。
《石头记》作者以贾似道、贾贵妃、贾涉、贾家弄、贾氏东西二府写入书中,只不过假借贾家之躯壳敷衍故事而已。真实的创作目的,还是描写作者"亲历亲闻"的故事,也就是明清改朝换代以后江南世族亡国破家之痛的故事。这正是《石头记》作者在书中刻意设计了甄贾两府、甄贾两个宝玉的目的所在。
唐代诗人汪宗臣有《嘲贾似道》一首:"贾秋壑,魏公爵,台州鬼,扬州鹤。气盈色骄逞才略,欺天罔人无愧怍。帷幄不能筹,金汤弗能作。费尽世间铁,铸此一大错。关子形模贾字同,生儿德佑纪元中。甚惭婴杵心莽卓,十可斩书真谔谔。锣声三下东江头,铁鞭一挥南海角。假贾伪魏至於斯,呜呼似道道奚若。宋亡感激忠义多,遗臭如君枭獍恶。"这也是《石头记》作者在书中刻意交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内心深意所在。
杭州的南宋著名遗迹多矣,《石头记》作者何以单单选择贾似道及其府邸园林作为作品的躯壳呢?原来,贾似道生前的封爵是"魏国公",葛岭的贾府园宅历来被世人称为"魏国公府"。这个"魏国公府"是宋理宗赐给贾似道的"敕建国公府"。赐给贾似道前这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原来是宋高宗赵构所建的皇家花园"集芳园",西部原来则是南宋初期的"魏国忠宣公 "洪皓的御赐府邸园林。"集芳园"的来历如前所述,应该就是《石头记》东府"绘芳园"的原型。西部的"魏国忠宣公"府邸园林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南宋初期,宋高宗派一位大臣洪皓出使金国,洪皓来到金国后,金朝皇帝千方百计威逼引诱洪皓投降金国,洪皓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坚持十七年不肯降金。宋金议和后,金朝无奈放洪皓南归。宋高宗赵构认为洪皓的气节相当于民族英雄苏武,因此为洪皓赐爵"魏国忠宣公",并在葛岭敕建"魏国公府"。洪皓的三个儿子洪迈、洪遵、洪适,不仅都当过宰相一级(同平章事)的大官,而且都才学出众,号称"洪门三学士",正所谓一门"父子公侯三宰相"也。
由于洪皓与当时的投降派宰相秦桧不合,遭秦桧诬陷,被远远发配到广东英州,至死没有返回杭州。洪皓被贬窜岭南后,葛岭敕建的"魏国公府"被朝廷收回,直到宋理宗时,被再次赐给另一个"魏国公"贾似道。此后,世人都知道这里叫"后乐园"、"养乐园"、"半闲堂"、"红梅阁",都知道是"魏国公"贾似道的遗址,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以前曾经是"魏国公"洪皓的赐第了。
到了明代,洪皓的子孙第二次崛起,成化年间洪钟由于"功成四省息干戈",被封为刑部尚书,赐爵太子太保,并上追封两代,下荫封两代,即所谓以门"祖孙太保五尚书"也。洪钟晚年退隐回故乡杭州居住时,葛岭祖宅久已物是人非。贾似道垮台后,这里成了一位"毛淑妃"的墓地,一直荒芜到明朝中叶。洪钟无力收回祖业,于是便在葛岭山阴的西溪深潭口择地另建洪府和洪园,子孙居住一直到清康熙年间。
在明朝嘉靖年间,著名文人王世贞任杭州知府时,曾记载过自己的一个梦,他梦见南宋的洪皓对他说,自己家在葛岭的府邸长期被别人霸占,希望他能秉公执法,代洪氏子孙收回祖业。王世贞并没有完成洪皓嘱托的任务,在他的继任者一个胡姓知府任上,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将葛岭"魏国公府"的部分园林收回,并在其上修建了"魏国忠宣公祠堂",交给洪姓子孙管理。同时免去了祠堂附属土地的租税,由洪姓子孙世代继承管理。
《石头记》的作者,便是洪钟的六世孙,生活在清朝初年的洪升。洪家作为宋明两朝的"百年望族",富贵流传,五世不斩。到了明清改朝换代之后,由于失去了前朝的功名利禄,家族光景是"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尽上来了",处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境地,最后终于因为深重的"家难","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洪升创作《石头记》的目的,就是要表现自己内心的国仇家恨。
洪皓时代北宋的灭亡与洪升时代大明王朝的灰飞烟灭,是如此的异曲同工。洪家两世的国仇家恨,均与金人及其后裔满洲(后金)人直接相关,这就难怪洪升要以南宋的真假两个"魏国公府"为躯壳,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为素材,去创作《石头记》了。书中的贾似道"魏国公府"为假,洪皓的"魏国公府"为真;贾似道的少年荒唐为假,洪升自己的少年荒唐为真。甄真贾假,以贾作甄,敷衍出一篇年代地域均无考的真假莫辨的《石头记》故事。

8.大观园与西溪
洪升创作《石头记》的时期,葛岭的"魏国公"府邸园林和贾家弄的"太师府"早已荡然无存,洪升只能根据史料和传说杜撰出"宁荣街 "及东西二府,以及东府那个并未实写的绘芳园;书中宝玉和姐妹们活动主场所的大观园,并非根据宋朝时期"魏国公"府邸园林实景创作,而是根据自己与"蕉园姐妹"们活动的主场所--西溪的一组明代园林建筑为原型描绘的。
洪升家族及其当时杭州黄姓、顾姓、钱姓家族,号称"四大家族"。四大家族中的十二个青年女子,曾先后结成"蕉园五子社"和"蕉园七子社"两个女子诗社。《石头记》中姐妹们先起"海棠社",后起"桃花社",就是按照先后两期"蕉园诗社" 的过程实录的。书中曾写"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事实上就是林以宁重建"蕉园七子社"。书中所写的姐妹们取雅号,推祭酒,订章程,分韵赛诗等活动,都是"蕉园诗社"风雅活动的实录。
她们结社的地点在诗社"祭酒"柴静仪家的"蕉园",诗社名称盖源于此。这个"蕉园"后来被柴静仪的父亲柴云倩卖给了当时的大官僚高士奇,高士奇改建后改名"西溪山庄",并在此接待第三次南巡的康熙皇帝。康熙对这里的景色大感兴趣,亲自作《咏西溪山庄》五律一首,并亲笔为山庄题额"竹窗"二字。这个曾名"蕉园"的"西溪山庄",就是《石头记》大观园中"潇湘馆"的原型,也是"潇湘馆"之所以题额"有凤来仪"的出处所在。
她们活动的场所除了蕉园以外,还有当时西溪著名的园林洪园、花坞、秋雪庵、西溪山堂、西溪水阁等地,这些园林建筑,共同构成了《石头记》大观园的原型。书中描写从贾府去大观园首先要经过"曲径通幽处",这个"通幽"的"曲径"应该是南宋时期留下来的"辇道",当时从杭州进入西溪只有两条通道:水路从松木场乘船进入,陆路只有这条"宋辇道"可通。"宋辇道"曲折穿过老和山进入西溪,可谓"曲径通幽"。书中描写的"沁芳池"、"沁芳桥",其原型就在今天西溪"王家桥"。这里就是当年高士奇接康熙皇帝下船游西溪的场所,当时叫做"御临池"和"御临桥"。
秋雪庵
《石头记》大观园中出现的"大主山",就是西溪南面从留下镇到秦亭山的老和山。西溪河又称"转山河",沿山流淌,山旁水畔的西溪园林建筑,正所谓"衔山抱水建来精"。山旁水畔有沿山十八坞,书中的"蘅芜苑",乃是以十八坞中最大的"花坞"为原型创作的,这里历来就是种植香草鲜花的地方,故名"蘅芜苑"。书中来往于"蘅芜苑"与"秋雪庵"之间经常路过的"藕香桥",现在的名称仍然叫"藕香桥",乃是一座竹桥,架在流香溪上,与《石头记》中的描写一丝不差。
西溪探梅
《石头记》大观园中有处景点叫"蓼汀花溆",其原型就是西溪的"芦汀沙溆",洪升祖父洪吉臣所撰《西溪志》,对此有清楚记载。过去西溪最著名的景色就是梅花、芦苇和桂树。大观园中姐妹们作诗烤鹿肉的场所"芦雪庵",原型就是"秋雪庵",这里每到秋季芦花如雪,故名。书中贾母隔水闻笛的"凸碧堂",原型乃是当时著名文人冯梦桢的"西溪山堂",因其中曾收藏著名的《快雪时晴帖》,所以又称"快雪堂",其原址在今天的西湖高中院内。书中的黛玉、湘云联诗的"凹晶馆",原型乃是当时大盐商汪然明的"西溪水阁",地址在山堂下面的西溪河畔。今天西溪湿地公园重建的山堂、水阁,是易地改建的,并非历史上的原址。
《石头记》大观园中的最重要建筑自然是贾宝玉居住的"怡红院",它的原型就是洪升的故居"洪园"。"怡红"者,既有"怡"红楼之意,也有"怡"洪姓之意,一语双关,恰到好处。"洪园"始建于洪升的六世祖洪钟,扩建于明万历年间,冯梦桢在其著作中曾清楚地记载了洪园扩建的时间和豪华程度。在西溪诸多园林建筑中,洪园乃是历史最为悠久且最阔大豪华的府邸园林。
书中与"怡红院"比邻的"稻香村",原型乃是蕉园诗社祭酒柴静仪夫家沈氏的庄园。沈氏是西溪最古老的家族,南宋时期就居住在这里,并在这里开设一个历史悠久的酒家。宋高宗赵构郊游时,曾到这里吃酒,由于酒好服务好,龙心大悦,亲笔为这里题写"不为酒税处 "。从此这里卖酒不用纳税,更加兴旺起来。《石头记》中清客们为这里题名"杏花村",贾政说"犯了正名","犯"的就是酒家的"正名";宝玉为这里题名" 稻香村",并题匾额"杏帘在望",既有酒家的意思,又不犯酒家"正名",所以大家轰然叫妙。
对《石头记》中的大观园原型研究,过去好多红学家都曾花费过不少力气,而始终不得要领。大观园何以有"三里半大"?园中各景点相对位置如何?姐妹们去芦雪庵何以要乘船"棹雪"而来?贾母游览各园子何以出门就要乘船?当你搞清了大观园原型其实不是一座园林,而是西溪"衔山抱水"处的一组园林建筑时,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洪升在《石头记》中创作的大观园,就是按照自己青少年时期与蕉园姐妹们一起优游其中的西溪园林为原型创作的,这同作者在书中开端交待的为自己"亲历亲闻"的几个"女子"作传的宗旨是吻合的,西溪人写西溪人,西溪人写西溪景,信手拈来,洋洋洒洒,绝无隔靴搔痒之弊。
前几天,杭州的几位著名学者,公开指责笔者考证的西溪大观园原型方位不对,真让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觉。这些学者用今天西溪的景色去套四百年前的西溪,怎么能不产生"方位不对"的错觉呢?笔者考证的西溪诸景点,位置在老和山下,转山河畔和沿山十八坞。五八年大跃进,七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前些年修建天目山路时,将转山河的大部分河道都填平了,今天哪里去找大观园"衔山抱水" 的原型实景?今天修建的西溪湿地公园,所在地的河流是余杭塘河,并非转山河。笔者不希图杭州的学者盲目附和笔者的学说,但也不希望杭州的学者强不知以为知,拿着今天的西溪作为洪升时代的西溪,来无端攻击笔者的历史考证。笔者是个塞外汉子,对西溪的历史文化还亲自五下杭州实地考证,作为杭州人,对自己故乡的历史一无所知,还拿出一副大学者的架子,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方位不对",能不汗颜?

9.洪升与石头
《石头记》一书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这是一部由石头自行记录、并记录石头"亲历亲闻"故事的书。书中交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遗弃一块"补天石"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来"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回归大荒山后石头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抄录问世后,遂有了《石头记》一书。
洪升的人生是典型的悲剧人生,他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社会悲剧,经历了"天伦之变"的家庭悲剧,经历了"斥革功名"的个人悲剧,经历了"红颜薄命"的女性悲剧,《红楼梦》所展示的四大悲剧全部是洪升根据自己"亲历亲闻"忠实记录的。更令人惊叹的是,洪升的悲剧人生,确实曾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BR>洪升的故园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所谓"西方灵河岸上"就是传说从古印度飞来的飞来峰以及上中下三天竺寺,天竺便是古印度之名称。著名的"三生石",便在三天竺(法镜寺)后右侧的一块茶园中。洪升的故宅园林及祖宗庐墓,确实就在"三生石畔"!在洪升的故园中,有一块著名的"石头",名叫"翠嶂",乃是洪园标志性的建筑。在《石头记》中,描写大观园初建成,宝玉跟随父亲进园为各景点题写匾额和对联,进园后见到的第一处景观,便是一块玲珑插天的大石头,形成一带"翠嶂"。
在洪升遭遇重重苦难,重新回到故乡之后,曾给三弟写过一首诗,题目是《重过虞氏水香居示季弟》:
不到栖闲地,惊心四十秋。
园经三主易,壁少一诗留。
危石仍青障,荒祠改画楼。
槎桠两枯树,还映小池幽。
诗中说,四十年过去了,自己家原来的园子已经三易主人,面貌大变,但那块作为"青障"的石头还在,不过已经成为"危石"了。在《稗畦续集》中本诗一共两首,其二是:
少日山亭畔,常时竹马嬉。
琴樽携弟妹,几杖奉尊慈。
一恸悲黄土,余生感素丝。
杖藜惟对汝,步步涕双垂。
诗中说,小的时候,自己经常与三弟在园中玩耍,与父母弟妹一起其乐融融,在他们死后对景伤情、步步垂涕。这正是昔日自己家的故园情景。
不仅洪升自己的诗中对这块石头有记载,后人凭吊洪园的诗中也有同样表述。清丁立中《西溪山庄怀洪襄惠公》诗中说:
白金鳞服沐恩多,秋宪归营安乐窝。
边备万屯擐甲胄,功成四省息干戈。
小桥临水披苍竹,奇石含烟袅绿萝。
五里松楸东穆坞,阳明墓表不刊磨。
诗的上阕记载洪钟的一生功绩,尾联说的是洪钟墓地情况,请注意颈联,说的是在他凭吊之时,尚见"小桥临水披苍竹,奇石含烟袅绿萝"的景色。但他在诗前的小注中交代,洪园已经荒废,只存夕日的"小邱"(同丘)和"奇石"了。由此可见,洪园夕日确实有一块奇石做"青障",这块奇石名气很大,在洪园多次易主废弃后,这块奇石犹存,令后人发思古之幽情。
洪园这块石头,历史很是悠久,其中寄托着很多往事。在稍晚于洪升的杭州著名文人厉鹗的《洪襄惠公园中峰石歌在西溪钱塘》诗中写道:
苔梯不扫狐狸迹,崩云上压三十尺。
东风一夜闻履綦,横出残梅点明婳。
当日园开迎贵婿,大凿春池照珠翠。
咸宁侯印竟坠地,七女争妍犹拥髻。
金闺妖血无人见,塞上燕支洗罗荐。
二百年来如抹点,苍石无言泪如霰。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面对着洪园荒废后遗留的"崩云""苍石",回忆了"石头"见证的历史,"苍石无言泪如霰"一句,既可以作为厉鹗眼中"苍石"见证的这段历史,也可以作为《石头记》作者"石头"笔下记录的历史。
洪园中的这块石头,叫"奇石"、"苍石"也好,叫"青障"、"翠嶂"也好,在洪升的青少年时期,经常与弟妹一起在其中玩耍"竹马嬉",在她写给妻子的一首诗中,也记录了二人少小时在园中石畔"编荆游憩"青梅竹马的情景,所以记忆十分深刻。四十年后,洪升回到故乡,洪园已经三易其主,园子中石头上已经是狐狸穿行、苔梯不扫的残破景象了,但"小邱"、"春池"、"奇石"仍在,令洪升悲从中来,这应该是洪升创作《石头记》,用石头比喻自己的重要理由之一。
《石头记》中的"石头",寄托着洪升悲剧人生的多重寓意。对于刚刚经历的改朝换代社会悲剧来说,石头"无材补天",寄寓着一个具有"遗民思想"的士大夫对前朝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兴亡感叹;对于刚刚经历的百年望族灰飞烟灭家庭悲剧来说,石头"无材补天",寄寓着对家族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苦哀鸣;对于刚刚经历的功名利禄都成为过眼云烟的个人人生悲剧来说,石头"无材补天",寄寓着对自己辜负"天恩祖德"、"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扼腕浩叹;对于刚刚经历的姐妹们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颜悲剧来说,石头"无材补天",寄寓着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个可齐家"的长歌当哭!
洪升的一生,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洪升记录自己亲历亲闻故事的作品,就是石头上面的文字,就是《石头记》。古代风雅文人与石为友,甚至视石为己,如唐代宰相牛僧儒说的,"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又如宋代书法家米芾那样,呼奇石为"兄",并袍笏以拜。洪升以自己譬喻石头而作《石头记》,在书中为石头转世的主人公取名宝玉,何尝不是对石头"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之意!

10.《石头记》与杭州
《石头记》中不仅大观园是以杭州西溪的一组明代园林建筑为原型创作的,大观园外宝玉曾前去活动过的诸多地点,也取自杭州。不过是明末清初的杭州,不是今天的杭州。
书中"享福人福深还铸福"的清虚观,原型就是今天葛岭的抱朴道院;抱朴道院古称"冲虚观",乃是葛洪炼丹成仙的场所。书中秦可卿停灵的"铁槛寺",原型就是杭州"钱王祠",钱王筑"铁槛"御潮的故事乃是杭州最古老的传说之一。书中宝玉祭金钏的"水仙庵",原型就是杭州的"水仙祠",地点在孤山。书中王熙凤弄权拆散张金哥婚姻的馒头庵,又名水月庵,原型就叫水月庵,乃是传说中"水月老人"修行的地方。书中宝玉向王道士讨要"妒妇方"的"天齐庙",原型就是杭州的老东岳庙,天下的东岳庙俗称都是"天齐庙"。这些笔者都曾进行过详细考证,在此不再重复。这么多地点都在四百年前的杭州找到了原型,是无法用偶合解释的。
杭州作为"江南形胜,三吴都会",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著称,自古就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石头记》书中的"一干冤孽"投胎来自"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去往"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都是杭州的特指。书中的大观园"芳园筑向帝城西",杭州是中国古代六大古都之一,可以称为 "帝城",西溪的位置恰在"帝城"之西。书中姐妹们歌颂大观园有"芳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诗句,西溪自古以来恰恰是官僚文人乐于隐居的"仙境别红尘"场所。笔者在《〈红楼梦〉与西溪文化》一文中对此有详细分析,不赘。
仙境别红尘
《石头记》中的大观园之所以以"大观"命名,应该与杭州西湖十八景之一的"吴山大观"有关。吴山紫阳山上原来有大观台,在此观望西湖,景色如画。转过身去,远望钱塘江,一片浩渺;回望杭城,市井街巷,繁华之胜,令人感慨万端,故名此景为"吴山大观"。
吴山大观
清时文人沈德潜有《吴山大观》诗:
千尺峰头策杖藜,大观台榭俯丹梯。
玲珑石窦邻仙窟,璀璨龙章拱玉题。
湖影长堤分内外,江流全浙划东西。
凭高无限苍茫意,一抹遥山指会稽。
《石头记》中的穿针引线人物"疯僧跛道",也是以杭州的神话传说附会写成的。所谓"疯僧"就是传说中的活佛济颠,曾在灵隐寺出家,其形象最著名之处就是疯疯癫癫。所谓"跛道"就是传说中的神仙葛洪,据说他经常装成跛脚道人去点化世人,曾经跛着脚帮助一对从事织染业的勤劳的青年夫妇制造染料。葛岭抱朴道院旁有炼丹古井,岭上有初阳台,都是葛仙翁炼丹的遗迹。
综上可证,《石头记》乃是一部杭州人所创作的,以杭州山水为故事背景的,以杭州世族家庭毁灭为故事主线的,以杭州女诗人为人物原型的,以杭州风土人情为故事情节的,以改朝换代兴亡感叹为故事主旨的伟大文学作品。这不是什么著作权之争,而是对《石头记》正确解读的大是大非问题,是把《石头记》读成中华优秀思想文化还是秘史妖书的关键分野所在,不可不搞清楚。

=========================

评:我对红学研究不深,不过这个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觉得挺新鲜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lh2004
(萧雨客)

商国公
武泰军节度使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1311
帖子 3556
编号 22408
注册 2004-11-5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8-3 07: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到贾似道这厮的名字,总是想起那颗血淋淋的美人首,
现在某些所谓的红学家真是越来越会扯了,把一个将世间女子视如草芥的角色和一个将世间女子视若珍宝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想象力丰富,确实是强就一个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rcxy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3
帖子 5324
编号 8012
注册 2004-5-31


发表于 2008-8-3 09: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完就一个感觉,太……牵强了。

看来想要XX还是要靠惊人之语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8-8-6 11: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两个极端吧,如果可以联系的话,我到想把隋炀帝杨广的情感人生联系一下,尤其《隋唐演义》是十六院夫人与杨广那段情史一点也不逊色《红楼梦》十二钗。
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品花宝鉴》,那是一部专门写男人的书,开篇第一首诗就是要比较《红楼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美人赠我金错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17
帖子 1230
编号 49126
注册 2005-9-17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8-8-6 1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骇人听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8-7 1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早就知道红学中联想了比较丰富,今天有见识了‘穿凿’功力!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17: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83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