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斗大帝
有问:刘备为何摔阿斗?
或答:玄德公爱将胜于爱子。
或答:玄德公乃演戏耳,只为拉拢人心。
或答:玄德公双手过膝,以此种高度,便是摔鸡蛋,也未必摔得碎。
或答:玄德公疲惫不堪,双手无力,接拿不稳,故失手将阿斗摔于地上。
观点种种,皆以刘备为出发点,孰不知,此一摔,真正主角其实却是阿斗。这一论,又引出了一段秘闻。
火燚曰:实则当时阿斗正在修练禅门中一种叫金刚不坏的神功,当时正是紧要关头,需要狠狠一摔,方能练成。刘备世外高人,在他接到阿斗那一瞬间,便察觉出阿斗已快练到金刚不坏神功的最高镜界,于是就这么一摔,阿斗从此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刘备为了记念这一劫,就将阿斗取名为刘禅。但为了隐人耳目,就把佛家的禅读作了禅让的禅。阿斗终其一生,全身未有一伤,正是这个道理。据说这世上最厉害的暗杀拳法“北斗神拳”,也是阿斗所创。可见阿斗的功力实在已到了匪疑所思的境界。
勇悍狂侠曰:阿斗的神功练到紧要关头,便会遍体红光,连赵云的马和张合都吓了一“跳”。
火燚曰:然,此乃金刚不坏神功练成前的征兆。大家都知道佛是全身发金光的,这门功夫乃佛门极为高深的功夫,练成者全身金光。但是金光过后,还要渡过一劫,方能成正果。佛家所谓的历尽磨难,方成正果。就是这个意思。而刘备那一摔,正是阿斗神功将成之前的一劫,渡过了这一劫,阿斗便成了正果。
刘冠章曰:话说阿斗修成正果之后,立志普度众生,所以将政权交给诸葛亮等人打理,自己深居简出、吃斋念佛之余,专心超度后宫的猫猫狗狗。阿斗佛心既成,能上至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虽知北伐之事必败,却有意磨砺诸葛亮、姜维等,使之亦有机会修成正果,故而放任之。后来,邓艾兵临城下,阿斗为天下苍生着想,无视北地王决一死战的请求,降之。后人评曰:阿斗者,真仁慈之主也!
火燚曰:然也,其实第一代的斗战胜佛正是阿斗。后人常自感叹,若北伐之时阿斗大帝肯出手,何至蜀汉败亡。惜哉,痛哉。然阿斗大帝欲磨练孔明、姜维乃及蜀汉全国人民之心,世人怎能明了。正所谓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得正果。此其无因呼。
刘冠章曰:正是,阿斗大帝在位四十年,使得蜀国上至庙堂之高、下到江湖之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国人民感恩戴德之至,乃至千百年后,仍然在头顶缠之白布,以示纪念。后来,蜀国人民已经全体悟道,阿斗大帝又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仰,毅然决然地放弃皇帝之位,远赴他乡,继续为教化北方人民而呕心沥血。当司马昭提问时,又以佛光普照般的大无畏精神回答道“不思蜀也!”
火燚曰:当时阿斗大帝说的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前面一句可不漏了,这是阿斗大帝的七字真言,暗含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切不可断章取意。
“此”字,表示这里的意思,同时也暗含了同音“耻”,阿斗大帝七字真言头一字,充分表明了他非常耻于回答司马昭提出的问题。本来这个字便足以回答司马昭的一切疑问,然阿斗大帝怕其愚昧,故又说出了七字真言的第二个字。
“间”字,间者,间谍也。说明阿斗大帝神通广大,司马昭派去的间谍皆已在他的掌握之中。
“乐”字,快乐也,与间字连在一起,可解为司马昭派去的间谍早已在阿斗大帝的感化下,荣登极乐世界。这三个字一出,司马昭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但是阿斗大帝慈悲为怀,所以又说出了七字真言的第四个字。
“不”字,说明阿斗大帝就算是很生气,也不会随便对人不利。
“思”字,说明阿斗大帝最喜欢常常思考的人。如果司马昭能改邪归正,好好思考佛法真缔,则可成正果。如果不好好做个爱思考的孩子,那么,呵呵,请看第六个字。
“蜀”字,说明阿斗大帝瞬间就能把已灭亡的蜀汉帝国重新建设起来,问你惊未?接下来最后一个字。
“也”字,这个字含义极广,与“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一样,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包含了非凡的真理,禅机,非言语所能表达。
这七字真言一出,天下无不奉为经典。司马昭更是苦思冥想这七字的含意,无奈天资有限,却还要苦苦寻思,不肯随缘。最后落得个中风不语而死的下场,此岂无因呼!
以上皆为恶搞,诸公勿怪,哈哈。
图片附件: 慈祥的阿斗.jpg (2008-7-27 12:47, 12.97 K)
图片附件: 阿斗.jpg (2008-7-27 12:47, 24.57 K)
图片附件: 阿斗大帝.jpg (2008-7-27 12:47, 41.39 K)
[ 本帖最后由 火燚 于 2008-7-27 12: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