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时“猪”怎么读
性别:未知-离线 zhheng20032007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157856
注册 2007-5-14


发表于 2008-6-8 14: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时“猪”怎么读

明朝时“猪”怎么读,与”朱“同音。会不会让皇帝不爽,而被咔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恋芸
(司徒飞麟)

楚国公
监管使
枢密副使
河东路经略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3357
帖子 12529
编号 871
注册 2005-9-24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8-6-8 14: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豕 shi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y945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2
编号 45383
注册 2005-8-12


发表于 2008-6-8 18: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将张辽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10
编号 123046
注册 2007-3-18


发表于 2008-6-8 2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汗一个,那个豕是读SHI啊,我以前一直以为读ZHI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8 21: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彘,这个读ZHI~

明朝么,八戒已经粉墨登场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正德14年12月下旬,明武宗朱厚照南巡从扬州到南京的路上,发布了一道圣旨。这道 圣旨既不关乎南征宁王朱宸濠,或叛乱平息的善后事宜,更不关乎国家重大的政策举措 。皇皇圣旨竟是禁止民间养猪、杀猪、吃猪肉的事。此项发布禁猪令一事,见载于《明 实录》:

“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县 )丁祀,有司以羊代之。”①

这条记载使人并不明白武宗禁止民间养猪的用意是什么?但可以看到禁猪是严厉的,迫 使农民把家里养的猪,杀净吃光,小猪也一起扔掉。猪肉作为食品,也是一种商品。禁 猪使生猪和猪肉在市场上绝迹。仪真县逢丁祀日祭孔,祭品中必须有猪肉给孔夫子吃, 现在猪肉绝迹,只好让孔夫子尝羊肉了。

武宗为什么在下江南途中下旨禁猪?幸好武宗的禁猪令,经过470多年的今天,还能找 到其中的片断,从中大致可以看到我们所要知道的信息。与武宗同时的一个人,名李诩 ,在其《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记其家藏有一件通报里有正德14年12月19日辰时牌面 。他节录了其中一段明武宗禁猪令的原文:

“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 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②

万历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记录了这条禁猪事件,比较李诩所记更为加详 。沈氏记录的武宗禁猪令的原文是这样:

“时武宗南幸,至扬州行在。兵部左侍郎王(宪)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钧帖: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 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 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③

李、沈两人的记载虽在详略或文句有不同,但都证实武宗确实下过这道禁猪令。

为了更好说明问题,我们还要对这两则禁猪令的原文,作些说明。所谓“当爵本命” ,“爵”指武宗自封为镇国公的爵位。“本命”指武宗生肖属猪。(武宗生于弘治4年, 辛亥年)“既而又姓”或“姓字异音同”指武宗姓朱,而“朱”又和“猪”同音。这就 是明武宗发布禁猪令的主要理由。至于说吃猪肉要生疮之类的话是次要的。如果按照禁 猪令里的逻辑推断,就成为朱厚照生肖属猪,姓朱也就是猪,所以朱厚照等于猪。猪被 人们养来杀了卖,买了吃。按照上面的逻辑推去,岂不是把大明天子朱厚照养来杀了卖 ,买了吃。这还了得,实在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因而禁猪令对于违犯者的处置,也是 非常严厉的。违犯者和他的全家大小都要被发往极边充军。按《明律》流刑为下死罪一 等,分三等,流2000里、2500里、3000里。禁猪令中所说的“发极边永远充军”是流刑 中最重的,也就是说犯人与全家要流放到3000里之外,而且流犯死于流放地后,家口也 不许还乡。从这里看,明武宗已经把养猪、吃猪这件民间寻常事视为对专制君主的大逆 不道行为。整个禁猪令充满着愚昧、迷信思想和滑稽可笑的逻辑。这样一道晓谕天下的 皇帝手令,竟然如此,既令人吃惊,也使人莫名其糊涂。

办这种可笑的事,下这种糊涂命令的皇帝,在历史上恐怕不独明武宗一人。据说北宋 末年那位后来做了金人俘虏的宋徽宗赵佶,也做过与明武宗一样的蠢事。赵佶生于元丰5年,这年是壬戌年,所以他的生肖属狗。在其臣下范致虚的建议下,曾下令“禁天下杀狗,赏钱至二万”。④此事《宋史•徽宗本纪》及《范致虚传》皆不载,载于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中。如果朱弁所记是事实的话,则这两位相隔400多年的中国皇帝都关心起狗和猪来,岂非怪事?宋徽宗的禁杀狗令,不知是什么时候废止的,但宋德祐元年的5月间,扬州城中就一举杀掉数万只狗。⑤明武宗的禁杀猪令发布约在正德14年的12月间,而转过年,即正德15年的3月,就因为礼部上奏说国家的正常祭典都要用牛豕羊三牲,而猪肉绝迹,不得不以羊代替,实在不成礼法。武宗也只好悄悄地取消禁令,“内批仍用豕”。⑥这项禁猪令发布前后也不过3个月左右。从当时情况看,受禁猪令影响最大的地区是长江以北地区,直到北直隶附近,影响及于京师。

当时受武宗委托留守京师的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知道了这项禁猪令,大约在正德15年的2 月初9日前后,也就是禁令发布后的一个多月。杨廷和内阁并不预闻此事。因为豹房是 皇帝的决策中心,发布敕令并不经由内阁。杨廷和就禁猪一事,上了一本,名为《请免 禁杀猪疏》。文不太长,抄录如下:

“谨题。近日传闻直隶及山东等处镇巡等官钦奉圣旨,禁约地方人等,不许养豕及易 卖宰杀。违者发极边卫分,永远充军。远近流传,旬日之间,各处城市、乡村居民畏避 重罪,随将所养之豕,尽行杀卖,减价贱售。甚至将小豕掘地埋弃者有之。人心惶骇, 莫测其由。

臣等切思,民间豢养牲豕,上而郊庙朝廷祭祀、宴享膳羞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饮 食之资给。皆在于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五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制民之产,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饱,则豚豕 之畜,正养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疮痍,乃血气内伤,风湿外感所致,是食豕 肉而致然乎?况小民畜养贸易,以此为生理之资,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至于十 二支生辰,所属物畜,乃术家推算星命之说,鄙俚不经,不可为据。若曰国姓字音相同 ,古者嫌名不讳。盖以文字之间虽当讳者,尚且不讳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且讳其 物之同者,其可乎?又况民间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独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 私自宰杀,律有明禁,不可纵也。此事行之虽若甚微,而事体关系甚大。如此传之天下 后世,亦非细故,诚不可不虑也。伏望皇上洞察物情,详审命令,亟敕所司,追寝前旨 。仍通行晓谕各处地方人等,各安生业,勿致惊疑,则事体不乖,而人心慰悦矣。”⑦

奏本呈上之后不久,禁猪令也便取消了。


“猪”的普遍使用早在明朝之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明朝时候,朱、猪二字同音,猪字依旧正常使用,杨廷和的奏本就叫《请免禁杀猪疏》。奏本之中说的很明确:“若曰国姓字音相同 ,古者嫌名不讳。盖以文字之间虽当讳者,尚且不讳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且讳其 物之同者,其可乎?”嫌名不讳,出于【礼经】,即音声相近的字不避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heng20032007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157856
注册 2007-5-14


发表于 2008-6-9 1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可能读成“豕”,(豕、彘、豚、刍)等只是“猪”的几种叫法,而不是读法。要不然“猪八戒”岂不成了豕八戒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ueseg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5
编号 237585
注册 2007-11-10


发表于 2008-6-9 14: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8-6-8 22:12 发表


奏本呈上之后不久,禁猪令也便取消了。


“猪”的普遍使用早在明朝之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明朝时候,朱、猪二字同音,猪字依旧正常使用,杨廷和的奏本就叫《请免禁杀猪疏》。奏本之中说的很明确:“若 ...

其实祭祀孔子不是本来就是用太牢么?羊当然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四夕文武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80610
注册 2008-6-3


发表于 2008-6-9 14: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所谓“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避姓氏。如有个开元县,因避朱元璋名讳而改为开原,避的就是名字“元璋”当中的“元”。

2.古时候,俗语叫“猪”,雅一点的是叫“豕”,你应该听说过“六畜”,六畜是:马牛羊鸡犬豕。

3.明史中有“猪”字出现。如
《明书·武宗本纪》:
九月,上(指圾武宗朱厚照)次(巡视到)保定(河北省清苑县)禁民间养猪,着为令。”

《明实录·武宗实录》:
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4.上面所引,除了证明明朝不忌讳“猪”之外,还有一个谜案,就是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朱元璋是穆斯林回人(回人不吃猪肉)。

5.希望能够解决你的疑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ueseg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5
编号 237585
注册 2007-11-10


发表于 2008-6-9 15: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祭祀孔子不是本来就是用太牢么?羊当然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heng20032007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9
编号 157856
注册 2007-5-14


发表于 2008-6-10 11: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四夕文武 的帖子

首先感谢你的回答,我也知道古代是并不避姓氏。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同姓,得一人一姓。只是感觉明朝的皇帝都怪怪的,都比较特立独行。甚至大多很BT。不象那么好讲话。尤其二祖,如果他们认为有人会故意用这隐射。会不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10 12: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四夕文武 于 2008-6-9 14:46 发表
1.所谓“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避姓氏。如有个开元县,因避朱元璋名讳而改为开原,避的就是名字“元璋”当中的“元”。

2.古时候,俗语叫“猪”,雅一点的是叫“豕”,你应该听说过“六畜”,六畜是 ...

朱元璋的菜谱里还有蒜醋白血汤、猪肉炒黄菜呢,这叫回族还穆斯林?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6-10 12: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四夕文武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80610
注册 2008-6-3


发表于 2008-6-10 17: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10 12:07 发表

朱元璋的菜谱里还有蒜醋白血汤、猪肉炒黄菜呢,这叫回族还穆斯林?

可能是他犯戒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衣天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281886
注册 2008-6-12


发表于 2008-6-14 04: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些从古代文明中汲取知识的读书人,逐渐认可了有益历史
发展的‘皇帝’这个称谓,也慢慢认清了‘君父’的道德影响力,但是,
无非是要唤醒民众的爱国之心,坚定国人的民族观念,而不是非
要融入当今日常生活和行政体系中去的。
------这点,每个明理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21: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67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