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古代战阵有什么用?
性别:未知-离线 lighue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8
编号 191371
注册 2007-7-20


发表于 2008-3-26 21: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求解]古代战阵有什么用?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史记·淮阴侯传》______可以理解,断了士兵退路让士兵拼死做战

但很多阵有什么用?

比如"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擒七纵阵""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等等

他们有什么作用

难道说摆一个形状便可以提升战力?

这显然不可能

以巧妙的走位使敌人的受攻击次数增加??

……

死也不相信

那到底有什么用??

求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霜染白狐头
(路人军团·路人戊)

节度留后虎豹骑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49
帖子 1927
编号 30085
注册 2005-1-11
来自 浙江


发表于 2008-3-26 22: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理解,阵法就是试图使己方攻击对方的侧翼和背后等薄弱处,同时避免对方攻击己方的薄弱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邓仲华
(卧云居士)

秦国公
江南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30
帖子 19976
编号 5065
注册 2004-2-7
家族 现视研


布阵个人以为是有效果的,LZ列的是评书那从一数到十的阵法,自然是夸张的说法

古代如果两军进行战争,其比拼的应是所有兵种和战斗单位之间的一种统合的战斗力。所谓兵种英文原词为“arm”即手臂,在搏斗中,能够把几条手臂(兵种)有效的联合使用自然提高了本方的胜算,合理布阵等等的目的就是能有效的提高各兵种以及战斗单位之间的配合,借以提高战斗力,而不合理的布阵的危害自也不必多言

只是”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任何所谓模式、阵法都有助于解释,但不是将道的根本

[ 本帖最后由 邓仲华 于 2008-3-26 22: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8-3-26 22: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ghuen 于 2008-3-26 21:59 发表
难道说摆一个形状便可以提升战力?

这显然不可能

为什么说显然不可能呢?

演义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冷兵器时代步兵阵型都是古今中外历次战争检验过的,从早期的马其顿方阵,罗马步兵方阵一直到明朝的鸳鸯阵,这些战斗队形针对不同的作战目标或攻或守,决不是无的放矢——宋朝那种皇帝制定阵图来“决胜于千里之外”除外

即使是现在,海陆空军作战也是要保持一定阵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8-3-26 22: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蹩脚的导演,给人的影响就是假的,也难怪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都是假的),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没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很简单,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两,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大致分(按步兵计)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之间严格禁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巨别).

再来重点说一说当时的兵器状况,也许会有助于了解为什么秦代以前阵那么流行.前面说了,青铜器时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长,一般到50~80CM之间,这样短的兵刃,韧性又不好,易断,用来作主战兵器好像不适合。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近身的时候。特别是面对的是吴,越这类以短兵为主的步兵时会很吃亏(吴越的铸造工艺比当时的中原要发达,这点从越王剑可以看出来),毕竟长达两丈四尺(5.5~6米)的长戟运转起来是远不如只有60~80厘米的剑的(虽然也有长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掷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虽然也可以近战),结果是只要对手能抢进身来,则长兵器的一方几乎必败,为了有效地进行对抗,只有使对手不得近身,这就需要配合,也从客观上推动了阵的发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对手不得近身这点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点,秦以前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既便是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合之众的区别。(自汉以后,只有岳家军的步兵阵才能算是真正的阵,噢,还有戚家军)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重又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一是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二是汉王刘邦(字季)。应该说这时的步兵阵在中国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的将阵用于战争。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将刘邦打得狼奔琢突,溃不成军。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战阵(二者缺一不可,再强的计策,再突然的奇袭,士兵不守纪律也是徒劳,试想汉,赵井陉之战,一万老弱汉军能击败二十万赵军,背水一战是不假,但若没有有效的阵,能坚持到汉骑偷袭成功吗?),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霸王。

楚,汉争霸从总体来说,只是乌合之众的较量,有效使用阵的情况很少。汉帝国建立后,随着北方匈奴的屡屡入侵,汉军的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而骑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仪仗兵也许能做到,但大规模的骑兵再拘泥于阵而不能放胆突击,就将骑兵的优势彻底放弃了)同时也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着)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既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玩过三国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另看过日本电影<天与地>的朋友也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些汉家骑兵的影子,哪里面出现过车悬之阵)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如<曹操兵法>,<将苑>(诸葛亮),<百战奇略>(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中国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因为步兵只是处于守城,护卫的地位,不怎的要他们上阵厮杀。

两汉之后,进入三国两晋,中国在骑兵方面对北方民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不管是战马的来源,数量,还是长于骑术的士兵,以致于当时评价一个将领武艺精熟也要用“弓马娴熟”来表示,而这在两汉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有大量的边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旧业,又把阵这个东东给提了出来。但这时的步兵阵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阵所遇到的对手不同于战国时期了,当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骑兵混合军队,总不能将骑兵放在步兵阵中吧?这样将大幅降低骑兵的威力,而不能将骑兵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这个将领几乎也就是个常败将军了。另外这时的兵员也大成问题,人口之少难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汉政权,不足百万人口,兵员竟有十几万,怎么也想像不出这都是些什么兵?)这种结果使得这时期的兵员质量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战争频繁,时间不等人啊,你还没训练好,敌军就打来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军都是经过常年的训练才出来的),对各兵种,个人需要紧密配合,并且要有非常严明的纪律的阵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那又怎么办?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说是深知阵的奥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虽然道理很浅显易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选其精锐,练成精兵,(时间非常长,也非常有效,因为他们的统帅是孟德)而以骑兵单独作战,执行诸如急袭,包围的战略目的。(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他能以两万兵击败十倍于已的袁绍军的主要原因。(从破黄巾得青州兵到对袁绍开战,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诸葛亮所无法拥有的)又大败于赤壁的原因跟这也有很大关系。(水战,河流众多,不适合步兵摆阵,骑兵又没有突袭的空间,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荆州兵,其实这些荆州兵对其军队的战斗力是个负增长的因素,否则也不会溃败成哪样)相同的战例还有淝水之战,百万秦军一败涂地,(当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军队几乎都是以弱敌强,却累战累胜,王猛还以十万步兵列阵击败了前燕的数十万铁骑,可见阵的威力。

经过隋,唐短暂的二百多年的强盛之后,中国又一次迎来了军事上的低潮,反过来说,对步兵的阵,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由于宋军对外战争的累战累败,其步兵在战争中拙劣的表现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现了一股重新起用阵对付辽,金骑兵的潮流,但由于宋的兵权大都由文官掌握(一个个高谈阔论,贪生怕死,男盗女娼,当然有少数例外,如范仲淹等人),他们哪里懂得什么叫实战,于是乎一种种,一套套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奇形怪阵出现了,典型如:车轮阵,冲方阵,常山阵,八卦阵,风扬阵,龙飞阵,太乙阵,五花阵,弯阵,直阵,长虹阵,握奇阵,当头阵,满天星阵,重霞阵,六花七军阵,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而忘了一个根本性的条件,人,众所周知,宋代实行的是内重外轻的策略,换言之,就是精锐在内,老弱在外,凭这些老弱病残,能对付得了北胡的铁骑?这个神话也只有朝廷和哪些个文官们才能相信,结果是辽(金)人益轻宋军,每战无不奋勇直击,而宋军是但遇北人便走,无顾其他,还管你什么阵不阵的,命最要紧。

这种情况持继了百多年之后,在抗金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位名将,岳武穆,他再一次将阵的威力发挥了出来,以步兵击败了号称无敌的女真人的铁骑,(岳家军中也有少量骑兵参战,但数量之少,和女真骑兵一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当世乃至后世兵家不得不重新对阵的作用再作一番认识。其实呢,倒不是岳飞的阵法有多先进,凭岳家军军纪之严明,作战之勇敢,便是不列阵,每个人都单打独斗,也不会吃多大亏,当然了,这样的话要想取得如此大的战果也是不现实的,嘿嘿。很多人认为岳飞所列的乃是“满天星”阵法(也有人认为是“七星阵”不过大同小异),我看过“满天星”阵法的布阵图,很复杂,非常复杂,必须要有人从中指挥(置于高杆之上,总观全局),而在与女真骑兵的战斗中,这种让你安心指挥,从容调度的阵法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女真人的铁骑会直冲中军,挡,便是以血肉这躯扛对手的金戈铁马,不挡,便是弃中军。不管是小说,还是演义,还是正史都有岳飞亲自出战的记载,想想,连主帅都亲战了,哪来的中军护卫这个指挥枢钮?所以我更倾向于岳家军摆的是一阵复古的阵法“疏阵”,以数人为一小的战斗团体,长枪,长刀,刀牌,钩枪,朴刀等形成一个组合,一个个小的组合之间各自为战,既不用硬扛女真人的铁骑的冲击(很可怕的,还有重骑兵唷),又可以在敌骑冲击过后从侧面或背后袭击,这对士兵的胆气要求是很高的,想像一下,几个人,在对手无数的骑兵从身侧冲击过后,战场上一片烟尘,也不知已方还有几个人活着,恐怖。当然了,处于这种混战的场面也是步兵最有利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凭岳家军的配合,胜局基本已定。

但血肉这躯终究没能抵挡住北胡们的铁骑,宋亡之后,中原历经了百多年的异族统治,直至红巾军大起义及朱无璋的出现,提起明王朝,就不提不说到徐达,这是个用兵不亚于孙,吴的名将,当时天下割据,势力比朱明大的大有人在,徐达硬是靠着严明的军纪,有效的战阵将他们一一击败,一统中原(虽然名义上是朱无璋干的,但没有徐达,朱无璋只能看着中原的花花世界干着急,道理很简单,他打不过蒙古人的铁骑兵,凭那些乌合之众)由于小说中将徐达所用的阵描述得太玄乎,以致于后人普遍认为徐达可有可无,对于朱元璋。事实上,徐达可能是自岳飞以后,戚继光之前唯一能有效地使用战阵的人(至少从见载于史籍的东西来看是这样),虽然阵在很多人眼里是虚构的东西。(是不是虚构的,前文已经讨论过,不再赘述)他与岳飞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兵力比岳飞要雄厚很多(明军最强时达到过一百多万,虽然不一定都归他管),兵源也要好(虽以南人为主,但后期北方兵也不少),还有不少的骑兵(剽悍程度不亚于蒙古骑兵)和火枪兵。所以他比岳飞的难度,压力要小一些,但组织能力要比岳飞强。(岳家军最强时也不超过十万)也不拘泥于局部得失,大局观要比岳飞要强,怎么说呢?他的阵型更类似于扩大化了的古代的玄襄阵,以单一兵种为一个集群,然后一个集群一个集群地对敌军实施打击,(弩兵(火枪),骑兵,长枪,刀牌,校刀)直致敌军崩溃逃跑为止。(当然这时明军的个人战斗力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步兵中最强的,没有这个条件,孙武在这也没用)

明很快的走向没落,土木堡一战更是损失精兵四十几万,以后国家武备松驰,士气不振,以致于数十人的倭寇入侵时竟视数十万明军不顾,长驱数千里,杀伤数千人,虽被歼灭,也从中可见明中后期兵士之差(也有很多地方,将校没有那么多兵,却多报名额,以吃空晌的原因,但差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直到戚继光的出现才有所好转(只是局部,因为他不是全国统帅)。“鸳鸯阵”,是很多人,包括我所津津乐道的战阵,虽然说他对付小股倭寇(千人规模,并且皆为步兵)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他以后在蓟镇游击将军对北元并没有取得很大战果,可以认定,这个阵作用一般,特别是对付明帝国的心腹之患,蒙古人时作用有限。(这其中也有他在任时间不长有很大关系)。以后随着汉人仅有的一点血性都丧失的时候,再先进的阵,汉人也没有胆气来试着验证一下了,于是,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杀”等等等等如此之类的教训。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08-3-26 22: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6 22: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谓的军阵,主要是考虑统一指挥和协调作战两方面,所以,一个适合的阵是可以极大的提高战斗力的。

最早见诸于史籍的阵法,应该是春秋时周郑繻葛之战中郑庄公排出的鱼丽之阵了。《左传》桓公五年: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所谓“偏”就是兵车的编制,“伍”是步卒的编制,也就是说,在这个阵法中,兵车在前,直接进行战斗、承受冲击,步卒在后,弥补兵车的空隙。这明显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了。

后来又有楚武王的荆尸之阵。《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杜预注曰:荆者,楚也,尸者,阵也,孑者,戟也。也就是说所谓的荆尸之阵,就是在兵车中掺杂戟兵,这是应当是戟兵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也是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范例。

从以上例子中明显可以看出阵法的本质,就是为了协同多兵种作战而预先置顶的临场方案。如果这种方案制订得合理的话,那对战斗力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倒西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66
编号 8624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8-3-26 22: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岳飞用兵主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拘泥于阵图。至于戚继光,史载“在镇十六年,……蓟门宴然“”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成梁擅战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倒西歪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666
编号 8624
注册 2004-6-25


发表于 2008-3-26 22: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戚继光守蓟用的阵和平倭的就大大不同,拘泥常规,死守老经验不放,那是庸才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东倒西歪 于 2008-3-26 22: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牛皮熊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72518
注册 2008-3-26


发表于 2008-3-27 00: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楼是不是有病啊说阵就说阵呗,你扯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啊。那能和南京大屠杀相提并论吗。把民族内部矛盾跟小日本弄得一块满族蒙族看见不别扭吗。老外找不着民族分裂的碴都急成那样了,怎么还往人家手里送材料啊,再说也该先整明白李成栋那事是不是。阵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各司其职遇敌不乱,练熟了打起来很占便宜就像拳法,就这么简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冒牌 2008-3-27 08:06 -1 有人身攻击倾向,请注意言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阵法,尤其对于步兵来讲,是必须的。无论是对战斗效率还是对将士的心理都有好的促进。

冷兵器时代军队打仗的协同性就表现在阵法上。没有一点规矩乱打一气就跟土匪火拼没什么两样了。


兵法讲究“奇正”二字,以正合,以奇胜。
十拿九稳地把摆开了阵势稳扎稳打就是“正”,出险招、怪招、阴招就是“奇”。
只有正没有奇,往往可以自保,在势均力敌或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难以取胜。
只有奇没有正,没有特别好运的情况下则很可能一败涂地。


所以说阵法是一种基本战术,11个人踢个足球什么的还得讲究一下阵型来保证分工、协同及攻守效率,何况成千上万的军队打仗?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说出这样的话的岳飞,也并不是反对阵法,只是觉得应该灵活运用,怎么排还得看具体情况,而不能死抠那几个阵图,妙用阵法而不是机械照搬。我就不信岳家军打仗就是一窝蜂地上去死K,没一点队形和梯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8-3-27 18: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3-26 22:24 发表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蹩脚 ...

台湾版本的
那个什么薛丁山的鹤翼阵,居然摆出一支仙鹤的造型。
暴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巴孤

高城侯感德军节度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9
帖子 1072
编号 6192
注册 2004-3-23


发表于 2008-3-27 18: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双方各自出50个人拿西瓜刀对砍,其中一方乱砍,另一方将自家编成五个人一组,分十个组。然后将七个组一字摆开排在前,三个组排在后。规定一声喊杀,全体朝前压过去。如果某个组面临周围敌人比较多就一个组之内背靠背肩并肩相互掩护;如果发现暂时落单的敌人,就一个组上去三个人围砍他,另外两个人掩护,防止敌人救兵;整体来看,前排七个组往前推,后面三个组主要围攻穿过前排七个组的少数零散对手。
如果双方打手的单兵战斗力差不多,我认为这样部署下来,乱砍一方的败北基本没悬念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棋魂
(ヒカルの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1
编号 268310
注册 2008-2-20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3-27 19: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古代的阵法学问大了,阵法熟练可以以少打多,行军打仗没阵法就等于找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迷途书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2
帖子 57
编号 106791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8 14: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小阵可以建立人和人之间的配合和信任
大阵能够方便指挥和调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整体的力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erryzhong
(叫我奶爸)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6
编号 270977
注册 2008-3-13
来自 豫章郡


发表于 2008-3-28 14: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理解就是把骑兵往前冲,盾步兵向上顶,弩射手站后列,这就是基本阵法,其他什么的都是小说胡搞瞎搞出来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新军

吴县侯
彰武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585
帖子 2544
编号 26246
注册 2004-11-29


发表于 2008-3-28 14: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说书和小说里常见的阵法也并非全然无据,只是这些作者通常是民间人物,终究不了解战法,所以多有摆阵之后出现妖术或者迷宫的情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3-28 15: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3-28 14:46 发表
楼主说的说书和小说里常见的阵法也并非全然无据,只是这些作者通常是民间人物,终究不了解战法,所以多有摆阵之后出现妖术或者迷宫的情节。

遁甲、六壬之类的术数内容出现在兵法中也不奇怪。
比如《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就有一章为“遁甲”。
再如六壬有军帐赋、军帐神机之类,都是论兵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oujunallen
(中國三紅主義粉絲團團員)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8
编号 84265
注册 2006-9-24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3-28 16: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天看武備志裏面有一個螺旋狀的陣形。。。相當詭異。。。不知道什麽原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3-28 16: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北方之龙的车悬大阵啊!看看人家凭着这么一个小发明就纵横越后,可见战阵的重要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ighue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8
编号 191371
注册 2007-7-20


发表于 2008-3-28 16: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以上的总算有点头绪了
骑骑骑骑骑骑骑骑
  骑骑骑骑骑骑
    骑骑骑骑
     骑骑骑
      骑骑
       骑

步步步步步步步步
步步步步步步步步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这样弓箭手就可以有效的攻击而没有过多的损失

骑兵用三角的阵形就可以突破步兵
杀到弓兵那
之后就像虎入羊群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8-3-28 17: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ghuen 于 2008-3-28 16:46 发表
看了以上的总算有点头绪了
骑骑骑骑骑骑骑骑
  骑骑骑骑骑骑
    骑骑骑骑
     骑骑骑
      骑骑
       骑

步步步步步步步步
步步步步步步步步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这样弓箭 ...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在于机动能力而不是冲击力,就双方这么个阵型来说,那么骑兵正面冲击有两个结果,如果对方步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那么就是早死,如果步兵缺乏训练,军纪涣散,那么估计骑兵还没冲到跟前,步兵就给吓垮了。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8-3-28 17:0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迷途书童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2
帖子 57
编号 106791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8 17: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这个骑兵两翼包抄比较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houjunallen
(中國三紅主義粉絲團團員)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8
编号 84265
注册 2006-9-24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8-3-28 17: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8-3-28 16:29 发表
北方之龙的车悬大阵啊!看看人家凭着这么一个小发明就纵横越后,可见战阵的重要性啊!

- -不是吧。我記得主將在中央,一大群步兵像烙餅一樣一圈一圈的繞。陣名記不住了,就記得陣圖上標記了許多三角小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深海幽灵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9
帖子 948
编号 186661
注册 2007-7-9


发表于 2008-3-28 19: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个骑兵冲锋也不是摆成三角形哦,摆个三角形的形状就真能切割啦?摆成这样唯一后果就是前面N排的势单力薄纯粹送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a尾巴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72915
注册 2008-3-29


发表于 2008-3-29 22: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道说摆一个形状便可以提升战力?
这显然不可能
以巧妙的走位使敌人的受攻击次数增加??
……
死也不相信
那到底有什么用??
=======================================
首先拜服一下楼上写了N长的大大们,左传都出来了,偶是自愧不如。

个人算是个军事爱好者,对于军阵也有一些研究。楼主说的对,

军阵其实就是摆形状。如果在同等兵力配比的情况下,经过我的实践和分析(我不是杀人狂~~是用游戏来实践的)形状摆的好确实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不管那些什么罗马方阵,马其顿长枪阵这些东西,仅仅以纯步兵(带剑及刀等简单兵器)的队伍来比较。

形状有什么用呢?楼主说增加攻击次数,虽然不中,但也不远了。阵排的用处简单的来说,就是增加攻击面积,造成区域性的兵力优势。然后这种优势会向马太效应一样层层叠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妨我们来做个试验,同样2只队伍有着同样的人数和装备,怎样才能取得胜利?采用不同的阵型又会有什么效果?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下面2个图形,看做2只军队。各有12个=号组成,每个=简单的代表一个联队。假设,这2只队伍各项指数一致。并且不会发生韩信式的大爆发。那么我们来分析下谁将取得胜利。各位有兴趣也可以去做下试验(用全面战争,或魔兽争霸上大量的FOOTMAN来做)

   ======
   ======

  =========
      ===
      
当2只部队用相同的速度前进时,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方阵的右翼的兵力较多,较长,行进中慢慢就会贴向上一个方阵的右侧,对上面一个方阵的右侧实现一个小包围,那么,外圆的直径永远大于内圆,也就是说,包围者的人数,永远大于被包围者。

然而这样的阵型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从全局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下面的一种阵型,左侧和中间,在对方前一个梯队消耗完毕之前是均势的。却在右侧造成了一定时间的局部优势。

让我假象一下当时右翼的战场。包围的一方由于人员上的优势,出现了2个打一个,甚至3个打一个现象。而对方不得不一边与身前的敌人搏斗还要小心周围的敌人的“黑手”。这样情况在迅速的消耗者对方的兵力,从一开始就让本来相同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并且这种倾斜还会随着时间而扩大。就像是一个漏水的大坝。本来细小的水流,慢慢侵蚀着坝体,一次带走一点细小沙粒,碎屑。然后越变越大,最终,看似不可摧毁的东西,就这样轰然倒塌。

战胜敌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人员上的优势。换而言之就是人多!

当中间和左侧以1:1人员在消耗,右侧却以1:2,甚至1:3的情况在消耗的话,

那么最终局部优势就会慢慢累计成全局的胜利。当然,这种情况是在理想状态的。若中间梯队没能在右侧累计足够优势时就崩溃的话,那么胜负还是两说.

总结一下,阵型的用处简单的来说就是利用一定的条件造成局部的优势,再利用这种优势转化成全局的胜利。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具体应用以及复杂情况有待高人研究了。很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我只是试图解释下原理问题。

[ 本帖最后由 Da尾巴狼 于 2008-3-30 03:3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轩辕卓少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0
编号 45105
注册 2005-8-5


发表于 2008-4-1 12: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牛皮熊 于 2008-3-27 00:25 发表
五楼是不是有病啊说阵就说阵呗,你扯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啊。那能和南京大屠杀相提并论吗。把民族内部矛盾跟小日本弄得一块满族蒙族看见不别扭吗。老外找不着民族分裂的碴都急成那样了,怎么还往人家手里送材料 ...

从当时来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有区别吗?唯一的区别也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华夏伤害更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轩辕卓少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0
编号 45105
注册 2005-8-5


发表于 2008-4-1 12: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牛皮熊 于 2008-3-27 00:25 发表
五楼是不是有病啊说阵就说阵呗,你扯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啊。那能和南京大屠杀相提并论吗。把民族内部矛盾跟小日本弄得一块满族蒙族看见不别扭吗。老外找不着民族分裂的碴都急成那样了,怎么还往人家手里送材料 ...

从当时来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有区别吗?唯一的区别也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华夏伤害更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轩辕卓少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0
编号 45105
注册 2005-8-5


发表于 2008-4-1 12: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网络慢,发了两遍,莫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酒魔剑仙
(推倒還是被推倒,這是一個值 ...)

顺平侯
奉国军节度使

Rank: 17Rank: 17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527
帖子 3551
编号 1414
注册 2003-10-13
家族 轩辕狼党


回复 #24 深海幽灵 的帖子

撕裂對方陣型的不是實際的攻擊,而是對高速衝擊騎兵的恐懼。面對尖銳的鋒頭,如果產生恐懼心理,那么很自然的會向兩邊退讓,當後方跟進的時候就能徹底撕破對方的陣線。如果是平推的話,那么對方只有向後退反而有可能減緩我方的推進速度,而且線陣比起錐形陣深度要淺,一旦攻勢受阻就危險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伤云
(商云·子逸)

彭城侯
瀛海军节度使
★★★★

Rank: 18Rank: 18Rank: 18
护军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7
帖子 4676
编号 45650
注册 2005-8-15
来自 我的家在东北
家族 轩辕狼党


所谓阵法,个人理解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使部队能够最有效率的发挥作战能力。或者努力在局部制造优势。

从一到九的那些阵法基本都是评书里面吹出来的,真正的阵法和那些有很大差别。

目前比较有名的有李药师六花阵(主要是通过人员移动造成局部优势,同时各个部分能够很好的互相援助互相配合)、戚继光鸳鸯阵(相对规模较小,约10余人。适用丘陵地形,通过不同兵种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攻击能力)。

以上是2个知名度较高的,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阵法,没有评书说的那么玄,但也是古代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17 09: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91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