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11 05:18 发表
而以动物名,植物名为姓氏的,或者以封国、采邑,或者以职官、爵位,或者以先人名号,谥号为姓氏的,都是上古狭义的“氏”
以动植物名也未必是氏。
上古时以图腾为姓(确切说是部落名)也未尝不可。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11 05:18 发表
风: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姓.女娲与伏羲之姓.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所以伏羲"风姓","庖牺氏".后来衍生出"扶氏"“巴氏”“郝氏”“柏氏”“东方氏”
太皞、伏羲并非一人。
风即凤,乃是太皞、少昊等东夷部落之姓,少昊一族以鸟为图腾。子姓的商人、嬴姓的秦人赵人都可能是东夷部所分出。
东方氏,从地方来看,基本是二皞之地。
而巴氏由古巴国而来,居于巴山,巴山旧为南蛮所部,当为伏羲之族。
古柏国在汝南,可能也是伏羲一系。
扶氏、伏氏之类则由伏羲之名号而来。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11 05:18 发表
公孙:中国第三姓.黄帝之姓.《史记索隐》记载,黄帝本是有熊国之子,故号有熊,轩辕是他的名号,因居轩辕之丘,遂以为名.所以黄帝,"公孙姓","有熊氏",又"轩辕氏".至于有说黄帝姓姬,这是周朝夺取天下后,硬安上去的.从“公孙姓”衍生出来的氏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司马迁把凡是在黄河流域活动的传说部落首领,全部都扯在黄帝一个人的直系后代身上——显然是极为牵强的。其实我们把那些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做为主支源头,再细分。
黄帝姓姬,怎么会是周朝所安上去呢?
说黄帝姓公孙,最早的是《史记》,而先秦记载都称黄帝姓姬。
公孙当为氏,是周代封建之后才出现的,显然比姬姓不可信。。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黄帝炎帝二族出于少典,姬、姜二姓为同源。
轩辕氏为部落名,黄帝姓姬,其部落自然也可姓姬。
炎黄二部为华夏部落的骨干,其部落强盛,后裔自然比别的姓为多。
关键是别把黄帝当成一个人,而应该当成一个大部落,那姬姓所分出姓氏众多也不难理解。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8-3-11 05:18 发表
公子完还有个后代田书,被封于“孙”,衍生出“山东孙氏”,孙武,孙权,乃至孙中山。(注2)可以看出,舜之后,姚姓与妫姓这支,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姓氏主支之一。
孙氏之名应该跟公孙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