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
爵一十二
王 嗣王 郡王 国公 郡公 开国公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 开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 开国男
右封爵,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已上封公,一千户已上封侯,七百户已上封伯,五百户已上封子,三百户已上封男。见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 嗣王、开国郡公、县公后不封。
从上面可以看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这几级原则上是宗室才封的,开国公以下才是大臣享有的,而且直接跟着食邑走(食邑怎么计算后面再说)。
而实际上,为了显示天恩浩荡,宋朝的异姓王(非宗室而封王)封了不少,不过是死后追封的居多,这些个例外以前整理过的(不一定全),尤其注意一下童贯这个广阳郡王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57943
前面说了,大臣的就跟着食邑走
宋史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
食邑
一万户 八千户 七千户 六千户 五千户 四千户 三千户 二千户一千户 七百户 五百户 四百户 三百户 二百户
右宰相、亲王、枢密使经恩加一千户,两府、使相、节度使七百户。宣徽、三司使,观文殿大学士以下至直学士,文臣侍郎、武臣观察使、宗室正任以上、皇子上将军、驸马都尉加五百户。宗室大将军以上加四百户。知制诰、待制并文臣少卿监、武臣诸司副使、宗室副率已上,并承制、崇班、军员等,初该恩加三百户;承制、崇班、军员再该恩二百户。二千户以上虽有加例,缘无定法,亲王、重臣特加有至万户者。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用一些临界官职来表示食邑的大体排列情况,想将所有官职的高低顺序搞明白就必须得通读《宋史》职官志的合班、叙迁两个志,这里不赘述。
所以一个官员的食邑数,就看看你身上带了多少官衔,将这些官衔明码标价的食邑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当然了,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是“人治”,不是“法制”,所以加恩情况不在少。
有一个实例,是司马光在不同时期的官衔变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光的食邑随着官职的增多而增多,而爵位又随着食邑的增多而升高。(当然这里只是修资治通鉴期间的司马光,而他真正牛X的时候是高太后临朝称制的时候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60f96010006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