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說到關於忠誠影響工作表現的頗為合理, 但就不是每一代都能對這個設定完全體驗, 有某代的三國志對麾下武將的工作表現要求不高, 而且工作都可以可以團體進行的, 如39, 311等, 我覺得最能體驗工作表現的重要性應該會是310, 因工作主要是個人進行的, 而且工作量可以很大並且多元化;
至於忠誠的指標確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因涉及人的心理, 不是一條死數就能合理的計算出來, 但純粹用離間及獎賞去概括所有就肯定不太合理, 近幾代的三國志都有人物個性的大方向設定, 譬如什麼義理, 重視什麼什麼的, 但好像不太覺得這些東西對忠誠的改變有太大的作用, 忠誠的改變似乎亦無視君主的地位與勢力, 要知道大部分人是有奶便是娘, 大樹好遮陰, 金旋挖走曹操的人實在有點超現實;
也建議忠誠可聯繫到君主對武將的重用程度(當然這也應考慮武將的性格因素), 能經常或偶爾委以重任的對忠誠應有正面的影響, 經常投閒置散的忠誠應有負面的影響;
跟隨君主有一定年資, 君主又無什麼過犯(如做了損害勢力名聲的事),這等準元老級的武將的忠誠亦不應該輕易被動搖 ;
即使問題太複雜, 要用離間和獎賞來簡化, 至少離間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例如要花費一定的金錢, 禮物,時間或是爵位(這個在演義中很重要)來多番攏絡, 要多點互動, 加強離間工作的質但減少其量, 而不是一句"某某與某某進行了秘密談話"就了事;
[ 本帖最后由 葉影心 于 2007-10-25 09:0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