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11 23:34 发表
“壬子,命内侍王继恩就建隆观设黄箓醮”这就说明太祖病得不轻,小病不可能会如此郑重其事。光义当时执政在下现在手中无资料,不过记得确有其事。
设醮就跟看医生一样,也是当时常见的手段,跟病重病轻没什么关系。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11 23:34 发表
在下没说过一得病就要立储吧。“至于说哪怕这种可能性非常渺小,也是肯定要考虑到国储的问题的,俺没看到有这种规矩。”原话是“竟然有驾崩的可能性,哪怕这种可能性非常渺小,也是肯定要考虑到国储的问题的。”是说的死的可能性,别只抓半句话。年轻人得病是不用考虑什么继承人问题,但是太祖当时已经50了,别说有病,就是没病,正常死亡也没什么奇怪的。一个50岁的皇帝不能不考虑储君的问题。
这个……不能不考虑储君的问题、肯定要考虑到国储的问题跟俺说的有区别么?
实际上太祖身体比光义还好,就在他死之前几个月。
六月,庚子,步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大轮,激金水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王性仁孝,尹京十五年,庶务修举。帝数幸其府,恩礼甚厚。尝病殆,不知人,帝亟往问,亲为灼艾,王觉痛,帝亦取艾自灸,自辰至酉,至汗洽苏息,帝乃还。
太祖本人反到没什么生病的记载。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11 23:34 发表
后宫在宋朝被管理得非常严格,别说皇后,就是太后,也不敢随便干政。宋朝太后听政都是在储君已定的情况下,并且权力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和宰辅大臣哪个更有话语权决策权都不好说。
这个说法……俺真的屋檐了,宋朝管理的严格?
刘太后都穿上天子服了
原帖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7-6-11 23:34 发表
在下没有对“烛影斧声”说过什么,觉得不管现在的人怎么怀疑,都只是猜测而已,谁也不可能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前前后后在下谈的是对金匮之盟的一点看法,窃以为太祖立谁为继承人和继承人会不会杀他没什么必然的关系。极而言之,就算光义真杀了太祖,也不能说明王继恩的说法不可信,储君弑主的事情不是没有。
“烛影斧声”的疑点在于篡位,而不是弑君。
俺不认为光义杀了太祖,俺是怀疑太祖传位光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