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诅,盟誓。○丽,力知反。诅,侧虑反。
[疏]“初丽”至“公子”。○正义曰:服虔云:丽姬与献公及诸大夫诅无畜群公子,欲令其二子专国。杜虽不注,义似不然。若丽姬身为此诅,姬死即应复常,何得比至于今?国无公族,岂复文襄之霸,遂踵丽姬法乎?盖为奚齐、卓子以庶篡适,晋国创其为乱,不用复畜公子。案检传文及《国语》,文公之子雍在秦,乐在陈,黑臀在周,襄公之孙谈在周,则是晋之公子悉皆出在他国,是其因行而不改,成公今始革之。故传本其初也,则是国内因丽姬之乱,乃设此诅,非丽姬自为诅也。若丽姬为诅,不须言丽姬之乱,以言之乱,知其创丽姬也。自此之后,虽立公族而显者亦少,唯有悼公之弟扬干,悼公之子慭,二人名见于传。昭十八年,郑人救火,“子产辞晋公子、公孙于东门”。以外更无其人,良由逼于六卿,不被任用故耳。
自是晋无公族。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疏]注“无公”至“之官”。○正义曰:不畜群公子,故无公族。是公族之官,掌教公之子弟也。下注云:“馀子,适子之母弟,亦治馀子之政。”子属馀子之官,则适子属公族之官也。孔晁注《国语》云:“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是卿之适子属公族也。《晋语》云:栾伯请公族,悼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慎靖,使兹四人者为之。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脩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是公族主教诲也。
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宦,仕也。为置田邑以为公族大夫。○适,本又作嫡,丁历反,下注同。为置,于伪反。又宦其馀子,亦为馀子;馀子,嫡子之母弟也,亦治馀子之政。
[疏]注“馀子”至“之政”。○正义曰:下庶子为妾子,知馀子则是适子之母弟也。言亦为馀子,则知馀子之官,亦治馀子之政,今主教卿大夫适妻之次子也。下云“庶子为公行”,掌率公之戎车,则公行不教庶子。然则卿大夫之妾子,亦是馀子之官教之矣。
其庶子为公行。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行,户郎反,注及下同。
[疏]注“庶子”至“戎行”。○正义曰:下句赵盾自以为庶,为旄车之族,则旄车之族即公行也。掌车而谓之公行,知其掌率公戎车之行列也。
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行。皆官名。
[疏]“晋于”至“公行”。○正义曰:此晋有公族、馀子、公行。《诗·魏风》有公族、公路、公行,其公族、公行既同,公路似此馀子。但馀子不主路车,公路非馀子也,当与公行为一,以其主君路车谓之公路,主车行列谓之公行,其实正是一官,诗人变文以韵句耳。《周礼》无此三官之名。《夏官》有“诸子”,下大夫二人,掌国子之倅,事与公族同也。《春官》有“巾车”,下大夫二人,掌王之五路,事与公行同也。无馀子同者,天子诸侯礼异耳。
按上:晋无公族是指没有公族大夫。卿大夫的嫡子也是属于公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