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司马光也就是个腐儒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31 22: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司马光也就是个腐儒

近日读资治通鉴,开篇就讲什么: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解释了一番后,对周威烈王分封赵、魏、韩为诸侯提出了以下的见解: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我不明白第一段中司马光为何要举智伯之于晋的例子。因为下文中他就要说到智伯如何如何向赵、魏、韩索要封地,如何挟魏、韩进攻赵了。智伯如果获胜,他能不代晋吗?这一段中,司马光说的事情全是春秋时期的事,而是战国时期天下局势的变化于不顾。

第二段中,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只要周威烈王大义凛然,坚决不给三晋名分,就是真理正义,天下就一定能出现像齐桓、晋文那样的国君,奉礼义而征之。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无怪乎司马光是当年新旧党争中旧党中的顽固派了,莫说是王安石,就连反对变法的苏轼也跟他闹不到一块去。

周威烈王如果不给三晋名分,天下又有谁会来伸张正义呢?秦、楚自来就被视为蛮夷,正统的诸侯大国也就是齐和晋。晋当然不会了,因为要瓜分的就是他。齐呢?田氏掌控齐国政权以久,早晚也要走三晋的路,当然也不会来伸张正义。周威烈王如果不给三晋名分,无异于自取灭亡。

从这些来看,司马光也就是个腐儒。说得正义凛然,胸中根本没有治国的良策。连古代的事情都不能把握精髓,何况眼前的事呢?史书就是史书,不要夹杂太多个人的意见和评论。何况这些评论大多是迂腐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万里悲秋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3
功绩 38
帖子 421
编号 83463
注册 2006-9-17


发表于 2007-1-31 22: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么说有些过,资治通鉴中虽有司马光这样的食古言论,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以一概全,不太妥当。

其实,有些事,司马光也是自相矛盾的。资治通鉴上呈于皇上御览,所以,评论不能太造次直接,规矩一点,有利于推广与学习

[ 本帖最后由 万里悲秋 于 2007-1-31 22: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QUOTE:
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

“苟”作如果解释,不是一定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7-2-1 00: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过《资治通鉴》三国时期的记载,再对照一下《三国志》以及三国、晋朝等对于三国的历史记载,就能发现司马光的一些小小猫腻和主观感情色彩。当然,也不能否认《资治通鉴》是一部很伟大的编年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2-1 1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于封建社会著史谁能不这么说?谁敢不这么说?

司马迁修资治通鉴为的并非是记录历史,而是供皇帝借鉴历史,既然是借鉴,自然要在书中把皇帝望高明礼义上引导,总不能去唆使皇帝屈身于权臣吧?

历史为政治,为现实服务,让官方人士真正客观的看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2-1 12: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石敢当
(無雙OL眾純潔者兼象棋黨幕僚)

★★★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讨逆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
帖子 643
编号 104326
注册 2007-1-27


发表于 2007-2-1 14: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2-1 12:48 发表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于封建社会著史谁能不这么说?谁敢不这么说?

司马迁修资治通鉴为的并非是记录历史,而是供皇帝借鉴历史,既然是借鉴,自然要在书中把皇帝望高明礼义上 ...

有点小错,不为纪录历史的资治通鉴还会是史学巨著么?
当然后半句我深表赞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2-1 16: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写史记时不也夹杂太多个人的意见和评论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fram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6
编号 68276
注册 2006-5-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2-1 17: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起码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个腐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ugang1927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02
编号 89022
注册 2006-10-28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7-2-1 21: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大家心中自有公论,不要以己之见度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7-2-1 23: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7-2-1 16:16 发表
太史公写史记时不也夹杂太多个人的意见和评论吗?

夹杂个人的意见和评论是一回事,可再怎么也不能篡改历史记载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1 23: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2-1 23:25 发表

夹杂个人的意见和评论是一回事,可再怎么也不能篡改历史记载呵

24史都是篡改过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7-2-1 23: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7-2-1 23:25 发表

夹杂个人的意见和评论是一回事,可再怎么也不能篡改历史记载呵

他觉得不实或是不符合他的要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2 0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1-31 16:03 发表


“苟”作如果解释,不是一定罢。

是是。这个是我的错误。不过就算是当如果讲,司马光这段话的意思还是迂腐不堪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2 01: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迂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2 09: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31 22:36 发表
近日读资治通鉴,开篇就讲什么: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解释了一番后,对周威烈王分封赵、魏、韩为诸侯提出了以下的见解: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 ...

那不是司马光腐朽,而恰是司马光史识独到之处。

春秋战国的区别是什么?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礼”制的破坏。春秋时期虽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自家臣出,但毕竟“礼乐征伐”这块遮羞布还在,春秋是争霸,而争霸的手段就是“尊王攘夷”。可战国时期,“礼乐征伐”已无孑遗,诸侯竟而称王。这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表示着此前的那种思想体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彻底崩溃。而这种崩溃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三晋建候。

《史记·周本纪》中如此记载这件事:“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从“九鼎震”三个字,可见这一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之重大,之深远。

司马光在《通鉴》开篇,敏锐地把握住了战国和春秋的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在于“礼”制的存废,所以才有那大篇议论。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钦佩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2-2 11: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2-2 09:32 发表


那不是司马光腐朽,而恰是司马光史识独到之处。

春秋战国的区别是什么?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礼”制的破坏。春秋时期虽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甚至自家臣出,但毕竟“礼乐征伐”这块遮 ...

此论把握住了要害。

论“礼”必然要在一个大的环境范围下。儒家的最高理想,也就是在礼制下巩固礼制,既天下尊礼的情况下,各自修礼。一旦礼崩乐坏,无人讲礼,再去拿礼去要求局部的个体,就显得不近人情了。儒家所提倡的礼,从来就是就整个天下而言的,是一个整体的范畴。所进于统治者的,也是这样一个礼。

在乱世,这个礼是很难找到一个存在的基点。但是,在一个统一的治世,礼制却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协调。反过来讲,在治世,如果礼崩乐坏,社会丧失了自我协调的能力,会变得混乱而肮脏,甚至会迅速地转入乱世。

所以司马光所抨击的,不是某个人在某一件事上的对与错,而是在这个人这件事上所反映出的整个制度的崩溃,以及由之带来的恶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歌接舆
(凤歌接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2
编号 105519
注册 2007-1-30


发表于 2007-2-2 11: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名与器不轻与他人,是司马先生的大主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2-2 12: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石敢当 于 2007-2-1 14:10 发表


有点小错,不为纪录历史的资治通鉴还会是史学巨著么?
当然后半句我深表赞同。

史学巨著是后人的看法,记录历史在他之前已经有一堆的断代史了

他要做,他想做的仅是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以为借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ws

白衣伯爵谏议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6
功绩 166
帖子 1325
编号 82141
注册 2006-9-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2-2 1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风歌接舆 于 2007-2-2 11:56 发表
呵呵,名与器不轻与他人,是司马先生的大主见

“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孔子以降,怕都是这么学的。司马光自然也不例外。司马光作通鉴,自然要为自己所学加注,也不奇怪。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2-2 15: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本公主以为不能对司马光要求的太苛刻。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恐怕他自己都没指望《资》会成为一本正史书籍。这里面掺合一些主管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司马光本人是保守派这个谁都知道,他和王安石之间的斗争已经说明了一切。但这并不能说保守派就一定是腐儒,而且历史上也并不是所有的变法运动都是正确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2 16: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2-2 12:22 发表

史学巨著是后人的看法,记录历史在他之前已经有一堆的断代史了

他要做,他想做的仅是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以为借鉴

《资治通鉴》当然是历史巨著。司马光写的时候也知道是在写历史。

至于说以前有一堆断代史,但《通鉴》是编年通史,两者体例不同,不能等同而论。正因为以前的都是断代纪传体,所以史界才急需一部编年通史。

但《通鉴》的确不是一部一般的史书,这个不一般是指它的阅读对象很特殊,因为这是给皇帝读的,这也就使得它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认为司马光不是有意在著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2-3 11: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资治通鉴》的直接目的是“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它并非是全方位的记史,比如“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等事就没有记录,而这些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事实,同时文学艺术以及经济等方面在资治通鉴上并没有特殊记载,它只重政治与军事

再有就是浩大的评论,这才是《资治通鉴》的精华所在,当然《资治通鉴》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意义重大,不过这似乎并不是司马光的本意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2-3 11: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3 17: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浩大的评论是精华吗?我看不是,写史就写史,要那么多评论干什么?评论再多,北宋还不是很快就亡了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2-3 17: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又写实又有浩大的评论岂不更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3 17: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评论太多容易误导读者,何况他的评论都是些迂腐之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虚舟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106891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3 2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光恪守古训,修身严谨,但昧于历史大势,无补于赵宋,无益于中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hostdance
(天性决不屈服于世俗)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066
编号 86082
注册 2006-10-5


发表于 2007-2-3 20: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2-3 17:44 发表
浩大的评论是精华吗?我看不是,写史就写史,要那么多评论干什么?评论再多,北宋还不是很快就亡了国。

林兄这话就过了,岂能因一本书而主宰国家兴亡,北宋南宋只是史学家们做的一个标签,我一直以为宋就是宋,没有南北之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2-3 22: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虚舟 于 2007-2-3 20:26 发表
司马光恪守古训,修身严谨,但昧于历史大势,无补于赵宋,无益于中华。

笑~~~

那怎么就是不昧于历史大事了?是和那些YY小说中的猪脚一样,去炼铁炼钢烧玻璃,大肆散发王八之气吗?

无补于赵宋?无补于中华?对司马光你又知道多少?敢下如此断言?

《宋史·司马光传》评论说: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一旦起而为政,毅然以天下自任,开言路,进贤才。凡新法之为民害者,次第取而更张之,不数月之间,刬革略尽。海内之民,如寒极而春,旱极而雨,如解倒悬,如脱桎梏,如出之水火之中也。相与咨嗟叹息,欢欣鼓舞,甚若更生,一变而为嘉祐、治平之治。君子称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光于是亦老且病矣。天若祚宋,慭遗一老,则奸邪之势未遽张,绍述之说未遽行,元祐之臣固无恙也。人众能胜天,靖康之变,或者其可少缓乎?借曰有之,当不至如是其酷也。《诗》曰:“哲人云亡,邦国殄瘁。”呜呼悲夫!


如此大功,可谓功著社稷、泽被苍生,你竟然敢说他无补于赵宋,无补于中华?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天宫公主 2007-2-3 23:03 -10 帖子带不雅之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寂寞的烟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3
帖子 788
编号 26154
注册 2004-11-28


发表于 2007-2-4 19: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搂住  你给司马光提鞋也不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中庸 2007-4-15 00:16 -50 有攻击性内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冲
(教头)

京兆郡公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5
功绩 872
帖子 6312
编号 56550
注册 2006-1-2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2-5 0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ghostdance 于 2007-2-3 13:34 发表



林兄这话就过了,岂能因一本书而主宰国家兴亡,北宋南宋只是史学家们做的一个标签,我一直以为宋就是宋,没有南北之分!

北宋亡了就是亡了,不能因为有人建立了南宋就能说明北宋没有亡。要照你这么说那西汉也没有亡国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14: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