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楼梦》后40回是曹雪芹所作
性别:男-离线 ptcn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86
帖子 8570
编号 52547
注册 2005-11-5


发表于 2006-12-9 17: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后40回是曹雪芹所作

查了一下关于《红楼梦》后40回作者的问题(在GOOGLE里搜索“红楼梦 后40回”),结果吃惊地发现,目前的“主流学者观点”应该是:后40回是曹雪芹本人所作,高、程等的工作是“补缀”。

现在把有关的材料摘录如下,更详细的全文出处在所附的链接网页里


一、首先是俞平伯晚年的观点

“尽管俞先生对续书说的否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路程,但他毕竟是一位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学界宗师,所以当他通过长期怀疑、痛苦思索、深入反省之后,终于义无返顾,胜利完成了对续书说的彻底否定。这主要表现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对后四十回问题所作的明智抉择。这时,他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充满深刻的内疚和悲愧的忏悔,要他的亲属“写很长很长的文章”,重新认识后四十回,表示“不写完它,我不能死”。虽然他未能实现这个宏愿,但仍用“颤抖的手”写下两行惊心动魄的遗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吴国柱:论俞平伯红学观念的嬗变)全文见:
http://www.pkuer.net/bbssave/Sto ... boping/00000002.htm


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石昌渝等几位专家认为,程伟元、高鹗是程甲本、程乙本的搜集者和编辑者,不是作者

“近日,笔者就程甲本《绣像红楼梦》被发掘出版以及这套书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石昌渝等几位专家。他们认为,程伟元、高鹗是程甲本、程乙本的搜集者和编辑者,不是作者。

笔者:能不能描述一下程伟元、高鹗“艰苦搜集整理、补全成书”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是多大程度、什么意义上的“搜集补全”?

答:《红楼梦》在乾隆56年以前流传的大都是并不完整的八十回抄本。抄本的流传有两个阶段:开始在亲戚好友之间传抄借阅;然后超出这个范围,在社会上公开抄写出来借阅和买卖。场所一般在卖早点的铺子里,人们有时会借到买到完整的本子,有时只是其中的一册。这样借来借去,抄来抄去,时间久了流传的抄本就会变得不完全吻合,有了文字的出入,甚至有了人物情节的出入。程伟元是一个很有心的人,他想把这些抄本搜集起来正式出版。他看到过有一百二十回的目录,但没看到一百二十回的本子,于是就去搜集。突然有一天,他在一个挑担卖旧货的摊上买到了全本,再加上收集到的各种残损的本子,在内容上截长补短,修补照应,出了这么一本完整的书。后来胡适看了,就说,程伟元在撒谎,天下哪有那么巧!后四十回居然一下子找到了。明明是你自己写的,还假装这样说。由于胡适在学术界的地位,以后几十年里大家都以其观点认识这个问题。现在不相信胡适的多了,认为胡适的话缺乏证据。

笔者:乾隆57年,萃文书屋再版,“对程甲本文字做了大量的增删改动”,请问是谁改的?为什么要改?

答:改动者应该是程伟元、高鹗。我们认为程伟元、高鹗是程甲、程乙本的整理、编辑者而不是作者。改动应该说是两方面的情况,一是程、高自行改动;一是程、高根据手上别的本子改过来,他们手上有很多本子。

首先是因为补残补缺的目的,弥补不照应的地方,当然还有自我发挥的地方。他们改动主要是把文言改成白话,把戏剧情节矛盾的地方理顺。这也是胡适肯定后四十回、肯定程乙本的主要原因。比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说贾政王夫人头年生了元春,不想次年又生了公子宝玉,就是说元春大宝玉一岁。但到了第十八回“元春省亲”,说宝玉三四岁时,元春像母亲对儿子一样,教他识数千字。只大一岁是办不到的,显然矛盾了。程、高后来把第二回改变“不想过了十几年后,又得了公子宝玉。”因为曹雪芹死时未定稿,整理编辑的过程就有了疏通的工作。另因为目录和正文不符的也要改。“程甲本”第九十二回没有总目上“巧姐慕贤良”,“程乙本”便加上了。

笔者:现在可否确认高鹗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

答:本书出来后,为我们判断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否是高鹗提供了证据,只要仔细研究就行了。这之前,从胡适开始都认为是高鹗续写的。他根据一个与高鹗同一年考中进士的诗人张传山,此人写有一首《赠高兰墅》的诗(兰墅是高鹗的字),有一句诗下的小注说“红楼梦传奇八十回后都是兰墅所补”。此外没有任何证据!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程甲本是阴历十一月印的,程乙本是次年阴历三月印的,如果是高鹗他们写的,为何在短短的七八十天后要改自己的作品?从逻辑分析,自己所写的东西在这么短的时间不会进行如此大的改动。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很多改错的地方。举例说,后四十回有一回讲凤姐在大观园碰到鬼,回到贾琏房中,“程甲本”这样描写:“贾琏见他脸色变了,便想问他是什么原因,但因平时怕他,不敢问,所以就去睡了”。程乙本却改为“凤姐见他脸色变了,便想问他是什么原因……”这就把主客关系搞错了。这说明作者不了解原来是怎么写的。另一个例子是“宝蟾送酒”也把人物关系搞错了,改自己的作品不至于错到这种地步。”
(《红楼梦》原刻本引起红学家关注 高鹗续书地位面临挑战)
http://zgrdxw.peopledaily.com.cn ... 600003/hwz61949.htm

P.S.:人民网真差劲到家了,死活就是不让你看出这篇报道的日期。BS


三、胡文彬:后四十回不大可能是高鹗续写的

“最近十几年来我在深入的研究程伟元和高鹗的家世生平资料的过程中,感到过去许多人把红楼梦后四十回说成是高鹗的续作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原因第一,在所有的史料中,从来没有人用续作这样的说法。张船山的诗注里说是补。从训诂的角度说,补和续作是不相同的。高鹗和程伟元的叙和引言中对补字作了说明,即补遗订讹。

     原因二,过去说高鹗是续作者是从清代人震钧那里得来的。但是他是道听途说。叫作"偶闻"。最近在四川发现的<<遂宁张氏族谱>> 中,所谓"汉军高氏"并非高鹗。而是汉军高瑛(东冈)之子高扬曾。这件事实说明以往将高鹗说成是红楼梦续作者并大加诬陷是不公平的。<<遂宁张氏族谱>>及相关资料的发现对于高鹗的续作者说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点,高鹗的履历已经发现,他的年龄和以往的许多专家的评论也大不一样。这点说明高鹗不大可能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有人问是不是后四十回都是曹雪芹写的呢?宋浩庆教授曾认为95%左右是曹雪芹写的。我的想法是前八十回是一个未定稿,增删5次。八十回以后,作者很可能留下的是一些散乱的草稿,患漫不可收拾。程高二人所见的稿子也就是这个样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后四十回在艺术上在思想上都不如前八十回。但是也有许多人物,比如紫鹃鸳鸯等人的结局和前八十回是一致的。大家不知道注意没有第一百二十回贾政在毗陵驿舟中见宝玉的那段情景,正是从曹寅的诗集中关于毗陵驿的诗就可以看出后四十回的一些情节,与曹家的本事多么相似。这可能是别人写的吗?

    但是我始终认为,高鹗在协助程伟元整理红楼梦的时候是做过一些文字的添补工作的。”

http://www.ce.cn/kjwh/zhuanti/wh ... 50823_4524186.shtml


四、香山的传说

“提起《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般都认为是高鹗续写的,可在香山一带却传说那也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据传,曹雪芹用了近十年才写完了《红楼梦》,然后进行反复修改,前前后后修改了五次。可他对书的后四十回总是不太满意,于是就将书稿的前八十回拿给亲朋好友看,谁知不久就传抄开了,而那后四十回却一直在修改之中。这时候他的身子骨越来越差了,不久就去世了。

在料理他的后事时,有人找出许多写满字的纸张,可一想人都没了,留着这些纸也没有用,于是就都剪成了纸钱。就在要烧的时候,被曹雪芹的好友鄂比看见了,连忙抢了过来,展开一看,正好是《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稿,虽然被剪得很乱,好在所有的纸都不缺,只要小心拼对,能够复原,于是将所有带字的纸收集起来。

给曹雪芹办完丧事后,他就开始修补那些被剪坏的书稿。可谁知,他修补了没几天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两年多。等他的病刚有好转,就接着修补起书稿来。因为这书稿剪得太乱,数量又多,于是就找来一位叫高鹗的私塾先生帮助修补,二人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将书稿修补好。高鹗先将书稿拿回去阅读,他是越看越爱看,真是从心里喜欢,于是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书稿重抄了一遍,并在上面写下许多眉批。可他还没来得及还给鄂比,就又叫几位朋友借去了。从此,《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开了。因为曹雪芹已去世三年多了,那书的前八十回早已流传到了民间,而那高鹗的眉批写得颇有文采,人们就误以为这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所以传抄时就把他的名字写在了曹雪芹的后面。其实这《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全部出自曹雪芹之手。”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eature/801847.htm
(这个域名牛得一塌糊涂)

五、王蒙对前80与后40的差异的一种合理解释

“ 对于红学界长期以来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定论”,王蒙提出了颠覆性的看法。“都说后四十回应该写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要死完才算,所以认为一百二十回本的这个结局非曹雪芹本意而是高鹗续作。”王蒙说,“但是,从常理来看,要写到这样的结局,除非从三十二回开始就架起机枪向荣宁两府扫射,一回就要死三到五个人。这不切实际啊。”所以,王蒙的观点是——曹雪芹把前八十回写得太过精彩,以致于前面写得越好的长篇小说越难收尾,因而凸显了后四十回的不足,“好长篇收尾不好这样的例子,在世界文学之林比比皆是,《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小说都有这个毛病。””

王的这个观点令人信服,应该是“业内人士”的切身感受。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 ... bject1ai387395.html


六、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

“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独树一帜,宣读了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的论文,首次借助计算机进行《红楼梦》研究,轰动了国际红学界。陈炳藻从字、词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红楼梦》后40回系高鹗所作这一流行看法提出异议,认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

http://www.bepet.net/2006/11/9/955.html

---------------------------------------


高鹗续书的观点最开始是胡适提出来的,但胡适提出此观点的证据(高鹗的同年进士张船山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题解中写道:“传奇《红楼梦》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就和“莫须有”差不多。“补”最多也就是个很含糊的提法,而且是用在赠诗这样带有赞誉性质的场合,何况高鹗和程伟元的叙和引言中对补字作了说明,即补遗订讹;而胡适也许只是一时疏忽,犯个错误本情有可原,无奈后人(包括胡自己?)借了胡的大名,把这个错误越搞越大,最后居然成了定论。

但胡适等有个根本的错误,就是把小说和自传混为一谈。《红楼梦》是小说,即使是“自传体小说”,也依然是小说。小说是什么?小说就是虚构。这点本来大家都明白,但一到《红楼梦》,再一“自传体”,很多人似乎就糊涂了,非要从小说的虚构情节里“透射”出现实的考证根据来。我这2天读了一下某权威的专著,其中就充满了这种透射,简直是味同嚼蜡,读不下去。

在“红学”里,几乎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采用这种“透射”方法寻求根据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种方法在根本上混淆了虚构的情节和历史上的现实。

相比之下,有说服力的论证方式有:

1)从艺术尤其是小说的一般创作规律入手的(如上面王蒙的论点)
2)从历史证据入手的分析(如张船山的诗、高鹗和程伟元的叙和引言、敦氏兄弟的诗等)
3)对《红》本身(以及其不同版本)的文字方面的分析、考证(这里要严格排除以小说的情节穿凿作者所处的历史的现实)
4)其他科学的分析方法,比如计算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等等

还有一点,就是应该考虑当时的文字狱因素。很可能的合理情况是,曹雪芹的密友看了全本的早期版本后,告诫曹雪芹不可向外人披露后40回那样的结局,而曹雪芹本人可能原也就有这个顾虑,何况前80就已经是很危险的擦边球了。这样,曹雪芹发布了修改得比较完美的前80回,而扣住了后40回不予示人。曹雪芹去世后,别人找到了比较早期版本的后40回,且这个早期版本最终落到了程、高手中,造成了程高手里的前80和后40的差异。程、高试图消除、缩小这些差异,就是所谓的“补”。

至于比较完美的后40回版本,可能是散失了。

似乎学者们忽略的一点是,程、高出版《红楼梦》,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否有被问罪的风险。没见到这方面的考证介绍。我想这种风险肯定是有的;在乾隆盛世讲“盛极而衰”??!!清朝的文字狱可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P.S.: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事属"奇巧",并视为程高串通作伪之"铁证",其实周汝昌发现敦氏兄弟之一的诗集,比鼓担购书更奇巧,连周自己都觉得意外。程高和曹雪芹几乎同时代,而周和敦氏可差了100多年。

如果程、高真说了谎,那很可能是为一个重要人物开脱,这个重要人物或许是受托于曹雪芹或者他的密友的人,这个人把后40的手稿给了程、高,而程高以“鼓担”来掩饰这个线索。这和“兴奋剂是在厕所里捡到的”之类是一样的托辞。

[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06-12-9 18:1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6-12-9 18: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到了今天还在判定后面伪续是谁做的,恐怕不是学术问题了

学术界没有这个所谓的共识,周汝昌、周策纵、张爱玲、胡适、唐德刚、夏志清、刘梦溪、冯其庸、吴世昌、吴恩裕、俞平伯、端木、高阳……都是持续作,我还真没发现几个是说同一个人写的

俞老的意思是后面的尽管是续作但是已然流传,生硬分开不对~~楼主理解错了,我至今怀疑这句话是其孙伪造的,如果真是俞平伯,那俞老也太不负责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剑
(坤恸幽珏)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85
帖子 3131
编号 3591
注册 2003-12-20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12-9 18: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唉,专业红学问题小剑插不上嘴
个人感觉后40回的文笔比前80回差太多了,我第一次读红时,当我看到晴雯死,觉得挺难受的,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后来看到黛玉死,丝毫没有一点难过的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6-12-9 18:24 发表
我觉得到了今天还在判定后面伪续是谁做的,恐怕不是学术问题了

学术界没有这个所谓的共识,周汝昌、周策纵、张爱玲、胡适、唐德刚、夏志清、刘梦溪、冯其庸、吴世昌、吴恩裕、俞平伯、端木、高阳……都是持续 ...

貌似常识!

此帖锁待合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孤狼在途

临颍侯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2
功绩 505
帖子 2940
编号 39366
注册 2005-5-21
来自 狼窝


"貌似常识"并不是针对你的这个帖子的,只是对红狐的回复有感而发。

锁你帖的原因是此类问题在本区的帖子里以前多有人涉及,因此不必再开专贴了(如无新观点),红狐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不妨找一下他以前的帖子顶起来后,俺将你这篇转贴与之合并。

不便处见谅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17: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2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