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什么那么多“之”, 东晋南北朝人名好多带“之”字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6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为什么那么多“之”

最近看蔡东藩的南北史演义,发现里面好多人的名字里都带个“之”字。什么刘穆之、鲁宗之、司马休之等等等,再看东晋时期也是,王曦之、王献之、王坦之、等等等,看地人眼花缭乱的。那个时代人怎么那么没创意啊。难道是赶时髦?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取名字都喜欢带个“之”字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6-10-9 22: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的好

貌似三国为数不多得三字名中也有不少“之”,如郭攸之、刘望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sky
(春意思)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94
帖子 8938
编号 16632
注册 2004-8-29


发表于 2006-10-10 01: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庆之 陈伯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张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74559
注册 2006-7-4


发表于 2006-10-10 08: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是宗教信仰的关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落花流水1983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24879
注册 2004-11-18


发表于 2006-10-11 00: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是所谓的张鲁那个教的人都要叫什么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主席
(宅狼)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9
编号 77513
注册 2006-7-31
来自 荆州重镇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0-11 0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百度结果 宗教原因......
具体原因不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张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74559
注册 2006-7-4


发表于 2006-10-11 07: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xx说是天师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游客II号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8
帖子 1846
编号 47042
注册 2005-8-28


发表于 2006-10-11 09: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宗教原因?
我朋友叫孔孟之,不会被认为邪教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张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4
编号 74559
注册 2006-7-4


发表于 2006-10-11 10: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之“那么多有宗教原因,但不是每个“之”都因为宗教。
主要是古人有避讳的习惯,如果祖孙好几代名字里都有同一个"之"字,肯定有什么背景。所以有学者论证是信奉天师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谷风及雨
(江左布衣)

蜀郡公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0
功绩 907
帖子 8407
编号 100
注册 2004-1-18
来自 人间天堂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10-11 1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落花流水1983 于 2006-10-11 00:10 发表
就是所谓的张鲁那个教的人都要叫什么之

张鲁是5斗米教吧


东晋天师道孙恩造反为什么他不带之??王坦之不是被天师道军杀的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0-11 11: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晋南北朝时期人名中多有表示宗教信仰之字样,
如佛教之“释”、“僧”,道教之“道”,及天师道之“之”,
这些字甚至可以父子同用而不避讳(“道”在道成登极后亦讳)。
对此,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中《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崔浩与寇谦之》等文皆有论及。

“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所以然之故,虽不能详知,要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王鸣盛因齐、梁世系‘道’、‘之’等字之名,而疑《梁书》、《南史》所载梁室世系倒误,殊不知此类代表宗教信仰之字,父子兄弟皆可取以命名,而不能据以定世次也。”(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之《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

“祖、父、孙可同用‘之’字为名,兄弟同辈其名亦得皆用‘之’字,但‘之’字亦可省略。此等例证见于六朝载籍者甚多。”(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之《崔浩与寇谦之》一文)

朱自清先生1933年11月29日日记:读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极有胜义:1,天师道与两晋关系极巨,王、谢等大姓皆信之;2,六朝人重家传,然父子可同名“之”,此道名也,又如道字、灵字亦皆教名;3,书法与写经及符录有关;4,竹能宜子,王子猷等爱竹,非尽雅怀;5,羲之好鹅,或取其能解丹毒。(265页)(见谢泳先生《朱自清与陈寅恪》)

至于上面一位朋友提到王羲之的个人信仰问题,衲子的解释是:
当一个家族世代信仰某个宗教时,其子弟即使并不信从此教,名中亦有可能存在“教名”,
毕竟本名不同于字号,体现的是家族长辈意志,本人选择权基本米有……

至于王氏家族的信仰,《晋书·王羲之传》云:有七子,知名者五人。玄之早卒。次凝之,亦工草隶,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所害。

既云“世事”,从语义上可以上溯两代,也就是到王羲之的父辈了,王羲之渡江不过十岁,建康又是佛教盛行之地,其子孙仍信奉天师道而至弥笃者,必然有来自王导、王旷辈的影响,而“张氏五斗米道”更说明王氏可能从曹魏的张鲁教主大人时期就信奉此道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0-11 11: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跟南斯拉夫人都叫奇 俄罗斯人都叫夫差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0-11 11: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谷风及雨 于 2006-10-11 11:10 发表


张鲁是5斗米教吧


东晋天师道孙恩造反为什么他不带之??王坦之不是被天师道军杀的吗?

孙恩的“之”可能是属于省略掉的,也就是说称其孙恩、孙恩之都可以,
但史料中提及孙恩处多随“之乱”、“之难”、“之为”语,行文不宜两之并出,故从略。
衲子上面所引《晋书》云:“孙恩之攻会稽”,这个“之”断于前后皆可,但是似乎断于前更适合些。

坦之好像是因为桓温擅权而死的。同道的凝之死于孙恩之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凝之既有:“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之语,说明他认为“大道”是在他这边的,同样孙恩也必然认为“大道”在自己那头……
成者道败者妖,还有尖锐的阶级矛盾,砍了罢……

[ 本帖最后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10-11 12: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10-11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顺便请教一下,先秦“婴”是什么意思,叫子婴的公子好像为数不少,郑卫楚秦都有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6-10-11 13:1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阿巽 的帖子

《说文解字》始“婴”字:頸飾也。
《康熙字典》释“婴”字:
【廣韻】於盈切【集韻】伊盈切【正韻】於京切,𠀤音纓。【釋名】人始生曰嬰兒。胷前曰嬰,抱之嬰前,乳養之,故曰嬰。一曰女曰嬰,男曰孩。 又【六書故】女首飾也。嬰,所以飾也。【荀子·富國篇】處女嬰寶珠。別作瓔。 又加也。【賈誼·治安策】嬰之以芒刃。 又觸也。【韓非子·說難】龍喉下逆鱗,嬰之則殺人。 又繞也。【後漢·卓茂傳】嬰城者相望。 又縈也,絆也。【陸機詩】世網嬰吾身。【張九齡詩】形隨世網嬰。 又山名。【隋圖經】嬰山,幷州之主山。又【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 又九嬰,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使誅九嬰于凶水之上。 又盂也。與罌通。【𥠇天子傳】黃金之嬰之屬。 又姓。晉季膺之後。別作賏。 又【集韻】於慶切,音映。關中謂孩子曰嬰。 又於正切,音郢。嬰累,弱也。一曰絆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盗帅夜留香
(留香剑客)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03
编号 41154
注册 2005-6-17
来自 sz


发表于 2006-10-13 16: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呵呵,长见识了

原来还跟张鲁有关系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hikamaru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1
编号 34191
注册 2005-3-8


发表于 2006-10-15 21: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是道教徒的标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87435029
(前将军张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86892
注册 2006-10-11


发表于 2006-10-16 21: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好像是因为张鲁祖张道陵创的五斗米教,就是道教前身的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sromavof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102052
注册 2007-1-18


发表于 2008-8-27 0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祖冲之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恨地无环 2008-8-28 09:47 -24 灌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子昱

Rank: 2Rank: 2
组别 士兵
级别 在野武将
好贴 1
功绩 5
帖子 29
编号 76929
注册 2006-7-26
来自 西安


发表于 2008-9-21 00: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觉得“之”可能类似于周朝的“父”一样,是一种尊称的尾缀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atan1939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269447
注册 2008-2-29


发表于 2008-9-23 00: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话说五代时的“彦”也蛮多的,不过俺确实没去考虑过为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ueseg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5
编号 237585
注册 2007-11-10


发表于 2008-9-24 15: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嘛。。。。
在上古據說是語氣音節詞,用于人名湊湊數,東晉也是。
上古如介之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uesegi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5
编号 237585
注册 2007-11-10


发表于 2008-9-24 15: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6-10-11 11:38 发表
东晋南北朝时期人名中多有表示宗教信仰之字样,
如佛教之“释”、“僧”,道教之“道”,及天师道之“之”,
这些字甚至可以父子同用而不避讳(“道”在道成登极后亦讳)。
对此,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初编 ...

其實。。。。搞不好是我們想多了,南朝畢竟離當時接近啊。。。。^_^
恕鄙人愚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4: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6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