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五代十国》第92回:薛居正笔落《五代史》 李后主命终《虞美人》(全本终), 本书共92回,42万字,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本作的关心与帮助。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8 21: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tty1 于 2006-10-8 15:59 发表
加油。收藏!

感谢收藏,我年底就可以完成全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10 19: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五回:千刀万剐逼反三镇 锦囊妙计大战汉中

  
  
  
  俗话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后汉高祖皇帝刘知远生性残暴,而刘承祐亦是如此,比其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刘承祐欲杀杜重威满门,遭郭威、史弘肇两个顾命大臣的反驳,憋了一肚子闷气。此时,宰相苏逢吉求见,刘承祐一见苏逢吉便问:“爱卿此来莫不是也来劝朕不该杀杜重威吧?”

  苏逢吉笑道:“臣前来试劝皇上尽早诛杀杜重威满门。”

  刘承祐大喜:“知朕心者,乃爱卿也。”

  苏逢吉道:“臣身为顾命大臣当相皇上之所想,了却君王前思后虑,郭威、史弘肇抗旨不遵,实在可恨。”

  刘承祐道:“若不看他们是顾命大臣,朕早将郭、史二人问罪。”

  苏逢吉道:“臣以为皇上当借杀杜重威之事,一并杀杀顾命大臣的威风。”

  刘承祐问:“那杜重威应当怎么个杀法?”

  苏逢吉道:“臣献上千刀万剐之刑,陛下可用此刑来震慑人心。”

  刘承祐问道:“何为千刀万剐?”

  苏逢吉言道:“将活人的皮肉一块一块割下,却不使其断气,一刀挨一刀,共计三千六百刀,才使人痛苦而亡。不用此刑难服群臣之心,不千刀万剐难服天下百姓之心。”

  刘承祐何等残暴,闻听此刑竟欣喜不已,言道:“只是朝中武将皆受郭威管辖,无人可依调遣呀。”

  苏逢吉道:“这有何难?陛下不是有聂文进、后赞二将么,如今是皇上,封臣封候全在陛下旨意。”

  刘承祐大喜,即刻降旨加封聂文进为左屯卫将军,后赞为右屯卫将军,命而人调出禁军一千,缉拿杜重威。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杜重威未想自己竟祸从天降,聂文进、后赞率兵包围杜府,以卖国之罪拿了杜重威满门。

  这一天,刘承祐摆驾菜市口,六位辅政大臣及刑部官员皆被召来观开酷刑,周边四邻的百姓把菜市口围的是人山人海,只为一睹酷刑。

  聂文进率兵护住四周,后赞抱令箭担当监斩官。杜重威满门老幼尽三百口皆遭斩首,唯独到杜重威本人行刑时,监斩官后赞喊道:“刽子手刑千刀万剐!”

  杜重威惊恐万分,怒问:“我虽曾卖国,何至于千刀万剐?”

  监斩官后赞怒道:“卖国奸贼不可千刀万剐,何罪还能千刀万剐?行刑!”一声令下,刽子手拨光杜重威身上衣服,手持六尺锋刃是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里一刀、外一刀,前一刀,后一刀,如同切肉丝一般。随着声声惨叫,一刀一刀整整三千六百刀将杜重威活活割成一幅白骨。正是:

  前朝卖国未可知,后朝报应尚有时。

  千刀万剐泄国恨,由此千载话凌迟。

  又有诗云:

  三十万兵降辽贼,却教中原恸地悲。

  五代汉奸皆曾有,杨光远后杜重威。

  前文曾表杜重威降契丹之时,副将李守贞也一同降敌。护国节度使李守贞闻听杜重威灭门九族,自身千刀万剐,心中大惊。李守贞有两个好友,一个是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另一个是永兴节度使赵思绾。

  李守贞将两位节度使请来,是痛哭流涕,哭诉道:“如今万岁年少暴脾,以卖国之罪灭杜重威满门,当年我亦随杜重威降辽,只恐日后也有千刀万剐之日。”

  赵思绾怒道:“当今皇上生性歹毒,嗜血成性,乃千古罕有的暴君。常言‘兔死狐悲’杜重威今日惨剧便是明日我等下场,何不共举大义造反。”王景崇也赞成造反,三位节度使一番商议,推举李守贞为秦王,割据三镇,向东争锋。

  三镇造反,探马百里急报京师。后汉隐帝刘承祐即刻降旨命白文珂为大将军统领五万大军出兵同州,两军僵持数月之后,败报传来,白文珂大败而归。刘承祐见三镇造反声势浩大,有下诏书封郭威为征西诸军都诏讨、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十万讨伐三镇。

  郭威麾下有战将四员,一个是郭从义,此人乃是后唐大将郭绍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个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进;第三个名叫石守信,开封人氏,第四个名叫赵晖,字重光,澶州人氏。还有一位军师姓王名朴,字文伯,东平人氏。郭威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之策。

  军师王朴言道:“三镇反贼李守贞为主,且河中位居水陆要冲,若攻陷河中,则永兴、凤翔两镇则无力自保。”

  郭威道:“军师之言正合我意,先集重兵攻取河中,再分兵攻取凤翔、永兴。”遂令赵晖出咸阳攻凤翔;郭从义攻永兴;郭威自率军出陕州,以三路兵马会攻河中。

  三个月后,三路大军围困河中西关城,郭从义、李重进皆请命发起攻城,郭威道:“河中西临黄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应长久断其粮道,待河中人困粮尽,再行攻城。”郭威即命士卒高筑土坯,挖掘长壕,设栏严守,久困而不攻,并遣水军列大小战船百余艘河岸,断绝水上通路。

  李守贞在城内严密设防等待一个多月,却不见官军攻城。李守贞空粮草不济,便定突围之策。李守贞率兵杀出南城,只见汉军大营土坯筑起,土堡之上埋伏弓弩,待叛军来之近前,便用箭射杀,李守贞无奈之下只得退回。

  李守贞再到其余各城门观望,郭威也布下营垒。李守贞焦急万分,副将王继勋劝道:“如今敌兵三面用土坯土垒围困,恐无法突围。但水路仅有战船列阵,主公何不派遣水鬼,潜水渡河,向外求援。”李守贞闻听大喜,即刻写好书信向蜀主求救兵,命水鬼从水路而出,将信藏于蜡丸之中。

  书中曾表李嗣源封孟知祥为蜀王,史称后蜀。孟知祥在蜀中为王只一年便病故,太子孟昶即位,改元广正,史称后主。孟昶得李守贞求救书信,以为可借此时杀进中原,遂命安思谦为都督,韩保贞、申贵为大将领兵五万出兵汉中。

  汉军的流星探马,得知蜀兵来援,飞马报知郭威。大帅郭威命大将赵晖领兵两万攻打凤翔,以拒蜀兵。大将赵晖点齐兵马将往凤翔,军师王朴言道:“我有锦囊三个,交与将军,倘若万难之时可一次拆开。”

  赵晖答道:“末将晓得。”领得兵马便往凤翔进兵。

  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见赵晖率兵前来,便紧闭城门,拒不交战。赵晖一连数日,不见王景崇出城,情急之下,便打开第一个锦囊观看,上书:

  “速做蜀兵旗帜,既可瞒天过海,又可诈获敌兵。”

  赵晖大喜,即刻命将之缝制几十面蜀军大旗,侵领一支人马绕过后山,向凤翔方向,挥摇旗帜,反复数次。凤翔城上守卒,远远望去见有蜀军旗帜,以为蜀国援兵已到。即刻报知王景崇。

  王景崇大喜,立刻点了兵马去山上会合。王景崇帅兵来至山坡,命人向山上高呼,喊话官喊道:“山上的士卒告知蜀军都督,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亲自来迎。”

  赵晖正卧在山上一块大青石上睡觉,闻听喊话,知道王景崇中计,即刻点兵向山下杀去。汉军战鼓大震,王景崇尚不知怎么回事,只见蜀军旗帜纷纷撂倒,却有汉军将士一齐杀出,

  赵晖率兵沿山坡冲下,一痛好杀,打得王景崇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叛军几乎全军覆没,王景崇只得一人逃回凤翔,再不敢出战。

  三日后,蜀军先锋官申贵率兵至凤翔,王景崇吸取前番教训,这次有见蜀兵精闭门不迎。申贵在城下喊道:“我乃蜀主驾下先锋官申贵,王将军为何久不开城门。”

  王景崇言道:“如今真伪难辨,请将军出兵先胜汉军一阵,方可开城迎接。”

  申贵气得火冒三丈,只得率兵先向汉军讨战。赵晖闻知蜀军果真到来,便打开第二个锦囊,这凯观看,但见上写:

  “连败三鼓而逃,调头一鼓作气。”

  赵晖便依照锦囊之策,列阵迎战蜀军。蜀将申贵传令击鼓进兵,赵晖只派老弱伤卒出战,两下交兵,蜀军大胜。

  申贵令二通鼓进兵,赵晖命老弱伤兵杀回,一战击败。

  申贵大喜道:“汉军无人矣,发三通鼓!”蜀军三通鼓响,赵晖战也不战,率三军调头就逃。申贵率兵乘胜追击,缴获了自重木车数百辆,大胜而回。

  申贵来至凤翔城下,向王景崇炫耀所获辎重,王景崇这才相信,城门大开迎接蜀军。怎知吊桥刚放下,便又收回,申贵问道:“我已大胜为何不让进入。”

  王景崇向远方指问:“将军既已杀退汉兵,为何又引汉军杀回?”

  申贵转头看去,只见尘烟滚滚袭来,赵晖率领一路精骑兵,冲杀而来,两侧步兵推着冲车直奔城下。申贵惊呼:“哇呀呀!速命后队改前队,与汉军交战。”

  这蜀军将将士见汉军杀来,早已阵脚大乱,且数百辆木车横七竖八积在城下,以顾不得败阵。

  顷刻间,汉军如同席卷残云一般,杀得蜀军人仰马翻,死伤无数。蜀将申贵被赵晖刀劈马下。汉军夺回辎重,大胜而归。

  先锋被斩,兵马死尽,使得蜀军大都督安思谦怒不可解,大骂王景崇多疑少谋,无能鼠辈,一气之下安思谦竟驻军兴元城,按兵不动。

  王景崇见蜀军不再来援,便又发搬兵救书,求蜀主发兵,蜀主再三催促安思谦出兵,但安思谦更是满腹委屈,遂回书一封陈明利害。信上书曰:

  “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乃无能之辈,多疑少谋,好猜厌战,以致先锋官申贵受其拖累,命丧沙场。汉军来势凶猛,臣恐相持日久,粮草不便维济。陛下既催令出兵,望我主再拨军粮五十万石,以资军用。”

  蜀后主孟昶见得此信,叹道:“大军未至凤翔,却先向朝廷讨要军粮,只恐安思谦长久固守,无心进兵。”蜀主本无心再战,王景崇却求救不止,且李守贞所派水鬼,又送来蜡丸求救。蜀主无奈只得拨付二十万石军粮,再度催促安思谦出兵。

  却说安思谦得了军粮,才勉强发兵,王景崇见此番蜀军来势不小,定无虚假,便大开城门迎蜀军入城。蜀汉兵马相持于凤翔

  再表永兴节度使赵思绾自开战以来一直被困永兴城中,郭威命郭从义在此坚守,消磨其志。相持已有一年,赵思绾虽接连派人往河中求蜀兵来救,奈何蜀兵在凤翔尚未取胜一仗,怎能来救长安。

  不久,永兴已是粮草困窘,多有饿死之人。永兴节度使赵思绾有个外号叫“赛朱粲”,逢粮草困难之际,便食人肉度日。赵思绾由喜吃妇女肝胆,以为滋补延寿。如今粮草将尽,反到吃人有理,赵思绾传令所不将士,沿街掠杀老幼妇孺充作军粮。赵思绾将死人论斤分秤,分与将士,时日长久诸多将士已是有口难咽,渐渐军心生乱。

  赵思绾麾下有一军师,名叫程让能,他见军心已散,永兴失守已是朝夕之事,便劝言思绾道:“将军与李守贞联三道雄兵自立,如今三路兵马背困三地,各自为战,互不能救,眼看大事已去,将军何不另做打算?”

  赵思绾道:“早知今日骑虎难下,当初便归顺汉主。”

  程让能道:“这有何难?如今大战在即,将军一掷千金,倘若降汉,朝廷必然大喜,何乐而不为?” 赵思绾思虑少时,便应纳称让能之计,草拟降表送往汉军大营。

  大将郭从义见赵思绾投降书信,暗想赵思绾乃不忠不义之人,受降之后必当杀之,便亲笔拟信急送郭威大营,郭威见信上写道:

  “西征兵马督诏讨、兵马大元帅在上,今赵思绾黔驴技穷,走投无路,便思背主而降。末将以为此人不可留,赵思绾如同杨光远,杜重威反复之辈,留其姓命日后必为朝廷大患,末将请将领将赵思绾诱降诛杀。”郭威看后即可应允。

  五日之后,郭从义向长安城招降,赵思绾大开城门率部出城献降,但将一汉军大将头戴乌油盔,身着大叶乌油甲 ,跨下青龙驹,手提一对八棱青铜锤,八尺之高,短髯三缕,暗想此人必是郭从义。

  赵思绾上前几步,撩袍跪倒双膝,叩首言道:“罪臣赵思绾帅长安百姓兵马,向大将军献降。”

  郭从义瞟了一眼赵思绾对左右言道:“来人呐,讲赵思绾给我绑了。”左右几个士卒按住赵思绾双肩就是五花大绑。赵思绾问道:“末将献城有功将军因何绑我?”

  郭从义怒道:“噬人魔头,残害百姓,祸乱朝廷,我留你何用?”遂命人将郭从义赵思绾阵前枭首阵法。

  长安已收,河中依旧被郭威围困,唯独凤翔因蜀军相助幸得保全。蜀军都督安思谦亲率五万蜀军,会合王景崇一万兵马,杀出凤翔直逼赵晖大营而来。赵晖见联兵人多势众,不易取胜,便打开第三个锦囊观看妙计,不知此囊如何计谋,且看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06-10-10 19: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突然累了
(燕赵鹰扬)

阜成侯光禄大夫

Rank: 5Rank: 5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平西将军
好贴 7
功绩 478
帖子 2364
编号 40246
注册 2005-6-4
来自 燕赵大地
家族 现视研


默默地看 默默地支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神一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4
编号 34313
注册 2005-3-10


发表于 2006-10-10 22: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哎呀,我说高怀德怎么这么熟悉,原来就是开平王啊,高宠的先人啊,从说岳追溯的晚唐,真有种历史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12 06: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六回:郭文仲草章让军功 刘承祐滥杀兴暴政
      蜀军大将安思谦率五万大军杀出凤翔城,赵晖情急之下打开军师王朴的第三道锦囊,拆开观看,上书:

  “彼军连挫,必兴重兵,扼守咽喉,竭尽疲兵。”

  赵晖看罢此囊,即刻率兵退却,固守宝鸡城。这宝鸡城城墙坚固,内有粮草充足,待安思谦帅大军杀来,赵晖亲自登城御敌。云梯撞车,火弩强弓一连数日久攻宝鸡不下。

  这一夜,大都督安思谦又攻城失利,折去许多兵马,一个人正闷头喝酒,忽然有人来报有人闯连营。安思谦大怒道:“待本帅亲自去擒贼子。”安思谦披挂上马正要去往前营,旁边校尉劝道:“都督,闯营者是从后门而入,欲进宝鸡城。”

  “啊!竟有这等闯营之人,速往后营!”安思谦道。

  安思谦正往后营奔去,只见一将已杀至中军,安思谦拦住去路问道:“尔奈何人,胆敢闯营?”

  “郭从义是也!”郭从义道。

  “好贼子!拿命来!”安思谦催马来战郭从义,郭从义挥舞一对八棱青铜锤,二人战至一处。未过两个回合,郭从义自知不能恋战,便虚晃一锤,闪过安思谦,策马就走。等安思谦转过马头,才见郭从义已逃,自己懒得去追,只令几十个骑兵追杀。

  郭从义冲出前营,来到宝鸡城下,对城上守卒高呼道:“快开城门,我乃郭从义将军。”城上一个校尉认得郭从义模样,便令放下吊桥,让其入城。此时几十个蜀军骑兵追来,城上弓手立刻射出百支雕翎箭,使蜀兵不敢近前。

  郭从义进的宝鸡城,先到中军来见。赵晖一见是郭从义闯连营而来,惊讶问道:“郭将军出兵永兴,为何突然来至宝鸡?”

  郭从义答:“永兴节度使赵思绾被我诱出长安城,现已诛杀。此番前来正是为解宝鸡之围。别人闯营,我恐有失,便亲往城中相约。”赵晖大喜,随即二人定下里应外合破蜀兵之策。

  到了次日黎明,郭从义在宝鸡城中饱吃一顿,跨下马,掌中锤,独自离开宝鸡,二闯连营返回军中。这蜀军前营看门卒昨日刚遭人闯营,心想今日必不敢再来闯营,就执戟而睡。只闻“咔嚓!”一声只见眼前辕门木梢已被砸断,一匹青龙驹一跃而入,马上之人正是大将郭从义。

  这清早之时,蜀军大营的士卒多在熟睡之中,闻听有人闯营,赶忙披甲提刀,等冲出寝帐,郭从义早已趟过营盘。中军士卒见前营又乱,赶忙报知都督安思谦,安思谦猛地从床上蹦起怒呼:“好贼子,二番踹营竟如马跑平川,速拿我铠甲来。”等安思谦顶盔披甲,上马提枪来寻郭从义,又有士卒来报郭从义已杀过后营。安思谦长叹一声,见为时已晚,便不再追了。

  安思谦两番被人闯营,以为今日不会再有闯营者,便未加防范。到了傍晚时分,有士卒来报宝鸡城马大开,赵晖正向外调兵。安思谦大喜:“汉军闭城自守,我正愁无策,自来送死,乃天赐良机。”遂点齐三军去战赵晖。

  安思谦刚至前营,赵晖便率兵杀来,两军混战城下。忽然蜀军后营火起,郭从义帅一万兵马火烧蜀军粮草,继而杀向前营。蜀兵见后营有变顷刻军心大乱,赵晖、郭从义前后夹击大胜蜀军。安思谦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几十个骑兵逃回蜀国。

  在凤翔高枕无忧的王景崇闻听联兵溃败,安思谦逃亡蜀中,自知已无回天之力。少时,有人来报,凤翔将士已无心应战,献出四门引汉军入城。王景崇走投无路命家人堆下柴薪,自焚而亡。

  长安、凤翔两镇皆胜,蜀军败退,十万汉兵进驻河中。汉军大帅郭威会合各道兵马,命石守信、李重进二将率兵向西关城四面围攻,昼夜不止。河中失手在所难免,秦王李守贞听闻王景崇自焚而亡,心中悲痛欲绝,对府上家仆言道:“王景崇与情同手足,共讨暴君,未想大业未成兵败于此,我当自焚与景崇共赴阴间。”遂燃火自焚而亡。城中将士早已无决战之心,便开城献降。

  郭威收复三镇飞章报捷,后汉隐帝刘承祐降旨传诏,讨伐三镇将官各有封赏。众将领得封赏,皆是相互称贺道喜。郭威安抚三镇百姓之后,随班师回朝。

  大军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将至开封,只见半路之上有太监带两名护卫飞马传旨。郭威赶忙令三军止住脚步,自率赵晖、郭从义、石守信、李重进、王朴等人甩蹬下马,跪听圣旨。太监读旨道:

  “皇帝诏曰:大都督郭威平定三镇节度使叛乱,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加封检校太师、侍中兼天雄节度使,赐玉带一条。旨到之日,郭威即往大名府赴任,钦此。”

  郭威领旨谢恩,太监告辞回转开封。郭从义问道:“皇上既已降旨封赏,为何令大都督远离京师,远赴大名府。”

  郭威叹道:“此举必是皇上疑虑顾命大臣权势过重,所以将我远调京师,镇守北庭。”遂命人准备笔墨,郭威马背之上草拟奏章一本,遣差官飞马上呈皇帝,自领大军往大名府接任天雄节度使。

  郭威所猜不假,刘承祐自继位以来,多对顾命大臣干预政事有所顾忌,狗头军师苏逢吉正好投其所好,处处出谋划策陷害几位顾命大臣。

  郭威调出京城便是刘承祐清理顾命大臣谋划之一。怎知圣旨刚下,郭威即派人送来奏章,刘承祐拆章读来:

  “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以玉带赐之。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皆未及也。” (源于《新五代史》周本纪)

  郭威的奏章把军功大让群臣,隐帝看得郭威奏章喜道:“文仲真乃辅政贤良!”遂传下诏书,将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王章、冯道等皆赐以玉带并晋爵一级,各镇、州、县官员也皆行封赏。正是:

  隐帝滥赏遍天下,却将郭威声望夸。

  莫言暴君恩禄广,滥赏之后有滥杀!

  刘承祐大封天下百官,自然是心中得意昂扬。狗头军师宰相苏逢吉却进言道:“陛下此番重赏群臣,乃是中了郭威掩人耳目之计。”

  刘承祐一惊,问道:“苏爱卿此言何意?”

  苏逢吉言道:“顾命大臣历来不尊圣意,如今郭威握重兵于外,史弘肇、杨邠、王章掌朝政于内,倘若顾命大臣内外勾结,陛下怎知天下有变?”

  刘承祐大悟:“若非爱卿提醒,朕险些中这些顾命大臣奸计,朕决意诛杀这些大臣以清肃朝纲。”

  苏逢吉赶忙奉承道:“陛下英明果断,臣到也有良策计上心头。”

  “爱卿速速将良计说来。” 刘承祐道。

  苏逢吉言:“顾命大臣之中,冯道老儿整日告病,十聋九瞎不足忧虑;史弘肇、杨邠、王章可诱入宫中,引伏兵斩之;再锁禁郭威满门眷属扣作人质,当时天下之事皆可由陛下一人定夺。” 刘承祐闻听大喜,遂照苏逢吉奸计行事。正是:

  奸臣恶语毒计出,多少忠良葬无辜。

  扣下弓铉折鹰翼,布满尖刀断虎颅。

  刘承祐与苏逢吉定下奸计,命国舅李业、将军聂文进、后赞三人率三百甲士埋伏于广政殿内伺机伏杀三位辅政大臣。乾祐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奉诏入朝进见,正遇国舅李业在皇宫门口,国舅李业装作不知,问道:“三位大人欲往何处?”

  史弘肇答:“奉诏入宫,进见天子。”

  李业道:“陛下有谕,凡入宫者皆卸下宝剑。”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未加猜测,便交了宝剑,往广政殿而去。来至制广政殿中却未见天子,只见有把守卫士关闭殿门,左右伏兵抽刀而出,为首者乃是后赞、聂文进。三位顾命大臣大惊失色,史弘肇问道:“尔等埋伏大殿,意欲何为?”

  聂文进道:“奉天子密诏诛杀顾命奸党!”聂文进、后赞率兵来擒,杨邠、王章乃是文官自是被绑,唯有那史弘肇乃武将出身,赤手打倒几十个伏兵,竟擒拿不住,却未防及聂文进背后出刀砍伤了腿,众人见史弘肇抱腿跌倒,伏兵一拥而上将其擒住。

  三人被擒,苏逢吉即刻往后殿告知刘承祐。隐帝大喜,即传诏书捏造史弘肇三人谋反之名,十日之后在京师灭门三人九族,受株连者千余众,皆斩于开封北郊。正是:

  顾命三臣诛北郊,但知后汉杀戮滔。

  可怜无辜冤魂血,尽染暴君断头刀。

  太平之朝,却被冤血浸染,奸相苏逢吉又向隐帝进言:“三个顾命大臣被诛,必然惊动郭威,当速拿其家眷以为人质。” 刘承祐遂命聂文进、后赞二人带领一千禁军包围郭威府第。

  郭威正妻柴氏夫人有一养子姓柴名荣,字世宗,邢州龙冈人氏,父亲柴守礼乃是柴氏夫人的哥哥,由于家道中衰,柴荣就投奔姑父家生活,被姑父郭威收养为义子。

  这日,柴荣正忙完差事回转府中,远远望见上千官兵围主郭威府第。柴荣知道发生大事,便欲询问官府兵丁,邻街一老者一把拦住柴荣劝道:“公子万不可去,禁军围府满门必遭大难,还是快些离城。”

  柴荣道:“满门尚且劫难,我怎忍独自苟生?”

  老者道:“郭威老爷兵据北庭,何愁冤耻不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柴荣长叹一声,翻身上马逃向北门,寻往大名府去了。

  郭威自大名府到任,劝农课桑、询察民意,内兴礼教,外修武备,深得民心。除北据契丹之外,郭威到也贤明。这日,李重进来报郭威道:“舅父,高行周老将军二子,高怀德、高怀亮带孝来见。”郭威闻听一惊,速令二将来见。

  高怀德、高怀亮头戴孝袍,身着孝袍疾步入堂,一见郭威兄弟二人双膝跪倒哭诉而拜。郭威赶忙扶起兄弟二人问道:“二位将军为何这身打扮?”

  高怀德道:“郭都督,京城出了大事。当今皇上以谋逆之罪,缉拿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北郊斩首,灭门九族,血流千里不止。”

  “啊!”郭威惊呼:“竟有此事?”

  高怀亮道:“家父高行周闻知皇上暴刑,急得怒血填胸,竟在堂上活活气死。我兄弟二人见京师酷刑滥施,冤鬼遍野,只恐呆不下去,便点齐家小来投奔将军。”

  郭威道:“二位将军休要悲伤,郭威岂能不纳,快快请起。”

  郭威收留高怀德、高怀亮兄弟二人不过一日,又有人报宣徽院使王峻求见。这王峻一见郭威又是跪地痛哭,郭威扶起王峻落座,问道:“秀峰不在京师,因何来我大名?”

  王峻言道:“万岁爷为夺顾命大臣权柄,在京师滥杀无辜,将军可知否?”

  郭威道:“昨日高怀德兄弟来我军中,已做通禀。”

  王峻哭道:“未想我府上家眷与此案少有牵连,便被国舅李业视为同党,一并擒拿,为臣冒死逃离京师,特来投奔将军,万望收留。”

  郭威两番闻听京师惨案,怒道:“皇上作出此等荒唐残暴之事,我当亲往京师问罪,诛杀朝中小人。”

  高怀德在一侧言道:“将军若有起兵之意,我高家兄弟原为前驱。”

  “报——!”有旗牌官来报:“启禀都督,公子柴荣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郭威道:“速命其来见!”只见柴荣跌跌撞撞跑进大堂,跪地亦是痛哭道:“父帅,大事不好,咱郭家满门皆被聂文进、后赞等人缉拿!”

  “啊!”郭威顿时怒火填胸,忍不住一口鲜血喷出,便昏厥倒地,众人一起拥上,将郭威扶到榻上。正是:

  隐帝兴冤胜灾瘟,五代残暴第一君。

  顾命冤死连百官,却教天下付何人?

  京师众生在劫难逃,气得郭威吐血昏厥,一病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17 07: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神一郎 于 2006-10-10 22:42 发表
哎呀,我说高怀德怎么这么熟悉,原来就是开平王啊,高宠的先人啊,从说岳追溯的晚唐,真有种历史感

老高家的历史还没玩呢,我会继续写下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17 07: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七回:赵匡胤澶州结金兰 四小将封丘战慕容

  
  养子柴荣告知郭威,刘承祐囚禁郭威一家老小作为人质,郭威但是气得口吐鲜血病倒床榻。过了少时,郭威才缓缓睁开双眼,对众人言道:“我病之事万不可传出,若是皇上闻知,郭家满门必遭灭族。”

  柴荣问:“眼下该当如何,父帅可有打算。”

  郭威言道:“传令各部将士皆带白缟,面南哭先帝三日。三日之后,传发檄文昭告天下,本帅以顾命大臣之名,讨伐无道!。” 众人照郭威将令,使三军穿白挂孝面南跪哭先帝,军师王朴又拟写檄文传告四方。诸多义士仰慕郭威之名,竞相投奔。

  不过几日,人马汇集已有十万之重,天下人心尽随郭威。郭威身体稍愈即令校军场三军列阵,点将台文武点齐。郭威顶盔挂甲,怀抱大印来至军前,展开一道檄文读道:

  “大小三军,文武将佐。今奸臣当道谗言惑君,以致诛灭有功元勋,滥杀无辜生灵,天怒人怨,人伦惨变。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悬之危,郭威身为顾命重臣,岂能坐视暴政屠戮,任由苍生祸殃。今以侍中枢密使、天雄节度使之命,檄诏三军,南征无道,匡扶朝纲!”

  檄文读罢,校军场将士挥刀举枪,士气高涨。左右文武柴荣、王朴、王峻、赵晖、李重进、郭从义、高怀德、高怀亮皆披挂上马。只闻三声号炮,但见一面先锋大旗上绣“柴”字,正印先锋乃是柴荣,石守信为副先锋。

  柴荣、石守信率三千先锋一路南下,直抵澶州。镇守澶州之人名叫李洪义,乃是国舅李业的族弟。李洪义闻知郭威兴兵南下,慌忙在澶州城内摆下擂场,张榜招募勇士。

  不过半日,澶州城打擂消息传开,不少城中壮士来擂场一试身手,主擂者名叫王殷,乃是澶州军中一个牙将。王殷在擂台之上整整一个上午,无人敢上,眼看中午将去歇息,忽见一人揭下榜文意欲打擂,李洪义坐在看台见那揭榜之人有二十多岁,长得面膛乌黑,浓眉鹰目,鼻正口方,颔下略有须髯,身长九尺开外,虎臂熊腰,宽肩厚背。着黑大个儿揭下榜文,跃上擂台。有旗牌官言道:“这位壮士打擂当留下姓名。”

  只闻这人答道:“在下赵匡胤,涿郡人氏。”

  擂主王殷道:“好个赵匡胤,既有胆量挑擂,请壮士挑选兵器。”

  赵匡胤看过擂台上的十八般兵器,抽了一条镔铁大棍,点了点分量,言道:“这铁棍便可。”王殷抄起一把朴刀,二人见礼,便打斗起来。赵匡胤一条镔铁棍上下翻飞,力压千金,使王殷战了四五个回合,便丢了朴刀抱头而窜。

  李洪义见赵匡胤武艺高强,甚是欣喜。便将赵匡胤叫到近前问道:“赵壮士,方才本官见你大棍武得精湛,你还会些什么?”

  赵匡胤答道:“在下愿为大人打一趟长拳。”李洪义命其练来,只见赵匡胤回至擂台中央,撩袍挽袖,打了一套长拳,这套长拳打得出神入化,三十二势,势势逼人,七十二招,招招制敌,擂台之下为观众人连声叫好。打完长拳,旗牌官连喊三次,再无人敢上擂。李洪义当即风赵匡胤为偏将,军前听用。

  两日后,柴荣、石守信率兵来至澶州城下。李洪义城上督战,令赵匡胤阵前出战。赵匡胤到在两军阵前,只见北军来将两人,左一个二十八九岁,面白唇红,眉清目秀,头戴素缨盔,身披银叶甲,跨下梅花点子马,掌中一口镔铁大刀 ,英姿雄健,此人便是先锋柴荣;右边一个双眉翘立,二目圆瞪,,头戴凤翅月明盔,身着乌油镔铁铠,跨下踏雪乌龙驹,手提一口五凤朝阳刀,此人乃是副先锋石守信。

  赵匡胤里马阵前,昂首问道:“来者何人,胆敢犯我澶州?”

  柴荣道:“吾乃当朝枢密使侍中、天雄节度使郭威麾下,正印先锋官柴荣是也。”赵匡胤闻听一惊,心中暗想:郭威乃我仰慕的英雄,未想今日竟与郭威的兵马遇上。原来这赵匡胤因家道衰落,便只身离家,四方闯荡。只因身无分文便投宿寺庙,寺中老僧为其相面,劝言惟有向北而去,方有今生出路。赵匡胤便往中原而来,恰逢郭威举兵南下,赵匡胤欣然去投,路遇澶州因囊中羞涩,便上台打擂以讨碗饭吃。今日在这两军阵前,却遇郭威先锋官,心中便犯了思量。

  只见柴荣一磕马镫,提刀来战,赵匡胤举棍相迎。二人交锋如同上山虎遇到下山豹,云中龙碰见海中蛟,二人杀得难解难分,不分高低。二人大战一百回合,柴进见赵匡胤武艺高强,心中暗暗佩服;赵匡胤心中则想老和尚劝我向北去谋大事,若能说明心志,转投郭威何愁此生无有出路。想到这里,赵匡胤有镔铁大棍力压柴荣大刀,趁较劲之时,对柴荣言道:“我有一事相商,请将军随我来。”柴荣遂虚砍一刀,赵匡胤诈败而逃,柴荣紧追其后。

  柴荣追到一个无人之处,赵匡胤勒住马缰,对柴荣言道:“莫将有心投靠郭威都督,恳请将军代为引荐。”

  柴荣将信将疑,问道:“你我各为其主,将军因何未败而言降?”

  赵匡胤道:“我父乃是越州防御使赵宏殷,末将是长子赵匡胤。”

  柴荣道:“原来是赵大人之后,失敬,失敬,敢问将军为何在此地效命?”

  赵匡胤道:“匡胤喜好周游山水,曾往襄阳游历,佛祖指引我向北以谋大事。我本欲投奔郭威,只因囊中羞涩,所以才投到澶州军中。我有投效明主之心,不知将军能否引荐。”

  柴荣喜道:“将军能识天下大势,令人钦佩万分。柴荣乃郭都督义子,代为引荐不在话下。我观赵将军出身将门,身手不凡,欲与将军结为兄弟,不知如何?”

  赵匡胤道:“末将正有此心。”二人情投意合,在这僻静之处,撮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柴荣年长六岁为兄,匡胤自是为第。兄弟二人辞别,赵匡胤回营劝说李洪义献城归顺,柴荣回转军中,静候佳音。

  赵匡胤回至澶州,两军已是收兵多时。刺史李洪义见赵匡胤回城,赶忙相迎,问道:“幸好匡胤归来,否则让本官如何守城。”

  赵匡胤见李洪义既无谋略,胆量又小,心中便想何不将他惊吓一番,劝其投降。匡胤问道:“刺史大人,澶州城中有多少军粮?”

  洪义答:“可维持一个月。”

  匡胤道:“末将之见,大人还是莫在死守,另寻前程吧。”

  洪义问:“此话怎讲?”

  匡胤道:“郭威军中粮草可维济一年,大名府二道军粮不日可抵,澶州岂能守住?”

  洪义问:“将军怎知郭威军中粮草?”赵匡胤便把今日密会柴荣之事告知李洪义,洪义闻听,二眉紧锁,焦急言道:“我待将军不薄,将军却阵前倒戈,你叫我如何是好?本官上游七旬老母,下有妻儿相依,若被郭威抓住怎有活口?”

  赵匡胤心中暗笑这这刺史胆小如鼠,只知保全一家老小,对李洪义安慰道:“大人勿虑,当初郭威平定三镇之乱,将军功承让百官,威名震天下,料其必不会难为大人。”

  洪义道:“若是如此,献城归降到也免了战乱之祸。”

  到了次日,李洪义、赵匡胤大开城门,出城献降。郭威率兵进驻澶州,招榜安民,犒赏三军。李洪义献城有功仍居澶州刺史,赵匡胤武艺高强,收录军中为将。众人相互称贺,皆大欢喜。

  京师的流星探马飞报后汉隐帝,刘承祐得了军报是龙颜大怒,奸相苏逢吉道:“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在军中颇有威名,朕欲令其为都督讨伐郭威。”

  刘承祐道:“既是如此就令慕容彦超为大都督统领京师兵马。”

  苏逢吉道:“昔日杨光远背叛唐主,杜重威出卖晋帝,陛下就不担心慕容彦超万一阵前投敌,岂不误了陛下大事。”

  刘承祐道:“若是如此,何不先诛杀慕容彦超九族,以绝后患。”

  苏逢吉道:“陛下不必担心,可令聂文进、后赞为左右将军,再派一心腹之人为监军,暗地监视慕容彦超,即使狗胆包天也不敢降敌,此乃用人御人之道。”苏逢吉一肚子坏水,到让刘承祐赞赏有加。

  圣旨降下,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受领帅印,会合中原各路兵马四十万,号称六十万,驻军封丘刘子坡。苏逢吉命手下心腹幕僚郭允明为三军监军,这郭允明虽懂诗经礼乐,却并无带兵之才,又处处听从苏逢吉幕后指使。郭允明与聂文进、后赞率十万禁军先行来至封丘大营会合都督慕容彦超。

  一日后,慕容彦超升帐点兵,左右文武分列中军帐两侧。慕容都督扫视一番,见左右空有两座,慕容彦超传令帐外:“尚有将官未道,再击点将鼓。”一通点将鼓之后,仍不见将佐到齐,彦超问中军官道:“何人点卯未到?”

  中军官答:“乃左军主将聂文进,右军主将后赞未到。”

  慕容彦超道:“再击点将鼓!”又是一通点将鼓,仍不见聂文进、后赞二将到来。慕容彦超顿时二眉倒立,拍案怒道:“聂文进、后赞身为左右两军主将,连点三卯不到,犯我军法。传令中军将二将绑缚来见!”

  少时过后,聂文进、后赞二人果真被押赴中军大帐,慕容彦超问道:“连点三卯,汝二人竟三卯不到,是何缘由?”

  聂文进道:“末将只因昨夜与诸位将军相会,一时高兴贪饮几杯,故而醉酒耽误点卯。”

  “哼!”慕容彦超怒道:“会合三军,竟如酒宴儿戏。中军官延误点卯该当何罪?”

  中军官道:“一卯不到,军棍二十;两卯不到,插箭游营;三卯不到,辕门斩首。”

  慕容彦超道:“将聂文进,后赞推出辕门斩首!”

  聂文进、后赞一听要被斩首,赶忙跪地求饶,旁边监军郭允明劝道:“点卯不到并不延误军机,还望都督刀下留情。”

  慕容彦超道:“军令如山,军法无情。此二人目无军纪,理当明正典刑,岂能枉徇私情?”

  郭允明道:“都督莫要忘记,此二将乃是当今万岁钦点主将,还望好自为之。”慕容彦超心中暗骂:若非这些奸臣党羽在此胡作非为,怎有今日兵戈之乱?彦超勉强言道:“今日暂且看在监军大人出面求情,否则本帅绝不轻饶!”遂放了二人。

  又过两日,郭威十万大军与慕容彦超四十万兵马会战刘子坡。两军阵前,这慕容彦超棕发红髯,环眼青面,头戴逍遥帅字盔,身着大叶红金甲,外罩麒麟战袍,跨下一匹白龙驹,掌中盘龙一字点钢枪,且有几分威武。郭威问道:“慕容将军,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恨晚呀!”

  慕容彦超道:“郭文仲,你乃大汉开国元勋,官居三公之上,位列百官之首,竟不守臣节,举兵造反,还不快快下马受降,讨个从轻发落。”

  郭威道:“刘承祐不施仁政,滥杀朝臣,姑息奸佞,草菅人命,残暴刁钻古今罕有。慕容将军若明大义,就当与我共赴京师,另立明主。”

  “哼!”慕容彦超道:“为臣者当从一而终,岂能朝秦暮楚?”

  郭威一旁的李重济言道:“何必与这红毛贼饶舌,待末将取其狗头!”李重进出马叫阵,聂文进夺功心切,催马杀出。

  聂文进平日残杀老弱妇孺一贯心狠手毒,这两军阵前却是头一次,聂文进哪里见过这架势,二将一遇便被李重进手中大枪挡掉了兵器,掉头就跑。

  大都督慕容彦超见聂文进如此狼狈,心中暗骂: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平日残害老弱妇孺有种,真到两军阵前竟如此狼狈,真是有辱军威。

  也是聂文进没挑匹好马,眼看将被李重济追上,只闻有人大吼:“小将且住!”慕容彦超提枪杀出,闪过聂文进拦住李重济。慕容彦超这条点钢枪,上点三枪似皓月当空,下刺三路入流星飞舞,令李重济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

  又见先锋柴荣催马来助李重济,又战二十回合仍不分胜负,郭威军中又有赵匡胤、石守信两位小将出马,将慕容彦超围困其中。任由四将围攻慕容彦超,聂文进与后赞是隔岸观火,无有胆量出战。后汉军中有一大将名叫侯益,汾州人氏,此人生性焦躁见主帅受难,一声大喝:“都督受困,快快击鼓发兵!”将令一出,后汉将士蜂拥杀出,郭威也噪鼓出兵,两军混战。

  大战半日,各有胜负。

  慕容彦超回至中军便对监军郭允明道:“两军阵前,聂文进、后赞乃贪生无能之辈,如此下去必连累三军。”

  郭允明道:“阵前单挑并非二人强项,若用阵法定能展现将才。”

  慕容彦超道:“唉,我姑且再用这二人一回。”

  二人攀谈之际,有士卒来报,言皇帝刘承祐御驾亲临,犒赏三军。慕容彦超、郭允明立刻集合众将往辕门外,恭候圣驾。刘承祐来至辕门,下了御撵,对慕容彦超言道:“朕此番从京师而来,不仅要大犒三军,还为爱卿带来一样克帝之宝。”慕容彦超闻听是惊喜不已,遂请刘承祐往中军宝帐歇息。正是:

  暴君犒赏携瑰宝,岂知罪孽已滔滔。

  三军将士若目睹,只叹后汉更飘摇。

  欲知刘承祐带来什么克敌之宝,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1 11: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八回:临阵脱逃后赞正法 郭威监国北汉称帝

  刘承祐来至汉军大营,是犒赏三军大摆筵宴。酒席之上,慕容彦超问道:“方才必来进营之时,陛下曾言带来克敌之宝,何不趁着酒兴令众人一观。”
  刘承祐道:“既然爱卿想看,朕就令人呈上。”

  有士卒宝物将宝物抬上。只见沉甸甸两个大木箱,刘承祐命人打开木箱,众人伸头观看。顿时帐内众将官心中惊骇,恶心作呕。这木箱之中,全是一个挨一个人头,顷刻众人的酒醉都懵然清醒。

  慕容彦超问道:“臣愚昧,请问陛下这些人头何处得来?”

  刘承祐哈哈大笑道:“慕容爱卿,这两个箱子里共有七十四颗人头,此乃是郭威满门妻儿老小,尽在于此。”

  慕容彦超道:“恕臣直言,郭威造反乃是不忠之举,而陛下灭族郭威满门使王师陷于不义,怎是克敌之宝?”

  刘承祐道:“斩首郭威满门已是开恩,若非战事吃紧,朕便使千刀万剐之刑。”众人闻听千刀万剐,个个畏惧不语,唯有聂文进、后赞二人连声为刘承祐溜须拍马,歌功颂德。

  到了次日,慕容彦超高挂免战牌,号令三军操练阵,。聂文进、后赞二人到是机灵,跟着操练数日熟悉了阵法。

  而刘承祐派了使节将郭家满门七十四颗人头送往郭威军中,郭威令人开箱观开,定睛细瞧,竟是家妻柴氏与诸子眷属人头。郭威一声惨叫,顿时捂胸昏厥,众人看了皆是惊愕不已。

  郭威病倒数日不醒,军医皆无良策,幸有军师王朴献出一方,救得郭威性命。等郭威醒来问道:“也不知我昏死几日,那汉军大营有何动静?”

  柴荣答道:“前日慕容彦超令下了战书,摆下三绝阵以求决战。”

  郭威道:“即便十绝阵复生,又有何惧哉?我且休息一夜,明日便点兵决战。”言罢,郭威竟咳出血来,众人只得好生安慰。

  到了次日,郭威已觉病情转愈,遂令三军列阵,点炮出应。来在刘子坡前,两军摆开阵势,远远望去汉军这三绝阵颇有章法,众人暗叹慕容彦超用兵有方。后汉四十万大军分做三阵,中间一阵高挑杏黄缎子帅气,上绣“慕容”二字,四周皆是长矛编队,步卒皆穿黑甲黑衣,手中长矛足有两丈开外。左右两阵有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骑兵皆穿胡服,手握马刀;步兵左手藤盾,右手砍刀。三个方针排列有序,进退如一,令人叫绝。

  慕容彦超率领左右副将来至军前,对聂文进、后赞二人言道:“二位将军,你我皆食汉禄,为报天子隆恩,不顾身家。成败在此一战,万望二位当以大局为重。”聂文进、后赞好似视死如归,誓言必杀郭威。慕容彦超与二将见礼,遂各往军阵指挥。

  一声号炮入空,汉兵中军大阵击鼓进兵,沙场之上风尘漫天,茫茫而来。郭威观看一番,对军师王朴问道:“军师看这三绝阵,如何能破?”

  王朴道:“破阵并非易事,但观左右两军主将旗号,乃是聂文进、后赞二人。这二人胡作非为尚可,若是用兵言过其实,终无大用。主公可令大将先攻聂、后二将,所谓擒贼先擒王。”

  郭威遂令柴荣、赵晖率一万人马出击聂文进;赵匡胤、石守信率一万人马出击后赞;亲率李重济、郭从义、高怀德、高怀亮领五万马步军向中军进发。

  先讲聂文进闻鼓点进兵,只见柴荣、赵晖二将率兵杀来,聂文进自知武艺不如对手,便一挥大刀,令骑兵冲出,自己在后,大言不惭道:“前进者重重有赏,闻鼓不进格杀无论!”两军混战一处,暂且不表。

  再讲右军主将后赞,身为主将未经一战,自以为无所畏惧,拍马直取赵匡胤。赵匡胤举棍打来,后赞横刀柄相迎,这镔铁大棍落下竟震裂后赞双手虎口。

  只见后赞满脸横肉挤作一团,痛叫一声,掉转马头就逃,高声呼喊:“我命休矣,尔等救命!”身后士卒有胆大的上前阻拦,赵匡胤、石守信遇兵杀兵,遇将打将。怕死的汉兵索性随后赞弃甲而逃。

  汉兵右军一战即溃令慕容彦超始料未及,正欲派兵去救,又见郭威亲率中军杀来。慕容彦超叹道:“后赞负我!”遂领兵仓促迎战郭威。正是:

  风啸点将台,鼙鼓卷尘埃。嘶风战马吼,喊杀壮士来。

  沐浴腥风血,睡卧白骨排。成败谁人定?皆有黄沙埋。

  后赞临阵脱逃,使得三绝阵乱作一遭。聂文进率左军虽困兽犹斗,但赵匡胤、石守信已杀向慕容彦超,李重济、郭从义、高怀德、高怀亮搅乱中军,汉兵或死或逃战心皆无。慕容彦超见兵败如山倒,只得掉头撤退,闻听有人大喝:“慕容彦超休走!”

  只见郭威这匹绝地马足不沾土,四蹄腾空,飞追而来。慕容彦超快马加鞭拼命逃窜,猛然跨下白龙驹马失前蹄,慕容彦超一头栽地。再看这匹白龙驹竟已猝死,郭威却是马到眼前,一刀砍下慕容彦超头上盔缨,生死关头,大将侯益喊道:“郭雀儿休伤都督!”侯益挥动板斧砍来,慕容彦超又抢得马匹,慌忙逃去。

  后汉四十万大军有死有伤,有逃有降,等慕容彦超退到僻静之处,追随而来者不过四五千人。大将侯益被擒,聂士明跟着监军郭允明逃回开封,慕容彦超环视左右,后赞到是一同逃来。

  慕容彦超怒道:“将后赞绑来见我!”又几个士卒将后赞大绑押来,后赞却问:“无缘无故为何绑我?”

  慕容彦超问:“汝身为右军主将,未闻鸣金擅自退兵,岂不是临阵脱逃?”

  后赞道:“末将纵然有罪,但尚有天子钦命,未得皇上诏令,都督不可斩我。”

  慕容彦超怒道:“君王能容,军法不容!若不斩你,军法何在?本帅会先斩后奏。”一声令下,后赞肉头落地。慕容彦超败局难挽,率领残兵逃回封地兖州。

  慕容彦超逃走,独留空营一座。郭威命众将抢营,未等开战守营士卒便纷纷请降,刘承祐此时才知慕容彦超已败,对投降兵卒大动雷霆,众人皆恨刘承祐残暴无常,竟群起而上把刘承祐砍成肉泥,亡年二十岁。正是:

  天子少年赴黄泉,难为暴君话可怜。

  千刀万剐害天理,自作自受肉泥般。

  败报传至开封,奸相苏逢吉、监军郭允明、将军聂文进自知大祸临头,各是自缢而亡。郭威杀败官军,收降兵五万余众来至开封城下。

  开封城们大开,宰相冯道统领朝中百官以天子大礼恭迎郭威。郭威赶忙甩蹬离鞍下马,双膝跪倒对拜群臣言道:“郭威举兵只为匡正君位,重整朝纲,岂敢受此大礼。”

  冯道言:“都督此行良苦,太后降懿旨请都督入见。”

  郭威又拜了朝中群臣,便率众入城,并号令三军不可扰乱开封百姓。

  郭威来至后宫,李太后道:“郭都督举兵入京,大得人心,皇位应禅让于爱卿。”

  郭威跪倒在地,答道:“臣启太后,郭威自起兵之日,只为讨伐暴君无道,并无篡逆之心,且百官未有拥立之意,臣愿辅佐太后另立明主。”,

  李太后问道:“郭爱卿欲拥立何人为新君?”

  郭威道:“太后可降一道懿旨,令百官推选汉室宗祖一人为新君。”立刻太后便照郭威之策,降诏一道曰:“河东节度使刘旻,许州节度使刘信,乃是高祖之弟,徐州节度使刘赟,开封尹刘承勋,皆高祖之子,文武百官,当在宗族之中择嗣君以继承皇位。”

  太后懿旨降下,郭威手下众将皆是心存不满。来至帅府劝郭威自称皇帝,郭威道:“我已在太后面前,保奏另选刘氏宗嗣为新君,岂能反悔?”

  柴荣言道:“父亲如今功高震主,权倾朝野,倘若再拥立刘氏宗族,父亲手握大权必遭人忌恨,今日之荣将前功尽弃。”

  郭威道:“我儿之言,到也有理。只是太后诏书已下,我怎好食言,失信于天下?”

  赵匡胤道:“主公何不效仿明宗李嗣源?”

  郭威道:“此话怎讲?”

  赵匡胤道:“当年李嗣源率兵攻入京城,自有称帝之心,却不便直言。李嗣源自称监国,独断朝政,迫使百官拥立为君,皇袍加身。末将以为都督也可先自称监国,再寻皇位。”众人闻听皆赞成此计,郭威得此妙计,到是雄心膨胀,决议监国理政。

  三日后,郭威假造太后懿旨自称监国,而太后深居后宫不知朝事,郭威奏道:“朝廷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群臣为天下苍生着想,才拥立为臣监国。”太后信以为真,遂将诰书曰:

  “枢密使郭威,救朝廷于安危,保大汉之血脉,虽诰书已命另择新君,却不得天下归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刘氏气数已衰,当禅让于郭威,方是顺承天意。”

  诏书颁出,朝中百官皆奏请郭威称帝。公元951年,郭威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广顺,谥号周太祖,史称后周。

  郭威篡得后汉江山,后汉宗室多数被贬为候,屈从于后周,唯有河东节度使刘旻颇不自安,此人乃是刘知远的堂弟,被封在三晋。自郭威建立后周,刘氏宗族皆寿排贬。

  刘旻唯恐自己官爵不保,便招来谋士郑珙问道:“刘氏暗弱,天下已归郭威,我宗亲皆遭排贬,军师可有良策教我?”

  郑珙道:“时事已乱矣!晋阳兵雄天下,且地形险固,三晋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大汉宗室,此时若不自立,日后必为人所制。主公可北依契丹,西和党项,南向以争霸中原。”

  刘旻道:“军师之言,正合我意。”遂令上供征赋,收纳豪杰,籍户壮丁充当兵源。在后周建立不久,刘旻于当年以光复后汉之名,自立为君。刘旻自称大汉世祖神武皇帝,国号为汉,沿用后汉年号乾祐,史称北汉,乃是十国之一。正是:

  中原梁唐晋汉周,十国而今列春秋。

  华夏分裂就此止,只待英主一统收。

  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楚国素来向中原纳贡称臣,郭威起兵讨伐刘承祐时,楚王马希萼拥戴后汉朝廷;到郭威建立后周之日,马希萼唯恐郭威兴兵南下,便派使者向南唐皇帝纳贡称臣。

  马希萼有个弟弟名叫马希崇,官居楚国大司马,总揽朝中政事。马希崇得知楚王向南唐称臣,便往宫中求见马希萼。希崇奏道:“近来得知王兄向唐主称臣,可有此事?”

  马希萼答:“却有此事。”

  希崇道:“愚弟以为此事万万不可。那唐主李景素有一统江南野心。向唐称臣,乃是养虎为患,与狼共舞。”

  马希萼道:“孤王与唐修好,如同三国吴蜀联盟,郭威盘局中原好比曹魏。成其三足鼎立之势,方可保我楚国无忧。”马希崇见王兄不停劝慰,别告辞转回。

  马希崇回到府中,将朝中两个同僚请到府上。一个名叫徐威,另一个叫陆孟俊,此二人皆是楚国大将,在朝中与马希崇结为死党。马希崇对二人言道:“我王兄贪图安乐,心中并无一通江南之心,大丈夫在世若不一统天下,岂不可惜?”

  陆孟俊问道:“楚王既无平天下大志,我与徐威愿共保大司马取代楚王。”陆孟俊一语正是说到马希崇心理,徐威也劝马希崇夺取王位,三人之心一拍即合。

  楚王马希萼王宫戒备森严,护卫众多,马希崇久久不得篡位机会。这几日,荆楚之地突降瑞雪,楚王马希萼纵观雪景,以为这是祥瑞之兆,便召集宫中美人大摆豪宴,聚于端阳门。马希萼素来偏好女色,宫中佳丽有三千之多,奢侈淫逸那是自然。

  马希崇得知此事,急召陆孟俊、徐威二人来见,言道:“楚王在端阳门外会宴宫娥,不曾防备。我欲趁此时废掉昏君。”陆、徐二将连声赞成。

  马希崇以大司马之职,调出虎符,点齐精壮士卒三千人,交与徐威。大将徐威趁着月高夜暗,率这一千士卒分兵三路,左右两路伏于酒宴两侧,虚伪亲率中路绕进端阳门,登上城楼。

  马希萼饮酒正酣,突闻一声信炮,夜空之中划出一道火光,两侧伏兵杀出,酒宴大乱。马希萼抱头就往端阳门,却见城门尽闭。,马希萼对城上上急声高呼:“我乃楚王殿下,快开城门!”

  大将徐威在城上答话:“请楚王稍等!”徐威命几个弓手拉弓上箭,对着马希萼就是一阵乱射。

  幸好马希萼钻到桌子下面,才躲过一死。一阵混乱,楚王马希萼被乱兵生生拿下,捆绑押至徐威面前,马希萼惊问:“徐威,孤家往日待你不薄,为何在此作乱?”

  徐威道:“乃奉大司马之命,废掉昏君,另立明主。”遂将马希萼押往大司马府。楚国大司马马希崇废了楚王马希萼,将其押送衡山大牢囚禁,自己坐定王位。楚国众臣得知此事,为时已晚,只得拜马希崇为楚王。

  这楚国群臣虽拥戴马希崇为王,但尚有臣子忠心于马希萼。楚臣彭师暠,溪州人氏,素来忠义。自马希萼被废,彭师暠心中甚是不平,日思夜伏欲为救出马希萼,重返王位。楚王马希崇下诏将马希萼发配衡山,彭师暠得知此事暗挑江湖义士往衡山搭救。

  不过几日,彭府家人到为彭师暠募得一位名叫廖偃的剑客,彭师暠大喜,即让这廖偃来见。

  少时,家人请来廖偃,只见此人身长八尺有余,发髻高束,银面脸长,一字长眉,丹凤眼,鼻正口放,略有短髯。身着布衣,足蹬薄底快靴,身背一口青云剑 ,年纪三十来岁。

  彭师暠见此人相貌不凡,气宇轩昂,略施一礼邀其对坐。彭师暠问道:“敢问廖壮士何方人氏,是和出身?”

  廖偃答道:“廖某本是楚国人也,说起家世楚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彭师暠闻听一个江湖剑客竟出此言,心中一愣。正是:

  天下之大却也小,得见本是在同朝。

  笑看宫廷纷争乱,不知江湖天地高。

  却不知廖偃究竟何许出身,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后汉之乱与其说是苏逢吉引起的,不如说史弘肇胡作非为而刘承佑处置乖方而起。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6-10-21 13:1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2 07: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0-21 13:10 发表
后汉之乱与其说是苏逢吉引起的,不如说史弘肇胡作非为而刘承佑处置乖方而起。

我也说不清由谁而起,只是尽力刻画苏逢吉这个奸臣形象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2 07: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九回:衡山县廖偃劫囚车 斗兽阵边镐破楚骑

  说到家世这廖偃却颇有威名,廖偃乃楚将廖匡之子。朱温封马殷为楚王之时,廖匡开国有功,在楚国颇有威名。其子廖偃不恋富贵,却爱四方云游,喜侠好剑。廖偃说出身世,彭师暠肃然起敬,问廖偃道:“我招募死士,只为扶保马希萼重归王位。廖壮士果真敢劫下旧主吗?”
  廖偃道:“在下身处江湖多年,无心功名利禄,无惧出生入死,只知行侠仗义。”

  彭师暠赞道:“壮士真乃大侠也。阁下劫牢之日,也是彭某起兵之时,请壮士先行,彭某辞了官职,便往衡山回合。”立刻命人呈上金银一盘,馈赠廖偃。

  廖偃取了几枚元宝,言道:“此行衡山,我只取盘缠而已。”遂辞别彭师暠,赶往衡山。彭师暠一心想助马希萼复僻王位,写下一本辞呈,挂了官印,携一家老小迁往衡山去了。

  单讲剑客廖偃一路来至衡山,四处打听,才知马希萼还尚未押解到衡山。廖偃便买下几日口粮,灌了一壶酒,往衡山林中必经之路,蹲侯马希萼到来。

  在山林中等了两日,果然行来一队人马,当头一员牙将,身后有木笼囚车一辆,内囚一人披头散发,一身破旧王袍,沮丧无光。廖偃暗想这穿破旧王袍之人,必是楚王马希萼。再细点押兵,不过七八十人,走在路上也是多有疲倦。廖偃以为时机已到,拔出青云剑,一跃大道中间,厉声喝道:“识相的留下囚车!”

  众官军见了,先是一惊,却又心中好笑,一剑一人怎敢劫这押解官军。那为首的牙将高声喝道:“将这盗贼拿下。”五六个小卒抽腰刀来拿廖偃,廖偃出剑相迎,顷刻几个押兵便应声倒地。牙将大怒另全部押兵一涌而上,廖偃舞剑奉陪。正是:

  自古侠士道义高,剑章有序赛锋刀。

  且看几多无名血,未沾剑侠一丝毫。

  廖偃这趟剑武的如行云流水一般,令众兵卒,瞠目结舌。几十个押兵命丧剑侠,其余小卒皆畏惧不敢近前。那牙将一磕马镫挥枪冲来,这廖偃静若处子,动似脱兔,一个招式就闻牙将惨叫一声,人马具死。那些押卒见牙将战死,一哄而散,各自逃命。

  马希萼在囚车中看得清清楚楚,廖偃砍断囚车绳索,割断马希萼身上枷锁,将其扶下囚车。马希萼问道:“阁下何方壮士,为何要劫囚车?”

  廖偃道:“殿下先随我到僻静之处,我再一一告知。”

  马希萼随廖偃来至山林幽静之处,只见廖偃盘上高树,取下一个包囊。打开包囊,里面皆是廖偃随身之物,廖偃挑的一身布衣,让马希萼换上,拿出酒饭令马希萼食用。自己一面为马希萼梳头,一面说起彭师暠所托付之事。

  未过几日,山下有民夫传闻衡山来了一个彭老爷,带着一班手下抢了县城,割据自立。廖偃得知,速往山中告知马希萼:“彭大人想必已到衡山,我领殿下前去会合。”马希萼与廖偃一同下山,来至衡山县城。

  二人来至彭府,彭师暠一见马希萼,双膝跪倒,叩首拜道:“主公山中受难,老臣救驾来迟。”马希萼扶起彭师暠,哭道:“若非老将军搭救,希萼尚不知死在何处。”

  马希萼、彭师暠、廖偃各坐厅堂,彭师暠道:“如今下官已聚集兵马八百余众,再从衡山散财募兵,也能凑几千人马。主公可向南唐皇帝借兵讨伐马希崇。”

  马希萼遂亲兵写下书信一封,命人送往南唐。南唐皇帝李景得知楚国二主争锋,内部生乱,以为正是趁机吞并南唐之时,即刻降诏,封冯延鲁为元帅,姚凤、刘彦贞、皇甫晖三人为大将率兵五万,讨伐楚王马希崇。

  冯延鲁率兵来至衡山,马希萼率众相迎。冯延鲁与马希萼召集三军,斩杀乌牛白马,歃血为盟,联兵讨伐楚王马希崇。冯延鲁命姚凤为先锋,直逼潭州城下。

  潭州乃楚国都城,如今兵临城下,马希崇命大将赵威出战。

  两军阵前,战鼓擂名,南唐一员大将出马叫战。此人赤眉大眼,鼻正口方,头戴镔铁盔,身穿镔铁大叶甲,掌中乌金枪,跨下皂缭马,人称“火目将军”复姓皇甫,名晖。赵威跨马提刀,高声问道:“来将通名!”

  皇甫晖道:“我乃大唐兵马元帅冯延鲁麾下大将皇甫晖是也!”

  赵威道:“哼!无名之辈!”说着便催马横刀来战皇甫晖,二人刀枪相见,战到十个回合,皇甫晖挑枪刺死赵威。楚王马希崇在城垛之上见折去一员大将,问左右将官道:“何人敢战那皇甫晖?”城中战将竟无人敢出,惟有陆孟俊言到:“末将以为皇甫晖乃是大将,我等并非对手。殿下应调楚国精兵来救潭州。”

  马希崇问道:“何处兵马可来退敌?”

  陆孟俊道:“静江指挥使王进逵养有一支铁骑,自比契丹铁鹞骑兵,人称‘南铁鹞’。殿下如能将王进逵的骑兵召来,何愁唐兵不败?”,马希崇大喜,即刻传命,调用静江指挥使王进逵率领骑兵来援。

  数日之后,静江指挥使王进逵率领两万铁骑兵来至潭州。王进逵乃武陵人氏,长得肩宽体阔,方脸刺髯,大腹翩翩,人送绰号“抱翁神”。马希崇见王进逵言道:“将军生得大器,此战定能大胜。”

  王进逵道:“殿下放心,我麾下两万铁骑驰骋千里,如履平川,区区唐贼不足挂齿。”一番自吹自擂,王进逵点齐两万铁骑,在潭州城外摆开阵势。

  两军阵前,南唐大帅冯延鲁细看楚国骑兵,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大将姚凤劝道:“楚国骑兵皆配有厚甲,观其列阵可知这些马匹训练有序,不可小视。”

  冯延鲁乃书生出身,且是个贪功之人,问道姚凤:“将军以为应当如何破敌?”

  姚凤道:“元帅当暂且收兵,切勿与其盲目交手。”

  冯延鲁怒道:“不过两万骑兵,有何惧哉?”话音未落,王进逵已令楚骑及鼓进兵,姚凤又劝:“楚兵正盛,请元帅快快收兵。”

  冯延鲁竟不听劝告,下令迎敌。南唐战鼓作响,马步三军倾巢而出。但见一袭沙尘卷过,万匹铁骑呼啸而过,那南唐将士一冲而散,阵脚大乱,楚骑皆佩马甲,刀枪不易攻入,纵然南唐兵士神勇,却是以卵击石。但见得:

  长沙疾风腾空旋,多少征夫葬湘潭。呼号灌耳惊天际,马蹄铮铮震地寰。

  南国铁鹞亦可畏,东土壮士更无还。萧萧战鼓奏绝调,楚风也生袭袭寒。

  王进逵统领铁骑马踏唐兵,几万唐兵被打得是哀哭悲号,死伤半数有余。冯延鲁自知用兵有误,慌忙传令鸣金收兵,退后三十里扎营。

  冯延鲁得此大败,痛哭涕泠。皇甫晖、姚凤、刘彦贞是好生劝慰,冯延鲁却连声叫苦道:“身为主帅,使三军受辱,何颜再见大唐百姓!”。话虽如此,但冯延鲁心中却是愁的皇上如何治罪。

  皇甫晖道:“首日交战,末将也曾挑死赵威,说来也算我军一胜一负,万岁未必动怒。”

  冯延鲁道:“若非皇甫将军提醒,我到忘了这事,既然杀了赵威到也算出师有功。”冯延鲁如得救命稻草,独自往寝帐而去。

  冯延鲁回至帐中备下了笔墨,心中暗想若上奏章告知皇帝折去一半兵马,恐皇上责怪,何不写下两道奏章,一道报喜告知皇帝,讨个封赏。一道报忧告知兄长冯延巳,让兄长在皇帝面前敷衍几句。想到这里,冯延鲁提笔泼墨写下两道奏章,不看那报忧得奏章,单看报喜得奏章上面奏道:

  “仰仗天子千里隆恩,臣冯延鲁稍行腿脚之力,未尝艰辛,不辞劳苦,野战百里,杀敌报君。虽楚军也有死战之士,稍挫大唐锋锐,但为臣承蒙天子洪福,屡败屡战,屡战屡捷。熟操兵法,巧定良策,使楚军大将赵威毙命,不日将破潭州。得胜之余特奏此章,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道奏章写好,冯延鲁派遣心腹之人分头送往京师。南唐皇帝李景得此奏章,倍感欣喜,降旨重赏冯延鲁。南唐宰相冯延巳看了另一道本章却不敢吱声,五万大军丧失三万,乃是主帅失职,但两军相持又兵源吃紧。冯延巳向皇上奏道:“楚王四处调派援兵,冯延鲁已定下围潭打援之计,请陛下降旨派二路元帅增兵打援。”

  李景问道:“爱卿之见,何人可为二路元帅?”

  冯延巳心中暗想,若想助我兄弟取胜,绝不能派无能之辈。为求稳妥,遂奏道:“大将军边镐久经战阵,精通兵事,可谓二路元帅。”李景准奏。

  大将边镐得了圣旨,领得帅印,统领两万人马前往潭州。边镐临行之时,兵部已送来探报,告知楚军有两万精锐铁骑,所向披靡,勇不可挡。边镐素来多才多艺,且有一手驯兽的本事。边镐曾驯养一对华南猛虎,这对猛虎几年前产下一窝幼崽,又得四只小虎,如今小虎初长成,煞有威风。边镐思来想去决定带上这一家六口老虎,或许能阵前听用。

  边镐率二路援兵来之潭州大营,冯延鲁、马希萼、皇甫晖、姚凤、刘彦贞等俱来迎候。辕门之前,冯延鲁一看所来援兵步兵多,骑兵少,遂对边镐言道:“那楚军有铁骑两万余众,本帅前番就吃了这铁骑的亏。此次将军远道而来,我见所率的都是步兵,即使再多,又如何能胜铁骑?”

  边镐言道:“末将已闻楚国铁骑厉害,特带来降服铁骑之物。”

  冯延鲁问道:“是何宝物?”

  边镐队身后随从喊道:“抬我猛兽过来。”只见十个士卒挑着一个大铁笼,内装猛虎一只,放在众将面前。众将一看着六只猛虎,各是惊恐不已。

  边镐道:“此兽便是破铁骑兵之物。”

  冯延鲁问道:“六条猛虎怎能破那两万铁骑,即便逐个挨咬,这猛虎也咬不完,况且出国骑兵战马皆披马甲,兵刃尚且难破,何况虎牙?。”

  边镐笑道:“那铁骑纵有马甲,毕竟战马不是人,莫说猛虎,即便狐狸那些牲畜也畏惧三分。两军阵前自有功效。”冯延鲁这才稍许相信。

  到了次日,唐、楚两军再开阵势,边镐以步兵列阵,以三百辆冲车为前队,步兵在后;又命大将皇甫晖、姚凤各率三千骑兵埋伏左右。

  楚国大将王进逵望见南唐军中摆下铁冲车数百辆,其余皆是步兵,不由得哈哈大笑道:“仅靠冲车岂能取胜?今日定要再败于我手。”

  王进逵正要传令击鼓,只见南唐军中抬出几个大铁笼,每个笼子间隔百步,里面皆有猛虎一只,正是边镐所养的六只华南虎。边镐一声令下,驯兽官引着猛虎竞相咆哮,虎吼震天竟吓得楚军铁骑阵顿时如同开锅一般,马匹惊悸不听号令,阵脚大乱。正是:

  华南猛虎惊天鸣,十马到有九匹惊。

  猛兽叫吼翻云滚,狂禽咆哮浩浪倾。

  第一个从马上掉下来的便是王进逵,其余铁骑要么马惊,要么人惊,铁骑阵乱成一遭。边镐一捻须髯,传令出兵。几百辆冲车被推向铁骑阵,步兵回到武枪跟随杀出。六只华南虎被驯兽官驯得连声狂吼,使得楚骑顷刻乱成一盘散沙。

  楚骑马甲再硬也经不住冲车上的尖刀,况且诸多战马不听使唤,多被冲上来的南唐将士随意宰杀。边镐见斗兽阵已成,传令收回猛虎,打响两声号炮。埋伏左右的皇甫晖、姚凤二将统率两支骑兵杀出楚军两肋。马希崇在城头之上,见楚军大乱欲鸣金收兵,奈何楚军战马早已不听驱使,尽丧敌手。王进逵亦被乱麻踏死。

  楚王马希崇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只得命大将陆孟俊到唐营求和。次日,马希崇绑绳自缚,自带棺材,大开潭州城门。冯延鲁拿下楚王,引军进入潭州。

  南唐大军占据潭州,其他楚国各州、郡闻国都失陷,均是望风归顺。大帅冯延鲁即刻写下本章一道,急送京师报捷。南唐皇帝李景得知攻陷潭州,遂密信边镐令暗中其处死马希萼,继而吞并楚国土地,万勿败露。

  边镐得了皇帝密诏,心中犯难,暗想此番出兵本是助马希萼重复楚国,皇上却想趁机灭楚。若要既杀马希萼,又不失信于天下,只得派人行刺。

  马希萼手中尚有千余人,须找一能亲近马希萼之人将其刺杀,倘若行刺不成南唐必失人心。常思一番,边镐想到那剑客廖偃,武艺高超,不被马希萼怀疑,乃是合适人选。边镐遂命人唤来廖偃。

  廖偃来至边镐大营,入账见礼。边镐赐坐一旁,对廖偃道:“本帅听闻廖壮士在江湖上行侠仗义,肝胆照人,可谓南国第一侠。”

  廖偃道:“廖某混迹天涯之人,怎敢受大帅如此赞誉。”

  边镐道:“此次请壮士来,乃是请壮士为我除一心患。”

  廖偃问:“是何心患?”

  边镐道:“刺杀马希萼!事成之后,我定保奏天子,为壮士加官进爵。”

  廖偃道:“大帅有求,廖某定当竭力。常言‘救人当救活,杀人必杀死’乃是廖某侠道,马希萼曾是我救下之人,恕我决不能再杀。”

  边镐道:“难道天子封赏也买不得壮士侠道吗?”

  廖偃道:“大帅若无别事,恕廖某不能奉陪。”说着,廖燕起身欲出大帐。只闻边镐言道:“廖偃今晚你走不得!”欲知边镐会将廖偃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蝶无痕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0
编号 45088
注册 2005-8-5


发表于 2006-10-22 1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兄你好,非常喜欢您的这部书,所以前一段时间向你要了稿子,谢谢您。
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这部署,我把他转载到一个评述论坛,(逍遥谷评书论坛),已经注明是您的原创表明您的名字,不知道您同意否?如果不同意,我马上删除。
另外,希望把1——89的电子版发送给我,我的信箱dragonw2000@126.com.谢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2 14: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蝶无痕 于 2006-10-22 10:26 发表
老兄你好,非常喜欢您的这部书,所以前一段时间向你要了稿子,谢谢您。
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这部署,我把他转载到一个评述论坛,(逍遥谷评书论坛),已经注明是您的原创表明您的名字,不知道您同意否?如果不同 ...

可以转贴,但只能麻烦你再论坛上复制了,我再起点中文小说网用了在线习作存稿,不用word了,所以麻烦了些。

另外前二十回我做了演义化的改动,还要麻烦您在看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霜辰月
(秋之风)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9
编号 52089
注册 2005-10-30
来自 著名风景区——广胜寺
家族 瓦岗寨


发表于 2006-10-22 17: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原创帖?精品.我也读过前面的几回,感觉不足在于历史成分太多,不新鲜.
    在下,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在一年之前,写了一本古典主义小说,叫《问鼎中原》,写的是南宋末年南宋与元朝逐鹿中原的故事,共80回。苦于一直找不到出版商。现在决定,就发在轩辕春秋上吧。可是共20多万字,该怎么打到电脑上呀?找人帮忙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2 20: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若是会打字,就打出来好了。我已经把前二十回作了较大的修改,更加演义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5 07: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 八十 回:征兖州郭威灭慕容 贬权臣柴荣受遗诏

  廖偃生来一副侠骨义胆,,不愿屈从权宦,令边镐始料未及。边镐高声劝道:“廖偃今晚你走不得!”大帐左右军卒即刻手握腰刀,拦住廖偃去路。边镐道:“廖壮士何必为一丧国之人,如此为难?”
  廖偃道:“廖某平生素不救人,而今能救下一国之主,也算是还愿江湖。”

  边镐道:“倘若壮士不肯应允,我边镐大营有来无回!”

  廖偃道:“实难从命。”

  边镐一声令下,四五个军卒一拥而上,卸下廖偃背剑,将其五花大绑。边镐又问:“我将壮士拿下,实出无奈。”

  廖偃笑道:“将军若放我而去,我必再求马希萼,免遭唐军毒手。”

  边镐道:“本帅偏不信有你这侠骨之人,将廖偃左耳割下!”只见刽子手将快刀架在廖偃左耳之上,边镐问:“壮士心中无悔吗?”

  廖偃答道:“既然甘心受绑,又何惜一死?”边镐一挥手,刽子手便割廖偃左耳,廖偃却面无痛色,旁若无事。边镐又问:“人生天地,岂能铁石心肠,莫要自讨死路。”

  廖偃道:“毛发血肉乃父母所赐,望将军将耳朵与我同埋已尽孝道。”

  边镐大怒:“我就不信,你是铁打心肠!往廖偃口中罐炸油!”几个军卒按住廖偃,口竖竹筒,将半锅炸油一并灌下。只见廖偃口舌具烂,吱唔几声,倒在地上。

  边镐见廖偃心志难摧,反到有些心酸。边镐蹲在廖偃身旁,附其左耳问道:“廖偃肝胆不辱,边镐推心还愿。你死之后,我保马希萼不死,成就你侠义之心。”廖偃略生一笑,随咬舌自尽。

  边镐道:“传我将领以上将军礼厚葬廖偃。”廖偃被厚礼大葬,边镐叹道:“今见廖偃,方知灭楚国易,收楚心难!”遂拟下奏章一本,告知南唐皇帝李景刺死马希萼的其中利弊,请命另行发落,免去马希萼一死。

  南唐皇帝李景看过边镐奏章,对众臣言道:“楚国州郡皆为朕有,若不助马希萼复国,则朕失信于天下;若留了楚国,只恐放虎归山,成为后患。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冯延巳道:“臣启陛下,可恢复马希萼等宗室楚王封号,命其迁居金陵,既留楚王之名,又得楚国州郡。”

  李景道:“宰相之言正合朕意。”遂降下圣旨,将楚国宗室十七人迁居金陵,马希萼心无大志,见此诏书欣然受领,从此空有楚王之封号,楚国疆土皆为南唐所有,楚国亡。

  南唐灭掉楚国,令北汉皇帝刘旻大喜,刘旻趁南唐兵强势旺,暗通败退兖州的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和南唐皇帝李景三路会兵和讨后周。皇帝郭威得知此事,正心中焦虑,偏巧枢密使王朴求见,郭威遂将急报交于王朴,王朴看后问道:“陛下以为如何退敌?”

  郭威道:“朕以为南唐兵马强盛,若无南唐相助,北汉刘旻,兖州慕容彦超必不敢出兵。朕欲孤注一掷,南征李景。”

  王朴只是一笑,言道:“陛下试想,南唐李景雄踞江淮,有江南四十州,兵马正盛,又据长江天险,并非轻易可取;北汉刘旻占三晋十州,以汉室宗亲之名,又暗通契丹,非同小可;惟有慕容彦超,据兖州之地,北连汉,南接唐,地处要冲,却城少粮亏,当先灭慕容氏。”

  郭威大喜:“爱卿真乃上天所赐,否则朕岂不自误大事?”

  王朴道:“万岁若要一统天下,当以先弱后强,先南后北,各个击破之略,四海终当为皇上所有。”郭威遂按王朴之策,准备先讨兖州。

  次日,文武早朝,郭威降旨。命大将军王峻,率高怀德、高怀亮兄弟统兵三万救应晋州;命柴荣、赵匡胤、石守信点三万人出兵淮北以防南唐;郭威亲率五万大军,令郭从义为先锋,赵晖押粮,直逼兖州,讨伐慕容彦超。

  先表郭威余家亲征,大军来至兖州城下,但见慕容彦超率兵早已战阵摆开。郭威阵前问道:“如今天下尽皆降周,慕容将军何不尽早归顺,仍不失告官富贵。”

  慕容彦超道:“郭威,岂不闻为臣者从一而终,焉有一臣保二主之理?”

  郭威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空有一片愚忠,就不怕被后世耻笑吗?”

  慕容彦超道:“我虽愚忠,却不敢逼你郭威篡夺汉室江山!”

  郭威身侧的先锋郭从义闻听此言,怒道:“呸!什么他妈汉室江山,连沙陀祖宗都不认了,慕容彦超老迈糊涂,待我擒他。”郭从义催马杀出,郭威传令翠谷助战。慕容彦超展开一字点钢枪,来战郭从义。

  二人大战十个回合,郭从义是且战且退,忽闻赵晖道:“从义且退,待我战他。”大将赵晖跃马而出,又战十个回合,亦不能胜慕容彦超。

  郭威正急切之时,只见军中有两员小将出马来战,一个头戴黄铜盔,身披黄铜甲,手中大镔铁刀,跨下一匹 豹尾乌骓马,长得圆脸青面,眉目分明,肩宽背厚,高有八尺有余;另一小将白面目秀,俊美倜傥,身有七尺开外,头戴青铜燕翅盔,身披青铜铠,跨下铁鬃马,手提一口雁翎大刀。两员小将冲入阵中,高呼:“赵老将军,小将来也。”赵晖调转马头而回,见两位小将挥舞两口大刀,困住慕容彦超。这二将是左一刀,又一刀,一刀接一刀,砍的慕容彦超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慕容彦超之子慕容继勋见战事不妙,遂令鸣金收兵。

  郭威回到营中喜不自禁,召来大战慕容彦超的两位小将,问道二人:“两位小将军,姓氏名谁,何方人士?”

  那青脸小将答道:“回禀陛下,末将姓曹名彬,字国华,河北灵寿人氏。”白脸小将答道:“末将姓潘名美,字仲询,大名人氏。”

  郭威道:“汝二人今日大败慕容彦超功劳不小,朕加封曹彬、潘美为游骑将军。”曹彬、潘美二人叩首谢恩。

  慕容彦超吃了败仗,乃闭门不出,等待南唐、北汉人马救援。但南唐自收复楚国,楚国旧臣聚众朗州起兵叛乱,李景只得调兵平乱,却无心出兵中原。

  北汉会合契丹大军七万余众围困晋州,晋州孤守尽两个月,忽逢天降大雪,汉辽大军却不曾预备过冬之物。汉辽兵马七万将士煎熬之际,后周大将王峻率军来援,命大将高怀德、高怀亮分兵两路,汉辽大军士气大落,一溃千里,北汉与辽国只得退兵。

  久无援兵来救,兖州已是粮草将尽。郭威屡次命使者劝降,慕容彦超据守不降,郭威大怒,传令郭从义、赵晖、曹彬、潘美等将分兵四路,四面围攻。兖州城下喊杀震天,鼓声充耳,火弩强弓飞射如雨。慕容彦超亲登城垛,提枪大战周兵,虽是逢兵便刺,逢将即挑,但寡不敌众,城池遭陷。

  慕容继勋跌跌撞撞登上城垛,对彦超劝道:“父帅快快突围,北门已经被周兵攻破。”

  慕容彦超道:“人活半世,何惧一死。继勋突围去投南唐,来日为汉主报仇!”慕容继勋遵照父命带五百骑兵往南门冲去。慕容彦超见城垛难守,退回城中,投井自尽。

  慕容继勋杀出南门,正遇郭从义,二将大战六七个回合,郭从义一锤打中慕容继勋天灵,继勋战死。半日之后,兖州尽归后周大军收复。正是:

  人生乱世本不同,宁随暴君效愚忠。

  鞠躬尽瘁数诸葛,至死不悟乃慕容。

  郭威收复兖州,班师回朝。丞相冯道率百官迎侯圣驾凯旋,郭威与群臣相互称贺。几日后,王峻率军还都,南唐无扰,北汉退兵,四处报捷,使得郭威龙颜大悦。后周统一中原,四方诸侯畏服,郭威深感久经战乱之祸,亲身以节俭示范,颁布新政,减税免赋,体恤百姓。

  单讲王峻北伐北汉有功,被郭荣加封宰相之位,与冯道等共理朝事。王峻平日喜好耍弄权术,结交党朋,只知在朝中扩充势力,而不务正业。郭荣念起有功之臣,未加责怪。而王峻封相之后,却大造府第,华丽奢侈,贪于享受,却荒废政事。

  郭威见王峻不务政事,降旨加封李榖、范质二臣为宰相,参与军政大事。王峻闻听此事,赶忙往宫中求见天子,郭荣以为王峻有紧急奏报,便令其进见。王峻奏道:“臣闻陛下拟旨加封李榖、范质二人为宰相,以为此二人并非称职人选。”

  郭威一听王峻为此事而来,心中到是不悦,对王峻道:“若是不用此二人,那何人可为相国人选?”

  王峻道:“大学士颜衍,秘书监陈观,此二人可担当大用。”

  郭威心想颜衍、陈观皆是与王峻交好之人,倘若任用必与王峻结为死党,言道:“宰相人选,未可仓卒,待朕三思而行定。”

  王峻道:“为臣所举人选,皆是国家栋梁之材,陛下不必多虑,可立即降旨册封。”郭威越不听,王峻越是侃侃而谈,唠叨不止。

  见王峻不自量力,郭威心中已是厌烦,只得强压怒火言道:“爱卿所言,朕已知晓,不日便加封爱卿所举荐之人。”王峻见皇帝应允,才肯罢休,回转府中。

  郭威越想越气,等到用膳之时,突感胃痛难忍,竟病倒床榻。郭威自知身体生疾,急召冯道、王朴、郭从义、李重进四位大臣进见。三人入宫,郭威令其赐坐床边,冯道问道:“陛下往日龙颜美润,但不知今日有何贵恙?”

  郭威道:“皆是王秀峰对朕无理。朕念王峻征战有功,对其处处容让。偏偏王峻欺人太甚,妄想掌控左右重臣。速传我儿柴荣,即刻进京主政。”

  王朴问道:“少殿下入主中枢,只恐王峻阻挠,臣以为可先幽禁王峻,再招殿下入朝。”郭威遂按王朴之计,召王峻入宫进见。

  王峻得知皇帝召见,以为郭威已采纳启用颜衍、陈观二人为相,便欣然去往宫中。王峻来至内宫,郭威已端坐龙椅,冯道、王朴、郭从义、李重进分站两侧。王峻不知缘故,只是跪地叩拜。

  郭威道:“王爱卿,朕以为颜衍、陈观并非宰相人选,朕欲招皇子柴荣回京主政,爱卿以为如何?”

  王峻闻听心中一颤,奏道:“臣以为万万不可,殿下镇守淮北无人可替,还是任用颜、陈二人为宜。”

  郭威道:“汝未免管的太宽了吧?难道皇室宗亲也需你来把持,左右侍卫降王峻拿下。”王峻始料未及,被几个宫廷侍卫捆绑囚禁,遂传旨贬为商州司户,颜衍、陈观也连坐被贬。

  数日之后,晋王柴荣奉旨回京。此时,郭威已经病魔缠身不能理政,遂召郭荣及朝中数十余名重臣至病榻近前听诏,郭威言道:“朕大病难愈,已知天命。待朕归天之后,尔等当为朕薄葬,有八道不准,尔等记下。其一,不得大兴国葬之礼;其二,不可滥杀牲畜为朕殉葬;其三,不可命宫人为朕终年守陵;其四,不可强征民夫修陵,枉费人力;其五,不得打造地下宫殿,其六,不得打造石神石将,只须立碑一块;其七,只得后宫戴孝,不可满朝白缟;其八,新君登基灵前即位,不得再兴大典。此八道遗照尔等可曾记下?”

  柴荣答道:“谨遵皇上圣谕。”左右重臣也齐声高呼:“谨遵圣谕。”郭荣遂令太监宣旨,皇位传于晋王柴荣。传旨已毕,只见郭威咳喘不止,口吐鲜血,不能言语,待至深夜,一命归天,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嵩陵。

  郭威归天,众臣皆劝柴荣拟诏天下。柴荣道:“皇上龙御归天,若为北汉、南唐、辽国所知必会趁机来犯。诸位爱卿暂不可发丧,发丧之日,必有一战。”

  王朴道:“臣以为北汉暗通辽国,谋我中原久矣,若闻新君即位,必然来犯。”

  柴荣道:“所言有理,传旨命高怀德、高怀亮点精兵三万先往晋州。待朕即位之日,便是发兵之时。”所以密不发丧。

  数日之后,晋州快马来报,高怀德、高怀亮兄弟二人已率兵驻扎晋州。柴荣即刻降旨,传告天下大周太祖圣神皇帝郭威驾崩。报丧之日,葬礼一概按郭威生前之愿从简而办,命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主持丧事。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在灵前即位,史称周世宗。

  郭威葬礼从简,柴荣即位也未举行登基大典。柴荣率冯道、王朴等官员草草祭祀登基。新君礼仪刚毕,赵匡胤入宫来报:“启禀吾皇万岁,末将已将五万马步军军在北郊集合,请万岁点兵。”

  柴荣大喜:“告丧之日,定教北汉措手不及。”转身对冯道、王朴言道:“朕将出兵北伐,朝中之事,皆赖二位爱卿。”遂辞别朝中文武大臣,往北郊阅兵。

  柴荣来至开封北郊校军场,只见上千面旌旗蔽日当空,几万口战刀映光闪烁。三军之前,大将赵匡胤、石守信、郭从义、李重济、曹彬、潘美等一派武将,披甲跨马个个威风凛凛,人人精神抖擞。柴荣高声喊道:“今先帝驾崩,但遗愿未了。朕带孝出征,必有先帝在天之灵护佑,大周当兴!”三军闻听,呼号震天,同心响应,只闻号炮三声,大军直往晋阳而去。

  柴荣率兵数日,大军驻扎晋州。北汉皇帝刘旻此时才得探马急报,得知郭威驾崩。刘旻大喜,对众臣言道:“郭威已死,大汉复兴之日已到,朕欲趁柴荣大丧之际,出兵南下,重兴刘汉江山。”北汉群臣无不幸灾乐祸,连章请奏南下。正在君臣高谈阔论灭亡后周之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来至大殿,向刘旻奏道:“启禀万岁,晋州有十万火急军情来报!”

  “传使者上殿!”刘旻道。

  一个快马使来至宝殿,叩拜之后对刘旻奏道:“晋州急报,周主柴荣今率马步军五万人,会合高怀德、高怀亮三万兵马,出阴地关向晋阳杀来。”

  “啊!”刘旻惊道:“柴荣小儿不在开封吊孝,竟偷袭我晋阳。诸位爱卿何人可为先锋?”

  这一班北汉朝臣方才口若悬河,此时个个哑口无言,唯有谋士郑珙奏道:“臣举一人可为先锋。”正是:

  大难苦寻国栋梁,威风南下振家邦。

  但看中原多将才,未见北塞豪杰强。

  不知郑珙所荐何人,期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7 21: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后唐皇帝李存勖

后晋高祖石敬瑭 辽太宗耶律德光

后汉皇帝刘知远

[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06-10-28 08:2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8 08: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一回:杨君爱延时退周师 柴世宗兴兵讨南唐

  北汉皇帝刘旻焦急之下,谋士郑珙举荐人才,刘旻问道:“爱卿为朕举荐何人?”
  郑珙道:“京畿领军都督杨衮,字君爱,磁州人氏,此人不但武艺高强,且通兵法,懂治军,是当世难得的将才。”

  刘旻问道:“既然杨衮可为大将,那何人堪当先锋。”

  郑珙道:“臣观殿前将军张元徽素来忠勇,可封为先锋出战。”

  “好!”刘旻言道:“既然如此,加封杨衮为大将军,张元徽为先锋官即日点兵,朕要明早御驾亲征。”

  次日,刘旻大点三军挥师南下,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大队人马来至高平县,,前方流行探马来报,周主柴荣率八万人马迎面而来。刘旻传令将三万人马分作左、中、右三阵。刘旻、杨衮、张元徽三人各领一军,刘旻大军居中,杨衮率兵居左,张元徽居右。三阵一字排开未过几时,只见一支人马高举后周旗号,荡尘迎风奔驰而来。柴荣率军摆开阵势,见北汉兵马不过三万,传令道:“三军进发,击鼓助战!”后周大军亦分作三阵冲来

  杨衮衮望望去对刘旻道:“周兵士气正盛,陛下不可轻举妄动。”

  刘旻摸了一把须髯言道:“时不可失,时不再来,朕定要一战搓周兵精锐。”

  刘旻号令出战,杨衮劝道:“此时南风甚急,对我北军不利,陛下不可贸然出战。”

  刘旻怒道:“大战在即,杨将军勿要再说这不利军心之话!速命先锋官张元徽督军出战!”

  刘旻跳下战马登上鼓车亲自为北汉大军擂鼓助战,先锋张元徽率马步军三阵奋勇杀出,被汉将士将刘旻挽起龙袍亲自擂鼓,个个奋勇当先,人人浴血拼杀。一番交战到杀得周兵大败。世宗柴荣大惊,老将郭从义道:“陛下若能躬亲垂范,当先杀敌,军心定可重振。箭弩在后乘风远射,敌军必乱!”柴荣令高怀德、高怀亮兄弟分护左右,驱马当先,闻鼓杀出;曹彬、潘美率左军;赵匡胤、石守信领右军,三路齐发,杀向汉兵。

  刘旻见柴荣亲自出马,大喜道:“柴荣不自量力,枉来送死,必当为我军斩杀。”旁边杨衮又劝:“南风骤起不止,对我北军不利,陛下当当速速收兵。”刘旻不听,再度擂鼓助战。

  北汉将士闻听战鼓又响,二番奋勇杀出,只见上万只雕翎箭顺风袭来,犹如暴雨突淋,穿甲透心,汉兵未曾交锋便接连中箭。原来这雕翎箭射远不射近,此番远射又有南风推波助澜更是杀得汉兵魂飞胆丧,尸骨成堆。

  后周大军奋勇争先,北汉将士一触即溃。刘旻大惊,跳下鼓车,登马便逃。只见大将高怀德挥枪追来,高声呼道:“刘旻小儿休走!”刘旻见高怀德勇猛善战,吓得魂不附体。幸有大将杨衮拦住吼道:“贼子!休伤我主!”,遂与高怀德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有大将高怀亮向刘旻杀来,先锋张元徽举刀来挡,却被高怀亮刺落疆场,一命归天。杨衮见刘旻逃远,虚晃一枪,驳马退去。柴荣见汉兵大势已去,遂令骑兵乘胜追击刘旻。

  刘旻率兵退至一树林之中,见败退汉兵已是筋疲力尽。刘旻道:“传朕诏令,三军在此歇息半个时辰,再行军赶路。”

  杨衮道:“此林之间,有大道贯穿南北,倘若周兵沿途追来,无险可守,陛下不可在此停留。”

  刘旻道:“众将士如此疲惫,岂能再走?”

  杨衮与刘旻争辩之时,只见后面跟来的几个汉兵喊道:“周兵杀到!”北汉将士闻听,拔腿就跑。杨衮道:“陛下先走,末将断后!”杨衮跨马提枪来迎追兵。周兵为首之将名叫樊爱能率一支骑兵到此,正遇杨衮当道拦路。细细观瞧杨衮年岁在四十开外,眉宇轩昂,目生雄光,鼻正口阔,长髯已是半白,头戴银翅帅字盔,身披亮银锁子甲,夸下一匹斑豹马,掌中一条皂金虎头枪。樊爱能笑道:“半老之人竟敢道间独当,待取了首级请功!”樊爱能驱马挥刀赖展杨衮,杨衮直枪一个回合便将樊爱能挑落马下。旁边周兵见主将被杀,掉头就跑。

  杨衮退了追兵,悬挂樊爱能人头向北而去。走至山谷,正遇刘旻在此歇兵,杨衮献上樊爱能人头,刘旻大喜道:“杨将军退却敌兵,朕已命士卒伐柴煮饭,稍等片刻就为将军庆功。”

  杨衮打眼一看,大锅已经添柴煮水,杨衮道:“此地已不可久留,陛下速领将士逃走。”

  刘旻问道:“将军何事惊慌?”

  杨衮道:“陛下山谷煮饭,炊烟袅起,周兵定闻烟寻来。山谷狭窄,若慌忙退却,重将士定拥挤相互践踏,所以请陛下速撤。”

  刘旻闻听有理,遂命步兵先行,骑兵在后悉数过谷。刘旻与杨衮在后队正欲离去,忽然闻听谷口有人高喊:“贼子休走,留下人头。”只见一员后周大将催马举锤率兵追来,此人乃是石守信部将何徽。杨衮驱马来至谷口,对何徽言道:“无名之辈枉来送死!”遂与何徽交手,不过两个回合,何徽便被赐死,随行士卒各自逃窜。

  天色昏沉,刘旻见有河涧阻路,哀声叹道:“前有阻涧,后有追兵,逼得孤家如今真是走投无路,进退两难。”

  杨衮道:“陛下尽可宽心,大军所到之处,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区区河间不足忧虑。”

  刘旻道:“只是桥未搭好,追兵又至,军心必然大乱。”

  杨衮道:“倘若来追,末将自可当至。”刘旻也无别计,便命士卒伐木搭桥。

  过了半个时辰,眼看木桥将成,远处遥传马蹄之声,山坡露出一面将旗,上书“赵”字,近前再观乃是大将赵匡胤。杨衮单枪匹马拦住追兵,赵匡胤道:“老将军,周主所到之处,郡县无不望风归顺,将军何不早降?”

  杨衮道:“忠臣保一主,投敌万难从。休要费话,看老夫大枪。”话音未落,杨衮出马来战,赵匡胤举棍相迎。大战二十个回合,赵匡胤自知不是对手,只得率兵退去。

  刘旻在高平吃了败仗,率残部仅万余人退回太原。皇帝刘旻面对满朝文武是失声痛哭,言道:“柴荣八万大军指日可待,朕欲逃往漠北,众卿以为如何?”

  杨衮道:“陛下勿忧,为臣之子杨业督军雁门关尚有兵马两万,待臣前去搬兵。”刘旻如得救命稻草,遂令杨衮王雁门关搬兵。

  不过两日,柴荣率大军杀至太原,将城池团团包围,又令攻城。北汉皇帝刘旻惊慌失措,对众臣道:“只恐怖等杨衮搬来救兵,这太原就已经陷入敌手。”

  谋士郑珙奏道:“大将军卫融已调满城壮丁充作军役,陛下若在煎熬两日,此战成败尚未可知。”听了郑珙的劝言,刘旻才稍有安稳。太原死守已有两月之余,援兵尚未来到,刘旻又道:“杨衮搬兵两月有余,尚不见其踪影,只恐已降柴荣。”

  郑珙道:“老将杨衮用兵沉稳,常有出奇制胜。柴荣率军猛攻两月也不曾攻陷太原,陛下再等几日又有何妨?”刘旻也只得应允。

  杨衮救兵为何迟迟未到?原来杨衮与其子杨业率领两万雁门关守军一路南来,杨业劝道:“如今周兵八万之众,两万救兵难解燃眉。不如拖延一些时日,等周兵攻城疲惫,再救不迟。”杨衮父子便离太原三十里外扎营。过了两月,探马来报太原仍不曾攻破,杨衮大喜下令出兵。

  杨衮命杨业为先锋率兵突袭周兵大营,这后周大军连攻太原两月不克,军士战心举丧,突逢汉军援兵杀到,后周大军是兵败如山倒。周世宗柴荣只得率兵向南后退二十里扎营。刘旻见周兵败退,大开城门迎接。杨衮与世子杨业率两万精兵进驻太原。

  柴荣重新扎下大寨,再点兵马八万大军已折去三万有余。柴荣面对众将是唉声叹气,赵匡胤奏道:“我军连战两月,耗费巨大,军心疲惫,不如暂且回师开封。”

  柴荣叹道:“朕率军血战数月,未想被那杨家父子杀得大败,前功尽弃。”话音未落,忽闻一声惊雷落地,顷刻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柴荣走至中军帐口,仰天叹道:“天不护佑,人能奈何?”遂令避过暴雨,班师回朝。

  柴荣率军回至朝中,大臣王朴统帅百官迎接圣驾。柴荣见百官之中惟有冯道未来,问道:“冯相国为何不来接驾?”

  王朴道:“老相国已在两个月前,病故升天。”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章,交与柴荣言道:“冯相国临终之前,曾拟下奏章一本,委托臣呈交陛下。”柴荣接过本章,展开观看。上书:

  “老臣冯道今已七十有三,自古圣人不过于此,臣自知天命,恐欲老迈将终。自大唐庄宗即位,臣遂为国之宰相,从政五朝,历侍四姓十君。饱尝百姓征役之苦,却未见四海一统之时,令老臣遗憾此生。观我大周天下民富殷实,兵强马壮,又兼陛下有唐尧之德,虞舜之功,念江山以忘寝,想生灵而劳神,实乃千古圣主,有道明君,令臣倾心佩服,日后定能一通四海。而今遵照陛下差遣,已将先帝葬于嵩陵,臣自感不能再理朝政,愿随先帝一同驾鹤西去,君臣为伴。大周上柱国太师、尚书令冯道呈上。”

  柴荣看后心中亦是伤感,遂率回师众将往冯道坟冢祭拜。北伐失利,冯道过世,令柴荣心中忧郁,正逢烦闷。宰相王朴求见却有事求见,王朴奏道:“近闻南唐自灭楚国以来,朗州叛乱不止,南朝正乱;又闻汉中秦州、凤州等四地流民从关西而来,可见蜀主不得人心,汉中已乱。”

  柴荣道:“北汉十州朕尚不能取,何况南唐已据四十州,兴兵南下谈何容易?”

  王朴道:“南唐李景吞并闽、楚二国,大有一统江南之势。若不趁其内乱而讨之,日后必为后患。先帝在时,臣曾献上先南后北之战略。陛下若想灭汉,必先南征。”

  柴荣点了点头,问道:“那爱卿以为北汉如何可灭?”

  王朴道:“北汉十州不足挂齿,使陛下劳神的乃是把契丹逐出长城,而南唐却是后院之火,汉中乃富庶之地,臣请陛下先征南唐、汉中。”

  柴荣道:“爱卿之言正合朕意,朕要亲征南唐。”

  王朴道:“臣举向训将军收复汉中,可命李榖为参军随陛下南征。”柴荣应允。即刻降旨出兵讨伐南唐。李毂,字惟珍,颍州汝阴人氏。

  后周显德二年十一月,柴荣拜李榖为军师,点郭从义、李重进、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高怀亮、潘美、曹彬等人为大将,亲率大军四十万,沿淮河南下,进军南唐,先锋只指淮北重镇寿州。镇守寿州的南唐大将名叫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氏。得知柴荣挥师南下,即刻写好密报一封,派人连夜飞报皇帝李景。寿州信使前脚离城,后周先锋官郭从义率兵即到,刘仁赡登城楼观看,四十万大军绵延上千里,接踵而至,旌旗飘扬,烟尘浩荡,一队队人么远望无边。刘仁赡只得坚守城门,闭关不出。南唐皇帝李景看了寿州军报,即刻将旨命大将刘彦贞、姚凤、皇甫晖三人各领三万马步军,兵分三路救援寿州。

  南唐三路人马之中,首数刘彦贞行军最快,其麾下有一支水军,顺水而上,令周兵始料未及。后周军师李榖得知南唐水军突进,对柴荣奏道:“大周兵马北方将士居多,多不习水性,若与刘彦贞水军交战,十战就败,臣请陛下退避三舍,诱其陆战,必能克敌。”柴荣用李榖之计,命大将李重进点齐马步军三万人陆上迎敌。

  刘彦贞驱使水军连连得胜,如入无人之境,喜不自禁。又见周兵纷纷退入岸上,刘彦贞对船上将士言道:“周兵连连败退,尔等随我杀伤岸去,直捣寿州必得头功。”船上将士更是目中无人,骄兵难抑。战船靠岸,刘彦贞率兵登陆,驱逐四五里地,只见前方一队后周兵马早已摆下阵势。但见后周阵中一员上将,双眉紧锁,二目生光,高鼻梁,大海口,短髯如针,高有八尺。头戴银练盔,身着雁翎连环甲,跨下铁青马,手提一口青锋合扇板门刀,此人便是大将李重进。

  刘彦贞问道:“来将何人,快快报上性命!”

  李重进道:“吾乃大周左千牛上将军李重进是也!”

  刘彦贞道:“原来你就是郭威那个外甥狗。”言罢,哈哈大笑。

  “好贼子,先吃我一刀!” 李重进催马举刀直取刘彦贞,二人拍马交锋,大战七八个回合,刘彦贞被李重进一刀砍下人头,后周将士军心大振,李重进一声号令,三军涌出杀向敌阵。南唐将士见主将被斩,军心大乱,纷纷掉头逃窜。李重进率兵杀到岸边,南唐士兵前面争相登船,相互践踏,后面被杀得血肉横飞,片甲不留。

  刘彦贞首战失利,皇甫晖得知此事立刻派副将何延锡前去救应。何延锡率骑兵飞速奔袭,半路之上却遇一支队伍迎面而来。待这支兵马缓缓行来,何延锡才望见此乃是周军的押粮车队,为首押粮官旗号乃绣“赵”字,主将正是赵匡胤。何延锡心想那些败兵救与不救已无关大局,若能劫了周兵军粮确实大功一件。心想至此,何延锡率兵冲去劫粮,不知赵匡胤能否保住,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杨衮历史上是契丹将,高平之战他先率部跑了。我也读过一些演义评书之类的,很多人把他讹为杨业的老爹。杨业他爹应该是麟州土豪杨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杨衮在一些演义评书里有“火山王”的外号,而山西当时确实有个叫做“火山军”的地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8 09: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指正,不过我塑造的是文学形象。
本书前二十回就是贴近历史,缺少演义,反到不便于小说爱好者接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8 09: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0-28 08:39 发表
杨衮历史上是契丹将,高平之战他先率部跑了。我也读过一些演义评书之类的,很多人把他讹为杨业的老爹。杨业他爹应该是麟州土豪杨信。

这点我认同,写杨衮的那一回,就是率兵逃跑,只不过逃的很精彩,英雄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剑
(坤恸幽珏)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285
帖子 3131
编号 3591
注册 2003-12-20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10-28 0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也有说法说杨业老爹叫杨宏信的,为了避赵匡胤老爹的讳所以叫杨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9 18: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几位老大的考证,不过还求诸位多评价小说,别总是做正史考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29 18: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二回:赵匡胤智取清流关 高怀亮命丧寿州营

  话说何延锡率兵来劫军粮,赵匡胤只点五百军士跟随来战何延锡。赵匡胤问道:“何人如此狗胆,敢来此劫粮!”
  “我乃大将何延锡也!”何延锡道。

  “呸!无名之辈!”赵匡胤举镔铁大棍闷头便打,何延锡举刀相迎,赵匡胤只不过三四回合一棍便在何延徽天灵盖,何延徽坠马身亡。身后唐兵吓得或是逃窜,或是投降。赵匡胤收降了少许降卒便往寿州大营而去。

  赵匡胤回到营中,向世宗柴荣献了何延徽首级和南唐降兵数百人,柴荣即命中军官为赵匡胤上册记功。柴荣道:“寿州围困以来,唐兵已派数路兵马增援,皆从清流关而出,朕欲派一大将去多清流关,不知何人愿往?”

  赵匡胤道:“末将请陛下拨我两万人马,定能取那清流关。”

  柴荣道:“既然爱卿愿往,朕令潘美、曹彬二位小将为副将,点两万人马随将军同去。”

  赵匡胤领了令牌,与潘美、曹彬点起马步军两万人,一路前往清流关而来。清流关乃南唐屯兵重地,皇甫晖、姚凤皆驻军于此关,得知赵匡胤率兵来战,皇甫晖、姚凤布下滚木雷石,开关列阵。

  两军阵前,皇甫晖高声问道:“唐主麾下大将军皇甫晖在此,叫赵匡胤的速速出阵迎战!”赵匡胤闻听呼喊自己姓名,心中暗道好大口气,待我取这贼子人头。赵匡胤催马出阵,答道:“赵匡胤来也!”

  皇甫晖见这黑大个儿提镔铁棍杀出,也拍马来战。战过十几回合,皇甫晖才只赵匡胤力大威猛,所以不敢恋战,掉转马头收兵回关。

  回到关中,皇甫晖对姚凤言道:“我与赵匡胤大战竟不能得胜,这清流关只能闭关拒守,不可再出兵挑战。”

  姚凤道:“关内粮草充足,与赵匡胤拖延便是,待周兵粮草耗尽自然退兵。”二人一拍即合,一连数日闭关不战。

  赵匡胤在关外等得焦虑,令军中士卒关下大骂道:“皇甫晖,缩头龟!一把大火烧成灰!皇甫晖,缩头龟!一把大火烧成灰!”守关的牙将大怒,立刻报知皇甫晖。

  皇甫晖大笑道:“此乃赵匡胤诱兵之计,不必理他。”周兵整整骂了半日,也未见唐兵有何动静。赵匡胤怒道:“皇甫晖这个老狐狸,闭关不出,让我如何抢关?”

  潘美劝道:“末将听说南唐令皇甫晖与姚凤二人同守此关,不如再骂姚凤。”

  赵匡胤又命一群士卒来至关前,对姚凤大骂道:“姚凤,姚凤,白日做梦!杀进关内,一个不剩!”,骂了半日不见唐兵出战。

  次日,赵匡胤命士卒再骂姚凤,仍无人理会。骂到第三日,皇甫晖有些坐不住了,对姚凤言道:“赵匡胤欺人太甚,待我去为将军出气。”

  姚凤劝道:“何不让他骂上半年,只要据守清流关,除非赵匡胤生出翅膀也不能取胜。”皇甫晖以为有理,便依旧任其乱骂。

  赵匡胤在清流关下,以是等了半个月,却久无破敌之策。这晚,赵匡胤正与潘美、曹彬二人商议退敌对策,忽有中军官来报:“启禀将军,有一书生自称士将军胞弟,请求来见。”

  匡胤道:“莫非是匡义来此,令其入帐。”中军官到帐外将那书生请入中军大帐,只见此人年纪又二十多岁,身长七尺有余,眉目清秀,举止儒雅,请袍绿带,白裤薄靴,此人便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赵匡义与帐中将官一一见礼,对匡胤道:“今闻兄长在此鏖战已有半月,小弟特来投军。”

  赵匡胤心中到是想给赵匡义一个军职,但这匡义是个读书人,不能和这一班武将相比,即使封个官职也是人心不服,不如智激一番,匡胤道:“匡义,不是为兄小瞧读书之人,我这军中将官个个皆是马上可开弓,马下能枕戈,你这文弱书生可当何职呀?”

  赵匡胤说话故意憋了憋腔,赵匡义心领神会,答道:“小弟可破清流关。”此言一出,左右众将一片哗然,交头接耳,半信半疑这个文弱书生。

  赵匡胤道:“有何计策,尽可说来。”

  赵匡义道:“我来军中,曾路过清流关一侧的滁山,从此山坡可望见清流关内。山间虽无路可通关内,却有一溪涧流淌入关内。可命有水性的士卒夜入关中。”

  “哦!”赵匡胤道:“若果真如此,今夜便取那清流关。”遂令曹彬在军选的八百通水性的士卒跟随赵匡义前往滁山溪涧,潜入关内;命牌美准备弓箭强弩,有寻来许多爆竹,准备佯攻清流关。

  到了三更天时,赵匡胤估算曹彬等人已到滁山,即令攻城。潘美命士兵点燃爆竹,清流关外宝座作响,惊得守关士卒慌忙登城观望。唐兵拥挤在城头之上,尚未看清缘故,只见一阵乱箭迎头射来,使得关上还未交战却慌乱一团。

  皇甫晖、姚凤得知关前有事,披甲顶盔,到城垛观望。姚凤言道:“不过是周兵惊扰之计,尔等不必惊慌。”姚凤、皇甫晖将城上士兵镇定下来,正要回去睡觉,忽然有人来报:“大事不好,粮草营起火!”皇甫晖、姚凤二人大惊,赶忙领兵前去后营救火。

  这粮草被烧正是曹彬顺溪涧潜入清流关内,领兵烧得军粮。曹彬烧着粮草,遂向天空打响两声号炮。在关外放爆竹的赵匡胤见城内有信炮打到半空,必是曹彬已经入关,即命潘美架起云梯攻城。

  一通外攻内扰,打得唐军首尾难顾。皇甫晖来救关时,潘美已率兵登上城楼,唐兵只顾逃命,无心守成。皇甫晖被一死尸绊倒,潘美抽宝剑将皇甫晖按倒生擒,拿下关头。

  曹彬率领八百军士,见姚凤领兵前来救火,便对随行将士言道:“唐兵虽多,尔等只管杀那姚凤就是。”这八百军士遂曹彬冲向姚凤,姚凤尚不知怎么回事,便被这八百军士杀退左右侍卫,曹彬挥刀来战姚凤,姚凤急于救火,未骑战马,交战未过三四回合,被曹彬生擒。正是:

  滁山一涧化溪流,成就宋祖破关头。

  城前爆竹通险运,营后烈火助奇谋。

  赵匡胤擒了皇甫晖、姚凤,此二人乃是南唐大将,均被解送柴荣大营听后发落。赵匡义因献计有功,被赵匡胤封为参军之职参与军机要事,曹彬、潘美也是破敌有功,自有封赏。

  赵匡胤率军过清流关,南下占据滁州,将兵马驻扎城内。话说这一夜,军中将士安顿好了,赵匡胤正要休息,潘美来报:“将军,城上守兵远望有一支人马掌火把向滁州而来,将至城下,请将军定夺。”

  赵匡胤道:“既明火把而来,莫非是我大周兵马?待我登城去看。”

  赵匡胤随潘美来之城垛之上,只见却又一支人马行至城下。潘美对城下喊道:“尔等何妨人马,来滁州何干?”

  只闻城下一为首之人喊道:“我家老爷乃大周马军指挥使赵弘殷,欲在此驻扎。”

  赵匡胤一听,赵弘殷乃是自己的父亲,竟有如此巧合。赵匡胤问道:“你家老爷现在何处,请他来见。”只见城下有人举过火把,赵匡胤届火光隐隐看去,正是父亲赵弘殷。赵匡胤即可命人放下吊桥,大开城门将父亲赵弘殷及所部将士请入城内。

  闻听赵弘殷来此,曹彬、潘美等将官皆来参拜,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与父亲团圆也是喜不自禁。赵弘殷又为匡胤引荐一人为谋士,此人姓赵名普,字则平,幽州人氏,现在军中为掌书记官。

  在滁州城过了一夜,赵弘殷将率兵往寿州回合。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与曹彬、潘美、赵普皆往城外相送。临行之时,赵弘殷对匡胤言道:“赵普此人出事果断有谋,通晓大政,留他与你身边,定能助你和匡义成就一番大事。”匡胤一一记下,一番叮嘱之后,赵弘胤率队远去。

  再表皇甫晖、姚凤二将被押至柴荣大营,柴荣闻听此事率领众人亲往辕门迎接。一见皇甫晖、姚凤,二人皆带有夹具镣铐。柴荣道:“速为二为将军解去枷锁。”押解的士卒命二将下跪,皇甫晖、姚凤是立而不屈。柴荣走到二将近前,对身边的李重进:“辕门离中军相隔多远?”

  李重进答:“距中军约有四百步。”

  柴荣道:“为皇甫晖、姚凤备马。”李重进闻听,心中犯了犹豫,柴荣又言:“朕要效仿李嗣源为敌将牵马引路。”李重进只得牵过两匹战马交与柴荣,柴荣对二将言道:“请二位将军上马。”

  皇甫晖、姚凤二人互看一眼,便跨上马鞍。柴荣牵住马丝缰对左右将官言道:“诸位将军跟随其后。”后周将士分列两侧,柴荣将马牵到中军帐外,对皇甫晖、姚凤道:“二位将军有何话讲,就往帐中说与朕听。”

  柴荣正往帐中走去,皇甫晖、姚凤双膝跪倒,叩首言道:“陛下真乃明主,愿降大周。”柴荣猛然转身扶起二人,笑道:“朕素来倾慕将才,二位将军若能归顺,则卧大周如虎添翼。”柴荣又将营中众将为二人一一引见,众人相互敬贺,皆是大喜。

  皇甫晖、姚凤归顺柴荣,清流关又失守,败报接连传至南唐都城金陵府。元宗李景是焦虑万分,召来朝中文武重臣商议退敌之计,冯延巳举荐道:“陛下可命楚国降将陆孟俊,统帅十万楚国将士讨伐淮北。”

  只见大将军边镐奏道:“臣以为不可,自我大唐吞并楚国以来,楚人连生叛乱,待楚国百姓民心安定,忠心于唐,再征用出兵方可万无一失。”

  宰相冯延巳一听,心中犹是嫉恨边镐,对边镐问道:“将军既然以为楚人不可出战,不如将军亲自领兵。”

  边镐道:“这有何难?若陛下恩准,末将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李景以为边镐所言有理,加封边镐为扫北大将军,点兵两万,救援淮北。

  边镐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北上,连克数城,直奔寿州杀来。柴荣得知边镐一路势不可挡,便在中军点将。高怀德奏道:“边镐来势汹汹,末将愿率人马去战边镐。”

  柴荣道:“将军前去须有副将跟随才是。”

  高怀亮道:“末将愿为副将。”又有皇甫晖、姚凤言道:“边镐乃南唐大将,善用奇兵,我二人愿随高将军同往。”

  柴荣道:“既有四位将军同去,何愁边镐不败!”四人领了令牌,出帐点兵。

  数日之后,两军列阵开战,只见南唐军中一将身长九尺,面色苍紫,剑眉圆目,颔下短须,头戴皂缨盔,身着逆鳞银甲,跨下战马名唤一丈雪,掌中一对短柄镔铁戟,立马阵前,煞是威风。皇甫晖对高怀德言道:“阵前之人便是大将边镐,待末将试探说服一番。”皇甫晖催马向前几步,抱拳言道:“边将军向来可好?”

  边镐一看是皇甫晖,顿时怒道:“皇甫晖!汝与姚凤还有颜面来至两军阵前?背主降敌是何道理?”

  皇甫晖言道:“周主柴荣乃是有道明君,英明神武,礼贤下士。而李景听信冯延巳兄弟谗言,终不能成就大器,边将军何不另投明主。”

  “宁为唐臣,绝不可降!汝休要废话,看我双戟。”边镐摘下双戟,拍马来战,皇甫晖直抢迎战,二人战了八九个回合,皇甫晖便边镐一戟打中后脑,只觉一懵便追马落地。边镐正要取皇甫晖性命,只听姚凤喊道:“将军留人!”姚凤催马来至近前劝道:“旧日同僚,何忍杀之?”

  边镐道:“卖主贼子,你我各为其主,休来劝我!”边镐挥戟便打姚凤。姚凤举刀相迎,只战了五六回合,姚凤被边镐一戟捅死。

  边镐连声两阵,高怀亮看了不由怒发冲冠,对怀德言道:“兄长为我压住阵脚,待怀亮取这贼将狗命!”高怀亮策马出枪来战边镐,二人不容分说战至一处,一连二十个回合,高怀亮才知自己并非边镐对手,正欲退回,镔铁戟却已打下,戟上月牙嵌入后心,高怀亮吐血而死。阵前的高怀德火冒三丈,七窍生烟,大吼道:“边镐贼子还我兄弟性命!”出马来战边镐。正是:

  江淮百战储雄英,南北狼烟久不平。

  喜怒哀乐但成梦,胜败输赢一场惊。

  不知高怀德此战能否胜过边镐,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以往有关五代末宋初的小说及民间文学里都有历史上并不显赫的高怀亮、郑恩(子明)、呼延赞等人很大戏份,没想到楼主让高怀亮这么早就挂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沙加1110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9
编号 15049
注册 2004-8-9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10-30 18:06 发表
以往有关五代末宋初的小说及民间文学里都有历史上并不显赫的高怀亮、郑恩(子明)、呼延赞等人很大戏份,没想到楼主让高怀亮这么早就挂了

嘿嘿,这高怀亮挂得恁早还真不是楼主使坏呢,在清代小说《飞龙全传》里高怀亮就是死于征南唐之役。而民间文学中的北京老本评书金枪传也有类似描绘:

QUOTE:
当年老主爷头下河东,高怀亮反汉归周,认了祖宗了,跟老山王杨衮道别。爷俩要分手了,老山王很不放心哪,从小就娇惯这个老疙瘩,虽说是过继来的,但一直就当亲生所养。王源就说了,老王爷,要不我就一直跟着小少爷吧,我们俩从小一块长大的,他怎么回事我都清楚,我给他当马童,我是寸步不离!您看怎么样?以后只要是有我在,就有小少爷在!老王爷还真塌实多了,因为这个王源从小就跟着自己,老山王的枪法绝学他继承的最精!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人办事一直很精明、严谨,从来没把事办砸过。有他看着高怀亮,老王爷还塌实点。临告别的时候,老山王就跟高怀亮说:“孩子啊,你现在知道了你的身世,你也就明白为父为什么总是单独教你枪法。你所会的,你那三个哥哥都不会,我除了把杨家枪法教给你以外,你们高家独门枪法我也都教给你了,这样儿我摸着心口算是对的住你的亲爸爸了。可是还有十二手绝命枪,爹爹以前不能教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年岁还小,上阵不能运用自如,这个绝命枪都是险招,用不好连你自己的命就都搭上了。你今天保了柴荣和赵匡胤,早晚都得跨江去取南唐的江山,过了长江,就有可能遇见江南罗家枪的传人,所以孩子你得记住,你非得练好这十二手绝命枪不可,否则过了长江你就该吃亏了。”就在狮子崖前,老山王一招一式,把十二手绝命枪的要决和用法都传授给了高怀亮,嘱咐他要勤加练习。

后来宋太祖登基之后论功行赏,高怀亮被封为镇殿侯,衣锦还乡,回火塘寨去看望老父亲杨衮。杨衮听说大宋朝马上就要进兵江南了,就悄悄问王源,你家小少爷他练绝命十二枪了没有?王源说他一招也没练呀,哎呀!杨衮一跺脚,这个孩子,叫我惯坏了,真不听话!但是没办法,高怀亮性格倔强,老山王拿他也没办法,就把王源叫过来,把杨家最后十二手金枪绝技全都教给了王源,告诉他阵前一旦遇见姓罗的敌将,枪法胜过你家王爷的,你就上去用这绝命枪法把敌人战退,但也千万别要了人家的命,千叮咛万嘱咐。结果高怀亮担任了前部先锋南征,一路是斩将夺关,在凤祥关先杀了花枪将刘猛,这个花枪刘猛就是越国公罗英的结拜弟兄;后来兵打徐州,徐州的守将是南唐老太师丹托的两个儿子丹鸾、丹凤,也叫高怀亮给挑了;等到了寿州,老太师丹托把越国公罗英给请到了前敌,设了个诱敌之计。当晚高怀亮受副元帅潘洪所逼,夜渡淮水,去劫南唐的军营,中了丹托设的埋伏。潘洪临阵脱逃,也不管当兵的了,自己先跑了,把山口就给丢了,等于连退路都叫南唐军队给绝了。没法子高怀亮领着军兵来抢八公山,在山下就和罗英遇见了。王源一直都跟着高怀亮,但当时是黑夜交兵,他哪知道对面来的这个人就是罗家的后人哪?但是罗英知道高怀亮,因为高怀亮一路斩将夺关杀过来,太有名儿了。罗英一上手就诈败,高怀亮要夺山头,就跟着后边追,王源在他们俩的后面。王源在后边还嚷嚷了一嗓子:“侯爷,您小心敌将使诈,小心回马枪!”可是高怀亮早把十二手绝命枪里的回马枪给忘了,他光知道高家的“白猿拖刀式、住马回身枪”,这手枪是前头败退之将得把枪捣过把来,把枪头藏在马尾巴底下,后把在前,前把拖后,敌人一近前就把后把一压,前把一提,枪头就从马尾巴底下挑出来了,再一收缰住马,枪头必中敌将的咽喉!这个就叫“白猿拖刀式、住马回身枪”。但高家枪法里的这一手,早已经是天下闻名了!为什么呢?当年高怀亮的祖父白马银枪高思继被晋王李克用请出山会战后梁朝的名将铁枪王王彦章的时候,两个人是连战三百多个回合未分胜负。梁王军中有一员大将名叫尚让尚君长,与黄巢、邓天王是结拜弟兄,熟知天下名枪,知道高思继的枪法里有这么一手绝招叫“住马回身枪”,就告诉王彦章你可得小心他用这手枪!王彦章夜读兵书,悟出了“防者不会、会者不防”之理,次日会战,自己要使这手枪,高思继追他的时候就注意他那马尾巴了,没看着枪缨,塌实了,认为他不会用。可他疏忽了,王彦章用的是浑铁无缨大杉篙,本来就没有枪缨,高思继就这样死在了自己成名的枪法之下。所以这手枪,在这一仗以后传遍大江南北,天下使枪的人已经是人人尽知了!那么这回罗英用的叫“回身转马枪”,实际上这手也就是那十二手绝命枪里的一招,当年老山王的父亲杨世厚跟罗英的曾祖父那学过来的,可高怀亮跟他爷爷一样,还是盯着马尾巴看,一看罗英的前后把都没捣呢,也塌实了,放心大胆地追。结果人家罗英一转马头,跑高怀亮的后边来了,再想防都防不住了,被罗英一枪刺透后心。

王源抱尸痛哭,就问罗英是谁,罗英具实相告,见王源一身参将的装扮,没放在眼里,让他把尸首带回去,好好成殓。并说明我们是各为其主,高怀亮这一路出手都太狠,我虽然也很佩服他,但是我要不一上来就用绝命枪把他杀喽,我就得丧命。王源一想,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小少爷也确实是忒狠了点。再者说,今天高怀亮是死在潘洪手上!就抱着本官的尸身回营,带去的兵丁全军覆没。副元帅潘洪怕王源把自己的罪责泄露出去,就给王源定了个临阵脱逃之罪,判斩监候,押解回京城下到天牢里头,在刑部挂了号了,等着回京以后再处置,王源就没能见到主母。可是下南唐这一仗一打就是六、七年,潘洪早把王源给忘了,刑部主簿换了两位,把原来的档案也丢了,王源又是军籍,一般不能随便处置,遇见大赦也不能放。就这样,在刑部天牢里一熬就是二十多年,没人管、没人问,成了无头案了。王源喊冤,无奈他也只能喊给牢头听,他在京城无亲无故,少侯高君佩后来也搬离京城,他就更没人可找了,也就罢了,安心在监牢里边自己一个人没事就琢磨兵法、武艺,拿木棍当枪练习,竟然也练成了一代名枪,可惜明珠埋藏于粪土之中。

今天王源在监牢里遇见七郎,才知道原来杨家将已然归宋、都搬到京城来了,很高兴。听说老山王是大笑着死的,也不免有点黯然神伤,就这么爷俩在监牢里头唠嗑唠了整整一天。八王吩咐牢头善待七郎,这几天他们俩的伙食什么的还不错。到第三天早上,七郎可就按耐不住了,“老叔,您说的那个转马回身枪可得怎么用哇?”王源巴不得他愿意学呢,因为二十来年没做别的,专门把杨家枪法好好琢磨了一遍,融进去很多自己的心得、诀窍,就把这些个绝命枪法和自己的要决、诀窍都一一传授给了七郎。王源早先跟牢头求来了几根白蜡杆,自己拿一根,给七郎一根,爷俩就在监牢里头练开了。所以这十几天,七郎的能耐可长了不少!

那么说这都是哪十二手绝命枪呢?一开书咱们就说过杨家枪叫“六合梅花三十六枪”,三十六手枪是三手为一路,每一路枪法里头都有一手是绝命枪,所以杨家枪传到这一代只有二十四手,十二绝命枪早已失传。那为什么叫“六合”呢?是当年老山王杨衮走南闯北搜集到的六种古传名枪的枪法,老山王将其精要与北霸六合枪和自己家传的杨家梅花枪法的要诀融会一体,自成一家。这六种名枪为东汉姚期所传的霸王枪、三国张飞所创的桓侯枪、唐朝敬德使的鼍龙枪,是为三猛枪法;再就是蜀汉赵云创的子龙枪、隋唐罗成用的梅花枪、盛唐名将郭子仪的汾阳枪,是为三巧枪枪法。杨衮把六种名枪都去除繁冗,各删减为两路六手枪法,一家两路,故成一十二路、三十六手杨家枪法。

头两路叫做“霸王枪”,当年霸王项羽在巨鹿一战过漳水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以少胜多,九逐章邯,靠的全都是这套见面不出一合就要敌人性命的枪法。后来霸王在九里山前率领二十八骑冲出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阵,用的也是这种枪法。当时二十八骑中有一名楚国小将,聪明非常,阵前领悟到了霸王枪法的奥妙,最后替霸王先牵着乌锥马上船的就是这员小将。马跳乌江,霸王自刎,这员小将也要捐生,是乌江的亭长劝解下来,这才乘舟逃回江东,隐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枪给传了下来。再后来,这手枪法辗转传到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里的安成侯姚期手里,从此广传将门,但是,能把它用好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霸王使枪,含着上古用矛之法的“提、掳、拦、拿、缠、翻、圈、环”这八式在里头,是枪法之祖,又叫“八母枪”,全部的枪法可以说都是从这演变出来的。光学会招式没用,得知道诀窍,按照诀窍来练,所以正宗的枪法还一直是在姚家人手里。晚唐时节金陵南唐王驾前有一员大将叫姚平,正是姚期后人,精通家传的霸王枪法,为学霸王枪,杨衮专门下江南,拜老将军姚平为师,学到了霸王枪的真传。

第二合是两路桓侯枪法,乃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桓侯张飞所传。这套枪法相传是取成都之战张飞在和马超连日决斗、挑灯夜战之时的独创,后来这套枪法一直在蜀中流传。杨衮会战十三太保李存孝以后,自知天外有天的道理,下决心踏遍天下学来六种古传名枪,就专门到四川访师寻友,想学到桓侯枪。但是遇见几家枪法的师傅,都说是正宗的张飞枪法,一比试,还不如自己呢,心想盛名之下,未必就有真东西!回家路上到三峡游玩,进了云安的张飞庙祭拜,十分留恋,就在庙里边住了一宿。晚上杨衮做了一个梦,就梦见张飞骑着马舞动着长枪来与自己决斗,所用的枪法都是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最后张飞的枪都撒了手了,噗嗤!刺中了自己的前心!杨衮一下从梦里惊醒,怕忘了赶紧拿上自己的枪就跟张飞庙的院子里边练开了,一边练一边好回忆刚才梦里张飞用的枪法。嘿,练着练着,守庙的老庙祝叫他给吵醒了,老头说了句话把杨衮气坏了“噢,就这么两下子就敢跟桓侯眼睛底下练枪啊?这不是鲁班家门口耍斧子吗?”杨衮说你说我不行,那你来一个呀!没想到老头把神像手里那根大铁矛一把给抽出来了,在院子里把长矛使开了,刷刷!刷刷!给使了一趟桓侯枪法。杨衮当即给老庙祝磕头,拜见师傅。一打听,老头姓王叫王宗,家传的桓侯枪,怎么流传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祖辈就世代守护张飞庙,练两手枪法主要是为了抵御山贼野寇。杨衮在张飞庙住了有一年多,把桓侯枪给练熟了,他想把师傅王宗接到老家去奉养,王宗谢绝,师徒俩只好洒泪而别。

第三合是两路子龙枪法,乃三国时期名将顺平侯赵云所传。但子龙枪法并非在蜀地流传,而是在赵云的老家河北真定府常山县的几家赵姓武师中代代相传。到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常山赵颖凭着一条枪名震河北,帮着名将李光弼收复河东,被封为代州总管,后来不满宦官当道,藩镇祸乱,就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子龙枪法就传到了五台山的佛门。唐朝末年,雁门关白袍将史敬思少年时候曾到五台山拜师学艺,学到了正宗的子龙枪法。后来史敬思在太平桥为救晋王而死,其子史建唐流落到直北大同,和石敬塘、史弘肇和王朴同拜金刀禅师赫连铎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这个时候杨衮也来跟金刀禅师学刀法,十分敬重白袍将史敬思,就将自己所学的枪法精要传授与史建唐,史建唐感激不尽,也把家传的子龙枪法教给杨衮。

第四合是两路敬德鼍龙枪法,乃唐初名将鄂国公尉迟恭所创。当年尉迟恭勇破洛阳、连战五国,御果园单鞭三夺槊,英勇无敌。尉迟氏世袭鄂国公,几经辗转,鼍龙枪法传给了幽州马家,至唐末,幽州节度使、北平王马三铁得此真传。马三铁曾随晋王李克用勤王破黄巢,后厌倦朱温弄权,在河东的困龙山蛰龙寺出家为僧,法号昙云。杨衮遍访名山大川,这一日转到蛰龙寺巧遇昙云禅师,两个人唠的很投机,一提各自出身,原来是几代的世交,马三铁和杨衮的父亲杨师厚也很熟,就留杨衮在寺院里长住下来。蛰龙寺里训练着僧兵,杨衮一看,寺僧练的棍法里边有枪法,就向禅师请教,老禅师才说,这个就是鄂国公家传的鼍龙枪法。杨衮再三求教,昙云磨烦不过他,又很赞成杨衮的为人,就把自己所学悉心教授。杨衮学完了本事也不白学,回家献出家财万贯,给昙云修缮寺院。

第五合是两路罗家的梅花枪法,乃隋唐时期名将罗艺所传。在《兴唐传》这部书里说的很清楚,罗艺的枪法乃得自于三国姜维的后人,后来传给了独子罗成,罗成传子罗通,罗通传子罗章,罗章再传子罗昌……罗家是唐朝世袭的越国公,至罗弘信这一辈接任魏州王,做了一藩的镇主,有老王罗弘信这一条枪在河北镇着,虽说有黄巢起兵乱唐,河北倒也安生。杨衮的父亲杨世厚专门找老罗王学枪,投身在魏州军营为将,后来和少保罗兆威结拜,学到了罗家枪法的真传。罗兆威因伤病早夭,死前托孤给杨世厚,杨世厚就做了魏州的总管。

最后两路是郭家的汾阳枪法,乃盛唐名将汾阳王令公郭子仪所传。这套枪法由大郎代国公郭曜传下来,从世袭汾阳公郭锋经四世传到了阁老郭端夫手中。唐僖宗广明元年,岁次庚子,长安大开文武两试,招募英才。山东曹州冤句县赤墙村出了一位英雄好汉,姓黄名巢,表字巨天,博览经史,枪法绝伦。在武科场上夺取头名状元,可到了皇上御赐封赏的时候,僖宗一看黄巢的相貌,是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太怪异了,吓了一大跳,再加上奸臣田令孜说了几句坏话,一生气将黄巢革退不用。当时就把郭阁老也给气坏了,在武科场上大骂昏君奸佞,被罢免还乡,隐居到汾阳郭峪村,潜心教子郭在徽习文练武。后来郭在徽出世,扶保晚唐昭宗皇帝,在汴梁城中与杨衮相遇,兴致相投,就结拜为弟兄。后来朱温诓昭宗迁都谋篡,杨衮与郭在徽一起倒反汴梁城,郭在徽要投身南唐去保金陵豪王,出城以后只好各奔南北。分手之前,郭在徽把家传的汾阳枪法传授给了杨衮,杨衮又把北霸六合枪法教给了郭在徽。

大梁王朱温威逼唐昭宗禅位,灭唐称梁。太原晋王李克用会同唐朝宗室亲王潞州王李杰、河南王李善等等兵发汴梁,讨伐朱温,在宝鸡山梁晋会兵。梁王手下的大元帅王彦章凭着浑铁无缨大杉篙打败了无数的唐朝名将,晋王把隐居山东的白马银枪高思继给请回来,结果也被王彦章用高思继所擅长的回马枪所杀。这一下,激怒了金枪老祖夏鲁奇,这个时候他正带着杨衮和高思继十二岁的儿子高行周在直北大同府向金刀禅师学刀法,爷仨就准备到宝鸡山会战王彦章。正好晋王大太保李嗣源和部将铜台关总兵刘知远从宝鸡山突围而来,找直北大同侯李友金求发救兵。刘知远是金刀禅师的大徒弟,和大同侯李友金、大太保李嗣源一起到武周山石窟寺来找师傅求救。金刀禅师为了帮助夏鲁奇报仇,就把自己的徒弟史建唐、石敬塘、史弘肇、王朴都派下山,协助唐王会战王彦章。杨衮、高行周也与师傅夏鲁奇一路同行。等到了宝鸡山前,史建唐挂帅,摆开五龙二虎阵。杨衮代师出马,用连环绝命枪胜了王彦章,从此可说是一举成名。那段书叫做“五龙二虎斗彦章”,杨衮本来排名在五代第三条枪,这以后就篡了头条枪铁枪王王彦章的位子,号称天下第一名枪。到这时候,杨衮把六大名枪都学全了,也得了富贵,锦绣还乡。杨世厚和夏鲁奇争了一辈子的心愿算是了了,老哥俩很遂心,一起恭迎晋王世子李存勖、大太保李嗣源和唐朝各地的藩王、诸侯会师魏州。杨世厚将魏州相让,世子李存勖据魏州称帝,号为晚唐庄宗,以魏州为东京,更名“兴唐府”。杨世厚和夏鲁奇、金良佐三老扶起兴唐大业以后,慨然辞官,都跟着杨世厚携带全家老少回归河西故土麟州府杨家堡隐居。杨衮尊师傅夏鲁奇为义父,三老在杨家堡整天和杨衮一起钻研枪法,才有工夫把学来的六大名枪融会贯通,自创出这一套六合枪法。这就是六大名枪的来历,咱们就一一都说讲明白了。

书中暗表,老山王杨衮这一辈子只把十二手绝命枪传给过三个半,头一个干儿子高怀亮,二一个就是这个王源,第三个是长子杨继康。老山王自己有三个儿子:长子继康、次子继凯、三子继业。长子继康生性耿直淳朴,但是秉性过烈,容易偏执一念;次子继凯生来力大无穷,但天性愚钝,又什么事都不上心,成天嘻嘻哈哈,全是玩笑;只有老三继业,行事严谨有度,遇事胆大心细,决断刚韧有威,是个帅才,老山王最看重。但是杨继业的狂傲劲儿也跟老山王年轻的时候差不多,总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谁都不看在眼里。结果在金锁关前先对阵高怀德,一对花枪败在高怀德的北霸枪下,很懊恼;后来高怀亮认兄投周,杨继业又受命抓捕高怀亮,还是输在了他的枪下。臊的杨继业弃枪学刀,到直北大同找金刀老禅师去了。杨继业这一走,老山王只得把绝命枪先传授给长子继康。后来三下南唐以后杨继业受了皇封为第二辈火山王、做了火塘寨的大总管,大爷杨继康受气离山,到塞北云游,谁也不知道到哪去了。这样十二绝命枪就传到了塞外,咱们后文书还有交代。那半个就是高怀亮的儿子少侯高钰高君佩。太祖被困在寿州,派高君佩到山后火塘寨搬兵求救,老山王那会儿还在世,瞧见小孙子很高兴。临走的时候,为了帮他报仇,就把十二手绝命枪里怎么破罗家绝命枪的三手绝招赵云子龙枪里的“撇枪式”、张飞恒侯枪里的“撒手枪”、郭子仪汾阳枪里的“单杀手”都教给他了。高君佩学会了以后,一路上勤加练习,到了南唐清流关前,与越国公罗英一战,用撇枪破了罗家的回身转马枪,又用单杀手把罗英刺伤。高君佩大仁大义,没用撒手枪要了仇人的性命。越国公罗英很受感动,后来就是罗英回城劝说薛吕、秦风几家南唐名臣,陪同豪王李煜归顺了宋朝。但是高君佩只学会了这三手枪法,所以说只能算半个。罗英之子罗芳罗延惠,从高君佩那打听到破他罗家枪的枪法是从哪儿学来的,就告辞了父亲罗英,单身北上,到火塘寨找老山王来了,想把枪法学全,以保罗家名枪的威名。不巧的是,罗延惠赶到以后,老山王听说宋太祖平灭了南唐,天下承归一统,正值八十大寿,子孙满堂,老寿星多喝了几杯,开怀大笑而死。令公就把罗芳收留在火塘山,教给他家传的春秋刀法,收为麾下部将。到这个时候,从七郎往上这七个小子的童子功都是老山王一手给带起来的,老爷子却没来得及把十二绝命枪教给自己的孙子,在中原这手枪要没有王源就算是绝迹了。

[ 本帖最后由 沙加1110 于 2006-10-31 14:1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0-31 20: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幸好沙加帮忙,其实我到没看过上面评书的资料,我只是查阅了赵匡胤陈桥兵变的资料,反复查询都没有高怀亮的资料,但明确记载了高怀德的情况,所以我推断高怀亮战死在南唐战役,所以就刻画了小说中的内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麒麟子

荣国公
京西北路经略使
★★★★★★★★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5
功绩 1950
帖子 5329
编号 13587
注册 2004-7-26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4 08: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第八十三回:打草惊蛇醉酒逐使 三诱唐兵响镝擒将

  
  高怀德神枪大战边镐,二人打得是难解难分。战到三十回合,高怀德才自知不是边镐对手,心中暗想若是拼死一战,自己性命不足惜,但高怀亮之仇何时能报?不如暂且退让,令谋良策。高怀德虚晃一枪,驳马退回阵中,边镐催马欲追,周兵阵中射手发了几支弓弩,使得边镐勒马作罢,两军才各自收兵。

  高怀德垂头丧气回到中军大帐,一见柴荣跪倒双膝,叩头请罪。柴荣问道:“将军起来说话,莫非今日出战失利。”

  高怀德话未出口,泪已双流,言道:“南唐大将边镐勇猛在我三军之上,一阵皇甫晖重伤,二阵姚凤阵亡,第三阵我兄弟高怀亮亦被边镐诛杀。末将亲自出战,三十回合未能取胜,只得退兵请罪。”

  “啊!”柴荣惊叹:“南唐蛮儿竟有如此大将,朕要亲自出阵,与他一比高下。”

  军师李毂起身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出阵,天子出战只能必胜。阵亡一将不过失去性命一条,倘若皇上失败,军心必溃。高怀德兄弟神威大将尚不能胜,陛下又怎保万无一失?”

  李重进也奏道:“陛下可阵前督战,末将与纳边镐决一死战,愿立军令状!”

  军师李毂道:“重进将军不可出战,边镐当年大战噪鼓阵,斗兽破铁骑岂是等闲之辈?以我之见,若破唐兵必先调走边镐。望陛下休战几日,等待破敌时机。”

  柴荣就依照李毂之言,闭营休战。

  一连等了十日,左等无妙计,右等无良策,柴荣已是按耐不住,招来李毂言道:“等了已尽十日,却不见破敌良机,不如与边镐决一死战。”

  李毂道:“边镐有勇有谋,取胜唐兵绝非易事。”柴荣急得是干瞪眼。此时中军官来报:“启禀陛下,南唐遣使者来议和。”

  李毂问道:“何人为使?”

  中军官道:“是兵部尚书冯延鲁。”

  李毂大喜,对柴荣言道:“若破唐兵全在此人身上。”

  柴荣问道:“敢问军师有何妙计?”

  李毂道:“昔日燕国乐毅会六国兵马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乐毅却遭流言反间,被燕王用大将骑劫代替,齐国趁骑劫无能反败为胜。冯延鲁徒有虚名,蒙蔽君主。若是冯延鲁提及议和之事,陛下尽管逢迎,为臣自有良计。”

  冯延鲁为何此时到来?只因冯氏兄弟与边镐不和,闻听边镐连战连捷,心中甚是嫉妒,此行既是来刺探周兵军情,亦可顺道监视边镐举动。冯延鲁来至柴荣寝帐,帐内只有柴荣、李毂二人。

  互见礼毕,冯延鲁对柴荣道:“陛下,我大唐兵马连战连捷,想必已有耳闻?”

  柴荣道:“朕发兵数月,深感三军疲惫,亦有议和之意。只要唐主李景不计此恨,朕愿各据原本州郡,互不相犯。”

  冯延鲁闻听此言,心中是暗暗窃喜,没想到这大周皇帝三言两语便被说服,倘若议和定是大功一件。冯延鲁张口夸夸其谈,对柴荣、李毂是说笑风声。

  晚间,李毂向柴荣奏道:“今日陛下与冯延鲁议和,明日冯延鲁若返回南唐,陛下务必留他喝酒壮行,只可陛下醉,不可使冯延鲁醉。”

  柴荣问道:“为何偏要使朕喝醉?”

  李毂道:“陛下到时会宴众将官,席间装醉大骂冯延鲁,所骂之言……”李毂附耳对柴荣秘传,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定让冯延鲁中计。

  到了次日,冯延鲁心满意足欲返回禀唐主,柴荣设下盛宴款待冯延鲁,并招来文武众将左右陪酒。众人推杯敬酒,各是自在。

  柴荣喝下几盏酒后,假意装醉,扫了冯延鲁一眼,怒道:“冯延鲁!汝以为朕会与你真心议和吗?”冯延鲁心中一惊,暗想莫不是今日柴荣要酒后吐真言,我当耐住性子让他说个原委。又听柴荣道:“若不是朕让着边镐,只恐今日已过长江!”

  冯延鲁听着话中有话,也装作胆颤问道:“陛下为何要让着边镐?”

  柴荣打了一个酒咯,哼哈道:“朕弱胜了边镐,汝等必用陆孟俊的楚兵,那才是心头大患。当年你冯延鲁就是楚骑手下败将。只要边镐一日为帅,朕就敢一日不退兵。”

  军师李毂赶忙劝住柴荣,言道:“陛下醉矣,快扶陛下后帐歇息。”柴荣被侍者扶下,却不住口中大骂:“将冯延鲁乱棍打出!”几个军卒举起沙威棍便冲冯延鲁打来,冯延鲁酒没喝好,又挨了一顿乱棍,只得匆匆离开大营。

  冯延鲁刚出辕门不远,只见李毂骑马追来。冯延鲁问道:“先生追来是为何事?”

  李毂答:“方才我主醉酒乱语,还望尚书大人切莫记在心上。”

  冯延鲁心中暗想,乱棍之仇我岂可忘却,但还需装作镇定迷惑柴荣,冯延鲁哈哈大笑道:“柴天子也是酒醉所至,本官也没听清说些什么,议和之事,我如实告知我主便是。至于一顿乱棍,大丈夫岂能记在心上?”冯延鲁一阵装腔作势,告辞离去。李毂心中暗喜,此去边镐必被调虎离山。

  冯延鲁挨了一顿打骂,回到唐都金陵。一见皇帝李景是伏地失声痛哭,李景问道:“爱卿此行,莫非未能议和。”

  “岂止未能议和,险些中了柴荣诡计。” 冯延鲁眼珠一转,奏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柴荣相持数月不肯退兵,皆是因为陛下用边镐为将。”

  李景问道:“边镐在淮北连战连捷,使其为大将有何不妥?”

  延鲁道:“边镐之胜乃是靠柴荣诈败,只为拖住边镐寻求战机,使柴荣心中畏惧者乃是楚将陆孟俊。臣请陛下命陆孟俊率领楚军北上顶替边镐,必能全胜。”

  兄长冯延巳在一旁也帮助延鲁连本保奏,请求令陆孟俊率楚军北伐。元宗李景轻信冯氏兄弟谗言,即刻降旨加封陆孟俊威扫北大将军统领五万楚地将士,北伐柴荣,而边镐诏令回京,另作听用。

  自冯延鲁被逐出周兵大营,柴荣依旧整日闭营免战。这日,军师李毂来至宝帐,柴荣见李毂喜笑颜开,问道:“军师前来,莫非有何喜事?”

  李毂道:“冯延鲁已中我计,南唐命陆孟俊为取代边镐,今率领楚兵五万而来,已下战书到营。。”

  柴荣起身问道:“战书何在?”李毂从袖中取出,柴荣展开观看一番,乐道:“立刻传召众将到中军大帐,朕要点将发兵。”李毂遂出帐传旨。

  中军帐内众将官点卯到齐,柴荣言道:“南唐李景自不量力,命陆孟俊率五万楚兵来救寿州,朕决意亲征与之决战。”

  大将石守信道:“当初楚国铁骑曾大败南唐,只恐此番楚兵比那边镐有过之而不及。”

  军师李毂道:“诸位将军,楚国自从被唐主吞并,楚人连生叛乱,多无诚心归服之人,楚兵虽屈身于南唐,却是离心离德,此其一弊;边镐数番交战,可谓知己知彼,而南唐临阵易帅犯了兵家大忌,此其二弊;楚将陆孟俊勇猛有余,却智谋不足,难与边镐同日而语,此其三弊;有此三弊,何愁唐兵不败!”

  李毂一番评论,令柴荣胸有成竹,柴荣道:“朕令郭从义、石守信、李重进、高怀德各领各点本部人马随朕迎战,李毂留守大营,万不可使楚兵解了寿州之围。”众将领得诏令,各去准备。

  次日,柴荣亲率六万大军在寿州南面摆下战阵,南唐大将陆孟俊列队阵前对柴荣喊道:“柴荣小儿,吾乃唐主麾下镇国将军楚襄侯陆孟俊是也,今日奉旨来讨周兵。尔等若是明白,快快滚回开封,如若不然寿州便是尔等葬身之地。”

  柴荣对左右将官道:“狂言滥词,目中无人。谁可出战将他拿下?”

  “小将愿往!”只见一员骑将年纪二十五六,面似白玉,眉目分明,头戴亮银如意盔,身着亮银云片甲 ,跨下玉顶乌骓马,手中凿金枪 ,与那陆孟俊战成一团,不分高下。柴荣见这小将骁勇善战,问道:“此将何人?”

  郭从义答道:“此乃我麾下偏将韩令坤。”

  “好一员虎将,击鼓助战!”柴荣道。

  韩令坤与陆孟俊大战二十回合未分胜负,柴荣传令郭从义、石守信率左军,李重进、高怀德领右军杀向敌阵,南唐兵马也出阵迎战,两军一阵撕杀。正是:

  鼓震三军溅血飞,号令兵马破阵围。

  谁叹长矛难刺过,原是藤牌坚不催。

  一场大战之后,后周兵多将广自然占了上风,陆孟俊败退二十里安营扎寨。首战失利,陆孟俊心里甚是烦闷,偏巧有探马来报,周军大将赵晖率军押粮正往寿州大营。陆孟俊大喜,遂点齐三千轻骑兵,沿小路急进劫粮。

  此时夜幕已降,天色昏暗。赵晖押运粮车正往前行,忽然迎面又火光闪亮,随之喊杀声起,陆孟俊率轻骑兵纵火杀来。赵晖惊喝道:“不好,有人劫粮!”

  话音未落,陆孟俊率兵杀到。周兵纷纷拔刀迎战,各有死伤,但军粮多被付之一炬。

  劫粮之地离寿州大营不远,有人往大营求救。柴荣得知此事,急令大将石守信率一支骑兵前去就应。

  未几,石守信率兵来到,不容分说便杀向唐兵。陆孟俊见周兵来援且军粮已烧,不敢恋战,率兵沿原路逃走。

  石守信与赵晖收拾了未毁的辆车,一同回往寿州大营。中军帐一见柴荣,赵晖跪倒双膝,向世宗柴荣请罪:“末将罪该万死,粮草被劫,请陛下治罪。”

  柴荣道:“老将军请起,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自责。”

  “多谢陛下!”赵晖道:“情陛下赐臣一支兵马,明日我往南唐营前叫阵决战,以求将功补过。”

  柴荣道:“朕令韩令坤为副将与老将军同去,也好作个照应。”赵晖赶忙谢恩与韩令坤领了军令出帐。

  到了次日,赵晖、韩令坤二将领兵来到南唐大营,百般叫骂诱敌出战。陆孟俊高挂免战牌闭营不出。一连三日皆是如此,赵晖、韩令坤只得无功而返。

  南唐久不出战,军师李毂对柴荣言道:“陆孟俊用兵意在奇袭,可令人扮作粮队再诱敌出战,为臣已有两册令陆孟俊有去无回。”柴荣召来众将,李毂道:“我观西面有一小山,今晚石守信率粮队绕山而行,郭从义、高怀德、李重进、韩令坤各领一支人马沿山南小路设伏。我与赵晖在山顶督战,以火弩为号,众将若见有火弩射下,便按弩落方向率兵杀去。”众人皆言晓得。

  晚间,陆孟俊在营、帐中正准备歇息,探马来报周兵又有粮队往西山而来。陆孟俊大喜即刻率兵去劫粮草。

  来至西山脚下,正遇后周大将石守信的粮队,石守信一声令下,只见辆车上的蒲草掀开,周兵挥刀举枪掏出粮车,陆孟俊惊呼:“中计也,快撤。”在山顶的李毂看的清清楚楚,命赵晖射出一支火弩。埋伏在路边的郭从义第一镇兵马向火弩所射方向杀来,陆孟俊掉头又撤。山顶设下第二箭,高怀德率第二镇兵马杀出。陆孟俊正进退两难,副将陈觉劝道:“周兵皆是按火弩所指杀来,将军克令我部兵马举火把摇动,定能破了此计。”陆孟俊速令士兵摇动手中火把。等第三支、第四支火弩射出,李重进、韩令坤所率兵马被唐兵摇动的火把晃的看不清落箭之处,陆孟俊乘机逃走躲过一劫。

  后周虽是胜了一阵,却逃走了主将陆孟俊。柴荣言道:“陆孟俊能识破军师妙计,看来必有能人相助,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军师李毂道:“虽是一计不成,但为臣二计已出。”

  柴荣道:“既然军师有妙计,可速速说来。”

  李毂道:“可用响镝为号,再诱陆孟俊出战。”

  老将赵晖问道:“军师所言响镝,不知是何宝贝?”

  李毂道:“古时匈奴冒顿单于,将木哨绑于弓箭之上,称为响镝。响镝射出木哨随风而响,匈奴士卒随哨声而杀出。一旦陆孟俊出战,众将可闻声而出。”

  柴荣问:“只恐再用粮草引诱,那陆孟俊必不会中计。”

  李毂道:“此番需陛下独自往唐营诱敌。唐营之东,有一东山,我与赵晖将军在东山督战,可令高怀德保护陛下左右。其余众将依旧埋伏东山山下。”柴荣以为妙计,令李重进、郭从义、石守信、韩令坤 分作四队埋伏东山脚下。

  高怀德扮作侍卫跟着柴荣来至唐营大寨之外,指指画画,说说笑笑。守营的唐兵看见,急忙报与陆孟俊,陆孟俊登上箭楼观看,大喜道:“柴荣只带一人来探我大营,此时出营将其生擒,大功可成。”

  副将陈觉劝道:“柴荣如此冒险,只恐其中有诈,将军不可轻易出战。”

  陆孟俊道:“这到无妨,我多带些兵马就是。”遂点起三千精兵,推开辕门,一哄杀来。

  高怀德将陆孟俊率兵出营,赶紧劝道:“陛下快走,唐兵中计。”柴荣与高怀德君臣二人调转马头,向东山跑去。陆孟俊见二人无有兵马,率兵飞奔一并追去,柴荣在前,高怀德在后,追来一个被高怀德刺死一个。等追至东山,在山顶督战的军师李毂,命箭手将响镝射向陆孟俊,响镝掠过长空,拉出一道长音。郭从义率第一路兵马随哨音杀来,陆孟俊见周兵不顾一切只冲自己杀来,慌忙抛弃左右只率三百骑兵往回逃。又闻二支响镝射出,李重进率第二路兵马直冲陆孟俊杀来,陆孟俊抛弃身后骑兵,向一山谷逃去。三支响镝射向谷口,石守信率兵冲向山谷,众将士高呼:“生擒陆孟俊!”陆孟俊再无退路,值得往山谷中逃窜。

  这第四支响镝乃是一支雕翎箭,雕翎射远不射近。猛闻一阵长空呼啸,箭落山谷之中,响起阵阵回音。陆孟俊听得此音吓得魂不附体,竟跌下战马。凑巧周将韩令坤率第四队杀到,不知陆孟俊能否逃此劫,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11-7 16: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感觉麒麟兄文字与三国演义相比还不够简洁
简则不烦,洁则心惬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9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17:1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5211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