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转自百灵社区
性别:男-离线 Kuxt
(潛水郡守)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7
编号 62548
注册 2006-3-14
来自


发表于 2006-3-14 17: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康乾盛世?康乾衰世还差不多。龚自珍说得好:“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非但鲜君子,抑小人甚鲜。”一个如此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时代,竟成了李治亭之流所谓“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要是五千年历史都这么“好”的话,真不知道现在中国成什么样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陶心 于 2006-3-14 10:38 发表
难说明朝中期不为盛世:物价平,物产盛,民安居乐业。
但矛盾在于,这种盛世,同样连同着整个民族内功的消耗,无奈也。


所谓的康乾不也存在这种问题吗?所以还是要统一标准的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6-3-17 13:23 发表

所谓的康乾不也存在这种问题吗?所以还是要统一标准的好。

您可谓对我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哈哈~~~~~~

算鄙人啰里巴嗦一堆……

其实不就是意思说,大伙们别认为康乾强过宣弘,清朝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来说不咋地……然后在顺着补上:当然,明朝也不咋地……我不就在尽力“统一标准”么。

封建皇帝的个人日常素养,宣德、弘治二位倒算个角儿。尽管一个开宦官的局儿,一个和他爱妻太宠爱孩子。弘治在阴间一定不踏实好多年:自己爱老婆爱得不像个皇帝,可是老婆多年后凄凉受辱于嘉靖。唐伯虎拍手称快:谁让你唯独对我这个大才子不厚道……

哎……皇帝宽柔,对于天下大治,究竟是大有好处呢?还是藏有隐患呢?
反过来,皇帝强横,对于天下大治,又究竟如何呢?
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提也罢。应该说,封建皇帝谁都可以得罪,唯独不要得罪才子佳人;最好自己多闹些才子佳人戏。否则呢,管你任劳任怨,到头来还得不到“盛世”之誉。
盛名累人,盛世累后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超级诸葛尚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52932
注册 2005-11-10


发表于 2006-4-3 00: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6-2-27 22:31 发表
从人民生活来看,说是盛世不为过,但在政治,文学,科技等发面也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人民生活?英国大使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见马嘎尼的中国行记)。反观明朝,来华的众多西方人士皆形容中国如人间天堂(见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以至我不得不开始怀疑满清的所谓"盛世"了。  其实那时的中国人已不是中国人,是清国人。剃发易服让中国人的中国意识已经消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饭富昌景

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83
帖子 3473
编号 22892
注册 2004-11-7
家族 未成年黑帮


发表于 2006-4-3 06: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废话。1793年是什么时候?
门多萨又是怎么写书的?
16世纪的欧洲能跟19世纪的欧洲比吗?
16世纪的明朝能跟19世纪的清朝比吗?

[ 本帖最后由 饭富昌景 于 2006-4-3 06: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4-4 19: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饭富昌景 于 2006-4-3 06:25 发表
废话。1793年是什么时候?
门多萨又是怎么写书的?
16世纪的欧洲能跟19世纪的欧洲比吗?
16世纪的明朝能跟19世纪的清朝比吗?

1793年不正是那个什么鸟盛世么?门多萨写书时倒正是明代末期,呵呵。明朝还真就不能跟清朝比,明朝比清朝强太多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军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4 2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似乎颇为博学,给你个建议,去看看马嘎尼来华时的英国国民生活情况,门多萨写书时其时该国国民生活情况,对比一下。
要知道那些描写很明显是文人的感概之辞,而产生这种感概的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对比坐标系(也就是他们各自的参考对象,他们自己国内人民的生活现状)有不同。


一点疑问而已,比如我国现在生活水平相对于古时候当然是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如果让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的人来参观,古代的人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今天呢?显然不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6-4-4 21: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来的晚,不过一看就是自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饭富昌景

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83
帖子 3473
编号 22892
注册 2004-11-7
家族 未成年黑帮


发表于 2006-4-5 06: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oblivion 于 2006-4-4 19:13 发表

1793年不正是那个什么鸟盛世么?门多萨写书时倒正是明代末期,呵呵。明朝还真就不能跟清朝比,明朝比清朝强太多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军事

门多萨写书的时候欧洲什么样子?两个世纪后英法等国都已经彻底变样了,16世纪自然是把明朝崇拜的五体投地。而且门多萨的记载很多都是从明朝中期留下的,而他本人都没到过中国,他的话为什么就是100%可信?

1793年还盛世?阁下该补习历史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4-5 09: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了,1793年正是乾隆五十八年,怎么不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不用提门多萨,自己去看看崇祯年间曾德昭在《大中国志》里面怎么描述衰落到极点的明朝的好了。18世纪末的英国完全变样了不假,渣朝倒是在大踏步地后退,难怪欧洲人会从崇拜变成看不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4-5 09: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rayfish 于 2006-4-4 20:31 发表
楼上似乎颇为博学,给你个建议,去看看马嘎尼来华时的英国国民生活情况,门多萨写书时其时该国国民生活情况,对比一下。
要知道那些描写很明显是文人的感概之辞,而产生这种感概的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对比坐标系(也 ...

有趣,要比当然是横向比,明朝比同时代的欧洲领先,被同时代的欧洲人崇拜;到了清朝就比同时代的欧洲落后被同时代的欧洲人看不起了,这能证明什么?把我们今天拿去和历史上比也是可笑,我们今天要是纵向比当然比汉唐强大得多,要是横向比起来真是渣都不如,按你的逻辑岂不是今日随便一个个不太落后的小国都能BS罗马帝国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5 1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没错,这种横向比只能说明中华民族在明朝到清朝期间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国外那些欧洲人,但是不能说明明朝就比清朝要好(得多)。
至于为什么发展速度远远不如,一个是彼方的突进,另一个就是我方的进步缓慢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倒退,但是后者究竟是缓慢进步还是倒退呢?深究其实没什么意思,都是中华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弊端,原因也都是内部原因。发现这种原因是好事,但是归咎与明朝或者清朝就大可不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弓骑步
(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会长)

齐郡公枢密直学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248
帖子 9333
编号 43
注册 2003-8-20
来自 京师
家族 现视研




QUOTE:
原帖由 oblivion 于 2006-4-4 19:13 发表

1793年不正是那个什么鸟盛世么?门多萨写书时倒正是明代末期,呵呵。明朝还真就不能跟清朝比,明朝比清朝强太多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还是军事

oblivion兄,综合原来的认识,某家觉得你是明朝的fans。某家喜欢唐、宋,也就是黄仁宇口中的第二帝国,第三帝国的明、清都不喜欢,所以还是搬凳子看戏好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crayfish 于 2006-4-5 10:23 发表
楼上说得没错,这种横向比只能说明中华民族在明朝到清朝期间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国外那些欧洲人,但是不能说明明朝就比清朝要好(得多)。
至于为什么发展速度远远不如,一个是彼方的突进,另一个就是我方的进步缓 ...

一点疑惑,既然已经证明明朝在世界横向比较中比清朝强,那还不能证明明朝比清朝要好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5 11: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面不少人说明朝在实际横向比较中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本朝大概还没有这种前列的地位吧,但是我们不能说明朝在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比本朝还强吧。

虽然我朝距离明朝的时间远大于清初距离明朝的时间,但是靠前面人列举的国外看中国的例子,从逻辑上来看,确实得不到明朝好过清朝的结论。

A<<B,C<<D,但是因为同时B>>C,我们得不到A和D的大小比较的。
A清朝
B清朝时期的欧洲
C明朝时期的欧洲
D明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crayfish 于 2006-4-5 11:11 发表
前面不少人说明朝在实际横向比较中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本朝大概还没有这种前列的地位吧,但是我们不能说明朝在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比本朝还强吧。
...

你逻辑有很大混乱,既然横向比较,又怎么扯到纵向比较来了呢?事实上就是,如果横向比较,那本朝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与明朝比的确大有不如。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5 11: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是你混淆了各自比较的具体内容,如果说本朝和明朝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那么自然是不如。但是其实他们比较明清的(主要)是明朝和清朝的经济总量,比如你能说我们今日的GDP不如明朝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crayfish 于 2006-4-5 11:17 发表
那是你混淆了各自比较的具体内容,如果说本朝和明朝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那么自然是不如。但是其实他们比较明清的(主要)是明朝和清朝的经济总量,比如你能说我们今日的GDP不如明朝吗?

你要横向,就横向,要纵向,就纵向,不能同时又纵向又横向,那就乱了。
而且由于人类进化的缘故,纵向比远没有横向比有意义,拿本朝的原子弹比明朝的佛郎机很光荣吗?能证明我党领导的先进性吗?
而且就是纵向比较,清朝经济总量就高于明朝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4-5 11: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崇祯年间地方经济基本破产,兵灾连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klause 于 2006-4-5 11:20 发表
需要注意的是崇祯年间地方经济基本破产,兵灾连年。

实际上就是老马来华的时候,英国民众生活也未必就强于100年前的英国,我以前看过一个介绍欧洲风俗生活历史的书,里面提到欧洲人的卫生条件和饮食条件的大范围改善基本上都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之前的欧洲人,依然是以植物蛋白为主要的营养来源,城市公共卫生系统和个人卫生习惯依然非常落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rayfish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00
编号 2011
注册 2003-11-10


发表于 2006-4-5 11: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6-4-5 11:20 发表

你要横向,就横向,要纵向,就纵向,不能同时又纵向又横向,那就乱了。
而且由于人类进化的缘故,纵向比远没有横向比有意义,拿本朝的原子弹比明朝的佛郎机很光荣吗?能证明我党领导的先进性吗?
而且就是纵向 ...

不是我比的,我都不看历史怎么会比较他们,呵呵

是说前面他们用明清时期国外对国内的看法不同来比较明清的经济不符合逻辑罢了。

拿原子弹和佛朗机(这是什么东西?恕我孤陋寡闻)比当然不光荣,但是却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进步吧,明朝和清朝类似,清朝就算比明朝进步一点点进步,也并不算光荣,但是我们却不能在没有充分的理由的情况下就直接认为清朝相比较明朝没有任何进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4-5 11: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金庾信 于 2006-4-5 11:24 发表

实际上就是老马来华的时候,英国民众生活也未必就强于100年前的英国,我以前看过一个介绍欧洲风俗生活历史的书,里面提到欧洲人的卫生条件和饮食条件的大范围改善基本上都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之前的欧洲人,依 ...

他们有一个文艺复兴,一个工业革命,解决了脑子和技术的问题,中国只能靠社会政治上的变革来解决稳定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oblivio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0
编号 58860
注册 2006-2-2


发表于 2006-4-5 14: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lause 于 2006-4-5 11:20 发表
需要注意的是崇祯年间地方经济基本破产,兵灾连年。

崇祯年的江南一代还是保持了不错的经济状况的,直到清兵南下
曾德昭的《大中国志》写的就是崇祯时代的中国,也不见把明朝写得像马尔戛尼笔下的“盛世”那么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庾信
(轩辕茶博士·无地者老金)

灵寿侯武胜军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1173
帖子 17592
编号 19705
注册 2004-10-28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klause 于 2006-4-5 11:28 发表

他们有一个文艺复兴,一个工业革命,解决了脑子和技术的问题,中国只能靠社会政治上的变革来解决稳定问题。

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古罗马绝对是农业社会的高峰(至少在西方),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中世纪基本上要全面落后罗马(除了中世纪末期的火药和火器技术),文艺复兴的时候,才在军事技术上超越罗马,在工程技术上赶上罗马,市政工程方面更是工业革命以后才赶上罗马水平(超越罗马工程技术直到19世纪中叶才实现)。所以说文艺“复兴”的复兴二字用的实在贴切。
相比而言,中国军事技术方面可能并不落后罗马,农业技术甚至要更先进一些,但在工程技术方面甚至到近代引进西方技术以后才能够赶超罗马的水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饭富昌景

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83
帖子 3473
编号 22892
注册 2004-11-7
家族 未成年黑帮


发表于 2006-4-5 18: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oblivion 于 2006-4-5 09:54 发表
有意思了,1793年正是乾隆五十八年,怎么不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不用提门多萨,自己去看看崇祯年间曾德昭在《大中国志》里面怎么描述衰落到极点的明朝的好了。18世纪末的英国完全变样了不假,渣朝倒是在大踏步 ...

哈乾隆58年还盛世,谁接待马格尼的你却提也不提一下,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楊軍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9
编号 60954
注册 2006-2-26


发表于 2006-4-5 2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说吧,我就是讨厌清这个朝代,汉唐就不说了,宋朝军事是差,但是在文化,科技方面的进步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吧,明代的政治昏暗,江南一带的经济怎么样,沿海的海外贸易好像比现在也不差吧,更不说火器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清朝留给我们什么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割地求和?宁与外贼,不与家奴?我TM就是来辨尸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强哥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5
编号 65419
注册 2006-3-29
来自 内蒙古


发表于 2006-4-6 11: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是呀,历史是人写的,人写的肯定会带有主观思想,就算是司马迁也避免不了,清朝的历史在史官手里更是被记录的冠冕堂皇、盛世太平了,个人对于楼主的文章表支持!!
对于后边大家讨论的在同时期世界的地位来看,还是横向比较才对,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纵向比较就算是后世不如前朝也是很少的,总有优于前朝的东西的,要不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就谈不上了对不?呵呵,不过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确是还很一般,所以我们大家才应该自强不息,也争取给我们下一代留下多点值得骄傲的东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好名没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2
编号 109029
注册 2007-2-11


发表于 2007-8-1 1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转贴)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康雍乾盛世‘中国史学界最无耻的谎言
  这是我朋友写的一个文章,转下,我非常赞同这其中的观点和看法,是的,这个文章说出我的很多心声!

  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或者说是极大的谎言,就是所谓的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所谓‘盛世‘的来由.宣扬这个盛世的人,其依据无非康熙是‘千古一帝‘;雍正鞠躬尽瘁,理财能手;乾隆前期还能好生守业.

  其实这样的说辞都是不负责任的,或者说是只看到了表象,或者说完全是无耻的吹捧.甚至不排除某些族的人用心险恶的为他们曾经的罪行开脱.其性质,与现在的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无异.

  我们现在透过表象看本质,先让我来揭开康熙这个千古一帝的‘画皮‘.康熙之所以可以得到‘千古一帝‘的名头,吹捧者无非是吹嘘他的文治武功.其文治方面,在用人方面,除健全科举取士外,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又开明史馆,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这为乾隆时期开四库馆打下基础。因此,康熙统治时号称治平。继任者乾隆皇帝沿着康熙路线向前推进。这就是历史上称道的康乾盛世,康熙是这一治世的主要时期,又省称康熙之治。因此,庙号“圣祖”。

  看起来真的很不错.但是如果深究其目的和结合他的另一些作为来看,却可以发现,他这样做的原因首先是为了维护满族和少许蒙古贵族对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压迫;第二是为了维持已经走向没落,接近灭亡的封建主义制度,保证以他为首的大地主阶级对社会的统治;第三是在精神上打垮和软化作为中华主体的汉民族精神的精华,而宣扬其糟粕.以利于满族可以千秋万世统治华夏大地.第四是努力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为了自己的统治,不惜拖累整个中华民族.

  健全科举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禁锢思想,使一批批可以代表中华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穷尽一生,困死在经书八股之中.做他的好奴才.

  开词科,破格录用人才,则更是残酷迫害不愿意与之合作的先进知识分子.像一些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尊严之人,居然用捆在轿中送京做官的方法,打断中华民族最后的脊梁.如傅山,李光地.中国文人之失去尊严和道义,阿谀吹捧成风正始于康熙朝.其流毒至今,不能根除.

  而为了使宁死不屈者屈服,康熙在肉体,精神上对于他们百般折磨,如三月不使说话,不许文人看书.其手段之毒辣,更胜于文革.中华之最后一点骨气,终被抽走,只余下愚忠或者顺奴之才.

  但是即使是对于为其所用,甘心效命的汉人,如周培公,用完后则弃之如蔽履.前朝汉族之重臣如三藩,则百般逼迫,除而后快.汉族人自强自信之信念,以及其高贵矜持的精神,被其掷于粪堆,一扫而光.

  其修书,与其孙乾隆修四库一样,皆是以修书之名而毁书.将精华的,高贵的汉族精神去除,留下宣扬做奴隶,当顺民的糟粕.是一次可耻的开倒车,一次可恨的优汰劣胜.

  康熙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各种弊端丛生,康熙要重整乾纲来巩固帝权制度,所以若要把他和前代明君雄主相比,他的开明不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从谏如流,他的用法也不象汉文帝那样宽仁轻缓。康熙所钦定的《满清律》及其事例可见用刑之重,那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文字狱不仅是康熙用刑严的明证,而且也是他加强思想统治,扼杀新鲜思想的明证。康熙的暴虐,方之秦始皇,也不过分。前有秦皇,后有康熙,这可是思想界的克星。

  而在他统治的最后十五年的统治,内部矛盾加剧,康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强权力和巩固自身的统治上,加上精力不继,荒弛政务,于是吏治败坏,风气日衰,许多地方出现了民不聊生的景况。国库亏空极巨,以至于黄河决口无钱拨治,面对青海的小规模叛乱而无力进攻,只能防御.

  他的另一半所谓赫赫武功,更是不堪回首的记忆.他戎马倥偬,在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在东北打击了沙俄,在西北平定了噶尔丹之乱,随后进兵新疆和西藏,看起来千古奇功.可是这千秋战功下掩盖着的是什么?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枯.康熙在位期间,前期圈地,大量汉族百姓流离失所.好容易不圈地了,一次次无休止的战争迎面而来.打仗对于皇帝是功绩,而对于百姓呢?则意味着拉夫,逃亡,横死,捐税,兵灾,盗匪,粮食减产,衣食无着.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草民,这些汉族的草民,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尸骨都无法被人看到.看到的,只有‘千古一帝‘那光辉的身形.很难相信,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连年不断战乱中,人民还可以吃的饱,还能过上好日子.一个民不聊生的‘盛世‘,的确是少见的很啊!!!!

  这个千万年难逢的‘盛世‘就这样在残酷的精神压迫,和无休止的战乱中拉开序幕.等这个虐待狂的康熙死掉,一个比他更变态的人登上了帝位.他就是雍正.

  和那个‘千古一帝‘相比,雍正的特长是兢兢业业的工作,出色的理财本领.但是实际上呢?请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吧.

  雍正从他老头子的手上接下一个烂摊子,虽然日夜辛劳,并且执行了摊丁入地,火耗归公等一些措施,但是从根本上却难以扭转财经的颓势.怎么办?一个字,抢!雍正有个极大的嗜好,就是抄家.许多官员被抓住小辫子,二话不说,家产抄没,都进了库.一个皇帝抢钱,抢到自己的大臣身上,实在是个创举.而因为文字狱,等各种民族压迫问题而被满门抄斩的民间大户,其家产的归属则更不必多问.

  朝廷官员和有名望的大户尚且如此,卑微的百姓遭遇更可想而知.摊丁入亩,把税归到地上,大大提高了剥削之效率.活耗归公,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由地方政府征收剥削的税款直接拽到中央手里,跳过代理人,直接剥削.

  而对于真正可以提高收益的工商业,雍正的政策则极为短视,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对于对外通商,则更是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不但不开源,反而把越来越多的农民捆绑到无法刨出更多利益的土地上.地少人多,看天吃饭,但是税收却一文不少.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可以想见.

  所以说,雍正根本就不是什么理财能手,充其量一个乡间土财主,再难听点就是一村霸.

  而雍正的一些其他执政特色就更难以看到盛世的踪迹了.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这个土财主打仗的本事却比他老子差的很远,区区几万人的青海叛乱,却硬是打了几年,拖得甘肃陕西四川叫苦连天,那里百姓的生活只怕离盛世差的远极吧.

  到了乾隆年间,所谓的‘盛世‘终于到达顶峰.但是请注意,不是人民百姓的顶峰,而是封建社会的顶峰.层层的经济压迫,文化腐蚀,民族歧视,一层又一层的套在了汉民族的头上.这个昏庸又好大喜功的败家子,接过的是他父亲抢夺而来的万贯家财,等他离开的时候,义兵四起,国库空乏,暗流汹涌.就连满族自己也评论,乾隆晚年,危机四伏,矛盾丛生.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自诩文治武功天下少有(要是没有那个虐待狂的爷爷,他只怕自称第一了).而实际情况呢?乾隆花在游玩写诗上的时间远超过勤政的时间.一个皇帝,一个主管全国命脉的人,一生仅诗就以万记.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最为多产的.这是完完全全的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不务正业是他最好的写照.每天生活在宫廷大殿的虚华背后,听着大臣们奉承欺骗的奏报治理国家.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好不浪漫.可惜当时满清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否则他的下场绝好不过李后主.

  当然在某些方面他是强过后主万倍.他对人思想的禁锢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文字狱在他手中甚至于写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是死罪.如果说他的祖父父亲只是不许人乱说话,那么他完全就是不许人说话.

  他修订>,借着修书之名,从全国各地搜罗来宣扬汉民族精神的图书,加以毁灭,留下宣扬号召做顺民,当奴才的糟粕加以修订宣扬,他的愚民政策之完美,大约比之后世的文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文明之光的毁灭,比之先前的秦始皇焚书更为恶劣.就其修书之立场,完全无法与为文明而修的>相提并论!!!耻辱的优汰劣胜,到他统治的时期到达顶峰.

  财经方面,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这个二世祖早早将父亲遗留的财产挥霍一空,于是买卖官爵,议罪银等黑暗的制度.官员的犯罪半公开和半合法化,百姓的生活更加暗无天日.注意,这里的百姓基本都是指是汉人.而八旗子弟们则躺在祖宗的树阴下,做着贪婪吸食汉族鲜血的寄生虫.

  同样在他这里的闭关锁国也到达了颠峰.一个无聊的皇帝,只为使节行单腿下跪还是双腿而争执的不可开交.心里一动就把一个和平打开国门的机会扔了出去.就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拖后了许多年.就这层意义来说,他,乾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

  而他最宠爱的大臣和绅之天下第一贪,不用过多言语,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大名鼎鼎的乾隆七下江南,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复述,他的每一次南训,都给沿途百姓带来无尽灾害.劳民伤财以及.在他的晚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文字狱,政治上越来越腐败,百姓生活十分贫苦,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珅,使满清国库逐渐虚空.应该说,满清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到他禅位前后,白莲教起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等他死后,一支农民义军居然摸进了皇宫.可怜的嘉庆皇帝写下了‘千古未有事,竟出满满清!‘的诗句.这也算是乾隆,以及这个可笑的康雍乾盛世留给继任者的一笔遗产,留给后世的一个笑柄,留给这个‘盛世‘的一个无厘头结局吧.

  ....

刚在起点找书,无意中看到此文,深有同感,转来这里,大家共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7-8-1 11: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康乾汉化非常深,可以说,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是满贵族文化,而且是整个中国的皇权文化。所以他们的腐朽不仅仅是处于维护满族利益的立场,而是为了维持整个封建统治的立场。在这一点上,满清皇族如此,换成汉族政权也是一样的。所以单纯说满清是不公平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sjwl118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60122
注册 2006-2-16


发表于 2007-8-1 11: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虽然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你说康熙的那部分我怎么觉得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5 07: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73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