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备并非“轻敌”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32 发表

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那破异等,为何李异还活着?他为何没亡?看来陆逊还真有役鬼驱神之能啊!

《傅子》记载杀八万,是东吴的吹嘘,当然是假的了。莫非你还认为,阿瞒赤壁真带了80万?蜀军前后五 ...

比如长平之战,赵括死,其兵都安然回到赵国了?按常识都知道,破其营,杀其将,其兵穷迫,无所统领,只能投降。

《傅子》是吴人所做?宋代的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是取材于之前史料的,《三国志》言前后五十余营等等,全都无视?

既然李异不可能督朱然等,又其是部将,陆逊所部不过数千,又与陆逊等分守巫等地,其所能督之兵又怎么能超过五千?这样,问题便证明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34 发表

作为为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轻视陆逊?根据?

你能分辨男女,能将男人看作是女人吗?刘备有识人之明,能将英才陆逊看做是蠢才吗?而曹操不轻敌就能胜,与这是一个关系吗?这么说,又有什么根据?

[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46 发表

你能分辨男女,能将男人看作是女人吗?刘备有识人之明,能将英才陆逊看做是蠢才吗?而曹操不轻敌就能胜,与这是一个关系吗?这么说,又有什么根据?

有识人之明,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难道就是视为蠢才吗?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如果不轻敌,如何就能败?这与有识之明,就不能轻视,有什么区别?所以烧船自退是事实,夏候渊乃白地将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2: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41 发表

比如长平之战,赵括死,其兵都安然回到赵国了?按常识都知道,破其营,杀其将,其兵穷迫,无所统领,只能投降。

《傅子》是吴人所做?宋代的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是取材于之前史料的,《三国志》言前后五十 ...

所以按你的逻辑,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那破异等,为何李异还活着?他为何没亡?看来陆逊还真有役鬼驱神之能啊!
资治通鉴这本书,还真不是某些说皆破之,就是全亡的人可以指责的。

李异的地位还不及黄盖呢,黄盖才500,所以,李异不超过500。

人家说的是异等,老大,不要选择性失明。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2: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54 发表

有识人之明,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难道就是视为蠢才吗?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如果不轻敌,如何就能败?这与有识之明,就不能轻视,有什么区别?所以烧船自退是事实,夏候渊乃白地将军,

那么,刘备就没有轻视陆逊,也就是没有轻敌。

哈哈,第一流的军事家就不会打败?这可真是笑话!汉尼拔、拿破伦等都是第一流的军事家,其没有打败仗?他们轻敌了?这与有识人之明便不能轻视一个人,有什么联系吗?你能识辨男女,能男女不分?陆逊并非无名之辈,刘备又有识人之明,动你的脑子想想,这样,刘备可能轻敌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2:59 发表

那么,刘备就没有轻视陆逊,也就是没有轻敌。

哈哈,第一流的军事家就不会打败?这可真是笑话!汉尼拔、拿破伦等都是第一流的军事家,其没有打败仗?他们轻敌了?这与有识人之明便不能轻视一个人,有什么联 ...

对啊,第一流军事家都能打败仗,为什么刘备有识人之明,就没有轻视陆逊?你给我解释解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3: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2:55 发表

所以按你的逻辑,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那破异等,为何李异还活着?他为何没亡?看来陆逊还真有役鬼驱神之能啊!
资治通鉴这本书,还真不是某些说皆破之,就是全亡的人可以指责的。

李异的地位还 ...

哈哈,你的意思是,我说“破”就表示其将必死?你从哪儿看出我有这意思的?讨论这么长时间,你替我制造几个观点了?陆逊使宋谦攻蜀五营,大破之,皆斩其将,这就是说五营将一个都没有活,其兵就算没有亡尽,也是五营兵皆无主,穷迫便必然投降。

刘备东征兵力问题已经确认了吧?《傅子》记载陆逊杀备兵八万,《三国志》前后五十余营,《魏书》所言是支党。

黄盖的是郡兵,郡兵是什么概念,你明白?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你懂得选择性失明这个词的意思吗?陆逊等是分别驻扎在巫、秭归等地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13 发表

哈哈,你的意思是,我说“破”就表示其将必死?你从哪儿看出我有这意思的?讨论这么长时间,你替我制造几个观点了?陆逊使宋谦攻蜀五营,大破之,皆斩其将,这就是说五营将一个都没有活,其兵就算没有亡尽,也 ...

五营兵是不是五千?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这才是正常的逻辑,而你说没有,才需要举证呢!
——————————————————————————————————————————————————————————————————
这句话谁说的?如果亡还表示迫降了的话,李异啥时降的刘备?又啥时跑回去的?

谁制造观点了?你自个的逻辑,非说别人制造?

黄盖带的是郡兵,你是不是想说,东吴一个郡就500兵?还是想说,李异的地位远高于郡守?

刘备东征的兵力,谁确认你的8万了,我早就说了,资治通鉴上写的清清楚楚,不是你这种人,随便否认就可以否认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20 发表

你能分辨男女,是否能男女不分?而“第一流军事家”是否与“百战百胜”划等号?

第一流军事家与百战百胜不能划等号,那有识人之明就一定不会看错眼?阁下的逻辑好象强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3: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16 发表

五营兵是不是五千?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这才是正常的逻辑,而你说没有,才需要举证呢!
————————————————————————————————————————————————— ...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长平之战就是个例子。而李异,他为什么就早投降?这由兵一向转移到将身上了?我又什么时候说营破将不是死就是降了?这不是胡搅蛮缠又是什么?而我原本就没有的观点,不是你制造的,又从你嘴里出来,那是谁制造的?

郡兵,别说是五百,就算是没有,由郡守自行招募,那都很正常,这不说的很清楚:“时郡兵才五百人”?而且,将军与太守不同,将军属于军队,有常领的部曲,受命在中央或地方,与郡兵不同。

《傅子》记载得八万,《三国志》直观地记载前后五十余营,《资治通鉴》取材于《魏书》,而事实上是支党,而且《资治通鉴》是宋代人司马光编撰的,是取之前史料的整合,能比
《傅子》、《三国志》、《魏书》权威?无知还狡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31 发表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长平之战就是个例子。而李异,他为什么就早投降? ...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对啊,既然如此,破异等,李异非死即降,我这么说,有什么不对?
果然是国文大师啊!

郡兵,别说是五百,就算是没有,由郡守自行招募,那都很正常,这不说的很清楚:“时郡兵才五百人”?而且,将军与太守不同,将军属于军队,有常领的部曲,受命在中央或地方,与郡兵不同。
————————————————————————————————————————————————————————————————————
东吴兵是私有制,黄盖也是将军,凭什么他的兵就可以少,而李异的兵就不能少,就一成不变?


傅子》记载得八万,《三国志》直观地记载前后五十余营,《资治通鉴》取材于《魏书》,而事实上是支党,而且《资治通鉴》是宋代人司马光编撰的,是取之前史料的整合,能比
《傅子》、《三国志》、《魏书》权威?无知还狡辩!
——————————————————————————————————————————————————————————
无知者无畏,请问三国志那里说记载有8万,它前后五十余营,就不能只有4万多?如果有人认为《傅子》、《魏书》的地位,高于《资治通鉴》,那么真的不是再狡辩,而无知者无畏!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3: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31 发表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对啊,既然如此,破异等,李异非死即降,我这 ...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你对在哪儿了?这是指无将之兵,而非兵败之将。

东吴兵是私有制?太守是将军?“五百兵”是指黄盖作为将军的部曲还是郡兵?

《傅子》记载陆逊杀刘备兵八万,你看不清我这句话?一营一千,前后五十余营也是五万余,怎么会只是四万?《资治通鉴》取材于之前史料,或者说,四万人一说取自《魏书》,而《魏书》言的是“支党”,这样,当以哪个为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3: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39 发表

轻视就一定将英才看做是无名小辈或蠢才?这是什么逻辑?你能分男女,认错一次,就叫男女不分?到底是谁的逻辑有问题?

那么,你说“轻视”、“轻敌”是指什么?若重视,就不是轻视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43 发表

果然是看不懂中国话呀!“破其营,斩其将,就表示五营皆亡”是说营破而将必死?而我一直说的是,破其营,斩其将,其兵即便未全部战死,剩下的也必然穷迫投降,……

你对在哪儿了?这是指无将之兵,而非兵败 ...

合着,破其营斩其将,其它没全部战死,剩下就必然穷迫投降,那么,破异等,为何李异活着?人家说斩其将,说了,这五营的将都给杀了?
真是奇了怪了?
还有刘备东征,如果资治通鉴认可那是支党,就会明说,资治通鉴可没说,那是支党!你别扯虎皮做大旗!

既然你也称,五十余营才5万多,哪里又来个8万,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再者,一个营就必须满员,作战就不损耗?

你是说,黄盖手下除了郡兵500外,还有数千兵?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3: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3:46 发表

那么,你说“轻视”、“轻敌”是指什么?若重视,就不是轻视了。

我就问你,轻视就一定将对方视为蠢才?视为一般经验不足的将领就不行啊?东吴诸将比刘备了解陆逊更多吧,连他们都不认可的情况下,你让一个敌国尚未全面了解的人,就一定重视?什么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ngsf
(☆〖陈浩南〗☆)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7
编号 68715
注册 2006-5-14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8-20 16: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为啥不让诸葛带兵攻吴,刘备守成都,当时魏主按兵不动,正是灭吴的好时机!

可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河内司马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49
帖子 3943
编号 103430
注册 2007-1-23


发表于 2007-8-20 17: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hengsf 于 2007-8-20 16:23 发表
为啥不让诸葛带兵攻吴,刘备守成都,当时魏主按兵不动,正是灭吴的好时机!

可叹!

诸葛本来就不同样出兵孙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8-20 18: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轩辕无忧 还真会举例子,长平之战,赵军都被围住了,怎么跑,要能跑,赵括早跑了,除非歼灭战,或者被围死了,战死投降俘虏率一般不高于三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8: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48 发表

合着,破其营斩其将,其它没全部战死,剩下就必然穷迫投降,那么,破异等,为何李异活着?人家说斩其将,说了,这五营的将都给杀了?
真是奇了怪了?
还有刘备东征,如果资治通鉴认可那是支党,就会明说,资 ...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你的这一逻辑,根本不是我的,这在前面已经指出了,我什么时候说过“破营”就必“斩将”?或者说营破其将必死?“破其营,斩其将”是指陆逊破蜀五营这个例子,剩下的穷迫必降,远的不说,就说夷陵之战,史载:“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资治通鉴》是取材于王沈《魏书》的,司马光一个宋代人,怎么亲身亲历三国的历史?作为原型的《魏书》,记载:“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足以说明问题了,及《傅子》,是魏晋时人傅玄所作,远早于司马光。其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三国志.吴主传》直观地记载“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这还不包括黄权江北诸军!因此,怎么说,刘备之军都不止四万。一营为一千人,五十余营便为五万余,而由于陆逊采取壁垒不战的策略,怎么会有损耗?

这我就不清楚了,但史书清楚地记载:“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太守不是将军,而史书记载:“时郡兵才五百人”,这不是很清楚了?至少郡兵是五百人无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8: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3:55 发表

我就问你,轻视就一定将对方视为蠢才?视为一般经验不足的将领就不行啊?东吴诸将比刘备了解陆逊更多吧,连他们都不认可的情况下,你让一个敌国尚未全面了解的人,就一定重视?什么逻辑?

之前我就说过了,刘备若与东吴诸将一样,那他还会是深受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重视,名副其实的一世枭雄、蜀汉皇帝吗?刘备之所以成功,最大的优点莫过于与曹操、孙权相同的——善于知人、用人。比如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年不年轻?名声大不大?其除了圈子里的几人友人,还谁知道南阳陇中诸葛孔明?而陆逊,当时已经声明卓著、屡立功勋了,像东吴,程普自以为资历深都看不起周瑜,东吴诸将轻视陆逊的原因,不也是“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吗?

刘备善于知人、用人,陆逊又并非无名之辈,孙权使其担此大任,刘备会轻视,那才是不符合逻辑呢!作为战争对手,不加重视,才是不符合逻辑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43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皆破之,斩其将,居然是把所有的将都斩了?强极!你证明一下,这些蜀将全让东吴杀了,好吗?《魏书》写的是支党,《资治通鉴》哪的地方写的是支党?你拿《魏书》说事,凭什么认定为《资治通鉴》也这么写?司马光没亲身参战,《魏书》的作者参战了?原型与最后的成书是一回事?胡搅蛮缠你可真行!

刘备与陆逊一直没接战?俺服死你的逻辑了。你主贴列的是什么?俺就问你,四万多人,为什么就不能列50余营?

对啊,黄盖是500兵,按你的逻辑,李异级别更低,那一定是比500还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56 发表

之前我就说过了,刘备若与东吴诸将一样,那他还会是深受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重视,名副其实的一世枭雄、蜀汉皇帝吗?刘备之所以成功,最大的优点莫过于与曹操、孙权相同的——善于知人、用人。比如刘备三 ...

你为何不看看,打败刘备后,东吴诸将服陆逊了呢?那说明啥,在东吴诸将眼中,倘若陆逊有击败刘备的能力,他们会不服吗?
还有,你又绕回来了,既然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那么阿瞒作为军事家,以优势兵力,为何还输了赤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9: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43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你的这一逻辑,根本不是我的,这在前面已经指出了,我什么时候说过“破营”就必“斩将”?或者说营破其将必死?“破其营,斩其将”是指陆逊破蜀五营这个例子,剩下的穷迫必降,远的不说,就说夷陵之战,史载:“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资治通鉴》是取材于王沈《魏书》的,司马光一个宋代人,怎么亲身亲历三国的历史?作为原型的《魏书》,记载:“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足以说明问题了,及《傅子》,是魏晋时人傅玄所作,远早于司马光。其记载:“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三国志.吴主传》直观地记载“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馀营”这还不包括黄权江北诸军!因此,怎么说,刘备之军都不止四万。一营为一千人,五十余营便为五万余,而由于陆逊采取壁垒不战的策略,怎么会有损耗?

这我就不清楚了,但史书清楚地记载:“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太守不是将军,而史书记载:“时郡兵才五百人”,这不是很清楚了?至少郡兵是五百人无疑。

补充:营是军队编制,如军、师、团等。太守不是将军,二者在带兵上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0 1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9:06 发表

你为何不看看,打败刘备后,东吴诸将服陆逊了呢?那说明啥,在东吴诸将眼中,倘若陆逊有击败刘备的能力,他们会不服吗?
还有,你又绕回来了,既然刘备有识人之明,就不能轻视陆逊,那么阿瞒作为军事家,以优 ...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后来是“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

这里,原因说得很清楚,即红字部分,而后安然听命于陆逊而不出大乱,乃是陆逊以“军令有常,不可犯矣”所逼,后破刘备,计策多出于刘备,诸将当然佩服了。这里,有史书记载得原因,还不需要你来猜测。优秀得军事家等于百战百胜?这个逻辑说得通吗?而有识人之明,就好比能分辨男女不至于男女不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9:10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你不断重复有意义吗?皆破之,斩其将,只能证明,斩了将,斩了几个,那是不可能得出的,这样的事实,你能强奸出,俺只能说委屈你的语文老师了。
资治通鉴,俺说了无数遍了,它那里没说支党,倘若你说是支党,请那出,《魏书》那个只能说是魏书,懂吗?你一方面说,五十余营,只有5万多,又说,刘备损失了8万,俺只能说你发烧了。

黄盖那个,写的明明白白,你不清楚,反到是史书上没记载的,你知道清清楚楚,这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0 19: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9:15 发表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后来是“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


红字部份也说的清清楚楚,是陆逊打败了刘备,诸将乃服。
而且优秀军事家不能做到百战百胜,在优势兵力下还可能被打败,有识人之明的人,就不能走眼,这种强盗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7-8-20 19: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0 18:43 发表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这意思是说什么?意思是,只斩一个将?“皆破之”,即指五营皆破,“其”当然指“五营”,这样事实还不清楚?你还是多学习一下基础语文吧!又 ...

原来营被破后,士兵不能跑,麻烦你在看清楚,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别人是被逼的穷途末路,跑不掉了,在投降的,能跑的,干吗投降,不要你家里大小了,不怕被连坐,全家杀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1 11: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9:16 发表

你不断重复有意义吗?皆破之,斩其将,只能证明,斩了将,斩了几个,那是不可能得出的,这样的事实,你能强奸出,俺只能说委屈你的语文老师了。
资治通鉴,俺说了无数遍了,它那里没说支党,倘若你说是支党, ...

辩论,最基本的就是驳斥对方的论据,而你在这儿自顾自地说,我给予的回复一概视而不见,这就是说,我之前的回复仍然起着作用,我当然没有必要重新组织语言表述一遍。

你的语文肯定是不及格的,《吴主传》先记叙道:“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而后面接着记叙道:“皆破之”,“皆”是“全”、“都”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陆逊部将军(陆逊督宋谦等)宋谦进攻蜀军五屯(营),全部击破。接着,后面又记叙道:“斩其将”,这个“其”起代词性,所指就是前面全都击破的五营,那么“斩其将”的意思就是斩五营之将。史书记述如此,非我所言,只是你的语文水平太差,怪不得别人。

《资治通鉴》是取材于《魏书》的,而未加“支党”,这只能说是司马光的个人意见,而非史实,怎么,作为宋代人,他能比魏晋时的王沈更加清楚史实?取其说还给改了,反倒说明《资治通鉴》所记为实,而《魏书》所记为虚了?而且,远早于《资治通鉴》的《傅子》、《三国志》等,哪个不比从中取材的《资治通鉴》更权威?这还需要我一再重复吗?(这里,我只是强调你的四万人一说不实,至于《三国志》记载前后五十余营及《傅子》记载陆逊杀刘备兵八万人之间是否矛盾等等,并不是我所谈论的重点,你分清问题。)

记载得清楚,是说黄盖为武陵太守,时郡兵五百,也就是说,当时武陵郡郡兵五百,黄盖作为太守所领也仅仅五百兵。而其作为拜武锋中郎将所领,史书又未记载,我们从何清楚地得知?郡兵不是将军所领,比如魏延,他为镇北将军、汉中太守,意思是他有使用镇北将军所部及汉中郡郡兵的权力,但若他只为汉中太守,则无权使用镇北将军所部。武陵郡郡兵五百不是黄盖作为武锋中郎将所领,而是作为太守所能使用的郡兵。

还是多学习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8-21 11: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无忧 于 2007-8-21 11:17 发表
辩论,最基本的就是驳斥对方的论据,而你在这儿自顾自地说,我给予的回复一概视而不见,这就是说,我之前的回复仍然起着作用,我当然没有必要重新组织语言表述一遍。

你的语文肯定是不及格的,《吴主传》先记叙道:“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而后面接着记叙道:“皆破之”,“皆”是“全”、“都”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陆逊部将军(陆逊督宋谦等)宋谦进攻蜀军五屯(营),全部击破。接着,后面又记叙道:“斩其将”,这个“其”起代词性,所指就是前面全都击破的五营,那么“斩其将”的意思就是斩五营之将。史书记述如此,非我所言,只是你的语文水平太差,怪不得别人。

《资治通鉴》是取材于《魏书》的,而未加“支党”,这只能说是司马光的个人意见,而非史实,怎么,作为宋代人,他能比魏晋时的王沈更加清楚史实?取其说还给改了,反倒说明《资治通鉴》所记为实,而《魏书》所记为虚了?而且,远早于《资治通鉴》的《傅子》、《三国志》等,哪个不比从中取材的《资治通鉴》更权威?这还需要我一再重复吗?(这里,我只是强调你的四万人一说不实,至于《三国志》记载前后五十余营及《傅子》记载陆逊杀刘备兵八万人之间是否矛盾等等,并不是我所谈论的重点,你分清问题。)


记载得清楚,是说黄盖为武陵太守,时郡兵五百,也就是说,当时武陵郡郡兵五百,黄盖作为太守所领也仅仅五百兵。而其作为拜武锋中郎将所领,史书又未记载,我们从何清楚地得知?郡兵不是将军所领,比如魏延,他为镇北将军、汉中太守,意思是他有使用镇北将军所部及汉中郡郡兵的权力,但若他只为汉中太守,则无权使用镇北将军所部。武陵郡郡兵五百不是黄盖作为武锋中郎将所领,而是作为太守所能使用的郡兵。

还是多学习吧!

笑话,明明是你自顾自地说,居然你的回复有作用,这还让俺说什么好呢?

你的胡话不是重点,俺与你争个啥?《三国志》啥时说,刘备东征有多少兵了?《傅子》与《魏书》要比《资治通鉴》权威,这年头,有人无敌到这份上了,俺只能退避三舍。

按你的逻辑与解释,俺语文只能不及格。这个其,谁说他不是五营的将了,我是让你证明,把这五营的将一个不剩,全斩了,你鼓捣半天,做什么呢?
人家三国志记载: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

好嘛,黄盖所领只能领郡兵,其武锋中郎将的兵就必须拿下。李异的兵就一定不变,你无敌,俺闪人。

PS,你胜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轩辕无忧
(彷徨的正义)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84
编号 165712
注册 2007-5-27


发表于 2007-8-21 1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8-20 19:19 发表

红字部份也说的清清楚楚,是陆逊打败了刘备,诸将乃服。
而且优秀军事家不能做到百战百胜,在优势兵力下还可能被打败,有识人之明的人,就不能走眼,这种强盗逻辑,

我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及打败刘备,计策多出自陆逊,众将当然佩服了,这就是“众将乃服”,之前众将轻视陆逊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是“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这里,事情不仅仅是“轻视”那么简单,甚至达到了“不相听从”这种严重的程度,而陆逊先申明道义,随后以“军令有常,不可犯矣”相警告,才使众将听从命令,这里,众将轻视陆逊、不肯听从命令的原因并不需要你这种推测,而是明确记载着的,因此,你所说的,没什么意义。

赤壁之战,裴松之言道:“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而史书也多处记载曹操之军患有疾病,甚至周瑜、诸葛亮作为敌对方都肯定地在战前料定这一点,并将其作为能够战胜曹操的根据,及曹操军败归军,《江表传》记载:“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这样曹操还叫“轻敌”而致败?当然,太过自信倒是肯定的。而杰出的军事家,不“轻敌”也不表示能够百战百胜,汉尼拔、拿破伦等都未曾轻敌,但还是大败。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军事家不轻敌就能百战百胜这一说法,而这与我们所谈论的也丝毫没有关系。

有识之人,面对英才,按你说的,即便能够走眼,你又何以肯定刘备这次就走眼了?而按逻辑,一方为有识人之明的一世枭雄,一方为屡立功勋、声名远扬的一世英才,而且,在破关羽时,其功仅次于吕蒙,并且是吴军统帅,刘备怎么能在这时走了眼?这种可能性大不大?

最后,还是那个例子,你能分清男女,而面对性别特征很显然的男人,你会男女不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3 18: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80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