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一生中的妙笔----曹操207年的南征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4 20: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0 11:19 发表


刘表如果早死一段时间,刘备就该高兴了,曹操就没机会了。
刘表如果晚死一段时间,曹操就该高兴了,刘备没机会了。
忽然发现刘表在这个时间段上挂了,最赚的居然是孙权

不懂。

一段时间具体是?

刘备高兴?刘表死的再早,他的后继者只可能是刘琦刘琮中的一个,刘备有什么高兴的?是指刘表早死便于刘备篡夺荆州巩固统治?

曹操高兴?正因为在曹操南征的过程中刘表突然逝世刘琮仓猝即位,曹操才得以兵不血刃入主荆州。如果刘表晚死,则荆州不会不战而降,对曹操又有什么好处?

赤壁之战后,就地盘来说,刘备获益最大(相对),曹操次之,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为什么会说“最赚的居然是孙权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7-12-24 2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赤壁战后,孙权不是一无所得,就算后来把部分土地分给刘备,他也还有一部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4 21: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还有一部分”,才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2-24 22: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赤壁乃至荆州战争打完后, 南郡, 江夏, 长沙部分归吴. 襄樊等地归魏, 刘备拥南四郡, 居然是孙权"赔本赚吆喝"? 难道把后来出让南郡算进赤壁这系列战争造成的结果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25 09: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4 20:40 发表


不懂。

一段时间具体是?

刘备高兴?刘表死的再早,他的后继者只可能是刘琦刘琮中的一个,刘备有什么高兴的?是指刘表早死便于刘备篡夺荆州巩固统治?

曹操高兴?正因为在曹操南征的过程中刘表突然 ...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倾向于刘琦,刘琦刘琮相争,俺还是看好刘备支持下的刘琦。
刘备未必要明着夺权,但掌控荆州不算什么难事。
事实上曹操来的时候,恰值刘表死亡,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定,所以才会有刘琮出降,刘备当阳之败。
若刘表早死,刘备已经稳定了形势,曹操要下手的难度自然大了很多。

刘表猝死,虽然让曹操轻取荆州,但下面必然是应付孙刘联盟。而且因为时间仓促,对占领的土地不能巩固统治,所以得荆州也速,失荆州也速。
如果刘表未死,曹操将面对一个有孙权扯后腿的刘表,取荆州也是早晚的事。而且得一寸就是一寸,要稳定的多。

至于孙权,刘表死的早或死的晚,荆州都不会姓孙。
而按照历史的发展,却有一大片姓了孙,这不是收益最大么?
赔了什么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25 09: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哭竹 于 2007-12-24 11:33 发表
曹公南征的前半部分战果是妙笔。赤壁虽然没多大损失,但是不打就没损失。

赤壁打不打由不得曹操。
既然曹操得了荆州,孙权刘备为了自保,就要和曹操打,这是必然的。
不打就把荆州吐出来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12-24 22:52 发表
赤壁乃至荆州战争打完后, 南郡, 江夏, 长沙部分归吴. 襄樊等地归魏, 刘备拥南四郡, 居然是孙权"赔本赚吆喝"? 难道把后来出让南郡算进赤壁这系列战争造成的结果里?

所说的基本上,的确是指让了南郡之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2: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18 发表


所说的基本上,的确是指让了南郡之后。

谁说,孙权是让南郡?他用南郡的一部份换了长沙的一部份与江夏的一部份而已。哪来的赔本赚吆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暂时发言马甲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7491
编号 58315
注册 2006-1-25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7-12-25 12: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18 发表


所说的基本上,的确是指让了南郡之后。

那应该也把东吴袭击取南三郡算里面了吧. 南郡借出那时候距离赤壁之战有1年多快2年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2:4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5 09:02 发表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倾向于刘琦,刘琦刘琮相争,俺还是看好刘备支持下的刘琦。
刘备未必要明着夺权,但掌控荆州不算什么难事。
事实上曹操来的时候,恰值刘表死亡,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定,所以才会有刘琮出降,刘备当阳之败。
若刘表早死,刘备已经稳定了形势,曹操要下手的难度自然大了很多。

刘表猝死,虽然让曹操轻取荆州,但下面必然是应付孙刘联盟。而且因为时间仓促,对占领的土地不能巩固统治,所以得荆州也速,失荆州也速。
如果刘表未死,曹操将面对一个有孙权扯后腿的刘表,取荆州也是早晚的事。而且得一寸就是一寸,要稳定的多。

至于孙权,刘表死的早或死的晚,荆州都不会姓孙。
而按照历史的发展,却有一大片姓了孙,这不是收益最大么?
赔了什么本?

刘备怎么说也是个外人,个人倒不怎么看好他能压制蔡、蒯等荆州土著,力挽狂澜。且若刘琦刘琮长幼相争,荆州内部生变,对曹操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南下机会。

如果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能象贾诩说的那样,先将荆州消化吸收,再思南举,则并不会出现得也速失也速的局面。因此,有赤壁之败,曹操可以自责决策失误,独独不应该埋怨刘表死的太早。

荆州会不会完全姓孙不好说。但无论刘表什么时候死,只要曹操南下,对孙权来说,分荆州一杯羹都不是难事。风云变幻,成败一线间。刘表不在曹操南下的时候死,没准整个天下都姓了孙。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孙权方为主力,孙权方的付出和损耗都要过于刘备。而在让出南郡之后,孙权自荆州所获得地盘上的收益不但远小于刘备,亦不及曹操。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2:5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49 发表


刘备怎么说也是个外人,个人倒不怎么看好他能压制蔡、蒯等荆州土著,力挽狂澜。且若刘琦刘琮长幼相争,荆州内部生变,对曹操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南下机会。

如果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能象贾诩说的那样,先 ...

孙权付出与损耗大于刘备。你为何不说人家刘备出力更多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2: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5 12:19 发表

谁说,孙权是让南郡?他用南郡的一部份换了长沙的一部份与江夏的一部份而已。哪来的赔本赚吆喝?

再复述一次: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的投入与产出相较于刘备并不成正比。刘备是投入小收获大,孙权是投入大收获小,所以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

不说让,说换?刘备在请掌南郡时,可曾说过是换?这个让,不是我说的,是陈寿的定义,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2: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5 12:54 发表

孙权付出与损耗大于刘备。你为何不说人家刘备出力更多呢?

呵呵,刘备出力更多?举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3: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57 发表


呵呵,刘备出力更多?举例?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看清楚了,赤壁是刘备的功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3: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12-25 12:43 发表


那应该也把东吴袭击取南三郡算里面了吧. 南郡借出那时候距离赤壁之战有1年多快2年了.

东吴袭三郡,似不能象袭南郡一样,称为“赤壁这系列战争”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25 13: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49 发表
刘备怎么说也是个外人,个人倒不怎么看好他能压制蔡、蒯等荆州土著,力挽狂澜。且若刘琦刘琮长幼相争,荆州内部生变,对曹操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南下机会。

如果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能象贾诩说的那样,先将荆州消化吸收,再思南举,则并不会出现得也速失也速的局面。因此,有赤壁之败,曹操可以自责决策失误,独独不应该埋怨刘表死的太早。

荆州会不会完全姓孙不好说。但无论刘表什么时候死,只要曹操南下,对孙权来说,分荆州一杯羹都不是难事。风云变幻,成败一线间。刘表不在曹操南下的时候死,没准整个天下都姓了孙。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孙权方为主力,孙权方的付出和损耗都要过于刘备。而在让出南郡之后,孙权自荆州所获得地盘上的收益不但远小于刘备,亦不及曹操。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刘备显然比刘琮更得人心。
如果刘表死得早点,曹操还在忙着北边转悠呢,哪儿来的南下机会?

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能象贾诩说的那样,先将荆州消化吸收,再思南举?这是指什么时候?
刘表一亡,孙权就已经派鲁肃前往与刘备商谈,打算“共治曹操”。
等到刘备当阳一败,双方就是一拍即合,此后赤壁之战,乃是孙刘联军主动发起,而非曹操所能决定的。
如果你指的是当阳击败刘备之前,曹操应该先休整休整,先将荆州消化吸收——那当俺没说

无论刘表什么时候死,只要曹操南下,对孙权来说,分荆州一杯羹都不是难事?
这个看鲁肃自己的原话:
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可见此时孙权一方也不以必得荆州为念。

至于说孙权的投入,你忘了潜在的产出——若孙权不投入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孙权要打这场战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夺取荆州?是为了保命,保住现有地盘。
而在战争后,孙权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还额外得到了荆州的大片土地。
荆州的土地是额外收益,这哪是什么亏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7-12-25 13: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算瀚海先生提出的论据不作争议,难道就可以说"利润率不够高"==赔本赚吆喝吗.
典型的红眼病心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3: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5 13:05 发表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看清楚了,赤壁是刘备的功劳。

凭这些就能说赤壁是刘备一个人的功劳?看一下第一条,权遣三万人助备,刘备用这些人大破曹操,并平定江南诸郡——孙权出人,刘备得利,怎么看怎么像是孙权赔本赚吆喝。

先主传都不曾说赤壁是刘备一人的功劳,再翻翻吴书,不难明白其是来龙去脉.

这史料,就不用我一条一条的引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3: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15 发表


凭这些就能说赤壁是刘备一个人的功劳?看一下第一条,权遣三万人助备,刘备用这些人大破曹操,并平定江南诸郡——孙权出人,刘备得利,怎么看怎么像是孙权赔本赚吆喝。

先主传都不曾说赤壁是刘备一人的功 ...

这些史料还不能说明,那还真是选择性失明。

孙策用袁术的兵打下江东,原来是袁术出力,孙策得利?

我也没说是刘备一人的功劳,我是说赤壁之战,刘备方面居主功,至少陈寿与孙盛是这么认为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3: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5 13:06 发表

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刘备显然比刘琮更得人心。
如果刘表死得早点,曹操还在忙着北边转悠呢,哪儿来的南下机会?

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能象贾诩说的那样,先将荆州消化吸收,再思南举?这是指什么时候?
刘表一亡,孙权就已经派鲁肃前往与刘备商谈,打算“共治曹操”。
等到刘备当阳一败,双方就是一拍即合,此后赤壁之战,乃是孙刘联军主动发起,而非曹操所能决定的。
如果你指的是当阳击败刘备之前,曹操应该先休整休整,先将荆州消化吸收——那当俺没说

无论刘表什么时候死,只要曹操南下,对孙权来说,分荆州一杯羹都不是难事?
这个看鲁肃自己的原话:
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可见此时孙权一方也不以必得荆州为念。

至于说孙权的投入,你忘了潜在的产出——若孙权不投入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孙权要打这场战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夺取荆州?是为了保命,保住现有地盘。
而在战争后,孙权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还额外得到了荆州的大片土地。
荆州的土地是额外收益,这哪是什么亏本?

俺没说过刘备不得人心。但是,得人心是不是就能说明刘备可以轻松而迅速的收拾掉蔡瑁这些反对排扶立刘琦?曹操在北边转?你不是说刘表死的不够早吗?那就指出刘表应该在什么时间死刘备才会高兴,俺也好为曹操打算打算(最好不要推到刘琮还没出生的时候,那时刘备还不在荆州哩)。

这个还要俺说吗?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大败亏输?一是遭疾疫,二是被火攻。曹操如果要安定荆州内部需要把那么多人放到江边放到船上?曹操要在夺取江陵后即止步,派军接收江南诸郡,孙刘还敢不敢主动出击?主动出击会不会收到赤壁之战一般的效果?当阳?俺就当你没说好了。
刘表突然辞世,荆州不战而降,对孙权来说简直是国难当头了。如果不是曹操一时犯浑,孙权就算不象贾诩说的那样自己“稽服”,只怕也撑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曹操赤壁败了,因为孙权从荆州捞得了部分土地,就说“刘表这时挂了最赚的是孙权”,这是什么逻辑?

鲁肃的这番话,典型的见风使舵。荆州乱就“别图之”,荆州治就与之联盟共抗曹操。凭这个就能证明孙权不以必得荆州为念?如果荆州治,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怎么保证孙权不会抽冷子在荆州捞一票?怎么就能认定荆州不能容孙权插足?

如果,如果,如果曹操破荆州之后,不是欲顺江东下,而是在此休养理政,还有没有三国鼎立?

先假定刘表不在这时挂荆州便不会有孙权的份,再举孙权在赤壁之后得到了部分荆州的土地事实,然后由此得出刘表在这时候死孙权是最大的受益者的结论——混乱啊混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2-25 14: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俺没说过刘备不得人心。但是,得人心是不是就能说明刘备可以轻松而迅速的收拾掉蔡瑁这些反对排扶立刘琦?曹操在北边转?你不是说刘表死的不够早吗?那就指出刘表应该在什么时间死刘备才会高兴,俺也好为曹操打算打算(最好不要推到刘琮还没出生的时候,那时刘备还不在荆州哩)。

不需要太久,曹操南下之前一直也没闲着,他也要先安定了后方才敢南下。
在玄武池训练水军、征马腾入京、杀孔融等事情都是在建安十三年。
至少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为丞相之前,曹操还没做好南下的准备。
刘表是七月死的,只要早几个月,曹操就未必能抽身出来。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这个还要俺说吗?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大败亏输?一是遭疾疫,二是被火攻。曹操如果要安定荆州内部需要把那么多人放到江边放到船上?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不是曹操要把人放在江边放在船上,而是刚刚被人打过了江。所以人在江边,也在船上。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曹操要在夺取江陵后即止步,派军接收江南诸郡,孙刘还敢不敢主动出击?主动出击会不会收到赤壁之战一般的效果?

曹操夺取江陵是在九月,十二月才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这几个月在干什么?
还不是在试图收服荆州人士?
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羲等。
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不都是在努力么?
要接受江南诸郡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
至于派军接受么,曹操身边部队少了,难道孙刘打起来反而变难了?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刘表突然辞世,荆州不战而降,对孙权来说简直是国难当头了。如果不是曹操一时犯浑,孙权就算不象贾诩说的那样自己“稽服”,只怕也撑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曹操赤壁败了,因为孙权从荆州捞得了部分土地,就说“刘表这时挂了最赚的是孙权”,这是什么逻辑?

如果刘表死得早或死得晚,孙权都未必会取得更好的结果,相比而言自然是最赚了。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鲁肃的这番话,典型的见风使舵。荆州乱就“别图之”,荆州治就与之联盟共抗曹操。凭这个就能证明孙权不以必得荆州为念?如果荆州治,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怎么保证孙权不会抽冷子在荆州捞一票?怎么就能认定荆州不能容孙权插足?

难道不明白必字的意思?
所谓“必得荆州为念”,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拿到,其他俺就不说了。

如果荆州治,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假如荆州治,刘备就有与曹操拼得两败俱伤的能力,也犯不着与孙权联盟了。
鲁肃也不可能提出与刘备结盟的建议,直接观望不就是了?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如果,如果,如果曹操破荆州之后,不是欲顺江东下,而是在此休养理政,还有没有三国鼎立?

曹操就是在休养理政啊。啥时候顺江东下了?
要顺江东下,他还没那个能耐呢。总不至于一大群人冬泳过去吧?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3:53 发表
先假定刘表不在这时挂荆州便不会有孙权的份,再举孙权在赤壁之后得到了部分荆州的土地事实,然后由此得出刘表在这时候死孙权是最大的受益者的结论——混乱啊混乱。

刘表不在这时候死,荆州便不会有孙权的份。
而刘表在这时候死,孙权有了荆州地盘。
得出相比刘表在其他时候死的情况,孙权受益最大这个结论,再正常不过了,何来的混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星眸白衣清歌

平隄侯
保信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3
帖子 2524
编号 218555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7-12-25 15: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helan 于 2007-12-19 21:43 发表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按老话说是“逆天而行”,按现在的话就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不值得敬佩。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办实事的人才值得敬佩。

诸葛亮伐魏是怎么一回事,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吗?是知其不可为然不得不为(不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有关论据~请看<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
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
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
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
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
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
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
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权坐大,遂并
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
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
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
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邓铜等,及
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
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
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
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之时,曹操
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
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
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号者,饿打不出来的字也~但无伤大家理解吧.)
就是因为不得不伐,所以诸葛亮才会"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
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
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见<前出师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星眸白衣清歌

平隄侯
保信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3
帖子 2524
编号 218555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7-12-25 15: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诸葛亮不伐亦亡故勉力伐之,朋友以为这是逆天而行徒耗国力自取败亡,那么请问顺天而行的举动又是什么,学"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以一州之地,一州之财,一州之人,跟整个曹魏的国力比消耗吗?又或者如王朗之言"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星眸白衣清歌

平隄侯
保信军节度使
★★★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1
功绩 553
帖子 2524
编号 218555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7-12-25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majun65 于 2007-12-23 02:05 发表






有道理!老诸就是太自以为是了,才空耗了蜀国本来就不强大的国力。至于曹操,人家家大业大,输得起

请这位朋友回答~诸葛亮该怎么才叫不自以为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7: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凌云茶 于 2007-12-25 13:09 发表
就算瀚海先生提出的论据不作争议,难道就可以说"利润率不够高"==赔本赚吆喝吗.
典型的红眼病心态.

红眼病都跑出来了?

荆州又不是俺滴,也不是孙权不夺俺就能独吞了,俺有啥可以眼红滴?你啥意思?俺前面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是针对冒牌的那句“刘表在这个时间段上挂了,最赚的居然是孙权”,你如果说俺矫枉过正俺也就不说什么了,干嘛说俺红眼病心态?不管合不合适兜头就是一顶帽子?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7-12-25 19: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瀚海浮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252948
注册 2007-12-20


发表于 2007-12-25 18: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5 13:43 发表

这些史料还不能说明,那还真是选择性失明。

孙策用袁术的兵打下江东,原来是袁术出力,孙策得利?

我也没说是刘备一人的功劳,我是说赤壁之战,刘备方面居主功,至少陈寿与孙盛是这么认为的。

选择性失明?就不能整点新词?

袁术的那千八百人还是别提的好,孙策下江东时袁术曾直接派将参战?倒是孙策下江东之前为袁术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却未得寸土之封,怎么怎么像是孙策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赤壁之战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火攻计是谁提出谁施行的?赤壁之战后孙刘眼前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是谁拿下的?你的话俺已经很努力在看,力争能看的清清楚:你说的是“赤壁是刘备的功劳”,俺没说错吧?这下怎的又改成了刘备居主功?难道你不知道“赤壁是刘备的功劳”和“赤壁是孙刘联军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是一个概念?
刘备的身分是主子,周瑜的身份是孙权的臣子,刘备的身份自然高于周瑜,也就是说在孙刘联军中,挂名司令是刘备,周瑜虽然是实际的决策者,却也不能凌驾于刘备之上,这叫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由此,陈寿孙盛以刘备这个挂名司令代指孙刘联军,将赤壁破曹之事安在刘备这一孙刘联军的代称头上也不值得奇怪吧?陈寿认为刘备居主功?陈寿写的三国志,三国志里记叙刘备在赤壁一战中超过孙权方的具体功绩的文字在哪里?

最后,俺从没说过,刘备在赤壁啥也没干净看热闹了,俺是说相对而言,赤壁之战刘备的投入小产出大,孙权的投入大产出小,无时无刻不是目光如炬的您表搞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elan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4
编号 2466
注册 2003-11-23


发表于 2007-12-25 18: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u 于 2007-12-24 18:11 发表

官渡之前的袁曹实力对比如何?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当时的老曹都认为不能自保,为什么不投降老袁,来顺应下客观规律,也省得河 ...

为什么实力弱就一定要投降?以弱胜强的多了去了,关键是看如何把握机会,如何操作。
荀文若、贾诩、郭嘉的话难道你视而不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8: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8:21 发表
选择性失明?就不能整点新词?

袁术的那千八百人还是别提的好,孙策下江东时袁术曾直接派将参战?倒是孙策下江东之前为袁术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却未得寸土之封,怎么怎么像是孙策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赤壁之战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火攻计是谁提出谁施行的?赤壁之战后孙刘眼前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是谁拿下的?你的话俺已经很努力在看,力争能看的清清楚:你说的是“赤壁是刘备的功劳”,俺没说错吧?这下怎的又改成了刘备居主功?难道你不知道“赤壁是刘备的功劳”和“赤壁是孙刘联军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是一个概念?
刘备的身分是主子,周瑜的身份是孙权的臣子,刘备的身份自然高于周瑜,也就是说在孙刘联军中,挂名司令是刘备,周瑜虽然是实际的决策者,却也不能凌驾于刘备之上,这叫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由此,陈寿孙盛以刘备这个挂名司令代指孙刘联军,将赤壁破曹之事安在刘备这一孙刘联军的代称头上也不值得奇怪吧?陈寿认为刘备居主功?陈寿写的三国志,三国志里记叙刘备在赤壁一战中超过孙权方的具体功绩的文字在哪里?

最后,俺从没说过,刘备在赤壁啥也没干净看热闹了,俺是说相对而言,赤壁之战刘备的投入小产出大,孙权的投入大产出小,无时无刻不是目光如炬的您表搞错。

咦,就你这种旧观点还用整点新词?

笑话,刘备用孙权的兵作战,与袁术借兵给孙策有什么区别?难道袁术只给兵,不派将?孙策当时作袁术的属下,为袁术立功,就必须得到土地?这又是哪家的规定?
何着,孙策用袁术的兵,打下的江山就是孙策的,刘备用孙权的兵,立的功就不是刘备的,你还真是只许伯符放火,不许玄德点灯。

赤壁之战的转折点,你凭什么说是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烧的是水军,阿瞒主力是陆军。谁家的三国志写的,周瑜火烧赤壁是赤壁之战的轩折点?火烧赤壁请问,杀了或擒获了阿瞒阵营中哪个高级人士,有名有姓的就行。

之所以说是刘备的功劳,又说是刘备居主功,只不过是给孙权方面点面子,你还真当回事了?

(陈寿孙盛以刘备这个挂名司令代指孙刘联军,将赤壁破曹之事安在刘备这一孙刘联军的代称头上也不值得奇怪吧)

劳驾,陈寿孙盛以刘备这个挂名司令代指孙刘联军,这可是你自个的私货,不要替人家代言。如果这样,为何不见陈寿以袁绍代指反董卓联盟?

超过孙权的功绩,我之前白列了?我再列一遍。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俺就是说你的赤壁之战刘备的投入小产出大,孙权的投入大产出小,进而得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这一条的,你这种方式,纯粹是为孙权争功,因为孙权方面在赤壁之战没什么大功,人家刘备才是真正赤壁之战最主要的贡献者。下面这句话,还给您老。

无时无刻不是目光如炬的您表搞错。

另外,据吴录,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关二说,赤壁之役,刘备功劳很大,倘若真是按你说的,赤壁之战,孙权方面功劳极大,这鲁肃为何不提功劳谁大谁小?很明显,东吴方面知道,刘备方面在赤壁之战功劳远远大于江东,因此,他的话才转向了,

还有,《江表传》: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

这段史料,在《通鉴》中也记载于赤壁之战后,倘周瑜火烧赤壁是赤壁之战的转折点,俺问问,这阿瞒还闻瑜年少有美才?很明显,火烧赤壁对阿瞒而言,只是一个小挫折,所以他才闻瑜年少有美才。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5 19:1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7-12-25 18: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2:57 发表


再复述一次: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的投入与产出相较于刘备并不成正比。刘备是投入小收获大,孙权是投入大收获小,所以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

不说让,说换?刘备在请掌南郡时,可曾说过是换?这个 ...

陈寿在三国志中,蜀书与魏书中可有借荆州之说?只有在吴书中有这么一说,吴书是参考了东吴方面的记载,只不过东吴方面为掩饰背盟,为己方贴金而已。

你看看人家魏方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再看看蜀方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只有南郡是刘备与周瑜一同打下来的,那么南郡双方一家一半,但最后南郡全归刘备,没有孙权的事,这半个南郡到什么地方了?看看东吴方面的记载,就明白了。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

孙权从未有过长沙,这时分长沙,还有江夏,原本是刘备地盘,孙权也插了一手,很明显,这就是刘备以江夏的一部份与长沙的一部份,换了半个南郡。

你照本宣科,可真有本事,人家陈寿说明了,赤壁是刘备的功劳,你曲解为用刘备指代孙刘联军,这时你为何不照本宣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7-12-25 19: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瀚海浮尘 于 2007-12-25 17:46 发表


红眼病都跑出来了?

荆州又不是俺滴,也不是孙权不夺俺就能独吞了,俺有啥可以眼红滴?你啥意思?俺前面说“孙权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是针对冒牌的那句“刘表在这个时间段上挂了,最赚的居然是孙权” ...

孙刘都不亏本,你要研讨那家赚的多一点倒也正常,一开口就把孙权定位在赔本赚吆喝的悲情地位,不是搞笑是什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07:4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51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