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關於國號一問。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1-12-24 07:4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28 风车骑士 的帖子

毫无疑问是巧合。
我倒是挺感兴趣,地名,比如,齐,楚,吴,宋,周,鲁,汉之类是怎么来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12-24 09: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海蛰 于 2011-12-22 13:33 发表
追溯世系不是很方便的事吗,认个牛B的祖宗就可以了。认祖宗可以说明这个国号是祖宗传下来的,说明自己将会光复祖宗牛B的业绩,这不也可以强调家天下的合法性吗。而且姓是祖上传下来的,不像名那样可以随便改。如 ...

雖說是忽悠。
但我們中國軍閥還挺謙卑地,不敢仗者手下兵強馬壯。
直接用自己的姓氏或名字取國號,用來紀念自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12-24 09: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五袋石果 的帖子

有些是根據上古國家的地理位置取的,如魯、楚、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公子
(子英)

节度留后虎豹骑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565
编号 302374
注册 2008-12-23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11-12-24 0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从来也没有拿自己姓或氏作为国号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西园公子
(子英)

节度留后虎豹骑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虎豹骑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3
功绩 218
帖子 565
编号 302374
注册 2008-12-23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11-12-24 09: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只见有拿封地作自己姓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12-24 1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11-12-24 07:43 发表
毫无疑问是巧合。
我倒是挺感兴趣,地名,比如,齐,楚,吴,宋,周,鲁,汉之类是怎么来的。

这些都是单纯的地名。和今天某地叫北京上海一样,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齐:周武王封吕尚于营丘,营丘附近有天齐池,故以齐为国号。《封禅书》曰:“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

楚:楚人崛起于荆山一带,《尚书·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即指此地。《史记·楚史家》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故称“荆国”。“荆”和“楚”同义,都是指同一种植物,因此后来转为楚国。但基本上还是“荆楚”并称。

吴:《山海经》记载有“天虞之山”,即今江苏省大吴山。上古“虞”、“吴”二字同形,吴人即兴起于此地,故称“吴”。

宋:上古时期,“商”的发音和“宋”相同。周成王封微子以继商祀,故以“宋”为国名,宋即商也。后世也有称宋国为“殷”或“商”的。

周:周人曾数次迁徙,到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爷爷)时,因为狄人的进攻,他将部族由豳迁徙到周原(即今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附近),故以周为国号。

鲁:上古之时,鲁地有两处,一为东鲁,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一为西鲁,即今曲阜,古称少昊之墟。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曲阜,故以鲁为国号。

汉:汉本为河流之名,即汉水。汉水流至中游,有一盆地,故称之为汉中(今天的汉中在汉水上游,因为古汉水因地震被截流,原汉水上游被迫南流注入嘉陵江,今称西汉水)。刘邦被封于汉中,故以汉为国号,称汉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五袋石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17
帖子 1712
编号 39495
注册 2005-5-24


发表于 2011-12-25 21: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些“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的“单纯的地名”,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北京上海这个地名,它可是有含义的。任何一个地名,它都是有来源,有含义的。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最终的来源是怎么回事。
就北京来说,这2个字皆有来源。宋有四京,京指京城。四京以方位命名,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归德府。所以宋朝的北京的“北”指方位,北方的京城。明太祖驱逐蒙古人后,将大都改名北平,以纪念平定北方,这个北平,实是“平北”。靖难后,朱棣将北平做为事实京城,改名北京。明朝法定首都南京,事实首都北京,北仍指方位,京指京城。
上海则来源于水名。
三红的解释基本上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解释了,但是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天齐池啦,周原啦(这个周原还是周公的封地),汉水啦,济水啦......它们又是怎么来的?
比如像“北京”这个来源,就不用再追问下去了,但是大部分的地名,都是借用的另一个地名,那么,被借用的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12-25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五袋石果 的帖子

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

古代就把黄河叫“河”、把长江叫“江”,把淮河叫“淮”,把汉水叫“汉”,如此而已。

也许古代原始部落里,有个人看着眼前的大河,满怀激动的大叫“嗬,嗬”,于是别人也都叫起来“嗬,嗬”,一来二去,大家就把它叫“河”了。

这只是古代某些地方的专有名词,过深的探究它们的名字来历,有些钻牛角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12-25 22:1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风车骑士 于 2011-12-23 00:36 发表

  说得好。“陈国在中原属北朝,那么齐梁又在哪?”--至少证明我们存在这样的共识:陈霸先并不是因为南朝有个古陈国或陈地,才封为陈国的。陈霸先封陈公的过程,可详见《陈书·本纪一》“策曰:……今授公 ...

我早知道你什么意思,但这也不能说直接以姓为国号,而是拐了几个弯巧合了而已,这跟数学的“因为A=B且B=C所以A=C”可不是一回事。PS:刚看到你在28楼已经承认你这种提法不准确了,所以这个就不说了。

你还有一个误区,我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为此。封国不一定就只能封自己实际控制的领土,你这么说宋朝不能封燕国,辽不能封宋国,但宋朝有燕王,辽也有宋国王,事实上只要觉得自己是中华正朔的就可以全天下随便封,只有那些向大国称臣的偏安小朝廷才只能缩手缩脚地封。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1-12-25 22: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12-25 22: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五袋石果 的帖子

估计地名、人名、姓氏的来源跟造字情况差不多,基本上也可以分象形、会意、假借、转注之类的。

比如这个地方像个碗,于是起名叫宛之类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车骑士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315940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11-12-26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岳光寒 于 2011-12-25 22:10 发表

我早知道你什么意思,但这也不能说直接以姓为国号,而是拐了几个弯巧合了而已,这跟数学的“因为A=B且B=C所以A=C”可不是一回事。PS:刚看到你在28楼已经承认你这种提法不准确了,所以这个就不说了。

你还 ...

我们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

QUOTE:
你还有一个误区,我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为此。封国不一定就只能封自己实际控制的领土,你这么说宋朝不能封燕国,辽不能封宋国,但宋朝有燕王,辽也有宋国王,事实上只要觉得自己是中华正朔的就可以全天下随便封,只有那些向大国称臣的偏安小朝廷才只能缩手缩脚地封。

  你这句话解释是有道理的,不过不适用于此处,并且有不准确的地方。
  首先,我当时的回答没有错误。你原话问的是:

QUOTE:
陈国在中原属北朝,那么齐梁又在哪?

,而我的回答是:

QUOTE:
至少证明我们存在这样的共识:陈霸先并不是因为南朝有个古陈国或陈地,才封为陈国的。

我想,到现在为止,这仍然是我们的共识吧?我进一步说明

QUOTE:
可见,这个陈国是临时用南朝10个郡拼凑起来的。

这句话只是说明梁朝这个陈国同古陈国不是一回事,似乎也不能证明我存在你说的误区。
  其次,你可能对宋齐梁陈之间禅代的那套把戏记忆有误,因此才有此问。其实,宋齐梁陈相互禅代,演的都是同一套把戏:1、刘裕:十二月壬申,晋帝加帝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2、萧道成:三月甲辰,宋帝诏进帝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爲齐公,备九锡礼,加远游冠,位在诸侯王上,加相国绿綟绶。3、萧衍:甲寅,齐帝进帝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加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王上。。4、陈霸先:其进公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其镇卫大将军、扬州牧如故。可见,刘裕的宋国、萧道成的齐国、萧衍的梁国和陈霸先的陈国,都是从南朝原有领土中临时拼凑而来的,齐梁和陈一样。我同意你说的“陈国在中原属北朝”,但是对你“那么齐梁又在哪?”这样的反问不表示认同。也许,你认为齐梁同陈国不同,只是虚封而已。我当时没有正面回答你关于齐梁的问题,请你原谅,现在补上。
  再次,你可能将藩王和虚封的王爵混为一谈了。陈霸先建立陈国时,虽然只是陈公,却有实打实的大片封地,位在诸候王之上,随后又封陈王。这与那些虚封的王爵根本不同。宋朝的确有燕王,但是我不知道燕国在哪里?辽也有宋王,但是宋国在哪里?能否赐教?的确,“封国不一定就只能封自己实际控制的领土”,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是既然陈霸先已经在“自己实际的领土内”建立了陈国,那么很明显这个陈国就是一个新的藩国,不是虚封的远在中原的陈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1-12-26 15: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2 风车骑士 的帖子



QUOTE:
至少证明我们存在这样的共识:陈霸先并不是因为南朝有个古陈国或陈地,才封为陈国的。

没有共识。陈霸先当然是因为以前有个陈国,才可能封陈国(在不在南朝实际控制范围内无所谓),如果以前没有陈国,就不一定封什么国了。所以说他姓陈跟他封陈国没有必然联系,还是必须得找到一个能拉上关系的祖先,这个陈国绝对不是凭空出来的。

至于你说的实际封地的问题,很好解释,东晋丧失北方以来,就设置了很多侨郡,把很多北方的郡在南方重建,南朝继承的是东晋领土,并且越来越小,既然实际领土不包括古陈国,当时又必须得给实际封地,那只好先凑几个郡给你吧。至于唐宋以后,封爵无须实际封地了,自然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所以宋有燕王,辽有宋国王,没有出现硬凑的情况,因为那个时代不必给实际封地了。

所以我说,这个陈国,至少在用意上,是指古陈国(从所封的郡里可见一斑,第一个就是南豫州之陈留,而陈留这个侨郡对应的陈留郡就在古陈国故地,所以其用意应该还是尽量往古陈国上靠的,尽管可用的土地捉襟见肘)。
其实好理解,春秋时期南方多数是蛮夷,哪有几个国可封?大江以南无非荆楚吴越,荆楚还是一回事。只好封中原的国,但最悲摧的一点就是这么个矛盾:既要给实际封地,而古国的故地又不在自己手里,于是至少这么临时凑一个了。齐梁也是同理。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1-12-26 15: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更舒服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453198
注册 2011-12-27


发表于 2011-12-27 13: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新人报到了

新人报到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aguar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1
编号 90088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12-1-1 00:0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前,与“宋”字的关系只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为什么即为不上攀战国时赵国,或者秦国(秦赵同宗),是嫌秦的恶名,和赵的爵位低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2-1-1 00: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Jaguar 的帖子

私以为可以将宋州归德节度使与唐公、晋公这些爵位等同看待,如李渊由唐公到唐王再到唐帝,宋太祖由宋州节度使到宋帝。可以理解为老赵以宋州之地取代周国或是宋州是赵家的龙兴之地。之所以跳跃这么大是因为老赵是通过軍事政和谐变一歩登天,来不及搞那些花样。如果有时间,肯定也是受封宋公、加九锡、剑履上朝,再进封宋王,然后受禅。
攀祖宗只是一种手段,且并非唯一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不自信的手段。像曹家的魏,司马家的晋都是封地名,并非一定要攀祖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2-1-1 0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Jaguar 的帖子

还有一点,就是老赵的宋州节度使足柴荣封的,老赵并没有选择权。而像陈霸先这种大权在握的人,封国自己爱叫什么就叫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aguar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1
编号 90088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12-1-1 01: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宋州属于他的任官之地,而不是正式的封地,官职与爵位是两码事。以封地作国号的很多,但以任官地作国号的,有什么更有力的依据吗?

下面两例也有点特殊

梁武帝萧衍,与齐皇室同属兰陵萧氏,其父在南齐建国时有从龙之功,但他竟然自建国号。考其任职,也只有雍州刺史、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似乎没有任职和受封梁地的经历。

后面的明太祖,则是直接把“吴”的封号抛开,直接称“明”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2-1-1 01: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Jaguar 的帖子

官职与爵位确实是两码事,可是个人感觉五代十国时的节度使多少有点诸侯的味道在里面。至于更有力的依据……我不知道,关键是老赵光速上位,面对那些口服心不服的大臣,没时间搞形式吧,先把P股坐到皇位上,造成既成事实再说。
梁武帝是的帝位是从齐国禅让来的,并非是继承,当然得改国号。貌似萧𧗠不算皇族,并非亲王吧。
朱元章不知道算不算继承小明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aguar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1
编号 90088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12-1-1 09: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梁武帝的父亲,与齐武帝,是五服内的兄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2-1-1 10: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0 Jaguar 的帖子

关键是他是通过禅让的形式登位而非以小宗承大统,所以国号肯定要变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越牧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8
编号 6317
注册 2004-3-29


发表于 2012-1-6 15: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先删了,刚才看了楼主帖就先回复,后看帖。原来楼上有人指出了。- -

[ 本帖最后由 越牧 于 2012-1-6 15: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7
帖子 65672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2-1-6 16: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朱元璋以明为国号不是因为小明王,而是因为明教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小兵1234
(南蠻王)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43
编号 374631
注册 2010-5-1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12-1-7 15:4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 KYOKO 的帖子

你說地對。
我也認為是基於紅軍彌勒信仰啊,總不可能紀念謀殺的名義老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将张辽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10
编号 123046
注册 2007-3-18


发表于 2012-1-13 23:1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到国号,我也有个问题,比如西汉和东汉,是后人为了区分方便命名的,各自的国号应该都是汉,那么在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的那些个前秦、西凉、北汉的国名是怎么样的?这些个前西北是后人加的还是自己国名就是这样的?当时应该会有几个并存的凉国之类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月无琊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0
编号 422794
注册 2011-4-29


发表于 2012-1-15 17: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上面说的陈霸先的那个陈国和东汉那时候的陈国是不是地理位置差不多啊。我看好像都在河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月无琊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0
编号 422794
注册 2011-4-29


发表于 2012-1-15 17: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55 大将张辽 的帖子

这先都是后人为了区别而加的,当时他们都自称为什么“宋齐梁陈”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aguar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1
编号 90088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12-1-16 01: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里我觉得把先汉解为西汉,把后汉解为东汉是不对的,即使所谓互文也不当如此解。理由如下:
1.此时蜀汉仍然要打汉家旗号,如果把后汉解为东汉的话,那么自己成什么了?焉有自己把本朝就说完了之理。
2.蜀汉名义上还是继承东汉继续扛着汉旗,说东汉倾颓,不利于凝聚士人。
综合上下文,我觉得把“此”解为“桓灵之世”比较妥当些。前面一句说桓灵以前,汉朝都是兴隆的,树立汉朝的伟光正形象,后面一句说桓灵当政以后,就比较糟糕了,先帝与陛下是拨乱反正的时候。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12-1-16 08: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 Jaguar 的帖子

他们自称季汉。
当然,这里的先汉后汉,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是“两汉前期”“两汉后期”的意思。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0:1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57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