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碳纤维拖拉机 于 2011-1-8 17:59 发表
测量手段改变粒子状态导致测不准是个流传很广的误解。粒子的测不准性质是直接从波函数推导出来的,是其固有特性,和测量无关。
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同意。物理意义上的测不准原理,本身来自于调和分析上的一个数学不等式,对所有 L^2 函数 f,
.
这个不等式翻成中文的大概意思是,凡是有波特征的东西都遵从测不准原理。但粒子本身的波又是从何而来?目前一般的理解是概率波。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不再引进外部理由的话,我们很容易走进一个循环逻辑中的:是测不准原理导致了概率波,还是概率波导致了测不准原理?
当然现在很多本科课程第一次讲量子力学的时候,都会把态函数 psi 以公理化形式推出。如果这样讲的话,测不准原理的确可以用这个公理,和一些纯数学的方法来推导出来(准确的讲就是用我上面列出的那个不等式)。从逻辑上说这不能算错,但个人感觉这种说法律师口吻太浓。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1-1-11 01: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