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2-3 05:39 发表
“于如是等一切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就是这段话的结尾了,白纸黑字,除非是写错了……
几点
1 “色”不等同于“名色”
2 佛学也没有什么终极真理
3 《般若经》所述不是旁的,乃是意识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和再形成(这就是那“终极真理”的一部分了)
4 “乃至”二字在此绝非缩写,不然也就不用那么麻烦的说眼耳口鼻身舌意了,直接来个名词缩写岂非省事的多,相对应的名词不就放在那里么?
5 “何以故。舍利子。此但有名谓为菩提。此但有名谓为萨埵。此但有名谓为菩提萨埵。此但有名谓之为空。此但有名谓之为色受想行识。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生不见灭。不见染不见净。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别别于法而起分别。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如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着。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这就是那省略的一百多个字,这才是在说自性本空的道理……
没写错 只是让你把这段翻译解释一下 不要八股式的引用 说过很多次佛经原文是个人都知道 就是让你解释一下经义而已 你怕什么?
1 名色是五蕴的别称 受想行识四蕴为名 色为色 四蕴皆心识之法 而无形体之可见 但以名而知之 故云名 所以说你的从色而生正好说反了 应是从识法而生 (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
2 佛教就是让人成佛 成佛就是大彻大悟 彻悟宇宙真理 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实相就是佛法的终极真理 实相在各种经上名称不一 基本上一如,法界,如来藏,佛性,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这些都是实相的别称 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阿含说涅槃 不要因为你不知到佛教的教义 又怕我问你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干脆胡诌个佛学没有终极真理出来哦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
3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般若波罗蜜能遍观诸法,分别实相。无事不达,无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为母《大智度论》
般若摄一切,一切般若摄,诸有所作亦般若摄,故行般若一心现起能摄一切,随修一法但住无漏远离二想无作无相,即能圆满《大般若经〉
4 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只有十二字并不用简写 而后面的十八界如果不简写就如下
无眼界 无耳界 无鼻界 无舌界 无身界 无意界 无色界 无声界 无香界 无味界 无触界 无法界 无眼识界 无耳识界 无鼻识界 无舌识界 无身识界 无意识界
这就太烦琐了 因为在大般若经中都一一把六根六尘 十八界等名相和内在逻辑联系解释了一遍 心经中就没必要再把这些烦琐的名词翻来覆去写了 能简则简 这是因心经的创作目的而决定的 就是大般若经的提纲和中心思想
5 前面先总说自性空 后面是论据
以后引经最好能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因为发现你对佛教基本概念非常混淆 错误比比皆是 说出你的认识我好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你改正过来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2-3 13:3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