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刘亦芬菲 于 2006-5-11 00:08 发表
不是我不喜欢自虐的200难度,而是实在没意思,奇怪的是三国9里居然无法实现伏兵,火计,夺粮草这些基本的战略,而离间,烧讨什么的,事实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没怎么出现。所以我还是喜欢玩三国3,那才是经典。
火计可以实现,陷阱在特殊地形上就是火计,这点挺真实。因为火计是需要一定准备的,而且并非是万能计策,取决地形,取决于敌人的准备和动向。三9这类战略游戏,直接把火计弄成一定概率发生,更符合战争的不确定性。至于伏兵,不要忘记三9是策略型游戏,古代战争中也不是动不动就伏兵(跟演义描写的那样,而且很容易就中了谋士的伏兵计,这样并不真实),项羽,韩信这些军事家哪个是靠伏兵取胜的?伏兵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其实没太大杀伤力,可以靠埋伏袭击一个支队,但无法给整个部队造成混乱。《三国志》中,大型胜利大多不是靠伏兵取得的,更多的是靠良好的战略实施,大型战争如曹操打的官渡。小型战斗中,士卒的战斗力,士气和战术操控力才是根本,如张辽防守合肥,夏侯渊征西,靠的是士卒的战斗力与灵活大胆的打法。埋伏这些小的细节,其作用被演义大大神化了。三9是宏观战略,对这些不能左右战争进程的细节当然不重视了。至于离间,怎么没出现过?我国古代重大战争中,离间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在大型战役中,这比伏兵更常见,也比伏兵更重要),两种常见的离间是:1,散布流言,让君主怀疑一个镇守边关的名将,没脑子的君主会罢免这员大将,外敌入侵就更容易了。2,离间武将,让其投靠自己。从春秋战国到清兵入关,这种方法经常能左右整体战略形势。三9反应的是我国古代战争的大概战略原理,三国时期的战争正是其中一个环节。当然,如果拿演义里的战争去和三9里的战争模式对比,自然会相差很多。(演义里的野战模式,无非是:1,二人单挑,武力高的胜,然后胜利那方“掩杀”,根本不理会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2,引诱+埋伏,而且引诱的大多是武力高的武将,敌将总是傻呼呼的被引过去,然后一阵伏兵或是火计,把敌人杀个“落花流水”。问题在于:吃过一次亏的武将,总是三番五次吃同样的亏,千篇一律,引诱+伏兵简直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