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胡侃《三国》, 转来大家评评
性别:男-离线 xudch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39
编号 65826
注册 2006-4-4
来自 GZ


发表于 2006-4-4 16: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胡侃《三国》

年少没读《三国》之前,从长辈们种种说词中,就对《三国》这本书及其中人物有了一些了解,知道曹操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关羽是个狭肝义胆的英雄,而诸葛孔明则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天才。同时也听到一些诸如“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一吕二赵三典威,四关五马六张飞”等等的老说法。

    及至后来上学之后,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读《三国》时,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那时,心目中三国英雄之最,文当属诸葛亮,武当属关羽,但整本书读下来之后,对曹操也并没有受上辈人影响所产生的厌恶感。

  诸葛亮未出隆中便已预定三分天下,计设华容道的谋略,巧借东风的学识,独唱《空城计》的胆气,以及白帝城托孤后忠心扶佐幼主,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桩桩一件件,都被传为千古佳话,令后人推崇不已。

  关羽自桃园结义便追随刘备左右,千里护嫂寻主途中,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展示了关羽不仅守礼重情,同时又是凛然威风的一员勇将,更有之后的大水淹七军,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正是这些千古绝唱,让关羽成为勇武忠义的象征。

  对于曹操,初读时没有得出他是个嫉贤妒能之人的感受,因为《三国》对杨修其人的部分描写中,无论是“一盒酥”的过程还是“鸡肋”事件,都并没有显示出杨修的见识和胆识,只表现了他的学识,也只能算做一点小聪明,还没用到正经地方。

  前两年,没事再翻《三国》,或许是年龄和阅历的关系,想法又有了不同,这次感受更深的两个人,文当为曹操,武则属赵云。

  《三国》全书对诸多事件的描写,只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令曹操显得缺少点仁义。但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若想保住江山,就得自寻变革之道,不然,终将从繁荣走向衰亡,一朝灭一朝兴,改朝换代就是个无可避免的事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曹操这个人物无疑利用或者说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曹操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无一不体现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同时,曹操曾自著兵书十万余言,并整理注释了《孙子》十三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还是一个诗人,他的《碣石篇》和《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成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说曹操嫉贤妒能是不确实的事情,曹操是一个善于用人的统帅,即使如徐庶这样一言不发一计不出之人,他也照样接纳并留用,包括他对关羽的赏识和器重,同样,从他身边有那么多忠实于他的文臣武将这一点,都可以显示出他用人唯才的肚量。

  《三国》全书对赵云的描写,和关张相比,没有那种鲜明的个性,但是,从长坂坡百万军中单骑救主一事,便没有人会否认常山赵子龙的勇武,而且细心时你会发现,每到关键时刻,诸葛孔明都会派赵云出马,刘备东吴招亲,赵云护驾,诸葛亮巧借东风之后,江上来接应他的还是赵云,可见赵云不仅赤胆忠心,做事还相当稳妥细致,是个识大体重大局的人,全不像关羽那样过于自恃,从单刀赴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到最后大意失荆州,致使刘家基业断送在他手上。

  说心里话,易先生的《三国》俺听得不多,倒是刘先生的《红楼》讲的有点那个,俺原本明白来着,后来就糊涂了。俺今儿胡侃《三国》,也有点那个,保不齐您今儿看了,跟俺一样糊涂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7 00: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61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