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诸葛亮隆中隐居地新论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诸葛亮隆中隐居地新论, ——隆中实际不在今天的位置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1
发表于 2006-4-3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隆中隐居地新论
目前,对于东汉末年诸葛亮隆中隐居地有两种主要观点,即湖北襄阳西南隆中和河南南阳隆中之争,而尤以湖北襄阳西南隆中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那里的三国旅游也搞的异常火暴。本文首先也认同诸葛亮隆中隐居地位于湖北襄阳,但是并不认同位于目前被列为旅游胜地的地点。
诸葛亮隆中隐居地实际上应位于目前的隆中的北面,位于古襄阳城的西北。
一、相关史料
1、《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称:《蜀记》曰:'晋永兴中(公元304-305年),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诸葛)亮故宅,立褐表闻,命太傅禄李兴为文: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拭诸葛之故乡。……昔尔之隐, 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今我来思,觌尔故墟。"这篇碑文是诸葛亮死后70年写的。
据《晋书•刘弘传》:"太安(公元302-303年)中,张昌作乱,转……荆州刺史,率前将军赵骏等讨昌自方城至宛、新野,所向皆平。……进据襄阳。"可见,上引《蜀记》李兴文中的前三句乃记刘弘受命平张昌事,时刘弘"自方城至宛、新野",即在"沔之阳"。而后两句记刘弘"进据襄阳"以后事,这才登隆山,"至隆中,观亮故宅"。王隐,东晋初人,史学家。
2、南朝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汉晋春秋》54卷,习凿齿当是早已着手撰写,故暂定"亮家于南阳之邓县"一条,写于公元370年,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撰写了一篇《诸葛武侯故宅铭》。观赏了诸葛亮当年"躬耕西亩,永啸东峦,迹逸中林,神凝岩端"等胜迹。
3、《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襄阳人也。……既罢郡(原为荣阳太守)归,与秘(桓温弟)书曰:'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
4、刘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荆州记》载: "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又载:"宅西背山防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5、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下》中“沔水又东迳隆中”条注:“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刘弘字,《晋书》本传作“和季”)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李兴一名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写的,他写荆州地区那一部分所根据的材料,多数来自盛弘之《荆州记》。写作时期大致在公元512到524年。
6、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卷2l《襄州襄阳县》:“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
卷2l《山甫道二》: “万山, 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云:‘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7、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据考证,今天的南阳,在汉末为南阳郡属下的宛县,魏、晋南北朝均因之(北魏一度分置上陌县,后周并宛县入上陌,上宛县)。到了隋朝初年,县名始改为南阳,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初年,一直不变。故,诸葛亮所称的南阳,只能是郡名而不可能是县名,更非确指隋朝才建置的南阳县,即今之南阳市。
8、《文选》卷三七《(前)出师表》李善注引《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
《荆州图副》一书,曾被《水经注》引用,可知应早于《水经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庸先生在《中国地图史纲》(商务,1959年)30页说:此书“可以确定是南北朝的作品”。
二、从历史记载看隆中实际方位
以上统计了史书中的数种相关记载,除了《出师表》的“躬耕于南阳”比较笼统外,其他7种均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这中间4种记载都有方向性,有3种提到位于沔水的南北,还有3种记载有距离。
因此我们进行分类比较:
方向性:两种记载为襄阳西北,两种记载为襄阳西;(注意没有西南)
沔水南北:一种记载为沔水以北,两种记载为沔水以南;
距离:一说西二十里,一说西北十许里,一说西北二十里。
1、从方向上,古隆中的位置应在古襄阳城的西北
由于这四个关于隆中方向的记载,都是以古襄阳为基准点的,而古襄阳城的位置在历史上又非常固定,因此,可以说,没有历史记载来支持目前位于古襄阳城西南的隆中,今天的隆中与历史记载不符。
说襄阳西的有两种,都是习凿齿记载的。由于襄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可以说习凿齿的记载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襄阳城实际上是三面环水的,因此,它的西、北、东都是沔水,只有南面是大片的陆地。
由于诸葛故居在沔水近岸处,所以,如果是位于西北(准确地说是襄阳西偏北5度左右),也可以大致地说是襄阳西。说襄阳西北的两种,虽然距离不同,但是方向一致,证明西北方向是比较准确的。而且由于记载的距离不同,也证明这两个资料并不是相互影响或借用的,而是各自独立取证的。
因此,实际上,古隆中的位置应在古襄阳城的西北(偏北),而不是西南。
2、隆中应在万山西北,而不是在今天的万山西南
看《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泾乐山北,…沔水又东泾隆中,历孔明旧宅北,…沔水又东泾万山北,…北泾汉阴台西,
由此可见,由于沔水在乐山到万山这一段是先东(偏)南流,而后撞上万山再折向东北流而绕过襄阳的。那么沿着沔水就是:乐山——隆中——万山。隆中必然在万山的西北方向而不会在西南。
3、当时的隆中,应位于汉水的北岸边。
《蜀记》记载:刘弘至隆中观(诸葛)亮故宅,立褐表闻,命太傅禄李兴为文: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拭诸葛之故乡。……
“沔之阳”——则是确指在沔水北岸。由于刘弘是在亮故宅里做此文,“于沔之阳”自然是指其当时所在的位置。阳——山南水北也。
虽然有人以为“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这句是在说刘弘此前在汉水北面的宛、新野等地打败叛军,但我认为这样解释不确。沔之阳,实际就是指沔水北岸附近,而决没有可以理解为沔水以北广大地区的。照此错误理解,沔之阳的范围可就太大了,是否洛阳也可理解在沔之阳呢?而且,刘弘此前的作战地域,并不限于沔水北,还包括沔水南的襄阳,以及更北方的梁。因此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此外,由于襄阳城在西、北两个方向均距离沔水很近,如果向西或向北几里之外就必定是沔水北岸了。
因此,不论是记载隆中在襄阳西还是西北的,都说明隆中会在沔水的北岸。
那么如何解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荆州图副》的记载呢?《水经注》和《荆州图副》都说隆中在沔水南岸,但是也在岸边不远。问题出在时间的跨度和沔水河道改变上。下面我们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水经注》记载的沔水河道在汉末的位置
1、 时间跨度的影响:
刘弘写下“于沔之阳”时,是公元304年左右,距离诸葛亮隐居隆中的207年,不到100年时间。而《水经注》则在公元512~524年写作,《荆州图副》大致同期(略早),与诸葛亮隐居隆中相隔300余年,而与刘弘相隔200多年。因此,在这200多间,沔水的河道很有可能有少量的变化,从而使得原本在沔水北岸边的隆中,在经过200多年后,跑到沔水南岸边了。
因此,早200年的刘弘碑词,是更接近诸葛隆中实际位置的记载。
2、沔水河道改变的影响
那么沔水河道是否有少量改变呢?由于这种改变很少,而且是位于人口稀少的野外,因此,我们在历史记载中并不能看到相关的记载。但是有不少间接资料可以加以佐证:
其一,沔水来到古隆中一带时,已经进入丘陵、平原地区,这里的河床比较宽、平,两岸缺乏对河道有效的控制,河道相对是较容易变化的;
其二,沔水在这一带经常发生泛滥,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水淹七军。而沔水泛滥而老河床又不大稳定,发生少量河道迁移也是很可能的;
其三,《水经注》沔水篇记载:又东过山都县东北,…沔水北岸有大石激,…元康中始为水坏,今石皆如半塌许,数百枚聚在水中。《水经注》又记载:又东过襄阳县北,…东对樊城,…城州四里,南半沦水。
我们要注意到这两段记载的意义:前一段记载的沔水河段,位于隆中的上游,而后一段记载的河段,则位于隆中的下游,而这两处河段,都从汉代到南北朝发生了向北移动的情况,使得汉代的所建的石激和城市,到写《水经注》时都已经有很大部分淹没沔水中了。
那么,沔水河床在隆中的上游和下游有城市建筑的地方,都有向北移动的情况,隆中一带也自然有很大可能发生河床向北的移动。
其四,《水经注》沔水篇记载:沔水又东偏浅,冬月可涉渡,谓之交湖,兵戎之交,多自此济。…沔水又东经隆中。
这段记载证明,在隆中的上游不远处,沔水河床是很特别的,一是浅,二是军队经常由此涉渡。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河床从河边到中心都比较平坦,因此可能是新迁移过来的,由于冲刷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较深的中心河床。
其五,这个不是历史记载,而是现代地理历史学者,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授鲁西奇先生在大作《汉水中游河道的历史变迁》中论证的。此文网上有,这里不再重复,其大意是说:这一带的沔水河道历史上是向北少量的迁移的。
因此,由以上论证,我们可以推论:从汉代到南北朝,沔水在这一带是很有可能发生了河道北移的,虽然移动距离并不很大,但是足以让原本位于沔水北岸的隆中,经过200多年就到了沔水南岸。而刘弘碑词和200年后的《水经注》,正好分别记述下了这样的不同位置。
四、河道迁移说对隆中历史记载的另一支持
我们都知道,襄阳隆中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历史明确记载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可是,按照正常的行政区划分割,一般是不横跨大河的,因为有交通、管辖困难等问题。
因此,邓县是不会专门向南突出一小块,而越过沔水管辖到隆中的。可是至今,为了满足隆中位于襄阳的观点,只好把邓县的范围违反常规地跨越沔水,突出到今天的隆中一带。这个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的很清楚。
而实际上,采用河道迁移说,就能够很好地解释此问题了。
在汉代以及三国时期,隆中实际上是在沔水以北的,因此,邓县的管辖范围根本没有突出一小块,跨越沔水到南岸,而就是以沔水为界线的。这样一来,不仅符合历史记载,也解决了邓县突出跨越沔水的不合理问题。
因此,实际上,诸葛亮隐居的古隆中,应位于今天湖北襄阳的乐山和和万山之间的某地,位于万山西北方向,也位于襄阳城的西北,而不是位于当今大家旅游所来到的隆中。可惜,这样的隐居地,没有保留下来。
最后要向辛勤建设今天的隆中的朋友说声对不起了。
[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6-4-3 23:31 编辑
]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2
发表于 2006-4-4 16:2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知道,襄阳隆中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历史明确记载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可是,按照正常的行政区划分割,一般是不横跨大河的,因为有交通、管辖困难等问题。
不一定呀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伟君子
(野驴楚才)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3
发表于 2006-4-4 17: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现在那些南阳老黄牛们认定了他们那里的卧龙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还说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就这么说的。那些老黄牛真是不可理喻。
南阳那个卧龙岗真的在邓县么,怕是在南阳市边上,离邓县还远吧。
至于本文的观点倒是新鲜。我是襄阳人,不过对那片的地理不了解,在我看来只要在襄阳就可以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4
发表于 2006-4-4 2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呀,襄阳人是只要隆中在襄阳就好,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清楚真正的隆中位置,才是对历史负责呀。
三国兄,你可看看中国历史地图集,那邓县为了把隆中包括进去,活生生向沔水南突出一小块。哈哈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5
发表于 2006-4-5 08: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意思是说:行政单位的划分并不以地形为决定性因素,跨江河的行政单位比比皆是,至于隆中是不是属于“三国时的邓县”,我不知道,但不能靠“按照正常的行政区划分割,一般是不横跨大河”来推出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风飘逸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65911
注册
2006-4-5
#6
发表于 2006-4-5 12: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下,确实如楼主所说,又不忍感慨一番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7
发表于 2006-4-8 20: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水中游河道的历史变迁》的链接
http://bbs.guoxue.com/viewtopic.php?t=175157&view=next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2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8
发表于 2006-4-26 09: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4-5 08:20 发表
我的意思是说:行政单位的划分并不以地形为决定性因素,跨江河的行政单位比比皆是,至于隆中是不是属于“三国时的邓县”,我不知道,但不能靠“按照正常的行政区划分割,一般是不横跨大河”来推出
看历史地图集,可以发现,这个邓县的行政区划是专门为了包括今天的隆中,而孤零零地突出到汉水南面的一小块。这才是不合理的所在。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笑谈三国
(人类。)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8
编号
65426
注册
2006-3-29
来自
广东省河源市
#9
发表于 2006-4-26 11: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诸葛先生应该是隐居在隆中吧!
[qq]569382652[/qq]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 水泊轩辕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7 13: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2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