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末清初的风云世家:郑氏四代纵横谈, 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最好反证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19 11: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像郑家这样几代人都名彪青史,人品才识各异,声名在外的,可能除去帝王之家和三国诸葛世家外,整个中华历史可能都很少能出其右的.
       首先当然是郑芝龙(1604~1661年),南安县石井镇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该集团形成于明末,在闽台海域占有着极强的势力,以致于在明、清两朝在福建地区的权力交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可否认郑芝龙的确是人杰,堪称百年难遇,可是由于此人的反复无常,注定了他不能流芳.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写信劝郑芝龙降清。六月,清军兵分两路进逼福建,郑芝龙得到贝勒书,决意透降,郑芝龙兄弟拥兵不进。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郑芝龙之弟)闻讯逃窜,清兵陷仙霞岭,隆武帝逃往汀州,被俘,后绝食死于福京。九月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清兵进而攻了取兴化、泉、漳诸郡县。同月,博洛遣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北上福州降清。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使臣送海澄公敕印人闽,招郑成功降,福建总督刘清泰並附书保其安全;同时派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芝龙弟)、郑彩(郑芝龙子)皆降.
      再后来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老故事,在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我们不要怪清朝政府无情,后来郑成功对施琅全家做的更决,更无情.
      郑芝龙从明不忠,使颇有新气象的隆武政权轻易被攻破,实在愧为汉人.
      第二个要说的郑成功,大家都很熟悉,我也就不多说了,略谈攻取台湾的时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誓师,进军台湾;四月初一,郑军登陆台湾;四月初八登陆安平,占领台湾南部;五月,郑成功攻台湾东都,改赤崁城为承天府;荷兰人战败,降于安平。
     郑成功忠于明室,收复台湾,失祖国领土完整(但也种下了子孙分裂国家的祸根,好在他死的早,不然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声誉了),实在可为后人表率.
        郑氏第三代,代表人物郑经,他平定内乱,引出了两个郑家名人----叔父郑袭,郑泰,我觉得台湾在中国人手里闹独立的,他是第一人,他表面上奉南明正朔,可是却从没有立过明朝后裔,他想的是什么?康熙几次招降他,允许他世代驻守台湾,这类似于"自治区"可,可郑氏呢?坚持不剃发,登陆,还讲什么依朝鲜例,显然他是要自己做国君的.后来三藩叛乱,康熙给来他更为宽厚的条件,可是却一直坚持“远在东海之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这是什么?"一中一台"!
        因此我觉得郑经这人还比不上他爷爷呢!他爷爷好歹还知道"识时务,归明主"的卖国道理呢!
        第四代郑克塽嗣位,又是内乱,接着清军来到,惟有束手待毙,投降了.他呢?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当时他没有什么责任的,但是长大后呢?难道安心做他的爵爷?
          风雨四代人,功过任人评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19 12: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郑鸿逵后来还是不错的。

有没有后文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陆伯言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12
帖子 2440
编号 33807
注册 2005-3-2


发表于 2006-2-19 17: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郑成功的民族英雄称号也是捡来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郑成功忠于明室,子孙在台湾保留的也是汉家衣冠何来分裂国家一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09: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注意:郑的民族英雄是指其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人而得,不是满汉分离的功劳。

明季的战争,首先建州女真在永乐时期已经成为明朝卫,连藩属都不算,所以客观的看应该认为是中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

请不要跑题。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在当时的人看来不单是亡国(改朝换代)这么简单,而是亡天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华夏男儿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9
编号 59117
注册 2006-2-5


发表于 2006-2-21 11: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注意:郑的民族英雄是指其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人而得,不是满汉分离的功劳。

明季的战争,首先建州女真在永乐时期已经成为明朝卫,连藩属都不算,所以客观的看应该认为是中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

请不要跑题。

恩,郑成功是台独分子,像吴三桂这样的人肯定就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了,尚可喜也是,像夏完淳,阎应元,史可法等人孤忠耿耿、誓死不降、公而忘私、临危不惧,都是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凶手,妨碍了民族融合。。。。。那些在民族战争中贪生怕死,或逃或降,甚至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的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1: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华夏男儿于2006-02-21, 11:14:17发表

QUOTE:
注意:郑的民族英雄是指其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兰人而得,不是满汉分离的功劳。

明季的战争,首先建州女真在永乐时期已经成为明朝卫,连藩属都不算,所以客观的看应该认为是中国内改朝换代的战争。

请不要跑题。

恩,郑成功是台独分子,像吴三桂这样的人肯定就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了,尚可喜也是,像夏完淳,阎应元,史可法等人孤忠耿耿、誓死不降、公而忘私、临危不惧,都是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凶手,妨碍了民族融合。。。。。那些在民族战争中贪生怕死,或逃或降,甚至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的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不然,阁下所列的人都是孤忠鸿烈。只是最后为什么明朝有这么多忠烈,还是灭了呢?人格上的完美是否证明政治上的正确?

吴三桂猪狗之流,不必多言。

洪承畴是一个明证,实际上东南大业皆此人功劳。

南明降军共4总镇27卫近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清军一部。

问题就在这里。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1, 11:39:11发表
不然,阁下所列的人都是孤忠鸿烈。只是最后为什么明朝有这么多忠烈,还是灭了呢?人格上的完美是否证明政治上的正确?

吴三桂猪狗之流,不必多言。

洪承畴是一个明证,实际上东南大业皆此人功劳。

南明降军共4总镇27卫近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清军一部。

问题就在这里。

吴三桂和洪承畴有什么区别嘛,都是明朝官员都投降满清,并在追杀永历帝的时候充当了急先锋。无非吴最后反叛了洪没反,一个是猪狗,另一个就不是了?
汪精卫也是一个明证,伪军数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日军一部。莫非他也政治正确了?

典型的成王败寇史观。
史学就是史学。倘若史学为政治服务他就如同变质的乳酪,用两个字足以概括:秽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5: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6-02-21, 15:26:07发表

QUOTE:
原帖由klause于2006-02-21, 11:39:11发表
不然,阁下所列的人都是孤忠鸿烈。只是最后为什么明朝有这么多忠烈,还是灭了呢?人格上的完美是否证明政治上的正确?

吴三桂猪狗之流,不必多言。

洪承畴是一个明证,实际上东南大业皆此人功劳。

南明降军共4总镇27卫近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清军一部。

问题就在这里。

吴三桂和洪承畴有什么区别嘛,都是明朝官员都投降满清,并在追杀永历帝的时候充当了急先锋。无非吴最后反叛了洪没反,一个是猪狗,另一个就不是了?
汪精卫也是一个明证,伪军数百万人,这些最后都是日军一部。莫非他也政治正确了?

典型的成王败寇史观。
史学就是史学。倘若史学为政治服务他就如同变质的乳酪,用两个字足以概括:秽史。

公主言之有理但值得商榷。

成王败寇本来没什么,但是把王败成寇的2臣们就不能不说是没有问题了。洪承畴不多说,但是有一点他比3桂强,那就是当天下归政于另一朝时候他没有继续为私欲发动叛乱扰乱民生,没有拿更多中国人的头来祭旗。

拿汪逆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证明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明末的动荡不是简单的什么民族矛盾和几个反臣闹出来的,事实上,在这之前明朝的瓤子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何必隐晦呢?找几个靶子来托辞--清朝的建立不是靠众明将和百万明军的投降吗?自己内讧出自己的忠烈,难道不该反省吗?政治正确的意思是如何做能够减少动荡,减少国家元气损耗,建立稳定和秩序。而不是什么汪逆之流可以类比的。

至于为政治服务的酸奶,何为秽史?历史不是小孩子写日记,如果一定坚持过时的甚至引申到文人操守的观点,那么中国自司马迁后的史学家就没有一个不写秽史了。

简单说,空中楼阁里写不出历史,那是布道书。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没有拿更多中国人的头来祭旗。那很多中国人的头呢?是谁拿他们祭了旗?天下之政本不该于另一朝的时候正是这些贰臣们的精彩表演,让很多的中国人丧失了性命。在他们推波助澜过程中一亿多中国人的冤魂又该找谁去索命?
汪逆、洪逆一路货色。无非是满清成王了,而日本败寇了。所以洪逆有功,汪逆负罪。


中国自司马迁后的史学家就没有一个不写秽史的,所以秽史有理?秽史无罪?秽史万岁?文人修史有自己的立场。在司马迁之后的史家也大都本着以客观记载历史为准则,即使如高调为政治服务的《资治通鉴》也没有任意歪曲历史的胆量。
为控制思想而修史自满清开始,本朝不过是光荣的继承了这一传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1 16: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公主继续?呵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25 15: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肃杀于2006-02-21, 8:40:18发表
郑成功忠于明室,子孙在台湾保留的也是汉家衣冠何来分裂国家一说?

首先,郑经没有拥立朱家后人,其次他以延平国王自命,企图为清朝藩属,独自称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25 16: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延平没有拥立皇帝是有原因的.根本在于明的帝系上.
明的帝系有几次转变.一是成祖将懿文一系转到燕王一系,这是家族惨变,其实是重新开国.所以他的庙号是成祖.二是英宗北狩.景帝即位,算一次转变,但是当时景帝只是由于意外情况称皇帝,太子还是英宗子.以后景帝更换太子,才引发夺门之变.三是世宗的大礼议之争,关于尊崇兴献王一事,虽然世宗获胜,但为后人不直.四是威宗继位,又是一变.不过好在相距不远.
季明帝系是个最要命的问题.福潞之争,唐鲁之争,唐桂之争,可以说如果帝系清楚的话,明还不至于灭的如此之快.所以延平特别谨慎.
按照道理说,季明帝系应在神宗一系,福近于潞,所以安宗即位是必然的(当时桂王比较远,而国家必须马上有皇帝),而潞王虽然比较贤,也只能放弃.安宗北狩,潞王监国;潞王北狩,鲁王监国,但局限于一隅,而唐王先监国后称皇帝,称皇帝是最早的,所以大家拥戴.而按照景帝即位的前例,唐王称皇帝及身而止,皇帝位置应传神宗子孙,就是桂王.所以绍宗给鲁王诏书有以皇储位置笼络他的意思.可见绍宗自己心里也有数.绍宗殉国,桂王先称监国,可以说皇帝位置已定,而绍武的事情,虽然事出有因,但终不那么理直气壮.而绍武殉国后,延平当然应尊昭宗.
昭宗殉国后,朱家宗族四散.延平军中,也有一些王,但可惜都距离神宗比较远,而且声名没有过鲁王者.而神宗的后代,大陆可能还有.但台湾没有.所以延平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立皇帝而奉永历年号,等待神宗子孙或者与神宗比较近的宗室出现----当然,如果朱家宗族有人真的有功于社稷,则天下必然归心,就是立贤的本义了.
宁靖王是当时延平军中宗室辈分最长者,他是辽王的后代(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如果拥立他,则必然又会出现绍宗的问题,这又会关系到帝系.所以,宁靖王不当立,而且其他诸王都不当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25 16: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25, 16:13:05发表
延平没有拥立皇帝是有原因的.根本在于明的帝系上.
明的帝系有几次转变.一是成祖将懿文一系转到燕王一系,这是家族惨变,其实是重新开国.所以他的庙号是成祖.二是英宗北狩.景帝即位,算一次转变,但是当时景帝只是由于意外情况称皇帝,太子还是英宗子.以后景帝更换太子,才引发夺门之变.三是世宗的大礼议之争,关于尊崇兴献王一事,虽然世宗获胜,但为后人不直.四是威宗继位,又是一变.不过好在相距不远.
季明帝系是个最要命的问题.福潞之争,唐鲁之争,唐桂之争,可以说如果帝系清楚的话,明还不至于灭的如此之快.所以延平特别谨慎.

关于南明问题某曾专门述文以记的,但是这不能说明问题,比如在台湾的就有很贤明的于靖王,可是却一直在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25 16: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抱歉,为了怕帖子半路丢失,我写了一半就发上去了,然后再继续写.
所以请继续看我的前贴.谢谢!

再是,延平的封地不是台湾.所以这个郡王当的也是有名无实.台湾当时还是明的辖区,而不是延平的封地.台湾不能称为延平国.延平只是以天下都招讨的身份驻扎在东宁而已.至于和清的谈判书信,原件我没见到,不知道延平嗣王是如何说的,是说大明国为清藩属还是延平国为清藩属呢?这只有看到原件才能知道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25, 16:29:08发表
抱歉,为了怕帖子半路丢失,我写了一半就发上去了,然后再继续写.
所以请继续看我的前贴.谢谢!

再是,延平的封地不是台湾.所以这个郡王当的也是有名无实.台湾当时还是明的辖区,而不是延平的封地.台湾不能称为延平国.延平只是以天下都招讨的身份驻扎在东宁而已.至于和清的谈判书信,原件我没见到,不知道延平嗣王是如何说的,是说大明国为清藩属还是延平国为清藩属呢?这只有看到原件才能知道了.

错误。

台湾在明朝时称作大流球,虽然三国时候就属地中华,但当地土社治理仍属明藩属,当地人烟稀少,治权不归大明。后荷兰人趁虚而入,分裂事实成。

自郑成功收复后,才成为近代最有说服力的回归依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6-2-25 17: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您才错了呢.您没弄清楚:
我说的就是郑成功收复后的台湾,所以我用"季明"的说法来界限这段历史.
也可能是楼上的老兄不熟悉南明的历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哦,南明史还堪用^6^

只是足下“明的辖地”说法不太准确,郑不敢尊隆武年号而最后尊永历年号,所驻军之地--郑自定为“东都”也可算封地了吧。确切说应该是南明辖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启风居主人)

白衣伯爵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5
功绩 197
帖子 4681
编号 43763
注册 2005-7-19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6-2-25 17: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tiger1970于2006-02-25, 16:29:08发表
抱歉,为了怕帖子半路丢失,我写了一半就发上去了,然后再继续写.
所以请继续看我的前贴.谢谢!

再是,延平的封地不是台湾.所以这个郡王当的也是有名无实.台湾当时还是明的辖区,而不是延平的封地.台湾不能称为.延平国只是以天下都招讨的身份驻扎在东宁而已.至于和清的谈判书信,原件我没见到,不知道延平嗣王是如何说的,是说大明国为清藩属还是延平国为清藩属呢?这只有看到原件才能知道了.

我所谓延平国不过聊做讽刺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klause
(棋博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西将军
好贴 4
功绩 150
帖子 3927
编号 51109
注册 2005-10-13
来自 未名之滨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6-2-25 17: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郑氏到底是不是想分裂中土而藩属一方,不能以郑经的最后的条件为依据,郑成功长江会战以及经营金马厦还是有强烈进取之意的。 至于最后明朝那些藩王宗室都不成器,郑自居台湾无力再中兴征伐,也是时势使然。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05:5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4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