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寓意三言两语通俗猜__之八:
8.三教合一为修身
《西游记》中出场的如来、观音菩萨等,寓意为佛教的智慧.
老君——道教的智慧.
修身之道——儒家的智慧.
太白金星——儒家的智慧,光明正大思想.
例如:第3回:金星上奏玉帝,招安悟空——安抚.
第13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告诫: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19回:金星说情,使天篷元帅免斩——宽容.
第21回:金星帮助悟空找灵吉——助人为乐.
第74回金星提醒修身人不要情思,白想,情绪不要阴阳失调——修身.
第83回:金星劝李天王与悟空和解——和为贵.
第92回:金星指出犀牛怪的来历——助人为乐。
9.《大学》的修身之道与《西游记》
<<大学>>摘抄: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西游记》:
第2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格物致知真妙理.
第4回:名注齐天意未宁——狂妄.
附 录:玄奘18岁受戒修行——人到成年,意识逐渐成熟,注重修身。
第13-14回:陷虎穴得救——端正心态。
收悟空、去六贼——开始正心。
第15回:意马收缰——开始稳定意念。
第18、19回:收八戒——情与心和。
第20回:收沙僧——开始定性。
斗战妖魔——斗生财有大道(32-35回)。战修身。
第100回:修成正果——修身有成。
《大学》摘句:身有所忿怒(53回),则心不得其正;有所恐惧(68-71回),则心不得其正;有所好乐(91、92回),则心不得其正;有所忧患(85、86回),则心不得其正。
生财有大道(32-35回)。
10.“悟彻菩提真妙理”——“格物致知真妙理”(第2回)
请看,悟空修身行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师父是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洞,所指都是心。而菩提是觉悟之意。悟彻菩提之寓意是用心格物
11.断魔的寓意是持戒(第2回)
持戒,就是戒掉恶习,去掉坏思想。就是把握住戒,干掉戒。杀死了戒,就把该戒的恶习等改掉了(就等于杀死了代表恶习、坏思想的魔王)。《西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先写戒的问题呢?修身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难以个个说全。解决戒的问题,就等于必须戒掉当戒的很多恶习、坏思想。
佛教、道教的教规都有持戒的规定。例如,戒杀生,戒偷盗等等。本回中,混世魔‘强占水帘洞府,抢家什,捉了许多子侄等’,都是违反戒规的。儒家当戒的范围很广,只是没写成教规而已。
魔王的模样(第2回):
头戴乌金盔(戒字右上方的一点儿),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戒字右半旁戈字的丿),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戒字左边的丿),紧勒皮条(戒字左边中部的一横);足蹋着花褶靴(戒字右下边的反勾儿),雄如上将。腰广十围(戒字右边中部的十字),身高三丈(戒字右边戈字,被一横一丿分为三段)。手执一口刀(右半边的戈字,即为刀),锋刃多明亮,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悟空照顶门一下,砍为两半,夺得他的刀来(戒字砍为两半,右半为戈,即刀)。
悟空放火,把水脏洞烧得枯干,尽归了一体。花果山上的水帘洞,住着悟空,光明正大的心;水脏洞中,住着混世魔,肮脏的心,该戒掉的心。把肮脏的心杀死,把内心打扫干净,全心光明正大,尽归了一体。
混世魔住的山在哪里?书上写道:‘笔峰挺立(脊柱)透空霄(头),曲涧深沉(腹腔)通地户(肛门)。…左边龙(脾),熟熟训训;右边虎(肝),平平伏伏。…石磷磷(骨骼),波静静(血液),古怪跷蹊(大小腸)真恶狞。…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季节)四时浑(然)不动(相对位置不改动)。’这是什么山?这是人体。原来混世魔就在自己的身中。
12、闹天宫故事有双重寓意,一、反抗反动的封建统治;二、名注齐天意未宁——狂妄。(4-7回)
对于一些细节,其寓意分别为:
蟠桃会——宫廷宴会;蟠桃女——女色。
二郎神——压迫人民的地方官员。
享受下方香火——吃老百姓。
二郎神与悟空斗变化——坏官与民斗心术。
二郎神的细犬——坏官的奸细,狗腿子;细犬咬悟空——诬告。
偷丹——学一点金丹大道。
跳出并蹬倒丹炉——搞懂并否定了炼丹术。
观音净瓶——慈(瓷)悲,劝说。
老君道:你这个瓶是个瓷的,碰上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遇上有强硬主张(铁棒)者,靠慈不足以制止狂妄。
老君的金刚琢——福祸转化哲理。
打中了天灵——触动了人心,闹下去怕惹出祸来。
五行山压悟空——宿命论(金木水火土命)压制人心;物质(金木水火土)利益压制人心(狂妄与利益相关)。
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若想获得思想解放,应学哲理、修心。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西游记》:大圣被捉(知止)→五行山下定心猿(定、静)→安天大会(安)→斗战妖魔(虑)→修成正果(得)。
13.陷虎穴寓意为心态不良(13回)
唐僧起程去取经,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主持上房长老带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到里面,相见献茶.三藏茶罢进斋(此时,唐僧得意,激动.)。斋后,众僧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钟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此时,唐僧觉得很骄傲.并且很神秘,傲慢.同时,《西游记》作者也借唐僧的话,点出了本回的主题:心生,则魔生——心生高傲,则虎魔生)我曾在化生寺对佛许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唐僧过高看待自己,夸下海口.众僧奉承,唐僧更加认为自己了不起)第二天早晨三藏又上正殿拜佛立誓.三臧出了山门,辞别众僧.众僧不忍分别,直送有十里之遥,噙泪而返.三藏遂直西前进。
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等迎接入城中。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第法师,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给了,着僧纲请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参见,安排晚斋。斋毕,吩咐二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高官众僧的款待,使唐僧急功心切。)及鸡方鸣,随唤从者,却又惊动寺僧,整治茶汤斋供。斋罢,出离边界。
这长老心忙,太起早了。原来此时秋深天气,鸡鸣得早,只好有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拔草寻路,说不尽崎嶇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老虎精的两个朋友:熊山君(熊罴精)和特处士(野牛精。特字去寺,剩牛字.处士的地方音为去寺。)的寓意为:心态如熊,心态如牛。
老虎精: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
熊罴精:雄豪多胆量跑林逞怒威.绿树能攀折,知寒善谕时。
野牛精:性服青衣稳,蹄步多迟滞。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
老虎精捉住了唐僧和两个从人,正要吃,熊、牛二精赶来道贺。虎精道:“二公连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守素,还赶来吃肉。看来,守素是因为吃不到肉。近况很差.)处士道:“惟随时耳。”(不求进取,混日子。)
山君虽然久未吃到肉,但他是善谕时的(知时务)。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结果,吃了二从人。吃肉时,虎精‘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四肢是最好的部分,虎精自食。俗话说,头蹄“下水”不算肉,最差的部分(头和下水),给了熊、牛。对二者的待遇都不如虎精手下的小妖。尽管如此,熊、牛还霎时食尽。可见二者的处境已经很差了。
处境差时,若逞威怒,就是被熊捉住;若是性服,随波逐流,就是被牛精捉住。
金星用手一拂,绑唐僧的绳索皆断。对面吹了一口气,(人贵有自知之明)三藏方苏(清醒)。金星对三藏说: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本性好,即或在心态上有所挫折,人也不至于跌落到底。)
第13回后部分,刘伯钦打死的虎,寓意为克服修身中的困难。
唐僧念经为伯钦的已去世的之父消罪业,其父得以托生。其寓意是得到新生。
在为伯钦父超度亡灵的描写上,《西游记》作者用了不少笔墨。罗列的超度亡灵所唸经文就有九个,还提到一个洗罪业的故事。而且,三遍重复伯钦亡父给伯钦、伯钦妻和伯钦母所托的同一内容的梦:“圣僧唸超度经,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
《西游记》作者不是一个信鬼神的人,对于佛教也并不十分虔诚。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大学》摘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战胜妖魔鬼怪,是明明徳;唐僧唸超度经,消罪业,也是明明德。伯钦亡父托生——得到新生,即新民。
14.心猿归正(14回),所指的是唐僧收悟空,悟空走上了修身的正道。
六贼——喜怒爱思欲忧,人人皆有,过分则为贼。
15.如来的紧箍儿三个,金、紧、禁箍儿咒三篇(观音菩萨分别给了红孩儿,42回;悟空,14回;黑熊罴怪,17回)——教规、法规、道德规范
书中讲了汉张良给黄石公从桥下拾履的故事,教诲修身者,要像张良那样
勤谨尊长,事业才能成功。
[ 本帖最后由 锦襕袈裟 于 2006-4-10 16: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