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翻晋史之太康繁荣, 连载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18 23: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闲翻晋史之太康繁荣

写完灭吴后,准备复习考试,但有时,在学不进去习时,聊以自娱娱人,有时间就写上两笔,没时间就算,发在高手如林的炎黄春秋,有些自不量力,呵呵,欢迎斧正.

   一:天下归一
  公元280年,即太康元年,司马炎把孙皓捉到了洛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消失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司马炎举起了酒杯,这是五月份,当然是阴历,为了这难忘的一天,司马炎流下了幸福的眼泪,不过却是为羊祜所流。他哭着对群臣说道:“此羊太傅之功也。”司马炎是有他独到的个人魅力的,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一点。
  可是他面对一统江山,做出的行政管理决策十分前后矛盾。我们知道,在当年他把曹奂的位置据为已有,鉴于曹家对自己亲戚防范很严从而导致司马家得以欺负孤儿寡妇夺得江山的教训,他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即位之始一次封王二十七人,以后又陆续增封,总计达五十七王,并允许诸王自选王国内的长吏。司马炎还委任几位宗王统领重兵,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处的战略要地,用以拱卫首都洛阳。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术语来说,这些亲王们是一种无人监督的特殊权力机构,可以说是定时炸弹,在司马炎死后就连环爆炸了。
  而可笑的是,统一后司马炎同志竟然鉴于后汉的政治教训,作出了兵政分离的决定。我们也知道,后汉之乱的直接行政根源就是牧这个官职的出现,由于牧这个官既有行政权力又有军事权力,导致大家各自形成诸侯割据势力。而刚作出分封诸王决定的司马炎却又能想起来这么一回事,也算是自打自已的嘴巴子。要知道,景帝时候七王之乱的教训也是很近的,这个司马同志却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后来的八王之乱比景帝时的七王之乱还多出一王来,呵呵。
  具体的措施是什么呢?史有明载,太康元年,司马炎将全国的版图划成为十九个州,州之下共设郡、国一百七十三个。命令州郡地方政府解散或削减下辖的军队。规定,刺史只作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兵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守治民。司马炎说,这是对汉末州刺史既统政事,又掌军权的弊病进行改革,用意在于维护“天下为一”,防止重新出现“四海分崩”的局面。在州郡去兵的同时,他规定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以维持地方治安。
   大家还看出什么毛病没有?呵呵,以后的宋朝也是如此的,弱枝强干,地方留很少的军队,精兵都留在中央,不过人家宋朝是集中精兵于中央,而司马炎是集精兵于宗族亲王。
   当时大臣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据史记载有二位,比较重量级的一位是山涛,这是国家组织部长,他说:“不应当去掉州郡的军事守备。”晋武帝却不听。到了司马炎死以后,盗贼群起,州郡由于没有军队和武器,没有办法捉拿制止,于是天下大乱,正像山涛所说的那样。
    马克思他老人家说得很好,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从这以后,刺史又兼管兵民的政务,地方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了,贯穿东晋历史的就是上游与下游间的内争,这与后汉末何其相似乃尔。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3:5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3-18 23: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俺想请教一下slq兄,东晋重要州郡中,江州和梁州是哪些地方?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19 00: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司马兄,江州应是现在的九江一带,梁州是从益州分出的一部分,应该是四川重庆一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3-19 00: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19, 0:01:06发表
回司马兄,江州应是现在的九江一带,梁州是从益州分出的一部分,应该是四川重庆一带。

谢谢slq兄.这样小弟看东晋门阀政治就直观多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晨山尚书
(呼吸氧气)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312
帖子 11210
编号 1080
注册 2004-10-28
来自 海峡西岸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3-19 0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司马炎只知道一味的吸取自己怎么纂夺曹魏政权的经验而不分析后汉的灭亡教训,眼光不能不说是短浅,期待楼主的下文、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19: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二:九品相通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是政治体制,再一个大的事情是什么呢?人才的选用制度,也就是人事制度,也可以说现代中国最大的腐败应该是用人制度上的腐败,这是没有问题的.而在统一后,晋国的人才制度仍然是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是当年曹丕代汉时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实施的一种选官制度,公正地评说在当时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使魏国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局面。但是这项制度毕竟是权宜之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负责品定人物的各级中正职务逐渐为大族名士所控制,这一制度遂成为士族操纵选举的有力工具。
   这时,品定人物已不按才能,家世是选官论品的唯一标准。各级中正在定品之前,只看对象的籍贯和门第。先世官位的大小反映了门第的高低,所以西晋朝廷的重要官职,几乎为功臣勋贵及其子弟所垄断,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这也是门阀制度的由来,是当年陈群所不能料到的。
   门阀制度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两句诗可以形容这时的情况,一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是很有名的一句话,二是曾经使洛阳纸贵的左思先生愤而作的咏史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很是感动了后来的不得志的文人。而当朝的大臣们也有许多人对这个僵化的制度很不赞成,上书司马炎要求废除此制度,他们的名字我统计了一下共有:刘毅(此人说司马炎可比桓、灵二帝)、 段灼(上书为邓艾平反的那位朋友)、卫瓘(冤杀邓艾的那位朋友)、李重(确实是重量级的大臣)。
司马炎是什么态度呢?呵呵,这位朋友有一个特点,对于忠臣的上书基本上者是肯定他们的意见,然后置之不理,而且在门阀这件事上,他本人的门阀观念也非常之重,甚至为他“北伐公孙,西拒诸葛”的将门世家感到羞愧,而用与名门士族结亲的手段来抬高皇族的地位。哈哈,有意思吧。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没有门阀背景的人,进仕之路基本上是断绝了。这就使国家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没有解决的可能,是什么呢?政权的公开性!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国家政权是充分放开的,政治运作是高度透明的,你当上官不是看你身后的背景和关系,而是你是否有能耐干得了这个职位,而这个职位如果不必要,纳税人是不会同意平白无故设置一个职位来浪费他们的税钱的。
  而后来这个难题直到三百年后,一位叫做杨坚的朋友终于找到了科举这个办法,使国家的上层政权与下层寒士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开放性,这是在当时一片蛮荒的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选官制度,这个制度的施行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唯我独尊矣。不过河东河西,这个制度竟然到了清代,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真是沧海桑田啊。
  更严重的问题是,平吴之后,司马炎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占田和课田、户调的制度。法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还规定,课田五十亩,收田租四斛。“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晋书·食货志》)。问题在于上述规定只是个平均数,实际征收时还要按照贫富分为九等,根据户等收税,即所谓九品相通,当然上品的人家要大占便宜了。造成的恶劣影响就不用多说了,土地兼并剧烈,平民生活极差,贫富差距惊人,当然和现在的中国相比可能不相上下。
  一个后果更为严重,当时上品有极大的特权,造成占有大量的土地外,还有大量的人口被大地主所占有,例如王戎广收园田,水碓周遍天下;强弩将军庞宗有田二百余顷;历任方镇的石崇有水碓三十余区,仓头八百亲人,田宅无数,仅某一处田庄就有地十顷。宗室司马睦在封国招诱逃亡人口,私占人口达七百余户。
  综合这两篇,我们可以对晋朝开国的国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可以归纳为:在政治上宗室王族掌军政大权、在经济上大户高官占有大量土地人口财富、在用人上制度上形成典型的门阀制度。这样一个自相矛盾、思路糊涂、组织混乱的国家只存在了不到半个世纪就灭亡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19: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宽严皆误

  当然,门阀制度这个帐也不能一概算到司马炎头上,毕竟民间风气已经形成了.例如卫瓘曾经上书要求停止九品中正制,但是当司马炎打算将自己的女儿繁昌公主嫁给卫瓘的第四个儿子卫宣时,卫瓘却坚决反对,上表辞婚,认为自己家的祖先是汉代名臣,而武帝司马炎家的祖宗先世不够高贵,不配与自己家通婚。皇帝都能受到士族的冷遇,别人就更可想而知了。呵呵,当时社会风气可见一斑吧.
  而西晋风气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上到下的奢侈之风非常剧烈,灭吴后孙皓的后宫有几千宫女,而司马炎竟然照单全收了,导致他的后宫编制严重超编,达到上万人之多,也算得上历史之最了.史载他爱坐着羊拉的车在后宫随意行走,莫非这羊拉的车是当时专门皇帝坐的,真是让人纳闷。羊车停到什么地方,就下车临幸一番,于是就有了宫女们都争先恐后地用竹叶插在门上,用盐水洒地,诱使羊把车子拉到自己门前这件事。
  平吴这一年是公元280年,当年有一位重臣病死了,他曾经劝谏司马炎的话很可以使我们了解武帝一朝的施政措施上的致命弱点。这位朋友叫胡威,他的父亲叫胡质,都是很有名的清官 。
   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后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胡质虽然当官,可家中并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好骑着毛驴独自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又无不钦佩。(放到现在,如果一个省长的公子有这样的举动,肯定是父亲被双规了)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胡威对司马炎了什么话呢?原来他在做尚书时,曾经劝谏司马炎当时的政治措施太过于宽松。晋武帝说:“尚书郎以下的官吏,我没有对他们宽容,谁贪污我收拾谁。”胡威说:“我所陈述的,难道是丞、郎、令史这一类官吏吗?我正是说像我同辈的官员,才可以严肃教化,彰明法度。(意思是不能只打老鼠,不打老虎)”呵呵,原来中国一直是这样的,司马炎真是可爱的人物。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19: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王石斗富

  上行下效,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奢侈成风,讲排场,比阔气。于是在平吴后的第二年,就发生了王石斗富的恶性事件,在当时却被当作很有意思的事情大为传扬。
  王是王恺,他是晋武帝的舅舅,石是石崇,他是石苞的儿子,两人斗富的事情其实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最后的结果是石崇以雄厚的实力完胜了王恺,虽然王恺有他外甥皇帝的帮助和支持。
  那么我想说的是这两人的来历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一些重要人物,因为有些人物是后来东晋一朝举足轻重的。先说王恺,这位朋友在晋书很简单,斗过富后就没有他什么事了,他的个人品德很不怎么样,后来死了,被谥为丑。
  而石崇就复杂有趣的多,他是晋朝开国重臣石苞的儿子。我们来说说这位石苞,他是帮助司马炎当上皇帝的有力支持者之一,很得重用亲信,但他的品德还说得过去。 石苞(字仲容)年轻时是个美男子,时人称“石仲容,姣无双”,曾经和邓艾一起被推荐,两人都被人预言一定可当上部长级的干部。后来他出差到邺城,生活无着,竟然打了一阵子铁,呵呵,和稽康是同行。后来为晋武帝之父司马昭所知,大受信用。曹魏末年,石苞已官至镇东将军、东光侯。在一次入辞魏帝曹髦时,君臣相谈甚欢,“留语尽日”。但石苞感念司马氏提携,出宫后就提醒司马昭:“(曹髦)非常主也。”数日后曹髦就为司马氏爪牙成济弑掉。 石苞在任上也干得不错,很得人心军心,还被司马炎怀疑了一阵子。石苞晚年,官至司徒,“在位称为忠勤”,死后策谥曰武,备极哀荣。石苞有六个儿子,石崇最小。他临终时,把家财均分给五个儿子,惟独不分财给石崇,石苞妻问老公这样做的原因,石苞说:“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呵呵,知子莫若父,这位石崇确实是来财来得爽快。
   石崇为什么那么富呢?原来他因为是功臣后代,深得信任。曾被外放外荆州刺史、南蛮校尉, 也正是在荆州任上,石崇常带官兵外出打猎一样“劫远使客商,致富不赀”,公开打劫,你想能不富吗? 后来,又被召入京师做京师卫戍司令,和潘岳等人诌事贾谧,是“文章二十四友”中的重量级人物。一般史书皆言他和潘岳对贾谧以及广成君(贾充老婆)望尘而拜,所以这个潘安虽然长得漂亮,人品实在好不到哪里去。
   围绕着他们两人周围的有很多后来对中国历史产生很大影响的人物,我个人所知就有:刘琨兄弟、王敦、王导、陆机陆云兄弟、潘岳(中国第一帅哥)等等。
   有关的事情简单概括如下:
   1:王恺很嫉妒刘琨兄弟的才干,他就请这俩人喝酒住宿,准备晚上杀掉他们,石崇知道了,急忙开车到王恺家,急要两人,王恺没办法,交人,石崇拉着兄弟俩就上车走了,到车上,石崇责怪道:"年青人不知道厉害,怎么能轻易到生人家里食宿呢."
   2:王恺家里请人喝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杀掉劝酒的侍女,王敦和王导来喝酒,王导唯恐侍女被杀,一劝就喝,喝得大醉,而王敦连眼睛也不看酒杯,一连死了三个侍女,王敦面不改色,王导看不下去,王敦就说,他杀他家里的人,关咱们屁事.王恺竟然因此非常看重王敦.王导回家的路上说:"王敦心肠狠硬,以后当权,一定不会好好地死去."
   而世说新语上主人公换成了石崇,反正这两位都不是什么好鸟.
   3:石崇和潘岳一起死于刑场,场面很有意思.
   而当时有一位傅咸的朋友对这种斗富的场面很不以为然,他上书司马炎, 说:“先王治理天下,对吃肉、穿丝织的衣服,都有规定。我私下认为,由于奢侈而造的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古时候人多地少,然而有积蓄,这就是因为节俭的缘故。现在土地辽阔,人丁稀少,但是却为物品不充足而忧虑,这是由于奢侈的缘故。要想让人们都崇尚节俭,那就应当整治奢侈的习气,奢侈而不被整治,反而互相攀比,那就没有止境了!”
   司马炎忙着坐羊车,帮着王恺斗富,哪里有功夫理这个不合时宜的家伙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20: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竹书记年

  傅咸这位朋友的父亲叫傅玄,在上一篇灭吴中已经说过,父子两人都是非常正直敢谏的直臣,二人在文学界也很有影响,被誉为二傅,父亲在文学方面更胜儿子一筹,不过公正来说,这两位在政治上的成就更大于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傅咸后来在一系列的政治变乱中,仍然敢于上书直言,人们非常尊敬他,死后被谥为贞,真是名副其实。
  这一篇想补说一下在晋初考古界发生的一件非常大的事件,这就是对我们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竹书记年。
  当年秦始皇焚书,真正产生灭绝性后果的是战国除秦之外各国史记的被毁。然而西晋初年,这种损失居然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些微的弥补。
  西晋初年,汲郡(现在河南汲县)有个名叫不准的人,呵呵,这位叫不准的家伙是个盗墓贼,他盗起墓来却是准的很,一下子盗掘了魏王的墓冢,结果发现了古书共有10万余字。不准入墓时,“不以为意,往往散乱”,并烧竹简照取宝物。后来官府前往,又“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所以,这批竹简在自然残损之外又更增加了人为的破坏。这批竹简被称为汲冢书。西晋一流的学者们整理了汲冢书,其中居然就发现了魏国的史书,这部再现于世的珍贵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
  汲冢书出土时间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四种说法,但我们并不专业,就直接采取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即是在灭吴刚刚结束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汲冢出书之后,西晋政府极为重视,司马炎命中书监荀勖(虽然是奸臣,却也很有学问)、中书令和峤(特别喜爱存钱)负责整理。由于出土古文(当时也称为科斗文)的释读不易,众多的学者参与了整理研究。先后参加整理研究的有荀勖、和峤、谴勋、张宙、傅瓒、束皙、王接、卫恒、王庭坚、潘滔、挚虞、谢衡、续咸等,杜预刚从前线灭吴回来,也跑来观看研讨,郭璞还为出土的《穆天子传》作了注。
  这部书是按编年体的形式编排,记载了从黄帝到战国魏襄王20年(前299)的历史。其记事基本可信,甚至记录了许多已被传统文献抹去或隐晦的事实,其历史价值可想而知。
  这部书大约在宋代就已亡佚。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有两个版本:今本和古本。今本残存二卷大约就是原本,但包括王国维在内的许多学者曾怀疑它是明代人伪作的,许多清代的学者也持这样的观点,所以一些清代学者开始从古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遂成《古本竹书纪年》,实际它是一个辑本。
  今天看来,《今本竹书纪年》并非伪作,其记载的价值可能还高于《古本竹书纪年》。
  而对于史学来说,《竹书纪年》对晋代学术影响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竹书纪年》整理研究的刺激和影响下,大量史学著作尤其是编年史出现,史学的独立价值被发现。进而更使晋代学术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史学最终从经学中独立出来。单就写晋代史言,就有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孙盛的《晋阳秋》、檀道鸾的《续晋阳秋》、干宝《晋纪》、陆机《晋纪》附《晋惠帝起居注》、曹嘉之《晋纪》、邓粲《晋纪》、徐广《晋纪》、郭季产《晋录》、刘谦之《晋纪》、裴松之《晋纪》、王韶之《晋安帝纪》、刘道荟《晋起居注》,此外还有李轨及佚名的晋各朝起居注以及未明作者的《晋纪》遗文。大量编年史直接以“纪”、“春秋”、“阳秋”为名,表明是摹仿《竹书纪年》和《春秋》而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19, 0:01:06发表
回司马兄,江州应是现在的九江一带,梁州是从益州分出的一部分,应该是四川重庆一带。

梁州似乎是四川西北和甘肃南部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20: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关兄,那是凉州,音同字可不同。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21, 20:48:27发表
回关兄,那是凉州,音同字可不同。

不是不是,你我都错了,凉州是甘肃北部,梁州是四川东部、陕西东南、甘肃南部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2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兄,我说的就是四川重庆一带嘛,呵呵,不过你说得更为准确一些。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21, 21:14:16发表
老兄,我说的就是四川重庆一带嘛,呵呵,不过你说得更为准确一些。

陕南和陇南不能丢的,我就是陇南的,真奇怪后来为什么要把陇南划到甘肃~~~自古以来都是属四川管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1 21: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严重同意,陇南应该归四川,不过咱们说了不算。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王佐之才

太中大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军师将军
好贴 3
功绩 178
帖子 906
编号 17624
注册 2004-9-13


发表于 2005-3-21 22: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顶!关注楼主的文章。晋史写好了也是很容易出彩的!

有的时候,也挺为西晋王朝惋惜的!天下刚经历了九十年的分裂,好不容易三家归晋,没过三十年又乱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只是四百年大分裂的前奏。偶然?必然?回首历史心茫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关毛于2005-03-21, 20:40:30发表
梁州似乎是四川西北和甘肃南部吧.

依slq兄所言,晋时梁州在重庆一带,我记得唐朝时的梁州就是汉中。地名转移了~~  

重庆一带的地名在历史上被别的地方“抢”去好多次啊
原来江州在重庆,晋时改在九江,而重庆变成了梁州,唐时梁州改到了汉中,重庆则变成恭州,宋朝时又改成渝州(重庆简称“渝”即源于此),再后来变成重庆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3-22 17: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西晋得国不正,以至于奖掖忠义都要遮遮掩掩,呵呵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2 21: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贾充之死

   斗富的事告一段落,这一年的三月,奸臣三人组合的老大,贾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病重在床.贾充是司马炎的心腹,司马炎很是忧虑,派傻子儿子去看他,贾充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到死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却只担忧一件事,就是他死后的谥号以及修史者对他的记载。真是很奇怪的事情,看来贾充也可以算作文人之列吧。
   更奇怪的是,他的侄子贾模说:“是与非天长日久自然就显现出来,不是能掩盖得住的。”贾模后来成为贾南凤当家时的重臣,不过这个贾模倒有些自知之明,屡次劝谏贾南凤收敛一些,结果却被贾南凤冷落气死,从这么一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来贾模与贾家其他人有些不一样。
   贾充带着这个忧虑,应该说他忧虑得很有道理,现在基本所有的史评都把他作为反面人物。当年四月二十五日,贾充死掉了,我们可以评价总结他的一生了。
   为简单明了,依然归纳为以下几点来说:
   1:助司马家杀曹毛,极力向司马昭推荐司马炎,从而成为司马炎的红人。司马昭临死前,手拉司马炎的手,谆谆嘱咐他说:"真正知你者,是贾公闾呀!你不要辜负于他。"
    2:贾充的原配夫人李氏是曹魏时中书令李丰之女,出身名门,端丽贤淑,嫁给贾充后生下两个女儿,长女贾荃,次女贾浚,都眉清目秀,逗人喜爱。魏嘉平六年,李丰与太常卿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奉诏入宫,与魏主曹芳密谋诛除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先下手为强,李丰等被杀,并株连宗族,曹芳被废,改立了曹髦。贾充之妻李氏被流放边地,夏候霸也是这时逃奔的蜀国。
  3:贾充又娶了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 郭槐的性格纵骄横行、妒狠泼辣。甘露元年(256)生下贾南风后,更是变本加厉,弄得家里鸡犬不宁。贾南风的这位生母的妒心之盛,在贾南风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因为郭槐生性妒忌,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怀有戒备心理,若是看到有谁同贾充有来往,就会醋海生波,闹得贾充人仰马翻,不可招架。由于郭槐的醋劲太大,贾南风的两个弟弟都先后夭折,给贾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在贾南风的弟弟贾黎民3岁时,乳母带他在家门口玩耍,贾充走来时,小儿子黎民张着手,笑着让父亲抱,贾充看到儿子,高兴得眉开眼笑,赶忙上前弯腰很亲热地拍抚他。这一幕正巧被贾南风的母亲郭槐碰上,她见状以为乳母跟贾充有私情,不问青红皂白,竟将乳母鞭打而死。贾黎民因乳母弃世,不吃别人的奶,最终也得病致死。后来,郭槐又生下一个男孩,便又找来乳母喂养。一天,乳母抱着孩子在院里,贾充便上前抚摩孩子的头,父子情深本是人之天性。谁知,郭槐一见到这情景,立即倒了酷坛子,她认定乳母有意勾引贾充,不由分说又将乳母活活打死,这个儿子也很干脆,随哥哥而去了。
  4:贾充的原配夫人李氏因晋武帝大赦回到了洛阳。贾充的母亲立即命令贾充去把这个淑美贤惠的媳妇接到家中,她已是很难看惯郭槐的一举一动了。晋武帝司马炎也特降恩诏允许贾充置左右夫人,迎归李氏。哪知郭氏火冒三丈,捋起袖子数落贾充:"这些年我跟你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容易吗?你有今天,别忘了我的功劳。休想让那小妖婆在我跟前碍眼。"贾充见她不依不饶的样子,怕她再撒泼使性,干脆谢绝了皇上要他置两夫人的恩诏。只是另外在城中永年里为李氏修了一处宅院安身。当时,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与前妻暗中往来,私下通情,但贾充却不敢造次。贾荃、贾浚多次哀求父亲去看望她们的生母,贾充也未敢前往。尽管如此,郭氏仍不放心,每到贾充外出时,都要派人暗中窥探,唯恐贾充背着她去找李氏。后来,贾荃成了齐王攸的妃子,让父亲休掉郭氏而迎还其母,有一次竟叩头流血,贾充硬是不敢答应,心里只觉得有愧于李氏。贾充在母亲临终前,问母亲有何吩咐,贾母说:"我让你把我那贤德的媳妇迎回来尚且不肯,何必再问别的。"结果,李氏一直也未能再回贾府。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3-22, 15:18:15发表
依slq兄所言,晋时梁州在重庆一带,我记得唐朝时的梁州就是汉中。地名转移了~~  

重庆一带的地名在历史上被别的地方“抢”去好多次啊
原来江州在重庆,晋时改在九江,而重庆变成了梁州,唐时梁州改到了汉中,重庆则变成恭州,宋朝时又改成渝州(重庆简称“渝”即源于此),再后来变成重庆府。

可是我记得梁州的治所在汉中的啊~~重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2 22: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贾充之死 续

  5:贾充为逃避讨伐树机能之战,接受三人组合的建议,把女儿贾南凤嫁给了傻太子,随后在灭吴之战中又洋相百出,上篇都已写过。
  6:这样,贾充就成为傻太子和齐王司马攸的双料老岳父,有一次司马炎得了重病,大家觉得有生命危险,于是就想后事,朝野都中意司马攸,于是有人来找贾充说:“反正两个都是你女婿,为国家考虑不如选择有才能的齐王。”贾充没吭声,后来司马炎又好了,听说这件事,就夺了他的实权,不过狠狠地给他加了几个更高的官帽。
  7:太常开始议论给贾充定谥号的事,博士秦秀说:“贾充违反礼法,沉迷于私情,因而败坏了伦常大道。请求给贾充封谥为荒公。”晋武帝没有听从秦秀的话,更改贾充谥号为武。秦秀是秦朗的儿子,这位秦朗在当年曾经被魏明帝派去支援司马懿防守诸葛亮在五丈原的进攻。
  8:死后,郭槐,想以贾充的外孙韩谧作嫡长孙。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谏阻说:“礼法中没有让异姓作后代的条文,现在如果这样做了,这是让先公在后世受到讥笑而在地下心怀羞愧。”郭槐不听。韩咸等人又上书,请求更改立嗣,但是事情就搁置下来,没有答复。郭槐又上表陈述,说这是贾充的遗愿,晋武帝同意了。
  这位韩谧就被改姓叫贾谧了,他就是后来二十四友的发起人,这二十四友中可是人才济济,有潘岳、刘琨兄弟、陆机兄弟、左思、石崇、欧阳建等等。
  而贾谧是贾充小女儿贾午之子,贾午和韩寿合作发明了一个很香艳的成语:窃玉偷香。大家都很熟悉这段小史了,我就不多嘴了。后来贾午被大棍锤死,贾谧被砍死,贾南凤被金酒弄死,就韩寿运气好,很早就病死了,可以说贾充的后代基本上死光了,呵呵,贾充在这点上就没有何曾有远见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2 22: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毛记得没错,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贾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22, 22:12:10发表
关毛记得没错,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贾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

谢谢了,我还是玩三国9的时候认识的他爹,既能打仗又能种地,儿子怎么这么坏?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2 22: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明德至亲

  贾充老病在床,奸臣三人组合就只余下了荀勖和冯忱,这两位朋友依然发挥得很好,这次的对象是张华。
  平吴过后,张华以他高雅的学识和不凡的远见为人所佩服,人们纷纷认为他应该位列三公,可是奸臣三缺一就想起平吴时他们出的丑,非常嫉恨张华,不过由于张华持身很正,苦无下手机会。
   机会当然是有的,有心人天不负。有一次,还很年青的司马炎竟然问起身后事来了,张华一心为国,推荐司马攸,说的原话是:“明德至亲,莫如齐王。”
这就说到了司马炎的痛处,他本来就防着弟弟抢他傻儿子的皇帝位置,于是三缺一立即行动,在司马炎面前大大地播弄是非,司马炎就把张华派出京城,任命张华统领幽州诸军事去了。
   张华走的时候,贾充已经得病了,病重的时候,张华在任上已经干出了成绩,史有明载:华至镇,抚循夷夏,誉望益振。而且随即安北将军严询败慕容涉归于昌黎,斩获万计。
   有的文章上说这个严询就是张华派的,可史书上并未明确说,不过幽州就在现在北京附近,这个可能也是存在的。慕容涉归是后来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的父亲的爷爷,呵呵。
   而司马炎看到张华如此忠心地替他干工作,很是感动,于是又想召他回朝,并且做丞相,三缺一小组一看不妙,赶紧想办法。于是冯忱以钟会的事情来说服司马炎,把张华比作钟会,劝告司马炎不可不防,于是天下第一软耳朵的晋武帝就没有召回张华,后来更不放心张华,竟然把他召回京城让他去管祭祖的闲事,再后来竟然连这个差事也不让他管了,整个挂起来了,直到晋武帝死,张华都没有实职,属于调研员之类的人物,如果张华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那就是他的幸运,可惜他终于耐不住寂寞,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是后话。
   齐王司马攸呢?他还没有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下回再说。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4 23: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莫如齐王

  张华因为齐王被外派到幽州,而齐王仍然不知道危险.这时贾充病死在床上,三人小组彻底缺了一位主角,可是这样的人物是不缺少的,杨珧又补充了进来,他是司马炎岳父的弟弟。
  当时齐王攸很得人心,史书上记载是荀勖、冯、杨珧都憎恨他。我觉得其实是司马炎内心对弟弟有点防范,新的三人组不过是揣摩主子心意而已。于是荀和冯就一唱一和开始表演,冯对晋武帝说:“陛下命令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应当从亲属开始执行。与您最亲的没有人能比得上齐王了,如今却只有他还留在京城,这可以吗?”荀勖说:“朝廷内外的百官,都从心里归附齐王,陛下万年之后,太子就不可能即天子之位了。陛下可以试着命令齐王回封国,必定是朝廷上下都认为不可以,那么我说的话就应验了。”
  司马炎私心起了作用,下了主席令任命弟弟为青州一把手,这个青州在海边,应该是现在的青岛烟台一片地方,当时可是一片荒凉。这个命令的下达时间是十二月的冬天,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攸被气死,这中间三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大臣上书表示劝阻的意见,我统计了一下,共有以下几名:王浑、王浑儿子王济及媳妇、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重、中护军羊琇、甄德及其媳妇、博士庾、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郑默、曹志等等,其中王济和甄德还是司马炎的女婿,他们不自己出面,让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以及长广公主来劝说武帝,越是这样,越是起反作用,司马炎心里更是不放心,他动了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是至亲,如今派齐王离开京城,自然是朕的家事,但是甄德、王济却接连打发妇人到这里来哭死哭活的!真是TMD放肆,太不象话了。”随即把这两个附马打发出了宫中,撤了官。
   面对几个博士的上表,他本来想杀几个以出气,后来经人求情,总算是收回了这个想法,把几个读书人统统赶回家种地了事。
   于是时间来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齐王攸因为气愤而得了病,他请求去守文明皇后的陵暮,晋武帝不答应,派了御医给他看病。各位御医为了迎合晋武帝,都说司马攸没有病。
   这时那位后事处理大师,河南尹向雄(事见前篇诸葛亮身后的世界)进谏说:“陛下子侄弟兄虽然多,但是有德行名望的却很少。让齐王卧病居住在京都,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是很深远的,不可以不考虑。”晋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向雄由于愤怒怨恨而死去了,不知谁来处理他的后事。
   司马攸的病开始加重,晋武帝仍然催促他上路。司马攸勉力撑持着去向晋武帝辞行,他平日里一贯保持容貌与仪表,虽然病得很厉害,他还是整齐振作,举止和往常一样,晋武帝越发怀疑他没有病。司马攸辞别上路,没有几天,他就吐血而死。晋武帝去司马攸那里亲临丧事,司马攸的儿子 顿足号哭,诉说他父亲的病是被医生给耽误了,受了医生的欺骗。晋武帝立即下令杀了医生。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桓大司马
(湘中布衣)

长沙郡公
谏议大夫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9
功绩 755
帖子 9950
编号 18150
注册 2004-9-21
来自 潭州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3-25 00: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奇怪,贾充到底有什么把柄在郭槐身上,使他这么伏帖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3-24, 23:29:24发表
九:莫如齐王

  张华因为齐王被外派到幽州,而齐王仍然不知道危险.这时贾充病死在床上,三人小组彻底缺了一位主角,可是这样的人物是不缺少的,杨珧又补充了进来,他是司马炎岳父的弟弟。
  当时齐王攸很得人心,史书上记载是荀勖、冯、杨珧都憎恨他。我觉得其实是司马炎内心对弟弟有点防范,新的三人组不过是揣摩主子心意而已。于是荀和冯就一唱一和开始表演,冯对晋武帝说:“陛下命令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应当从亲属开始执行。与您最亲的没有人能比得上齐王了,如今却只有他还留在京城,这可以吗?”荀勖说:“朝廷内外的百官,都从心里归附齐王,陛下万年之后,太子就不可能即天子之位了。陛下可以试着命令齐王回封国,必定是朝廷上下都认为不可以,那么我说的话就应验了。”
  司马炎私心起了作用,下了主席令任命弟弟为青州一把手,这个青州在海边,应该是现在的青岛烟台一片地方,当时可是一片荒凉。这个命令的下达时间是十二月的冬天,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司马攸被气死,这中间三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大臣上书表示劝阻的意见,我统计了一下,共有以下几名:王浑、王浑儿子王济及媳妇、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重、中护军羊琇、甄德及其媳妇、博士庾、太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郑默、曹志等等,其中王济和甄德还是司马炎的女婿,他们不自己出面,让自己的老婆,也就是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以及长广公主来劝说武帝,越是这样,越是起反作用,司马炎心里更是不放心,他动了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是至亲,如今派齐王离开京城,自然是朕的家事,但是甄德、王济却接连打发妇人到这里来哭死哭活的!真是TMD放肆,太不象话了。”随即把这两个附马打发出了宫中,撤了官。
   面对几个博士的上表,他本来想杀几个以出气,后来经人求情,总算是收回了这个想法,把几个读书人统统赶回家种地了事。
   于是时间来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齐王攸因为气愤而得了病,他请求去守文明皇后的陵暮,晋武帝不答应,派了御医给他看病。各位御医为了迎合晋武帝,都说司马攸没有病。
   这时那位后事处理大师,河南尹向雄(事见前篇诸葛亮身后的世界)进谏说:“陛下子侄弟兄虽然多,但是有德行名望的却很少。让齐王卧病居住在京都,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是很深远的,不可以不考虑。”晋武帝不采纳他的意见,向雄由于愤怒怨恨而死去了,不知谁来处理他的后事。
   司马攸的病开始加重,晋武帝仍然催促他上路。司马攸勉力撑持着去向晋武帝辞行,他平日里一贯保持容貌与仪表,虽然病得很厉害,他还是整齐振作,举止和往常一样,晋武帝越发怀疑他没有病。司马攸辞别上路,没有几天,他就吐血而死。晋武帝去司马攸那里亲临丧事,司马攸的儿子 顿足号哭,诉说他父亲的病是被医生给耽误了,受了医生的欺骗。晋武帝立即下令杀了医生。

司马炎为他宝贝儿子做了很多好事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心
(周公梦)

太常丞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前将军
功绩 31
帖子 1611
编号 1857
注册 2003-11-7
来自 Montreal
家族 慕容世家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5 09: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枫叶剑客于2005-03-25, 5:52:39发表
另外问一句,八王之乱里的齐王和司马攸是父子吗?

你说得很对,齐王这个名爵在司马攸死的当月就由他儿子继承了,所以当然司马冏就是他的儿子.
希望以后能有时间和精力说到他,据史载:齐王司马冏:齐王司马攸的儿子。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lq321

淮陵侯光禄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护军
好贴 2
功绩 443
帖子 484
编号 17687
注册 2004-9-14


发表于 2005-3-25 12: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十:事出有因
  司马攸为什么如此遭遇呢?这必须从头说起,原来司马昭当初生有二子:长子就是司马炎,弟弟即司马攸,情性温和,恭俭孝悌,昭甚爱之,因司马师无子,嗣攸以继其后。司马昭是很喜欢这个次子的,他坐在椅子上时常常在椅子上画个圈,然后自言自语道:“此桃符(司马攸的小名)座也!”甚至几度都想把大位传给司马攸。  
  而司马攸本人也很杰出,晋书中说他"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人们对他的赞赏程度超过了哥哥,司马昭很想立他做太子,于是有很多大臣都劝阻他,一派是以贾充为首,目的是由于司马炎大力巴结拉拢从而把自身以后的利益和司马炎拴在一起,别一派是以山涛为首,为国家前途着想,害怕废长立少,会引起国家动乱,于国不利.于是司马昭终于没有做出这个决定,司马炎终于做了太子,不过司马炎本人也是很杰出的,可惜没有杰出到底.
  司马炎当上皇帝,司马攸当上齐王,被称为一代贤王,他的事迹我简单概括如下:
  1:当时司马炎刚代魏建国,司马攸掌握很大一部分军政大权,他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
  2:面对司马炎大封宗亲王的局面,他坚决反对将人事任免权给予诸王的错误决定,并以身作则.
  3:当时诸王除食封地之贡外,还另外从中央财政拿收入,司马攸面对这种情况,以身做则,上表表示封地的租税足以自供,不必要再花纳税人的钱.  
  4:他虽未到封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从生活上关心封地的各级官吏。而对于封地的老百姓就更好了,当时有水旱灾情,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老百姓把他当作依靠。
  5:当上骠骑将军后,按照规定他原来手下的营兵必须离开他,转到别的部队去,但这数千兵士们恋恋不舍司马攸的恩德,不愿意走,于是在他们强烈的要求下,以及有京城卫戍司令的特准,司马炎特批使这数千士兵得偿心愿.
  6:司马攸非常守礼,没什么夸张的举动,却又非常感情丰富,每每有什么感动,就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司马炎很怕和他说话,怕一下子又把弟弟弄哭了。
  7:看出了刘渊的将来会危害到晋朝的安全,于是进言司马炎将刘渊提前解决掉,可惜司马炎不听,于是后来刘渊的儿子刘聪就把司马炎的儿子怀帝俘虏了,并且污辱而使之死去,这是后话.
  8:楷书写得很漂亮,书法界说其书奇古雄强,兰芳玉洁。《淳化阁贴》卷三行楷法贴一件,《书断》卷下列其草、行、楷(见图)为能品。这幅图我不会贴,地址是http://jincao.home2.cernet.cn/images/sgsimayou.gif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司马攸的死对于晋朝来说是个不可弥补的大损失,如果皇帝由他来做的话,可能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8 03:3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57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