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的考证:
======================================================================================
最近恰好做了一点《笑傲江湖》时代的考证工作,正好来回答这个问题。
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没有算在其中的《越女剑》,一共15部作品,其中14部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唯独《笑傲江湖》没有。但从金庸先生的写作习惯来看,《笑傲江湖》肯定不会跳出三界外,在故事背景上,它一定是和其他十四部作品一脉相承的。——换言之,《笑傲江湖》的故事一定发生在某个确定的历史时代,只是作者没有明确指出罢了。
下面,且看我来仔细考证一番。
1、凡看过笑傲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个五岳剑派,五岳剑派里有个北岳恒山派。
这个恒山在什么地方,书中好像没有明确说明,但是,
令狐冲向方证、冲虚二人道:“下此峰后,磁窑口侧有一座山,叫作翠屏山,峭壁如镜。山上有座悬空寺,是恒山的胜景。二份前辈若有雅兴,让晚辈导往一游如何?”冲 虚道人喜道:“久闻翠屏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年间,于松不能生、猿不能攀之处,发偌大愿力,凭空建寺。那是天下奇景,贫道仰慕已久,正欲一开眼界。”
——第二十九章《掌门》
可知这座恒山上,有磁窑口,有翠屏山,有悬空寺,那么,这就是今天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无疑了。
然而,历史上北岳恒山可不是一直在浑源县的。
事实上,直到清朝顺治7年,北岳恒山才放到山西省浑源县,此前两千年,北岳恒山都是在河北省曲阳县的大茂山。三国中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这个所谓“常山”就是恒山。汉高祖时设立恒山郡,就是因为此地有北岳恒山而得名。后来汉文帝时,避汉文帝讳,改恒山为常山,这才有了“常山赵子龙”的称呼。直到金朝,元好问还写诗说“大茂惟岳古帝孙”。
明朝时,关于北岳的问题开始有了争论,一派认为北岳应该在山西浑源,另一派认为那是瞎扯,几千年以来恒山都是在曲阳。双方争论了好多次,山西派好几次给皇帝上奏疏,建议把北岳祭祀改到山西浑源,但最终都没有被批准。
直到清朝顺治七年,刑部给事中粘本盛再次上书,要求改变恒山地址,这次顺治皇帝批准了,才把恒山从河北曲阳挪到了山西浑源,——也就是把有悬空寺的那座山认定为恒山。
所以,鉴于恒山派在山西浑源的恒山,所以其故事必然发生在顺治7年之后。
2、书中有个官职,出现过很多次:
他在怀中一搜,掏了一只大信封出来,上面盖有“兵部尚书大堂正印”的朱红大印,写着“告身”两个大字。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令狐冲笑道:“原来是位参将大人,你便是吴天德么?”
——第二十二章《脱困》
这位吴天德吴将军,被从沧州游击提升为泉州府参将。
我们来看看游击、参将这两个官职是怎么回事。
参将这个官职是明朝才出现的,以前都没有过。众所周知,明朝前期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也就是在全国军事要地设立卫、所,军户在其中屯戍垦殖,世代为军。打仗时朝廷委派大将,然后在各个卫所征调士兵,战罢则大将回朝,士兵归卫。
朝廷在委派大将时,往往为其挂将军印,委任为总兵官。——所以,所谓“总兵”,就相当于是现在我们说的前敌总指挥。而这位前敌总指挥当然需要有副手,他的副手就被称为参将、游击将军。
换言之,所谓总兵、参将、游击,都是在战争时期由朝廷临时委任的战役指挥官,战役结束,任命也自然结束。
但到明朝中期以后,卫所制度基本崩溃,为了应对战争,明朝就在卫所系统之外,重新组建了军队,这些军队有固定编制,没有战争时也不会遣散,有固定的驻地,也有固定的将领。这种新型的军队就被称作营军,或者被称作镇戍军。——镇戍军的将领,也就是总兵、参将、游击。
也就是说,到这时候,总兵、参将、游击从临时性的委任变成了固定的官职。
如果我们把总兵的军镇看作现在的一个军区的话,那参将最起码也相当于现在一个师长,游击怎么着也是团长。——都是相当高的职务了。
我们再来看吴将军的这张委任状:
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
但是有个问题:明朝的军镇只设立在军事要地,主要是边疆地区,比如最著名的“九边”,内地设立很少,就是有,级别也很低。——换言之,明朝沧州是没有游击的,泉州府是没有参将。
到了清朝,绿营的指挥系统也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而且,清朝的这个绿营就是遍地开花了,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绿营驻扎。
清朝时,沧州属于天津府,其地驻军属于绿营天津镇统辖,天津镇右标营中,正好由一个游击驻扎沧州砖河。而绿营泉州府守营,也正好是一个参将驻扎泉州府城。
所以,到这里就很明显了,这位吴天德吴将军,显然是一位绿营军官,他从天津镇右标营游击调任福建陆路提督标下泉州府守营参将。
(至于为什么游击、参将这种军职前面,金庸先生不写军队番号,而要加区划名,这个问题待考。)
所以,《笑傲江湖》的故事背景显然是清朝。
究竟是清朝什么时期呢?我们再来看:
那官员展开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湖南省巡抚奏知,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弓马娴熟,才堪大用,着实授参将之职,今后报效朝廷,不负朕望,钦此。”刘正风又磕头道:“微臣刘正风谢恩,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六章《洗手》
这里我们暂且忽略“湖南省巡抚”什么的,只看其他。
皇帝任命刘正风当参将了,而且是“实授”。这就了不得了。
然而,清朝绿营军官的出身只有四条途径:1、行伍,也就是从大头兵开始当起,一步步提拔起来。2、世职,也就是你如果有爵位,公爵以下,恩骑尉以上,就能授予绿营军职,能授予参将的那得是轻车都尉。3、武举,参加了武科中举了,可以授职。4、荫生,你的父辈为国牺牲了,朝廷可以为你授职。
我们看这四种情况刘正风全部不符合啊。他既不是行伍出生,又没有爵位,也没有参加过武举,更不是荫生。
那么刘正风怎么能拿到一个参将当呢?
途径只有一个:捐纳,也就是拿钱买官。刘正风是衡阳大户,花点钱买个官实在算不了什么。
但是,清朝前期的捐纳,武职之最大只能到游击,也就是说你钱再多,顶了天就买个游击当当。刘正风怎么能买来参将呢?
这是因为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为了镇压起义,清政府将捐纳范围扩大了,武职的捐纳从游击以下变成了自参将一下,而且买的是实职。
这就很明显了,刘正风怎么当上的这个参将?当然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拿钱买来的。
综上,《笑傲江湖》的故事背景不但在顺治之后,而且在咸丰之后。
3、我们再来看小说中的区划
从福建往南到广东,往北到浙江、江苏,这四省的基业,是你曾祖闯出来的。
——第一章《灭门》
有江苏,这显然就否定了明朝,因为明朝没有江苏省,而是属于南直隶。到清朝初称江南省,康熙初年才将其一分为二,分为江苏和安徽。
不一日来到湖南省会长沙,他料想长沙分局也必给青城派的人烧了。岂知问起福威镖局出了甚么事,几个行人都茫然不知。
——第二章《聆秘》
明朝和清朝初年都没有湖南省,只有湖广省。也是康熙三年才将湖广省分为湖南、湖北两省的。
而且前面刘正风当参将,官员宣旨的时候说:
据湖南省巡抚奏知
湖南省刚设立时,是偏沅巡抚,到雍正二年才改为湖南 巡抚。
所以,故事发生在雍正二年之后无疑。
综上所述,《笑傲江湖》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晚期,太平天国起义之后。
===========================================
但是,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真是图样图森破。
山东、河北、两湖、江西和广西六省的天下,却是你爹爹手里创的。
——第一章《灭门》
看见了没?看见了没?出现了河北省。
你们要知道,自从中国设“省”这个行政区划以来,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出现过河北省。那地方元朝属于中书省,明朝属于北直隶,清朝属于直隶省。
河北省第一次出现,是在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后,对全国区划进行改革,撤销原直隶省,置河北省。
——换言之,《笑傲江湖》的故事其实发生在1928年后的民国时期。
==================================================================================
就算笑傲不是1928年后,也绝对是咸丰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