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看历史上的“师傅”·“师父”的进展, ——百日谈古之一八七(外一篇)
性别:未知-离线 陈光柱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18
帖子 307
编号 150551
注册 2007-5-1


发表于 2013-1-30 10: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历史上的“师傅”·“师父”的进展

看历史上的“师傅”、“师父”的进展
——百日谈古之一八七(外一篇)
回顾在中华大地上“师傅”“师父”的进展如何,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师承”关系。
何谓“师”?现在一般来说,“师”是传授知识技艺的人,可以称呼“师傅”或“师父”。这些,都是以后至后来传承下来的“师傅”及“师父”的意思。然而,“师傅”和“师父”,在古代却是“民间”流传的,其意思与现代是不一样的。细心的人,必然知道所在的道理。
众所周知,中华大地的第一位老师,是伊尹。他不仅“教导”了成汤,还与成汤、仲虺共做了“禁三凤”而成为最早的“一本无字天书”,整肃了“官员”的歪风邪气,树立了非生产人员的“为民众服务”的宗旨;而且教育教导了太甲,让他真正成为了,踏踏实实为民众服务的执政者!
然而,伊尹却“没有”弟子,没有物色一个“传人”。
继承伊尹“事业”之后,是“自学成才”的执政者——盘庚!他“开天辟地”的规定了执政者的职责——“式敷民得永肩一心”,把执政者的职责固定下来!这是执政者自己在人类范围内的首创,不是“开天辟地”吗?环顾进展到今天世界的现在,各地各国有哪一个执政者能够与其“匹配”!
然而,盘庚的孙子,武丁却是自己在民间找到一位做奴隶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在傅岩筑墙的奴隶,名叫“说”。曾经是武丁自我“下放(流浪)”到傅岩“劳动生活”而认识的。后来临到自己执政时,竟然三年“不语”,谎称自己做了一个梦,一个叫“说”的人能够辅助自己执政。于是人们在傅岩找到了“说”,武丁马上任命“傅说”为相。这样就开始了武丁的“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的高度责任感,并且公开透明地执政,记录在案为民众服务的政绩是有目共睹。历史上虽然没有多少文字介绍傅说是如何“教导”武丁的,但事实上傅说的为人之师,是大家能够看到的。同时大家必须知道傅说是没有姓的,他名叫说,傅是地名。故而,民间传说的“师傅”,就是此时。因为武丁在民间劳动生活过,傅说是民众“大家”熟悉的“伙伴”,他们这一对搭档“治国”,离奇的传说岂能不胫而走?于是“师傅”的称呼,传遍了神州大地。这样的师傅可是“平辈”且是“知己”啊!
被武乙任命的“周公亶”,也没有师承关系。他与盘庚一样,也是自学成才的。他不仅承接了成汤伊尹的“禁三凤”的精神,同时融入了盘庚的“式敷民得永肩一心”和武丁的“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自己领导一个创作班子做《归藏》,来严格苛求自己的执政行为。把“德”作为执政者的紧箍咒,来鞭策自己而为民众服务。从而使得我们中华独特的传统发扬光大!然道这些不是世界范围内的首创,有哪一个可能与其“匹配”!
姬昌,虽然收了义子“奭”来传承《归藏》,用《归藏》来教育执政者。但是,姬奭毕竟只是“臣子”,只是负责“教育”下一代,不能干涉文王武王的“复仇”“政事”。因此,他只能做分内之事,只能教育“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他圆满完成了任务(成王、康王就是姬奭的学生,“成康之治”就是他的成果)。姬奭是不能教育文王的,也是不能教育武王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姬奭严格要求自己的后代,“只能做好分内之事”。故而,姬奭的后人都自觉遵守乃祖的规定,从不越轨。
待“周穆公”教育姬静时,意外地收获了一位得意门生单逨,这是出乎预料的。单逨的过人才资,不得不使他刮目相看。自己临死前,嘱咐儿子召公虎,要多向单逨学习,并要多帮助他,别看他小你十岁,这个小子是个可造之“师”材!果然,在召公虎与单逨共事的三十余年,“铁三角”就是明证。这为“宣王中兴”而步入轨道出了大力。
单逨十几岁就面对幽王汇报时,谈到静的学习情况(主观的无意),“教育”了周幽王。这对于单逨自己也是“意外”,但却历练了自己,为他后来成为“人之师”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与宣王(静)一起学习了十五年,参与“理政”了四十六年。这样的履历,亲密伙伴长达六十一年,古今中外,唯有宣王与单逨!当宣王、单逨失去了召公虎时,都感到非常“悲戚”……
单逨毕竟是参与“理政”,公开出面的不是宣王就是召公虎。单逨的不显山不露水,并不为“朝中”人们所看重。宣王意识到,必须把单逨提升“上来”。在宣王四十三年突然加封单逨为“历人”,并命作十鼎!朝中官员都摸不着头脑。后来,大家才渐渐明白,作“十鼎”是高过天子的“规格”的奖励,“历人”是“历史老人”(单逨当时已经七十岁了)。宣王说道:“单逨不仅是我(宣王)的‘老师’,而且是后继执政者的老师”!于是这就是“师父”的由来。所以,“师父”起于被宣王加封的单逨成为“历人”之时。【这个“名词”的如此履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师傅”及“师父”就是教育执政者的“老师”!不是吗。“师”字不就是管理、教育“帅”才之人吗?因此,到有文字记载之时,“帅”字“头上”必受一“节制”,就是师。故而,最早的军事编制之最大就是“师”!于是,管理“帅”的人就必然是执政者自己,而执政者又必须受教于“师”……】
这个“师父”就是单逨,就是我们的“老子”!即便是进展的今天,环顾现在的世界范围内,有谁能够与其“匹配”?
显而易见,历史进展到今天,大家早忘记了“师傅”、“师父”的起因。何况,“师傅”与“师父”的形成之间,还相差“近五百年”之久的历史啊!
附:其间,我们还要知道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姬奭”!因此,把下面的一篇文章介绍给大家。姬奭是“师傅”到“师父”之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老师”,是几乎等同“师祖”“伊尹”的“老师”!
要“学习”中国传统,执政者必须以姬奭为师
一本《老子》读出被人们遗忘的历史!一本《老子》读出多少应该注视的历史人物?一本《老子》读出了我们真正的传统!既然一本《老子》讲的是“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那么,这个道理是哪里来的呢?故此:为了寻根,在远古我们认识了母系社会;为了寻根,我们接触到殷商,认识了成汤、盘庚、武丁、和背离这个道理的武乙;为了寻根,我们接触到西周,我们认识了古公亶父……为了寻根而看其传承,我们才接触到姬奭!
姬奭,是一个被我们的“历史”遗忘了的人,是一个被我们的“历史”遗忘了的一个伟大的教育大师,是我们古代真正传统的重要一个“环节”。意欲真正读懂《老子》的人们,不可不认识姬奭!岂止如此,意欲认真认识中国历史的人们,也不能不知道姬奭对于传统传承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执政者立意要复兴中华,则必须以姬奭为师!
虽然在我们的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师尊是伊尹,他是我们的第一个“帝王”(执政者)之师,启蒙、开导、教育、造就了殷商“开国”的执政者太甲,从而使“太甲”成为一个忠实执政为民众服务的优秀君王,从而使得殷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赢得了五百余年的较为“正常”的发展!这是因为,殷商的后继之执政者,绝大多数都能够高度自律,以“太甲”为楷模而完成一个执政者应该完成的“事业”——忠实执政为民众服务!显然,这全部得益于伊尹“魅力般”教导的“结果”。而由这样的“结果”的不断累加、沉淀而终成为殷商历史时期的“硕果”!显然,这“硕果”的叠加的进程之中囊括其出类拔萃者有成汤、太甲、盘庚、武丁等人的“盖世奇功”!
然而西周的姬奭,同样具有伊尹“魅力般”启蒙“帝王”之师的魄力。他不仅启蒙、开导、教育、造就了姬诵(周成王),使得成王也是一位忠实执政为民众服务的执政者,成为西周的良好开端。而且同样还启蒙、开导、教育、造就了姬钊(周康王),成为一个优秀的执政者!显而易见,伟大的姬奭,启蒙、开导、教育、造就了西周开国后的两位执政者忠实执政为民众服务的特例!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破天荒的壮举!然而我们的“历史”对此却“悄无声息”,这样怎能使我们“不亦悲乎”啊!
这是扭曲了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人们的错觉所致!因而,回顾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西周“历史”,就不得不承认:存在着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姬奭的其名其姓都是后来的,原先他不姓姬也不叫奭。他原来没有姓,但人们对他的称谓却有名,他叫“蠙”。事情是这样的:他小时过早地离开了父母(是父母过早地离开了他),只知他出身清贫、低微,是一个菜农的后代。但他从小不但勤奋好学,而且玲珑乖巧,处处透露出聪明机智。虽然年纪轻轻,可是他已经能够种得“一手好菜”,赢得周围的人们喜爱,昵称他为“蠙”【意为,能够孕育、产出好珍珠(一手好菜)的“蠙”——优良的蚌的一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并非偶然,而是文王闻其名,犹如“文王访姜子牙”一样),得到文王姬昌的赏识,博得文王的欢心。蠙朴实、勤奋、聪慧、刻苦、喜欢钻研,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高高兴兴收为义子,赐姓姬,于是就开始了姬蠙的“人生之旅”。
当时的文王,虽然被“报父仇”搞得有一点昏头昏脑而穷兵黩武,但继承古公亶父的志向或具有母系社会的某些遗风的“本能”都还在,还不时地口中念念有词,而常常把“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古公亶父的教导的言辞)挂在嘴边。因此,作为义子的姬蠙恰逢此时来到姬昌的跟前,唯他可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接受“古公亶父真谛”的教导。而且这些教导大多都来自于“古公亶父”最喜爱的孙子姬昌的亲自传授,这样的传授真是绝无仅有、得天独厚的“真传”!同时,姬蠙的聪慧机敏,对于得天独厚的特殊教导真是别具其学习品味,加之出生于底层与民众心心相印的姬蠙,得其古公亶父的真传(古公亶父的《归藏》就是为民众谋利益的“理论”),怎能不“心有灵犀一点通”啊!这样更加博得到姬昌的喜爱,哪个“老师”不钟爱自己的得意门生呢,更何况又是自己的义子?鉴于此,文王姬昌“破格地”、几乎是竭尽全力和盘托出地教育义子蠙儿,可见其宠爱有加的程度。
姬蠙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透彻独到。在思考某一问题得到“解答”时,就眉头舒展,心情舒畅……业精于勤,孜孜不倦,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果然,勤奋的姬蠙不负众望,曾几何时就把古公亶父的《归藏》视为珍宝,烂熟于心。文王面对此情此景也“心花怒放”,不独重用姬蠙,而且把古公亶父的《归藏》正式、慎重地交与他保存并授命其发扬光大。为此,文王姬昌不但特别郑重地赐名为“奭”(光大永存之意),而且封赏原来的菜地之所辖区域作为采地,定名为“召”(“召”即“绍”,是继承发扬之意),显示出对古公亶父《德》论的忠贞不二及其发扬光大的恒心和决心。这就是后来人们知道的召公根基的由来,并且姬奭也“名正言顺地”步入了文王姬昌的“儿子”的序列,同时以响当当、独到的业绩而排位居前。
文王归天以后,姬奭虽然比姬发年长,但毕竟只是文王的义子,是辅佐武王的臣子。同时,武王也很尊敬这位义兄,也很赏识其能力。故而武王亲政时,不独命召公之采邑就是召公奭的京畿内的封国(在扶风雍县);并且把自己的儿子交由姬奭“训教”而开创了“召公教育执政者蒙童的先例”。这样,召公对执政者接班人蒙童的启蒙教育,当时定名为“小学”,后来西周一直沿用下来(仅限于西周)。
显而易见,姬发对自己的义兄姬奭,也是敬宠尤佳,立国后:立即封姬奭为燕国国君,与其自己的岳丈大功臣吕尚“平起平坐”,显示出功勋卓著;并加封姬奭为太保,位居三公之“首”,衬托出辉煌业绩、才华横溢的治国本领。
成王在姬奭的直接教导和辅佐之下,励精图治,以古公亶父的《归藏》为座右铭而处理一切事务。
不曾料想,成王接手政权初始,就适逢周公旦自我逞能:欺负成王年少,居然要和召公分而治之。于是,“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然而,严酷的现实是:“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的辖区内有“叛乱”不断,于是周公采取、利用严厉的手段,“镇压”“杀戮”而“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曾几何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的赞誉,已经响遍祖国的大地。两相对照,就可看出是谁在执行古公亶父的《德》,是谁在念念不忘民众的利益,是谁在厉行“德治”!
周成王执政后,明显的特点是恢复古公亶父开创西周根据地时候的“德治”!除了“特殊”对待周公旦以外,就是厉行“德治”。首先在“理论”上加深印象,从而恢复“値”和“値”的变异字“□”(该字为:左边是“彳”,右边是上“十”下“四”的组合字,这两字都是甲骨文“初德”的原型——见甲骨文一期),在“金文”之中率先使用而出现(西周成王时期“何尊”和“麦方尊”的两件青铜器的上面)!并且让“得”字,这个致使殷商王朝一蹶不振以至于灭亡的“幽灵”,消失的无影无踪(“得”字,除了殷商时期,有其表现;但在西周金文内,从西周建国起,一直持续到周穆王时期以前,都没有“得”字的踪迹)!虽然在这里是“一隐一现”,这却显示出执政者姬诵的艰苦卓绝的艰辛和巨大魄力的厉行!这充分说明,正是古公亶父的教导的威力所致,因为“德”就是古公亶父的规定,也是做《归藏》的基础;同时也可看出,这是唯一的姬奭传承古公亶父《德》论——《归藏》的硕果!
什么是“一隐一现”呢?这就是:令不少人们利令智昏、一味追求“敛财”而贪得无厌的“得”字隐去、消失了;执政者高度自律而严格的自我约束的表现,以楷模的行为表率、无声地规范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服务于民众而成为自觉的行动,让“德”充分地表现出来。
国家的大小事务(西周当时的习惯称为“小大事”或“小大猷”或“小大政”)都在于执政者的表率行为。故此,应当接受教育者,必定是执政者自己。执政者自己不知道古公亶父的“德”的规定是什么,焉能谈得上“律己”!没有严格的律己,又焉能谈得上“宽以待人”。因此,教育服务于民众的广大“群体”——公务员或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是只能“行于”嘴皮子上的吗?这却是执政者严肃的“功课”!它既不是简单粗暴的以牙还牙没完没了的惩治、严办、杀戮,也不是一个“罪有应得”而敷衍了事的应付行为,而是处处以民众利益为前提的正确执政!
成王通过周公旦的事件,表率的处理而恰到好处。不但没有引起“波动”,相反震慑了大大小小官员们,致使他们行为收敛、举止约束规范,民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证保障!曾几何时,西周的天,又是蓝蓝的天了!这才又呈现在“兆民和”的美好氛围之中而安居乐业!“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请注意:西周当时的刑法,只是对待官员们的。是延续于“禁三风”而儆于有位的“汤刑”或称“墨刑”。故而,“刑错”不用,正说明,官员们的“清廉”有成。既然官员清廉,则民众得益也。)
故此,我们看到的“成康之治”,就是率先由于周成王在姬奭的教导之下,凭借对祖宗古公亶父的坚信,凭借对《归藏》的赤诚,凭借对祖宗倡导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力挽狂澜、拨乱反正而义无反顾!正因为这样,这才造就了后来与其子康王的“成康之治”的空前盛世而成为现实!制止了肆无忌惮的乱杀无辜的血腥现象,形成了各级官员的清廉而致力于民众利益的事业,成为了当时和后来长久流传的典型事例,成为我们历史的佳话!
达到这样的治理,是几句言辞能够表述出来的吗?这其中有成王、姬奭以及广大官员们的共同努力或艰苦卓绝的奋斗!然而在这些成效中,恰恰没有周公旦!这样错误的造成,是由于春秋战国之后人把“周公亶”与“周公旦”的混淆了。但此事却不是西周的“现象”。    西周时,人们都知道“周公亶”是建立《归藏》的始祖,不仅是西周整个事业的缔造者,也是展开“德治”的先行者!具有极其光辉灿烂的业绩,其业绩不用记述,一本《归藏》、一个西周王朝,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然而周公旦的行为却不齿于人们来“记忆”,故而,西周金文内几乎没有他的踪迹!虽然有“后人”,在极不得意的状态下,捏造什么要“梦见”周公(有人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之无稽之谈。居然有人深信不疑而处处吹捧起周公旦来了……于是,后人把某些“功劳”,错误的乱扣在周公旦身上,并且要以周公旦为楷模……显而易见,周公旦与周公亶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其“业绩”也是背道而驰的。正因为有这样的错误出现,不实的周公旦的赞誉之极,从而淹没、淡化了周公亶的功绩!不仅如此,人们美化了周公旦,当然也就忽视了真正继承“古公亶父事业”的功臣——姬奭。姬奭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三千年以来的某些人们的“错误”认识,酿成我们历史上不少的苦酒,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再不能了啊。这就是我们“历史”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去“重复”!
综上,意欲复兴中华传统就必须认识中华传统,中华传统就是执政者必须保证保障民得。殷商的执政者成汤、太甲、盘庚、武丁都是保证保障民得的佼佼者,只不过武乙背叛了这一传统而感情用事走上了邪道。古公亶父作《归藏》而批判了感情用事的作为,力图教正而回到保证保障民得的轨道上来。可惜,古公亶父是不能教育武乙的,只能严厉教育自己的后代(执政者)必须以“德”为约束自己的紧箍咒,从而让“保证保障民得”真正实施起来而维系这一光辉传统!因此必须认识,近三千年前的姬奭正是传承这一传统的重要人物。所以,慎重对待姬奭的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特别是“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者们,更应该以姬奭为师!
2009-7-1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_Artemis
(冠子)

燕郡公集庆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6
功绩 895
帖子 8351
编号 68083
注册 2006-5-8
来自 雲夢山莊
家族 幽神幻韵


发表于 2013-1-30 1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楼主上一次回帖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如今能够有生之年看到楼主回归,实乃平生一件幸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30 12: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现在的老师(主要是学校里教书的),也该享受介待遇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xeaxe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9
帖子 2943
编号 223584
注册 2007-10-4


发表于 2013-1-30 14: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字之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个逻辑算起来,终身为父的对象可不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KYOKO
(★御姐控★)

唐国公
荆南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456
帖子 65615
编号 32
注册 2003-8-19
来自 BWL


发表于 2013-1-30 22: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老师要有正式师徒名分的吧
现在学校里教你的老师算名分,同一所学校不教你的就不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2 22: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00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