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10-4-25 17:15 发表
八、汇战樊城
曹操最后决定不乘汉中之胜进袭益州,还邺后进封为魏王。內部整顿权力后,再加上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入朝,建安二十一年十月起兵伐孙权。来到合肥时,循行张辽战斗之处,叹息者良久,也许是感慨于他自 ...
官位的判断恐怕是失误了,要明白魏制与汉制是有不同,就是魏王国的官制与曹魏的官制也有不同,魏王国的官制还是跟随东汉制。拜为魏王国前将军并不代表这前将军比东汉的伏波将军高,按官制,封国官位的位阶至少低一阶,夏侯惇的伏波在东汉朝位应该不低,至少是不低于二千石等级,如按汉制,当魏王的前将军最多只属二千石,汉制的属国最高职位只有二千石,魏王国的四方将军的朝位要等同东汉的公级重号将军才会是二千石,以后来有拜大将军来看,魏王国的四方应不是二千石。
魏王国的官制应是与东汉一样,四方将军与四征应是同级,因此张辽有从征东转前将军的记录,不过正常四方将军与四征将军平级,但朝位应居前。曹魏五子中,于禁与乐进就是当左右将军,这应是与张辽升征东同时升迁的,看于禁和乐进升四方将军时同得分封一子为侯而张辽的征东则没有,高下立见。张辽要等到升前将军时才得到分封的机会,张辽可以多封一兄为侯应是刚好曹丕即位魏王有关。乐进升任右将军后也可能已经调离扬州前线,有夏侯惇在,不用留乐进,不见乐进并不表示张辽官位超越乐进。
夏侯惇从来都是比张辽高级,先前是汉将军高于魏王将军,同是魏王将时,四方比四征高贵的分析见上文,后来夏侯惇为大将军,张辽才接任为前将军,这也可看出尊卑。温恢只提张辽等,这表示夏侯惇当早已经先行,已经离开的自然不会再出现。
夏侯惇也应该早已经假节,只是史料遗漏了,可从本传中出现「便宜从事」得知,或曹操早已经授予夏侯惇「便宜从事」的权限,自不用再假节,假节的目的就是等持节人可以「便宜从事」,不用上报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