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兼论《三国志 姜维传》一段文字之断句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三国志 蜀志 姜维传》载:“景耀元年,维……还成都,复拜大将军。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三国志 姜维传》的这段记述,其中关键的一句“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之断语、文字都有误。若“入平”相连,很难讲通。前文既言及魏延时之部署为“使不得入”,不言“使不得入平”。同指的一地,而目的又同。为何一作“不得入”,一作“不得入平”?且《黄权传》:“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则《三国志》行文,“平地”不能更省为“平”。故解释“平”为平地、平原亦不可通。实际上“且”字当作“日”,即“平日”。《三国志》中记述似有语言前后错位之嫌。“使敌不得入”是“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及“重关镇守以捍之”的目的。这是平时的军事部署。后面“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则是战时部署。前后对比,行文才自然。——由此,断句当为“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日(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


即使原断句无误,姜维本传的记载也是最为可靠,姜维本意是“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可见并非轻易放敌人进入汉中。

对于“使敌不得入平”这句话,《蜀鉴》卷三、《通鉴地理通释》卷十一、《通志》卷一百八十七下、《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二、《陕西通志》卷七十七等与《三国志 姜维传》全同。而《华阳国志》、《资治通鉴》等,都将“使敌不得入平”改为“听敌入平”。《资治通鉴》胡三省解之为“谓纵敌使入平地也”。《华阳国志》顾广圻本自注曰:“广圻按,平后作坪”,以附会平原、平地之意。今人任乃强先生《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说:“《姜维传》中‘不得’二字衍。《通鉴》依《常志》作‘听敌入平’,谓听其进入汉水平原。”这些记载及解释,都将姜维的战略解释为纵敌以入汉中,与《三国志》姜维本传文意截然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妄改,是错误的认为姜维改变魏延、王平以来汉中战略部署的同时也改变了汉中地区的“使敌不得入”的战略目标。而史实并非如此。

王平曹爽之伐蜀,只有骆谷一路,故而可以集兵力于兴势一处以拒曹爽一路,当然曹爽不能入。姜维时期,魏蜀兵力对比与王平时期相比,远远对蜀汉不利。而姜维北伐的重点放到了陇西,汉中兵力有所削减。(王平时汉中兵力总共三万左右,而钟会伐蜀时,蒋斌、王含分别以五千人守汉乐二城,可见于时总兵力在一万左右。)若在汉中继续实行诸围错守的战略,则进一步分散兵力及粮谷,万一曹魏诸路并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攻下,从而因粮于敌。

从历史记载来看,姜维不但新建“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诸围守,汉中的旧围守也没有全部撤去——《华阳国志 卷十一 后贤志 柳隐传》记载:“柳隐......迁汉中黄金围都,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则黄金围等汉中较为重要的围戍直到蜀汉投降前仍然未被攻下。——可见姜维建议敛兵聚谷,并未撤销所有围守,可能仅仅是撤掉汉中外围靠近魏蜀边境的秦岭诸道内的围守,因为平时还要“重关镇守以捍之”。而“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是在“闻敌至”的前提下,也就是所谓的“有事之日”。且并未死守,所“敛”之诸围兵,作为“游军”,伺机歼敌。而汉城当褒斜道南口、故道东入汉中的要到,乐城当傥骆道、子午道及曹魏新城方向沿汉水一线西向汉中的要道,同样可以“使敌不得入”。(这也是诸葛亮修筑二城的目的,二城外缘没有任何大的聚居区。不得这二城,就必须侧敌行军,实际上无法攻取汉中任何有价值的城池。)进而形成敌人“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的态势并最终达到追歼敌人的目的!史实证明,即使在关城投降,阴平、白水放弃之后,仍然造成了钟会攻关不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的格局,也使得司马昭“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的战前计划成为画饼。可见姜维的“敛兵聚谷”战略非常俱有针对性,完全是有效的!


钟会伐蜀时,“敛兵聚谷”于汉、乐二城,虽未能截住钟会大军入汉中(兵力太悬殊钟会敢于侧敌行军直接进攻阳安关口),然而还是保住了汉中一地,保住了蜀国这一万多兵力,未落入敌手。钟会在剑阁受姜维守险相拒,“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如不是邓艾偷渡阴平,别开一面,则钟会还归时,难保汉中之兵不追而攻之,与姜维前所表言“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战略设想完全相符。只是关城投降、阴平偷渡而已,而这两点都是后主没有及时采纳姜维分护桥头 关城建议所致!与姜维汉中战略没有任何关系!


不审历史材料记载的真伪,嫁祸姜维听敌入平将汉中拱手与人,进而将蜀汉军事上的失败归罪于姜维,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 13:4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7 21:3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学士连最根本的何谓「听敌入平」都没有触及,如何反驳说姜维没有,《姜维传》没有写到「入平」这样的文字并不等于姜维没有,「入平」的意思是进入平地,那不论姜维怎样加强汉中的围守,姜维错开诸围,肯定已经撤出部分围守,为魏军打开进入汉中平原的道路,这已经证明姜维听敌入平不假,当年王平担心的事在姜维错误的部署下成事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1-27 21: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的意思就是平地,平原。汉中周围是山,中间平坦,使低不得入平也就是说固守险要不能让敌人进入平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大多数人
(不是生煎)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34
编号 100723
注册 2007-1-13


发表于 2010-1-28 08: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平”借代“平原”的说法相当罕见。
《黄权传》: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
此处称“入平地”而非“入平”,可见并非简称。

又《姜维传》上文有“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后文有“使敌不得入”也是相对应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1-27 21:36 发表
学士连最根本的何谓「听敌入平」都没有触及,如何反驳说姜维没有,《姜维传》没有写到「入平」这样的文字并不等于姜维没有,「入平」的意思是进入平地,那不论姜维怎样加强汉中的围守,姜维错开诸围,肯定已经撤 ...

拜托你读别人的东西要跟读历史一样,看清楚再说!

拙文的目的就是说,《姜维传》本来记载的是“使敌不得入平”,而不是后代记载所妄自推断而作“听敌入平”!

《三国志》即不言“听敌入平”,姜维何来而有?栽赃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010-1-28 14:15 发表

说实话半罐水响叮当就是指学士一类的人。


总是贬低别人的话来显示自己不得了,经常使用“眼睛用来喘气”啊之类的语言,说实话他的水平才真叫糊弄啊。

马甲兄何必如此,正大光明站出来说就是了,何必偷偷摸摸、这么没底气的搞这种小把戏?

说我半罐子水,您真是抬举了,估计我那点东西也就一滴水吧?有一滴也比没有强。

我从来一直是有几分依据说几分话了,比不得满脑子开飞机,满嘴巴跑火车,恣意强奸历史者、谮毁古人者。如果是这类人,贬低就太礼貌了,千夫所指、碎尸万段都不为过!

我哪点东西糊弄人,您尽管指出来,无端污蔑的话还是少说的好。您水平高尽管有理有据讲出来,若是说的对,本人洗耳恭听。水平高的人自然大家都会欢迎,怎么您这高人反而交锋搞不过了,就注册马甲骂人来了?可笑无极!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18: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8 20: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11:50 发表

拜托你读别人的东西要跟读历史一样,看清楚再说!
拙文的目的就是说,《姜维传》本来记载的是“使敌不得入平”,而不是后代记载所妄自推断而作“听敌入平”!
《三国志》即不言“听敌入平”,姜维何来 ...

学士还是自己先反思自己到底想证明什么?姜维想干什么,从字里行间是充份表达了,就是放魏军进入汉中,蜀军屯守住诸关和围守,等魏军攻不破诸关和围守,师老疲惫退兵时才出击,这样有机会取得大胜。清楚了姜维的想法,自然不会异想天开到以为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三国志》存在了不少错漏的地方,但本话题从《三国志》的本文来看是清楚表达了,《姜维传》的传抄出错的话,那拿姜维要更改的原实兵诸围以御魏军来对比就可,而且也清楚讲明了当年王平抵挡曹爽就是旧部署的战例,《王平传》可是写得非常清楚,看不懂《姜维传》,还有《王平传》可以补救。不是钻牛角尖到拿住《姜维传》错误处当宝藏,你的论据根本一对比《王平传》就立刻破功。

姜维因应汉中是盆地,四面是高山险要,放弃实兵守某些要道围守,等魏军可以依赖少数的道路顺利进入汉中平原,在汉中平原上本已有汉乐两座坚城,并配合部署加固其它要道的围守,使进入汉中的魏军等于进入口袋之中,然后寻找魏军的漏洞破敌。这样的方案是讲出来好看,现实是不怎样实际,除非运气好到极点,能令魏军溃散,不然根本很难取得好处,而这样放魏军进入汉中,要是口袋任何一点出错,亡国就只是时间问题。

不要见到姜维建新围就以为是加固围守使魏军不能进入,或者见本文的平是平日就以为等于是没有提及放魏军进入平地,就是本文没有写「入平」,姜维放魏军入平按本传的记载已经是充分表达了。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1-28 20:43 发表

学士还是自己先反思自己到底想证明什么?姜维想干什么,从字里行间是充份表达了,就是放魏军进入汉中,蜀军屯守住诸关和围守,等魏军攻不破诸关和围守,师老疲惫退兵时才出击,这样有机会取得大胜。清楚了姜维的想法,自然不会异想天开到以为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三国志》存在了不少错漏的地方,但本话题从《三国志》的本文来看是清楚表达了,《姜维传》的传抄出错的话,那拿姜维要更改的原实兵诸围以御魏军来对比就可,而且也清楚讲明了当年王平抵挡曹爽就是旧部署的战例,《王平传》可是写得非常清楚,看不懂《姜维传》,还有《王平传》可以补救。不是钻牛角尖到拿住《姜维传》错误处当宝藏,你的论据根本一对比《王平传》就立刻破功。

姜维因应汉中是盆地,四面是高山险要,放弃实兵守某些要道围守,等魏军可以依赖少数的道路顺利进入汉中平原,在汉中平原上本已有汉乐两座坚城,并配合部署加固其它要道的围守,使进入汉中的魏军等于进入口袋之中,然后寻找魏军的漏洞破敌。这样的方案是讲出来好看,现实是不怎样实际,除非运气好到极点,能令魏军溃散,不然根本很难取得好处,而这样放魏军进入汉中,要是口袋任何一点出错,亡国就只是时间问题。

不要见到姜维建新围就以为是加固围守使魏军不能进入,或者见本文的平是平日就以为等于是没有提及放魏军进入平地,就是本文没有写「入平」,姜维放魏军入平按本传的记载已经是充分表达了。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 ...

我想说的当然就是有什么史料说什么话,而不是如某些人一样意淫历史诬陷古人!

《三国志 姜维传》字里行间哪里表达了“放魏军进入汉中”这样的观点?请用记载说明而不是自己想象!

曹爽之伐蜀,只有骆谷一路,故而可以集兵力于兴势一处以拒曹爽一路,当然曹爽不能入。姜维时期,魏蜀兵力对比与王平时期相比,远远对蜀汉不利。而姜维北伐的重点放到了陇西,汉中兵力有所削减。(王平时汉中兵力总共三万左右,而钟会伐蜀时,蒋斌、王含分别以五千人守汉乐二城,可见于时总兵力在一万左右。)若在汉中继续实行诸围错守的战略,则进一步分散兵力及粮谷,万一曹魏诸路并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攻下,从而因粮于敌。

姜维跟王平(或魏延)战略的不同仅仅是“实兵诸围”与“敛兵聚谷”、退守二城而已,汉、乐两城以外的汉中诸围守历史记载表明根本没有撤掉,相反还增加了甚多。可见姜维建议敛兵聚谷,并未撤销诸围,因为平时还要“重关镇守以捍之”。而“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是在“闻敌至”的前提下,也就是所谓的“有事之日”。且并未死守,所“敛”之诸围兵,作为“游军”,伺机歼敌。而汉城当褒斜道南口、故道东入汉中的要到,乐城当傥骆道、子午道及曹魏新城方向沿汉水一线西向汉中的要道,同样可以“使敌不得入”。(这也是诸葛亮修筑二城的目的,二城外缘没有任何大的聚居区。不得这二城,就必须侧敌行军,实际上无法攻取汉中任何有价值的城池。)进而形成敌人“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的态势并最终达到追歼敌人的目的!使得司马昭“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的战前计划成为画饼。更可见姜维之战略何其俱有针对性!

请问“平日”误为“平且”尚可,“使敌不得入平”如何在字形上误为“听敌入平”抑或“听敌入平”如何在字形上误为“使敌不得入平”?显然是后世故意为之!

姜维的战略没有任何问题,钟会都要退兵,险些就中姜维所预设之计。只是关城投降、阴平偷渡而已,而这两点都是后主没有及时采纳姜维分护桥头 关城建议所致!与姜维汉中战略没有任何关系!



我说过主持考古的人员从没有说出土女性是卞后。到您这里成我说的出土的女性是卞后了?栽赃嫁祸可真是您一向的伎俩啊!不过你诬陷我无所谓,而恣意诬陷古人可要小心死啊,抬头三尺有神灵!污蔑祖宗,何能自存?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9 00: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9 01: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21:06 发表
我想说的当然就是有什么史料说什么话,而不是如某些人一样意淫历史诬陷古人!
《三国志 姜维传》字里行间哪里表达了“放魏军进入汉中”这样的观点?请用记载说明而不是自己想象!
曹爽之伐蜀,只有骆 ...

学士连史料也分辩不清,正是你自己在意淫历史诬陷古人。《姜维传》目前见到的记载肯定有地方是出错的,但姜维的想法基本还是可以掌握的,其中「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正好显示了姜维建议诸围敛兵聚谷退至汉城和乐城,这正是当年曹爽入侵时王平部下想进行之事「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姜维叫诸围退至在关中平原的汉乐两城,那魏军自然能进入到汉中平原。《姜维传》也明明讲到姜维要做的是与王平不同,即是如王平部下所讲的撤兵固守汉乐二城。

学士所讲的部署肯定是错误理解史料,如果姜维不但不从诸围撤兵,还追加围守,那兵从那里来?汉城和乐城合共的一万兵又从那里生出来的,你又要增加围守,原围守又不撤兵,则汉中屯兵至少要远高于王平时的两万多人才足够支持学士这样的部署。学士的部署不但实兵诸围,还额外加添两城守军,这样就没有理由要命令汉中督撤回汉寿,职责重了更不能离开汉中到汉寿去遥控汉中军事。

而且所谓增加围守也可能不是,最多是重整调配围守,因为当中的建威围,早在延熙年间已经有张翼当建威督。

姜维的部署我也从来没有讲是想误国,只是这样的部署要取利不容易,一失手就肯定无力翻本,就是姜维在剑阁等到锺会撤退,史料也没有讲锺会想怎样撤退,魏军形势大好,就是撤退也没有需要从蜀境撤走,可以退回关城、白水整补部队,汉中魏军继续把蜀军全部死锁,蜀汉的机动部队全在姜维手上,从剑阁北上,魏军守在关城、白水,根本没有机会可能进攻到魏军。魏军不图剑阁,把主力抽回汉中,加强对汉中守军的压力,蜀军的围守在没有剑阁诸军的支持下能否生存是值得怀疑。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21:06 发表
我说过主持考古的人员从没有说出土女性是卞后。到您这里成我说的出土的女性是卞后了?栽赃嫁祸可真是您一向的伎俩啊!不过你诬陷我无所谓,而恣意诬陷古人可要小心死啊,抬头三尺有神灵!污蔑祖宗,何能自存?

学士连白话文也可以读错,「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这里从何见到是指学士有这样讲过,另自己讲得这样毒就真的要自己保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1-29 01:57 发表



学士连史料也分辩不清,正是你自己在意淫历史诬陷古人。《姜维传》目前见到的记载肯定有地方是出错的,但姜维的想法基本还是可以掌握的,其中「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正好显示了姜维建议诸围敛兵聚谷退至汉城和乐城,这正是当年曹爽入侵时王平部下想进行之事「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姜维叫诸围退至在关中平原的汉乐两城,那魏军自然能进入到汉中平原。《姜维传》也明明讲到姜维要做的是与王平不同,即是如王平部下所讲的撤兵固守汉乐二城。

学士所讲的部署肯定是错误理解史料,如果姜维不但不从诸围撤兵,还追加围守,那兵从那里来?汉城和乐城合共的一万兵又从那里生出来的,你又要增加围守,原围守又不撤兵,则汉中屯兵至少要远高于王平时的两万多人才足够支持学士这样的部署。学士的部署不但实兵诸围,还额外加添两城守军,这样就没有理由要命令汉中督撤回汉寿,职责重了更不能离开汉中到汉寿去遥控汉中军事。

而且所谓增加围守也可能不是,最多是重整调配围守,因为当中的建威围,早在延熙年间已经有张翼当建威督。

姜维的部署我也从来没有讲是想误国,只是这样的部署要取利不容易,一失手就肯定无力翻本,就是姜维在剑阁等到锺会撤退,史料也没有讲锺会想怎样撤退,魏军形势大好,就是撤退也没有需要从蜀境撤走,可以退回关城、白水整补部队,汉中魏军继续把蜀军全部死锁,蜀汉的机动部队全在姜维手上,从剑阁北上,魏军守在关城、白水,根本没有机会可能进攻到魏军。魏军不图剑阁,把主力抽回汉中,加强对汉中守军的压力,蜀军的围守在没有剑阁诸军的支持下能否生存是值得怀疑。
...

好笑,说我误读史料,诬陷古人,我怎么诬陷的,你将出来?心虚了吧?

“遇贼令入”,何为“令入”?可见退就汉 乐两城后,让不让魏军进入的主动权在蜀军而不是说退守两城,魏军自然就进来了!这与“使不得入”道理是一样的!

你没有分清姜维战略是有战时和非战时两个方面而言的。史料所载为何?“闻敌至”,才会采取“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的方略, 而平时则诸围守实兵,所谓重关镇守以捍之!也就是说战时将汉中兵力全部集中到两城而已!王含 蒋斌分守两城,各有五千人,则汉中军力自然一万左右,又有何疑? 因为战时仅仅固守两城,自然所用兵力要少的多!

你没说过姜维误国?哈哈,那所谓君臣有隙,姜维拥兵自重,不及时回撤蜀中,又是哪位高人说的?自食其言,为吾不耻!

姜维的部署,历史证明没有失手,你所谓一失手就没法翻本,那是你的认为,历史事实确实钟会想退兵。你所谓魏军撤退也没问题,真是滑天下大稽!钟会正是因为“敛兵聚谷”,“野无散谷”,而“千里县(悬)粮”。如果没有蒋舒投降,他根本攻不下关城。小小的黄金戍在被敛兵后尚且攻不下,不要说关城这样的关隘!攻下关城,得府库钱粮,而至剑阁仍然粮运悬远而将退兵,可见,白水、关城都解决不了他粮运悬远的问题!关城、白水到剑阁根本谈不上悬远,此所指为从曹魏大后方运粮,那么运到关城、白水,跟运到剑阁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就是退到关城、白水又能怎么样?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1-29 01:57 发表

学士连白话文也可以读错,「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这里从何见到是指学士有这样讲过,另自己讲得这样毒就真的要自己保重。 ...

听到 曹操墓 有女尸 就说卞后,这样的人还算知道卞后与曹操关系及死后合葬。比你恣意污蔑古人来说还是高明百倍了!

我自然会神明保佑,像你这样的无父无君、恣意谮言古人、歪曲历史者,当要自求多福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汉之征南d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7
编号 352869
注册 2009-12-31


发表于 2010-1-29 09: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跟这样的人木有话说

看他跳。估计他不知道有一本叫资治通鉴的书可供参考。

来,给爷继续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汉之征南de 于 2010-1-29 09:35 发表
看他跳。估计他不知道有一本叫资治通鉴的书可供参考。

来,给爷继续跳。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全本《三国志》及《华阳国志》,而《华阳国志》史实方面又多本《三国志》,难道《资治通鉴》于三国千百年后所记之三国史实竟比《三国志》更可信?

无学之辈,本末倒置!俯首帖耳苟活可矣,何必在此丢人现眼!

别看别人跳就眼馋,你想跳起来都难!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9 10: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2-8 23: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学士越解就水平越低,汉中蜀军退入汉乐两城还怎样去阻止魏军进入,不会阿Q到见到「令入」就以为蜀军还可以有什么主动权,蜀军就是觉得不能抵挡才退保二城,已经退保二城后还能望遇敌能战,你以为汉中蜀军是精神分裂吗?

平时姜维战略怎样也没有办法推翻本命题的「姜维,不曾“听敌入平”」,敌军未至怎样实兵守围又如何,只要敌军一至,姜维是放任他们进入就已经证明了姜维有「听敌入平」其事。

而且你理解的姜维部署更可是军事外行到不得了的想法,汉中守军并非是全部撤退到汉乐两城,全部汉中军力固守两城,那还想怎样反击魏军,怎样阻止敌军运补汉中。所谓退守两城是把守在山道的面对敌军兵力撤回两城固守,汉中盆地的四周险要诸围还是在蜀军手中,为了把魏军困在汉中盆地,因此需要在汉中的内围要点加设围守,不然魏军取得汉中各山道要地,守在两城只是死路一条。

姜维部署只要有一点失守,不论这失守是怎样发生,整个部署就破产,这是当年王平为什么兵力不足也坚持不能退保二城。锺会考虑退兵,这撤退是否等于连汉中也放弃,在剑阁对峙路途遥远,后退到汉中的话,距离关中就接近得多,屯在白水和关城的魏军只占魏军的小部分,主力回汉中就粮,也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或迫降某些蜀军围守。

汉中诸围还没有失守也不能讲是魏军攻城无力,事实上魏军主力都齐中在前沿,汉中的魏军主要是监视蜀军为主,魏军不攻,蜀军只要不是失去对前景信心或补给出现问题,要对峙半年本不是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2-8 23:56 发表
学士越解就水平越低,汉中蜀军退入汉乐两城还怎样去阻止魏军进入,不会阿Q到见到「令入」就以为蜀军还可以有什么主动权,蜀军就是觉得不能抵挡才退保二城,已经退保二城后还能望遇敌能战,你以为汉中蜀军是精神分裂吗?

平时姜维战略怎样也没有办法推翻本命题的「姜维,不曾“听敌入平”」,敌军未至怎样实兵守围又如何,只要敌军一至,姜维是放任他们进入就已经证明了姜维有「听敌入平」其事。

而且你理解的姜维部署更可是军事外行到不得了的想法,汉中守军并非是全部撤退到汉乐两城,全部汉中军力固守两城,那还想怎样反击魏军,怎样阻止敌军运补汉中。所谓退守两城是把守在山道的面对敌军兵力撤回两城固守,汉中盆地的四周险要诸围还是在蜀军手中,为了把魏军困在汉中盆地,因此需要在汉中的内围要点加设围守,不然魏军取得汉中各山道要地,守在两城只是死路一条。

姜维部署只要有一点失守,不论这失守是怎样发生,整个部署就破产,这是当年王平为什么兵力不足也坚持不能退保二城。锺会考虑退兵,这撤退是否等于连汉中也放弃,在剑阁对峙路途遥远,后退到汉中的话,距离关中就接近得多,屯在白水和关城的魏军只占魏军的小部分,主力回汉中就粮,也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或迫降某些蜀军围守。

汉中诸围还没有失守也不能讲是魏军攻城无力,事实上魏军主力都齐中在前沿,汉中的魏军主要是监视蜀军为主,魏军不攻,蜀军只要不是失去对前景信心或补给出现问题,要对峙半年本不是问题。

看一下 汉 乐两城的地理位置就能明白,据守两城,三条谷道南端都能守住,如诸葛亮在赤坂、王平在兴势,道理一样。

姜维没有提到阻止敌军补给,只是说敌军补给路线太长,难以持久。正如诸葛亮越秦岭一样,粮运是最大问题。反过来对魏军也一样。

姜维的战略是等到敌人粮运不济而退军时,再从各个据点出来多点击破敌军。

你提出来所谓汉中有外围、内围,具体何指?你所谓山道中面对敌军的兵力,于史有证吗?姜维所增诸围,有在汉中盆地内的吗?

姜维的战略里,敌军撤退时,诸据点敌军是没有攻克的,白水 关城都不能失守。后来失守那是因为后主没有及时采纳建议,没有及时增兵,蒋舒又开城。这都不是姜维战略里能涉及的。而对于粮运补给来说,难度最大的正是秦岭山地,即汉中以北。如果因粮运难度大而退兵,自然是退到秦岭以北。如果还在汉中, 据点没有攻克,又“野无散谷”不能就地补给,自然是退出汉中。

假使完全如姜维计划,关城、白水不失守,钟会军自然不能久围二城,只能因为粮运不济而退兵。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8-30 12: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1 2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历山学士 的帖子

汉乐两城可以监视三条谷道的情况,然而是不能阻止魏军的行动,事实上魏军分了两万人就围住这两个城。要阻止魏军只有在山区屯防,已经出了谷口,魏军已经能发挥兵力优势。魏军并没有因这两城不下就不敢深入,更绕道定军山前向关城进发。

所谓内围是面向着汉中盆地的秦岭需要增设围守,蜀汉本是向外屯驻在靠近关中的山区内,越靠近盆地越不需要围守,即原是防卫从北向南的围守都需要调节来面对来自汉中盆地的威胁。

姜维的失败虽是因为关城失陷开始,然而不计这样的部署本来容易出意外(有王平的意见可以参考),关城的失陷与姜维自己的用兵不当也有关,蜀汉能战之兵本来就不多,最精锐和主力野战部队相信姜维已经抽走到阴平,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还叫想削减姜维兵权的中央政府为汉中和姜维自己的退路增兵,成都有怀疑而不增派兵力是可以理解,能用之兵几乎已经在姜维手上和汉中,成都只余下最后的预备兵力,最后也证明了这点,邓艾的奇兵如入无人之境,这虽然诸葛瞻无能有关,但如果廖化或张翼的其中一支兵没有派出去,不但有兵还有将可以应付邓艾。

如果姜维带兵从阴平增援汉中,甚至连廖化和张翼这两支都不用派出或只调派一支增援白水,蜀汉三线的防卫都很安稳。另蒋舒也不是直接开城迎入魏军,是主动离开关城,然后向魏军投降,令魏军知道关城虚实可以顺利攻陷关城,如果姜维回师关城,就是也蒋舒一样降魏,关城也不容易失。

兵退汉中自是对应已得关城的情况,魏军没有得关城,汉中的围守能否受得到魏军的压力这可还是个未知数,至少蜀汉名将之一的王平就不敢试,就是亲自上阵也不想放魏军进入平地。魏军的粮食怎样看要吃上数月应没有问题,十余万大军在汉中盆地游动,会发生什么事也没有人敢担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9-1 22:18 发表
汉乐两城可以监视三条谷道的情况,然而是不能阻止魏军的行动,事实上魏军分了两万人就围住这两个城。要阻止魏军只有在山区屯防,已经出了谷口,魏军已经能发挥兵力优势。魏军并没有因这两城不下就不敢深入,更绕道定军山前向关城进发。

所谓内围是面向着汉中盆地的秦岭需要增设围守,蜀汉本是向外屯驻在靠近关中的山区内,越靠近盆地越不需要围守,即原是防卫从北向南的围守都需要调节来面对来自汉中盆地的威胁。

姜维的失败虽是因为关城失陷开始,然而不计这样的部署本来容易出意外(有王平的意见可以参考),关城的失陷与姜维自己的用兵不当也有关,蜀汉能战之兵本来就不多,最精锐和主力野战部队相信姜维已经抽走到阴平,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还叫想削减姜维兵权的中央政府为汉中和姜维自己的退路增兵,成都有怀疑而不增派兵力是可以理解,能用之兵几乎已经在姜维手上和汉中,成都只余下最后的预备兵力,最后也证明了这点,邓艾的奇兵如入无人之境,这虽然诸葛瞻无能有关,但如果廖化或张翼的其中一支兵没有派出去,不但有兵还有将可以应付邓艾。

如果姜维带兵从阴平增援汉中,甚至连廖化和张翼这两支都不用派出或只调派一支增援白水,蜀汉三线的防卫都很安稳。另蒋舒也不是直接开城迎入魏军,是主动离开关城,然后向魏军投降,令魏军知道关城虚实可以顺利攻陷关城,如果姜维回师关城,就是也蒋舒一样降魏,关城也不容易失。

兵退汉中自是对应已得关城的情况,魏军没有得关城,汉中的围守能否受得到魏军的压力这可还是个未知数,至少蜀汉名将之一的王平就不敢试,就是亲自上阵也不想放魏军进入平地。魏军的粮食怎样看要吃上数月应没有问题,十余万大军在汉中盆地游动,会发生什么事也没有人敢担保。 ...

说姜维抽调汉中兵力是关城失守乃至蜀亡主因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汉 乐二城各以五千守兵,甚至是黄金围,直到后主投降都没有被攻取。足证兵力并非主因。

主因还是蒋舒投降、桥头不守及邓艾偷渡。假若后主早就采取增兵关城、桥头的措施,邓艾偷渡大致不能形成!

邓艾所行本来就是间道,无守是正常的。最后所谓的守兵缺乏,是因为两路援军都在行军过程中造成的假象。邓艾所率兵力更为有限,如果诸葛瞻先行据险,邓艾也不能越过江油,同样不是兵力问题。

姜维的战略本来不是为了应对曹魏伐蜀时那种倾全国之兵力的情况而是应对曹真 曹爽那样偏师入侵的情况,故而还致力于陇西。在偏师的前提下,兵力有限,不会采取钟会那种围两城而主力继续西进南下的战略。所以在姜维得知曹魏是倾国来伐时,尽最大能力回军。凭什么说他“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把姜维致力陇西力图恢复说成是架空朝廷,进而更指责姜维不回援岂不是颠倒黑白?

即使姜维政治智谋不足,没有预料到谗臣干扰能力。但其军事部署与政治斗争是两码事,不能因为姜维预料不到后主不发兵就说军事部署本身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 14: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ountr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365475
注册 2010-3-16


发表于 2010-9-3 21:2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姜维不是没有听取,而是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所以他才采取了另一种手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3 23: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 13:40 发表
说姜维抽调汉中兵力是关城失守乃至蜀亡主因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汉 乐二城各以五千守兵,甚至是黄金围,直到后主投降都没有被攻取。足证兵力并非主因。
主因还是蒋舒投降、桥头不守及邓艾偷渡。假若后主早就采取增兵关城、桥头的措施,邓艾偷渡大致不能形成!
邓艾所行本来就是间道,无守是正常的。最后所谓的守兵缺乏,是因为两路援军都在行军过程中造成的假象。邓艾所率兵力更为有限,如果诸葛瞻先行据险,邓艾也不能越过江油,同样不是兵力问题。
姜维的战略本来不是为了应对曹魏伐蜀时那种倾全国之兵力的情况而是应对曹真 曹爽那样偏师入侵的情况,故而还致力于陇西。在偏师的前提下,兵力有限,不会采取钟会那种围两城而主力继续西进南下的战略。所以在姜维得知曹魏是倾国来伐时,尽最大能力回军。凭什么说他“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把姜维致力陇西力图恢复说成是架空朝廷,进而更指责姜维不回援岂不是颠倒黑白?
即使姜维政治智谋不足,没有预料到谗臣干扰能力。但其军事部署与政治斗争是两码事,不能因为姜维预料不到后主不发兵就说军事部署本身有问题!!!

姜维抽调的不只汉中守军,还有是主力野战军,汉中的诸围是有兵,但整体汉中的守军数当比王平年代更少,连主将的汉中督都可以移屯到更远的汉寿,至少是抽走了一部分,不过以不退还主力野战部队才是兵力的大宗。汉中诸围没有被攻破主要是魏军已经攻破关城,没有需要消耗时间在汉中。

关城之失绝对是兵力薄弱所致,蒋舒不能算是主因,蒋舒只是途经关城的路人,他的部队只是过境回后方性质,是从前线武兴被换走的部队,因此蒋舒可以不受傅佥节制,也没有如傅佥有命令要坚守关城而不能出战。姜维事前总应该知道关城没有增兵,叫增兵的是姜维,不但成都没有增兵,姜维自己也没有增兵补不足,这使成都更坚信姜维是想抽走更多部队多于是有实际需要。成都不信姜维也是他自己所做成。而且姜维是可以补救成都不增兵这问题,以姜维常带四五万人北伐,扣在姜维身边的部队至少是有四万左右,占全国兵力近一半。

桥头之兵是用来保障姜维自己的退路,要是姜维退出阴平固守关城、白水,这部队是不需要用的,邓艾再怎样大胆也不会走去奇袭,因为锺会大军远在汉中,最近也只是在关城下,阴平已经远离魏境,近有白水蜀军的威胁,蜀军也可以从关城、武兴绕道进入武都切断邓艾和诸葛绪归路,邓艾能做的最多是是威胁白水关为锺会减轻压力,不过要是锺会退走,阴平魏军就成孤军。

邓艾的兵力是有限,不过肯定一点是诸葛瞻也一样是有限,而且还可能是蜀汉最后的兵力,加上没有什么领兵经验自然妄得妄失,要是只是廖化或张翼带领原北上部队抵挡邓艾,诸葛瞻的那一支留守,邓艾根本是没有机会,而且两支魏军没有联成一气,根本也不可能发生奇袭事。

不论魏军是偏师或全国兵力也好,不理会陇右军才是上算,先在汉中破主力,大胜可乘胜进入关中,不然乘关中空虚,反向取陇右。姜维可能怕合军后被夺去兵权才想先胜陇右偏师来稳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这才可能是姜维任由汉中自生自灭的原因,或姜维想想刘禅等感受到压力后出兵,这样就无人敢再想分他的兵权。

姜維的部署本身危险这是不用怀疑,姜维又没有因应战局调动兵马应战,这是战术指挥方面的错失,布阵危险的是姜维,指挥失当一样是姜维,姜维要负的责任绝对是最大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汉中失守表面上是军事问题,更深层次的恐怕是蜀汉内部政治体制的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9-3 23:14 发表


姜维抽调的不只汉中守军,还有是主力野战军,汉中的诸围是有兵,但整体汉中的守军数当比王平年代更少,连主将的汉中督都可以移屯到更远的汉寿,至少是抽走了一部分,不过以不退还主力野战部队才是兵力的大宗。汉中诸围没有被攻破主要是魏军已经攻破关城,没有需要消耗时间在汉中。

关城之失绝对是兵力薄弱所致,蒋舒不能算是主因,蒋舒只是途经关城的路人,他的部队只是过境回后方性质,是从前线武兴被换走的部队,因此蒋舒可以不受傅佥节制,也没有如傅佥有命令要坚守关城而不能出战。姜维事前总应该知道关城没有增兵,叫增兵的是姜维,不但成都没有增兵,姜维自己也没有增兵补不足,这使成都更坚信姜维是想抽走更多部队多于是有实际需要。成都不信姜维也是他自己所做成。而且姜维是可以补救成都不增兵这问题,以姜维常带四五万人北伐,扣在姜维身边的部队至少是有四万左右,占全国兵力近一半。

桥头之兵是用来保障姜维自己的退路,要是姜维退出阴平固守关城、白水,这部队是不需要用的,邓艾再怎样大胆也不会走去奇袭,因为锺会大军远在汉中,最近也只是在关城下,阴平已经远离魏境,近有白水蜀军的威胁,蜀军也可以从关城、武兴绕道进入武都切断邓艾和诸葛绪归路,邓艾能做的最多是是威胁白水关为锺会减轻压力,不过要是锺会退走,阴平魏军就成孤军。

邓艾的兵力是有限,不过肯定一点是诸葛瞻也一样是有限,而且还可能是蜀汉最后的兵力,加上没有什么领兵经验自然妄得妄失,要是只是廖化或张翼带领原北上部队抵挡邓艾,诸葛瞻的那一支留守,邓艾根本是没有机会,而且两支魏军没有联成一气,根本也不可能发生奇袭事。

不论魏军是偏师或全国兵力也好,不理会陇右军才是上算,先在汉中破主力,大胜可乘胜进入关中,不然乘关中空虚,反向取陇右。姜维可能怕合军后被夺去兵权才想先胜陇右偏师来稳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这才可能是姜维任由汉中自生自灭的原因,或姜维想想刘禅等感受到压力后出兵,这样就无人敢再想分他的兵权。

姜維的部署本身危险这是不用怀疑,姜维又没有因应战局调动兵马应战,这是战术指挥方面的错失,布阵危险的是姜维,指挥失当一样是姜维,姜维要负的责任绝对是最大的。 ...

蒋舒开城竟然不是关城失守的主因?您也真能掰

您能证明关城有多少兵力?柳隐所守的黄金围能有多少兵力?为何直到后主投降都没有被攻下?且关城既为重镇,姜维又有“平日重关镇之守”之本意,即使兵少,关城之守军也不会少!!!

桥头单单是为了保障姜维归路吗?不是!而是为了防守西北而来的敌军,正如关城是为了防守东北而来的敌军一样,多看看地理形势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5 16: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历山学士 的帖子

从《汉晋春秋》所记的过程来看,蒋舒是骗傅佥要出城作战而离开关城,然后走去阴平投降胡烈,史料写的是阴平,按理应该是阳平才对,胡烈乘虚攻破关城,在这事上,蒋舒在关城只是意外,他的离开使布局维持在原先的剧本上。

汉中守备,在王平时不够三万人,汉中督被移屯后兵力会再减少一点,如果当魏军入侵时汉中督回归指挥,从部署来看,汉乐两城已经分去一万兵,其余不到两万人就要去守诸围,汉中盆地诸围守众多,也需要花很多兵去屯,关城虽是重镇,但这是最后方的防点,北面有武兴围(蒋舒原先所屯之围),东面有汉中盆地诸围守,平时关城可以放最少的兵,问题是当作战时,成都没有增兵,拥兵最多的姜维也没有,即关城的兵力仍然是最薄弱的一环,这是姜维所做成的。

如果不是姜维在沓中,桥头是没有需要屯兵,西北方的魏军怎样走也是需要转经白水关去剑阁方向走,当时没有路自阴平入蜀,六万魏军如果走去开路入蜀,那他只是走向死路,按正常行军,蜀军屯在白水关就足够,何需跑去前面的桥头,只因武都的魏军可以去桥头切断姜维归路才需要有人守桥头。如果姜维觉得锺会要进攻,应该是他自己自沓中退回白水关或关城,不是叫成都派人去帮他守退路,结果是为了带回姜维的主力部队,蜀汉在阴平足足夠屯了全国兵力的一半,壓力最大的漢中得不到任何援軍,关城因没有足够守軍被攻陷。

成都本身的兵力薄弱从调出两支兵力可见,一支已经到阴平个多月,另一支还没有到关城,这也符合总兵力十万的记载,汉中不到三万,姜维四万,余下只有三四万守成都、永安和南中地区。

[ 本帖最后由 暴民 于 2010-9-5 18: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白云清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356041
注册 2010-1-19


发表于 2010-9-6 22: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个问题:关于正史上的 蒋舒

请教个问题:正史 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

为什么蒋舒这样的人会因失职被“贬”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是什么时候的事?蒋舒和是蒋琬家族的人吗?
这是姜维的任命吗? 还是后主派系将领其他人任命的?后期蜀汉的军政官僚体系在汉中是如何运作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9 00:2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白云清秋 的帖子

蒋舒在前面都有大约提及,被免职的蒋舒只是带领自己的兵马路经关城,正好遇见魏军入侵,于是留在关城助战,由于不是受任屯关城,因此他不属关城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所节制,傅佥也没有办法阻止他出战,或者蒋舒是在关城发现根本是守不住,加上又不满失去武兴督的职位才会借出城作战为理由逃出关城。

蒋舒应是在魏军进侵前被免去武兴督,交接防区后带领直属部队回成都或汉寿这些驻地,如果在魏军入侵后,蒋舒应可能有新的任务安排。除非有特别的人事制度如曹魏的中护军选禁军武官,正常的人事任命都是出自吏部尚书,或掌政的尚书诸葛瞻、董厥 樊建三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白云清秋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356041
注册 2010-1-19


发表于 2010-9-9 09: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暴民 的帖子

多谢答复, 蒋舒资料太少 可坏事不小,  难道真是天意, 阴平马邈   阳平蒋舒 , 真可惜傅佥的忠勇。

汉中诸围守的守将认命最初倒可能大都出自姜维的任命吧?(景耀年间  姜有约5年时间在汉中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历山学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好贴 8
功绩 136
帖子 555
编号 53620
注册 2005-11-21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10-9-9 00:26 发表
蒋舒在前面都有大约提及,被免职的蒋舒只是带领自己的兵马路经关城,正好遇见魏军入侵,于是留在关城助战,由于不是受任屯关城,因此他不属关城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所节制,傅佥也没有办法阻止他出战,或者蒋舒是在关城发现根本是守不住,加上又不满失去武兴督的职位才会借出城作战为理由逃出关城。

蒋舒应是在魏军进侵前被免去武兴督,交接防区后带领直属部队回成都或汉寿这些驻地,如果在魏军入侵后,蒋舒应可能有新的任务安排。除非有特别的人事制度如曹魏的中护军选禁军武官,正常的人事任命都是出自吏部尚书,或掌政的尚书诸葛瞻、董厥 樊建三人。 ...

关于蒋舒的带兵经过,纯属臆测。所谓“助汉中守”,怎么可能是回成都或汉寿?关城作为汉中的外围关镇,自然是“助汉中守”所指之地,蒋舒屯于关城,无可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9 23:5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历山学士 的帖子

《汉晋春秋》中蒋舒与傅佥的谈出城作战已经充满显示了蒋舒非傅佥之部属,傅佥是受命不能出战,绝不会容许自己的部下出战。就是《蜀记》也没有讲蒋舒是被改调到关城任职,只是讲是因为被免职而留在关城助守,蒋舒是有带领自己部队在关城,又没有特定的任务,最有可能是途经的部队,因遇战事而留在前线。蒋舒及其部队被解除任命,又没有改调其它围守的记录,那返回汉寿这屯兵重点和汉中督驻地或回京城等候任命最有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10 00:1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白云清秋 的帖子

汉中诸围守的守将任命最初很有可能出自姜维的任命,不是因为姜维在汉中,反是因为景耀年间姜维有约五年时间是在成都,当时诸葛瞻、董厥 樊建又刚任尚书,姜维的影响力会比较大,而且讲官位,也是他比较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7 13: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90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