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YOKO 于 2009-10-14 23:20 发表
老虎兄说了那么多,都是要大家承认的,或者说相对比较一致的观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朝灭亡以后,就不可能有宋的臣子了。如果某官逃到山上不承认元朝的统治,又活了50年,是否可以说宋国又延续了50年?
还有南明,为啥从没听说过南明朝呢?还是南明国?他们几个皇帝是同时在位的吧,还互不承认,互相攻打,内部最高权力就不稳定、不唯一。不知这是不是原因
关于“某官”的问题:
不可以。文天祥作为被俘的宋国官员,始终行使宋官在当时情况下的职责----不屈。
如果逃到山上,则是放弃宋官的职责。因此,本身不能作为宋官看待。
如果他没有被俘,则必须坚持他的职责----领导抵抗,或者是治理国家,才可以被作为宋官看待。
如果某官在国家灭亡后,据守一地抵抗或者行政,他坚持的时间,就是国家存在的时间。
----某国的官,就是国家灭亡时让你救国或者死国的!否则,你叫啥“某国”的官!
关于“南明”的问题:
南明,是中国历史研究界一直存在的名词。不能因为自己没听说就说没有。
柳亚子曾作《南明史纲》,并准备完成南明史的撰写。但由于抗战,毁掉了他多年的资料。因此未能完成。柳亚子曾发起组织南明研究会,进行南明历史研究。而钱海岳独力完成了100卷完整的《南明史》(中华书局,14册,文言文)。顾诚《南明史》为当代历史巨著。司徒琳《南明史》为当代最简明和杰出的南明研究史。
即使是消灭了明的清,在修《明史稿》时,起初还是专列《三王传》,把明末三帝(安、绍、昭)作为一体看待。但在《明史》定稿时,才把“三王”事迹分散,为的是怕引起汉人的故国之思。
南明,是一个国家,正式称呼是“大明国”(历史上属于大明国的第三阶段)。南明的存在时间位于清朝前期。按照惯例,从1644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清朝时期。
南明共三帝,三帝并不是同时在位。安宗在南京继位。安宗被俘后,绍宗在福京继位,尊安宗为圣安皇帝,绍宗继承的是安宗的帝统。绍宗战死后,昭宗在桂林继位,尊绍宗为思文皇帝,昭宗继承的是安宗的帝统。以上三个皇帝互相之间均未作战,而且绍、昭二帝均在安宗统治下称臣,昭宗向绍宗称臣。
因此,说“他们几个皇帝是同时在位的吧,还互不承认,互相攻打”是不对的。
同时在位的南明皇帝是昭宗和绍武天子。绍宗殉国后,按照帝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个认为昭宗是神宗孙,是安宗最近的亲属,主张立昭宗;一个认为绍武是绍宗弟,引“兄终弟及”义,主张立绍武。两人在争执过程中,绍武抢先称帝。从而引发两者战争。但此局面立即被打破----清攻下广州,绍武殉国。因此此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我们现代人的观念看,谁的观点对,我们也不好取舍。
南明还有一位监国鲁王。在安宗被俘之后,绍宗继位之前,鲁王起义称监国,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这是合理的行为。
绍宗继位后,仍任命鲁王为监国(可以任命大学士和各部尚书以下官吏,中央均予承认)。鲁王虽心有不甘,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名义。
昭宗继位后,鲁王监国名号不变。但在鲁王根据地被清兵攻破后,鲁王主动上书取消监国名号,得到昭宗认可。
鲁王始终在为明的复兴奋斗----虽然他也想做皇帝,但他并未反对中央。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9-10-15 10: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