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阴缺之战
性别:未知-离线 醉眼跳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0
编号 323060
注册 2009-5-19


发表于 2009-5-23 00: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阴缺之战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前述:合纵连横


时刘备进位汉中王,天下三分已定。蜀魏吴勾心斗角,各有盘算,将合纵连横之术发挥到极至,令人叹为观止。曹操听从司马懿之计,笼络孙权,意欲联吴攻蜀,煽动东吴兴兵进取荆州,以图牵引刘备举国之力奥援,从而乘虚而入,直捣汉中。蜀汉政权,诸葛亮一言九鼎,早就定下“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最高战略布署,五十年不变。东吴孙权,左右逢源待价而沽,大小通吃,伺机壮大地盘。弱弱联手斗强敌,这本是以小博大的生存之道,惜乎关羽倚恃英雄,刚愎自用,将诸葛走前的叮嘱抛之脑后,视孙仲谋如狗犬。被惹毛的孙老大合力阿瞒,暗自修理关公并谋取荆州。然关羽危在旦夕而不自知。更可叹,蜀汉对关羽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对关羽自身缺点所带来的后果也没有充分认识,在派遣关羽北征樊城自救的同时,过于迷信关羽威震华夏的光环,没有增派军队驰援,加之荆州军内部不团结,困境之下各怀鬼胎,关羽众叛亲离之下,最终败走麦城,将星坠于荆楚。自此,蜀汉根基动摇,盛极转衰。



一、北伐樊城


刘玄德汉中称王,曹阿瞒勃然大怒,联合东吴攻打蜀汉。曹操的如意算盘是,假东吴之手讨伐荆州,刘备必倾力救援,届时可举兵直取汉中和襄阳。诸葛亮破识了曹操调虎离山计,两川按兵不动,反令关羽抢先动手主动出击,北上进攻樊城曹仁部,意欲杀鸡敬猴,迫使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同时稳住东吴。
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惜乎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此一失,生死悠关,其潜在之危害性在若干年后才完全显露出来。诸葛亮没有想到东吴会和曹魏暗通款曲,联手抗蜀。因此,当关羽率军北伐樊城之时,就注定了要两面作战,腹背受敌。自此,诸葛亮的“令先起兵取樊城,使军士胆寒,自然瓦解矣”的策略,也就消于无形。关羽出兵,荆州自然空虚,也就给了东吴可乘之机。诸葛亮失算,没有把东吴的因素考虑在内。诸葛亮命令关羽北伐,却没有增兵荆州,也没有策应北伐军队,导致关羽孤军奋战,自生自灭,酿成惨剧。诸葛亮虽坚决主张和吴,但是关羽并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没有很好地执行联吴拒曹的路线。




二、和吴方针


曹操势大,蜀吴弱小,为了生存计,刘蜀一直极力拉拢孙吴。东吴虽小,却亦不甘雌伏于阿瞒,因此只要刘蜀主动伸来橄榄枝,再派点利是,东吴大都半推半就。北方寒流来袭,只能相互取暖。刘蜀和吴的药方,无非两贴。一是晓以厉害关系。抓住孙权不甘臣服的心理,鼓起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游说。舌战群儒,背诵《铜雀台赋》,给孙权周瑜煽风点火,这活儿也只有诸葛孔明能胜任得了。赤壁之战是蜀吴联手的成功典范。二是政治联姻。刘备年过花甲,为了后半生有条活路,不惜拿生命当赌注,大老远屈尊纡贵地跑去东吴当女婿。人家婚娶都是女方送上门来,如王昭君。而刘皇叔则是倒插门的买卖,赔本赚吆喝。甘露寺招亲虽是假戏真作,倒也成了古今佳话。
本来,如果关羽有政治头脑,把和吴拒曹的最高战略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北伐的失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时孙权世子求亲,只要关羽答应这门亲事,联合东吴共破曹操则成定局。就算东吴不出兵相助,至少荆州后方稳固,关羽可以一心一意北伐。关羽其女幼小,远未到谈婚论嫁,即便不想嫁女,为了政治和军事考量,大可虚以蛇委一番,何必撕破脸皮把媒公骂个狗血淋头?虎女安肯嫁犬子?你家刘老大还千里迢迢屁颠屁颠地跑去江东娶了人家犬妹呢!又不是马上要娶亲,先应承下来,北伐完了再悔婚也不迟。政治本来就是一门厚黑学,曹操修书孙权,鼓吹什么“永以为好,誓不相侵”云云,没过多久,等刘备举七十万大军讨吴,曹魏不但见死不救,还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就是政治。



三、最佳人选


谁是北伐之最佳人选?
汉中离樊城较远,没理由舍近求远,从汉中兴疲师攻打樊城。兵贵神速,为了达到震慑曹魏和东吴的目的,须得先下手为强。要选,也只能从蜀五虎和魏延里挑选。选将须符合和吴的战略利益。
当听说关公力阻东吴求亲之事时,孔明曰:“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由此可知,诸葛亮派遣关羽北伐,前提是东和孙权。如果违背了这个前提,必败无疑。当初孔明交割印绶给关羽,不放心并考问之,然关的回答让诸葛亮感到失望,一度想要换人。关羽的资历、勇武、威信、功勋及统率都是在蜀将里出类拔萃的,缺点是刚愎自用,缺乏政治智慧,尤其对待东吴的态度,自树敌人,自断后路。以关羽的性格及他和刘备的特殊关系,要换关羽,必须要有过硬的理由和令其信服的人选。马超乎?关羽对马超有瑜亮情结,用马守荆似乎会剌激到关羽的敏感神经。黄忠就更甭提了,关羽一向看不起这位老卒,拿黄忠换关羽,只怕关羽会暴跳如雷。魏延资历不够,没有表现出令人信服的能力,勇武也难与五虎比肩。也许关羽对赵云这位四弟不会有什么意见。不过关羽最属意的,恐怕还是张飞,自家兄弟嘛。
诸葛亮会派谁镇守荆州?
演义里孔明曾有过两次换人的念头,但都没有实现。真要换,他会换谁?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在孔明的脑海里,守荆人选恐怕没有魏延的位置。马超一向是固守西羌的不二人选,马家军调防荆州,不是上策。蜀汉虽然重用马超,但也是敬而远之,悄悄防范。荆州位置重要,非亲信不可出任。张飞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性子急躁,爱喝酒,易误事,当年丢徐州就是个例子。在和吴方面,只怕张飞和关羽是一个毛病。而且刘关张一体,万一张飞出事,搞不好也是兴师动众报仇,殊途同归。倘若不考虑关羽因素,黄忠倒是一个好的人选。在贯彻和吴的战略意图上,赵云应会做得比谁都好,且赵云在东吴的威信一直极高,能起震慑作用,但赵云从未当过一方大员,能否胜任还不好下结论。孔明任用黄忠或赵云替代关羽镇守荆州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但真要换人,必须是庞统死于落凤坡,刘备派关平送信之时。当关羽已镇守荆州,而此时的北伐人选,则非关羽莫属。为确保北伐取得胜利,须得再派一两支部队增援荆州。赵云应是最佳人选。时刘备汉中称王,民安国富,田禾大成,实力今非昔比。文有诸葛亮许靖法正,武有张飞马超黄忠魏延,不怕曹魏来犯。 北伐樊城,是树立蜀汉国威的第一战,意义非同不可。是故,在指派关羽北伐的同时,遣赵云率领一支军队随费诗同往荆州协助关羽。关羽攻打樊城,赵云驻守荆州,两相呼应。如此这般,即使战事不利,仍然可以固守到蜀汉援军的到来。关羽之死,在于荆州被袭,走投无路。只要力保荆州不失,关羽还是能够全身而退。只要关羽不死,蜀汉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张飞也不会走得没有一点含金量,黄汉升也不会晚节不保,伐吴之七十万大军也不会灰飞烟灭,刘先主也不会白帝城托孤。刘备这一托,等于是给孔明上了紧箍咒,而阿斗就是唐僧。一代天才诸葛亮,倘使先主在世,也许无需六次北伐,也就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关羽归神是蜀汉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四、结语:孰之过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关羽伐樊,一度取得辉煌战果:困曹仁,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公大名,华夏皆知。然福祸相倚,风水轮流转。吕子明装傻充愣,骗过不可一世的关公,智取了荆州。紧接着关羽又败于徐晃,进退维谷,不得不夜走麦城。屋漏偏遇连夜雨,傅士仁、糜芳降吴在先,刘封、孟达拒援在后,犯叛亲离的关羽,无力回天。这是非战之罪,还是人为疏失?
诸葛亮难辞其咎。原本诸葛亮对关羽轻视东吴的态度,已有所察觉,可惜没能防患于未然。而东吴窥觎荆州久矣,自孙尚香返吴,蜀汉和东吴关系早就不睦,这一点诸葛先生也是心知肚明,其令关羽北伐,却对东吴不作任何安抚和预防,失策呵失策。当诸葛亮知闻关羽拒绝和孙权结亲,本想换回关羽,后捷报频传,众皆喜悦,也就作罢。诸葛亮被关羽的胜利冲晕了头脑。就算不换人,也该派军接应。
关羽之失,一是轻侮孙权,破坏了和吴抗曹策略;二是骄傲自大,好大喜功,被吕陆吹拍几句,便飘飘然放松了警惕。吕蒙对关羽的评价是“妄自尊大,以为天下无敌”,陆逊的评价是“关公倚恃英雄,自料无敌,必败于人”。
诸葛亮没有果断换人在先,后又没有增援荆州,导致北伐最终失败,此乃决策失误。关羽没有贯彻联吴方针,且又轻敌,自食恶果,执行有错。关羽之死,有实力上的因素,也有人为过失。

[ 本帖最后由 醉眼跳梁 于 2009-5-23 01:02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23: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8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